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得4項奧斯卡大獎 美非裔主持:這些人毀了美國

2020年2月9日,韓國電影《寄生蟲》得到了第92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不但成為韓國電影首例,甚至連在此之前從未頒給非英語片的最佳影片也拿下,為奧斯卡獎寫下歷史。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新的歷史感到滿意。

美國“BlazeTV”的非裔主持人喬恩·米勒(Jon Miller)於頒出最佳影片時,在推特(twitter)上送出“lol lol lol”顯得非常驚訝;接著在稍後繼續推出:“一名叫奉俊昊的男人打敗了《好萊塢往事》與《1917》贏得最佳影片。他的得獎感言只有‘很榮幸,謝謝你們’是英語,接下來全都是韓語。這些人毀了美國。”

《寄生蟲》得4項奧斯卡大獎 美非裔主持:這些人毀了美國

韓國導演奉俊昊

這則推文幾乎是立刻引起了留言論戰,許多人批評米勒是“種族歧視”、“仇外主義”;但截至11日為止,這則推文也收穫了3.1萬個喜歡與超過7,000次分享,而米勒也持續用推文繼續強調自己的觀點。

米勒表示:“我不是指韓國人會毀滅美國,我是指好萊塢。這些人寧願忽略兩部經典影片也要獎勵一部引發階級鬥爭的外國影片,這充分說明了這些人多麼地‘清醒’ 。”

“清醒”在這裡是一個諷刺的用法,保守派人士常用來諷刺自由派或左派人士,認為他們自詡高人一等,覺得只有自己是“清醒”的認識了真正的世界,而其他人都是被矇蔽的笨蛋或是裝睡的惡人;但在保守派眼中,這只不過是偽善。

《寄生蟲》得4項奧斯卡大獎 美非裔主持:這些人毀了美國

韓國電影《寄生蟲》得到了第92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在米勒代表的保守派看來,《寄生蟲》是一部抨擊“貧富差距”與“階級不公”的影片,這剛好都是左派的議題;而給予一部外語片最佳影片的榮譽則是自由派重視的“多元性”與“國際性”。但是,就保守派的觀點,奧斯卡追求這些“價值”不會為美國電影帶來真正的進步,反而只會損害美國本身的電影文化,例如與獎座擦身而過的的兩部英語電影《好萊塢往事》與《1917》。

其實奧斯卡獎“政治正確”的給獎傾向一向是個熱門議題,比如“少年”、“黑人”、“貧窮”、“藥物濫用”與“同性戀”議題集一身的《月光男孩(Moonlight)》,在2017年第89屆奧斯卡獎前就被取笑是“奧斯卡獎議題電影”,最後果真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

《寄生蟲》得4項奧斯卡大獎 美非裔主持:這些人毀了美國

電影《寄生蟲》演員

除此之外,《撞車(Crash)》與《綠皮書(Green Book)》、《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等片,也都是近15來與黑人議題相關的奧斯卡最佳電影。只不過,本身就是非裔的米勒,對於黑人電影受到奧斯卡獎的榮耀似乎不感到任何疑問。

以米勒的論點來說,讓韓語電影得獎是損害了美國的文化;但是如果把時間往前挪,可以說美國是由白人建立起來的,讓黑人電影得獎豈非損害了“白人美國”的文化。

其實,什麼才是“政治正確”,本來也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風向,而奧斯卡評審的組成也會隨著時間而“換血”。 2006年第78屆奧斯卡獎給了《撞車》而不是李安的《斷背山》,如今看來正是由於《斷背山》涉及的同志議題在當年屬於“政治不正確”;如果以當今的風氣與評審組成來重新給獎,李安極可能憑《斷背山》拿下最佳影片。

米勒否認自己仇視韓國人,聲稱他批評的是給韓國人獎項的好萊塢;雖然從推文的回覆看來,大部分留言都不太明白這兩者有何差別。但從他最早的推文看來,他的批評確實來自於奉俊昊導演的韓語致詞;假如奉俊昊使用英語致詞-就如李安那樣-的話,或許米勒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只不過,使用非英語在公開場合說話會損害美國文化,甚至導致美國毀滅嗎?從美國人的中小學只有1/5設有外語課、甚至只有7%的大學生選修外語課程來看,“純英語”的堅持的確擁有廣大的支持群,也難怪米勒會持續堅持自己的論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