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例確診患者:捐獻血漿,義不容辭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張劍 陶偉

安徽和縣人汪浩(化名),是安徽省首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從1月22日確診,到2月3日經治療痊癒出院,再到2月16日結束隔離,這29天對於他來說無比漫長。(此前報道:獨家對話l安徽首例確診病患,從確診到出院的13天,他是這麼熬過來的!)

2月17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再次獨家採訪獲悉,當日,結束隔離的汪浩去醫院複診,其肺部CT上顯示身體所有指標轉好,這也表明發生在他身上的災難最終結束。此刻,他最想做的事情,是像普通人一樣,與家人圍坐餐桌,吃上一頓家常飯。

曾作過最壞打算

連續幾天吃不下飯,心裡作了最壞打算,想得最多的是兩個孩子:“女兒才7歲,兒子才3歲,如果一家沒有了我,該怎麼辦?”2月17日,汪浩再次接受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採訪時,袒露心聲。

2020年,是汪浩的而立之年,也是他在武漢生活與奮鬥的第21年。武漢這座城深深地融入了他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可是,

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

好在經過安醫大巢湖附屬醫院精心治療,2月3日,汪浩順利康復出院。此後他進入了14天的自我隔離。2月17日,結束隔離的汪浩去醫院複診,其肺部CT上顯示身體所有指標轉好,這也表明發生在他身上的災難最終結束。

當日,汪浩再次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這一次他心情輕鬆了很多。也說出了更多的心裡話:“當時很快就知道了我是全省第一個病例,內心很恐慌。當時自己對這個病毒瞭解很少,一個人被隔離在病房,心中充滿了未知。”汪浩坦言,在醫院的最初幾天,身上痠痛怕冷,這是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症狀,更讓他焦慮的是,連續幾天吃不下去飯。

“願意捐獻血漿,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於汪浩來說,另一條消息更加讓他欣喜,“在我被隔離治療的那一天,跟我有密切接觸的十幾個人也被隔離。現在30天過去了,大家都很好,沒有人發病。

如果要是親友因為我感染上了病毒,那我肯定會感自責,慶幸大家現在都很好。”

徹底痊癒之後,汪浩心中充滿了感激,他希望能為防疫工作做點什麼。汪浩想去做志願者,想去幫著防疫人員一起“戰鬥”,但考慮到醫生讓他多休息,不建議他出門,他的想法只能作罷。

日前,汪浩在看新聞時獲悉了一條重要信息: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血漿對現症患者有治療作用。尤其是在目前沒有特效治療藥的情況下,痊癒者的血漿可快速用於搶救重症和危重症的新冠肺炎病人。2月18日,在接受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採訪時,汪浩鄭重其事地說:“如果需要我捐獻血漿,我會義不容辭,這是我的責任。”

希望武漢疫情早日結束,自己返崗上班

這一次採訪中,汪浩也第一次與記者聊起了武漢這座城。雖然這次自己因為在武漢而被感染,但是此刻的汪浩真心希望武漢的疫情早日結束。因為武漢是他生活和奮鬥了21年的地方。那裡有他的事業和一起奮鬥的同事,有他曾經的美好記憶,

武漢是他安徽之外的第二個“家”。

汪浩說,自己雖是安徽人,但從9歲起就跟隨父母來武漢生活。他在武漢讀書成長,在武漢成家置業,在武漢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目前,汪浩是公司負責湖北、湖南、安徽區域的大區經理。如果不是這次疫情,他早已返回武漢開工。

“身體健康超過一切!”

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病患出院,也進入了跟汪浩之前一樣的14天隔離期間。對此,汪浩回憶,自己回到老家隔離,把自己“關”在一房間內,堅持戴著口罩,不出房間門與家人接觸,吃飯時,家人將飯送到其房間門口,他這樣做,是為了家中 父母、妻子和孩子的安全考慮。

汪浩坦言,在自我隔離的在這段時間,有無數次想走出房間與家人一起吃飯,一起團聚,但他總是不放心,最終放棄了這樣的念頭。採訪最後,對於這次經歷,汪浩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他說今後會多陪陪家裡人,也會發動家人一起鍛鍊身體,“身體健康勝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