劉玉紅:“性命相托,義不容辭”

長城網廊坊訊(記者 祝雪娟)“休息得好嗎?咋安排的?”“今天累不累?要好好吃飯,多休息,不能馬虎。”“家裡的事情你放心,孩子每天都在網絡上學習,功課也沒有落下。”……每天,京東中美醫院內分泌科的大夫趙希兵都會給妻子劉玉紅髮微信或者語音。有時候早上發的信息,晚上才收到回覆,但趙希兵卻絲毫沒有怨言。因為他知道,妻子在武漢正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有時候一天會連續工作12個小時。

刘玉红:“性命相托,义不容辞”

“全副武裝”的劉玉紅。趙希兵 供圖

“在病房裡不能使用手機,她下了班會第一時間給我回信息或者打電話。每天只要能和她聊會天,知道她在武漢一切平安,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趙希兵說。

作為我省第一批援助武漢抗疫醫療隊中的一員,京東中美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劉玉紅帶領三名同院的“90後”醫護人員,於1月30日正式走進武漢第七醫院重症ICU,全力投入到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工作中。

十幾天過去了,劉玉紅在武漢的工作和生活怎麼樣?2月11日上午10時,記者撥通了劉玉紅丈夫趙希兵的電話,“今天,愛人值白班,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也還沒有顧上和我聯繫呢,估計得晚上十點來鍾了。上週在重症監護室的時候比較辛苦,病人的吃喝拉撒全靠她們這些護士。為了節約防護服,她們工作期間經常是不吃不喝,減少去廁所的次數,有時候還要戴著尿不溼……”說起妻子的不易,趙希兵的聲音有些哽咽。

在重症監護室護理,面對的都是已經確診的危重症患者。這對從業18年的劉玉紅來說,這樣的經歷還是第一次。1月30日早晨7點20分,她吃了一個雞蛋,喝了半碗小米粥,就準備出發去武漢市第七醫院。經過兩天的休整和等待,終於輪到她正式上“戰場”了。這一班是早8點到下午2點,擔心中途去廁所,劉玉紅沒敢多吃,也沒敢喝水。

進入ICU,劉玉紅單獨接手兩名患者,一人插管上機,一人清醒。她一邊熟悉環境,一邊照顧患者,忙碌的工作代替了原本有些緊張的心情。時間過得飛快,6個小時的工作順利完成。

走出醫院,已是下午3點。這時霧霾散盡,天空放晴,劉玉紅和隊友深深地吸了幾口氣。大家互相鼓勵、相互打氣,為這一天的辛苦付出,也為明天重生的希望。

刘玉红:“性命相托,义不容辞”

劉玉紅(右)和同事一起加油鼓勁。趙希兵 供圖

1月30日晚上,劉玉紅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一段話:“遠方的家人、朋友、同事請放心,我們協同作戰,定能完成任務,平安返回!”親友們這才知道她已奔赴抗疫前線。

親友們一個個打來電話,流淚囑咐她務必注意安全,每天報個平安。12歲的女兒似乎早已習慣了父母衝在一線,顯得格外堅強,她沒有哭泣,只是不停地詢問母親“什麼時候回家?”

“我在這兒挺好,不用擔心。”這是劉玉紅對大家最簡單又最堅毅的回答和安慰。

1月26日,大年初二。那天,劉玉紅接到醫院要選派醫生馳援武漢的消息,她沒和家人商量,就第一時間報了名。她說,因為“生命所繫,性命相托,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她臨行前才告訴我,我沉默了片刻,沒有說什麼,只是叮囑她一定平安回來。同樣作為一名醫生,我理解也支持她的選擇。”趙希兵說。

劉玉紅顧不上和家人話別,便匆匆踏上征程。值得一提的是,2月1日,劉玉紅和其他3位醫護人員一同向馳援武漢河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刘玉红:“性命相托,义不容辞”

2月5日,窗外雪花飛舞,天寒地凍,而在京東中美醫院貴賓室內,卻洋溢著暖暖的春天氣息。在這裡,中美醫療集團行政總裁郭華偉帶領中美醫院領導班子視頻連線慰問援鄂醫療隊。

“工作量大不大?”“每天工作多長時間?”“防護做得到不到位?”視頻接通後,郭華偉等院領導以及心內科、檢驗科、SICU及護理部領導詳細瞭解一線醫護人員休息、後勤保障等情況,並向醫護人員表示崇高敬意和誠摯慰問。

剛下完夜班的劉玉紅和同事們在視頻中顯得無比激動,大家一致表示:“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決不辜負組織和家鄉人民的希望與重託,堅決完成任務。”

視頻中,院領導向“援鄂英雄”們展示了代表醫院關心和愛護的慰問品——嶄新的棉服,一件件衣服表達了醫院願意為員工遮風擋雨的責任與擔當,更寄予了“盼早日平安歸來”的美好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