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房間不許家長進去?說是隱私。我們家長該怎麼辦?

賽老師初中數學


孩子可以有隱私,不能跟媽媽說的可以跟爸爸說。家長要學會尊重他,必要的時候開個家庭會議 討論一下隱私問題。


芋頭184258188


我有一個很好的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都是很成功的,他們的性格開朗,成績優秀。特別是跟他們的溝通一點兒障礙都沒有,孩子既尊重我們,我們和孩子相處的就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諸如孩子的青春期裡,他們遇到的許多困惑,都很順利的解決了,沒有像許多人家那樣,弄的無從下手,苦不堪言。

我是這樣做的:孩子在家中的環境無非就是吃,學,睡三個地方。我看到無論是同學們,同事們,還有親戚們,朋友們,都是千篇一律的給孩子單獨弄一個空間,裡面是臥室,學習,電腦一體化,大人覺的這是為孩子著想,讓他在裡面安靜的學習 ,可是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像大人們想象的那麼自律,其實是給他們開闢了一個自由的,學而兼玩兒的一個密閉空間,久而久之,他們還給自己找了一個很恰當的藉口,“請不要隨便進我的房間,我有隱私權”,大人們也只好望而卻步,抓耳撓腮。他究竟在裡面做什麼你真得無從得知,無法干預,這是大人們自己給自己設置的屏障,怪不得孩子。

我是把孩子的這三個環境分開的,學習桌放在客廳的一角,孩子學習的時候,電視關掉,手機關掉,大人們看書。孩子用的電腦也放在公共場合,免得了他在電腦上看一些負面的東西。他們的臥室就是一張床,睡覺,這樣他們的睡眠質量又好。這樣長大的孩子真的非常讓大人們省心,還特別的優異。


夏日綠茵冬日暖陽


相信大家都對2019年大火的高考題材的《小歡喜》有多瞭解。劇中英子的媽媽宋倩給女兒房間安裝透明玻璃的行為,就是是不尊重女兒隱私的表現。這樣的行為非常讓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反感厭惡和憎恨,只會讓孩子心理上抗拒和父母拉進距離。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讓我們每天寫一篇日記,那時侯我寄宿在我小姨家,因為媽媽生了弟弟把我留在了小姨家生活上學,我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那時候我還是孩子啊,不懂事不懂得感恩小姨對我的養育之恩,只知道小姨特別喜歡進我的房間翻看我的日記本,到現在我都29歲了,20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候日記本被我小姨翻閱之後心中的委屈和難過。我曾經一度厭惡小姨對我的監控和管制,直到後來上了高中,我才開始理解了小姨的這種做法。

父母雖然對子女有生養之恩,但是在孩子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之後,子女就是完全獨立的人,他們有權利選擇過怎樣的生活,有權利擁有自己的隱私。

所以當孩子不讓你進他的房間時,我們做家長的要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生活中已經侵犯了孩子的隱私了。我們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間,在進門前敲門,徵得孩子允許之後再進入孩子的房間。

在孩子面前,我們不能強勢地要求孩子必須跟我們講所有關於他的一切,保護好孩子的小秘密,就算知道了一些事情也要裝作不知道,這樣子做不只是在保護孩子的隱私也在保護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多和孩子聊天溝通,以朋友的姿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姿態來命令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孩子往往更願意主動和你分享他的生活他的小秘密!

多陪陪孩子,真正瞭解他的需要和心理活動,不要過度忙於工作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體驗一些拉進彼此距離的親子活動。這樣孩子就會心理上更加信任和依賴自己的父母,願意讓父母參與到自己的生活世界裡面。

總結起來,家長要做好以下幾點:

1.尊重孩子私人空間,不讓進房間就少進

2.多和孩子聊天溝通,瞭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滿足他的心理需要,不好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對待孩子。

3.像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孩子,拉進彼此距離

4.多陪陪孩子,帶他們做做親子活動,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增進彼此的感情。

5.如果不小心進了孩子房間看到了孩子的隱私要學會假裝不知道,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希望我的回答你們喜歡!








洋蔥媽媽的生活錄


你好嗯,跟你分享一下我的育兒經驗。

其實我跟我女兒的關係是非常好的,我跟她的關係就是朋友的這種關係。

他經常叫我,高媽媽,我經常叫他臭寶寶,我們這樣的話,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她基本上如果有小秘密的話,也會告訴我,如果她不想告訴我的話,也沒關係,尊重她。

但是呢,你要保護好自己,作為家長的話,你要時時刻刻要知道孩子的一個情緒的變化。孩子的一些想法,你要很敏銳的能觀察到她的一個想法,還有就是要理解孩子,關心她,跟她多溝通,多交流。跟她成為朋友,那麼的話,她是沒有什麼秘密不告訴你的。

希望我的下面幾幅圖可以幫助你,幫助你跟孩子進行更好的溝通和和交流。






琳琅姐姐創業


理解、瞭解、懂孩子比愛孩子更加重要,先走進孩子的心,再走進孩子的房。我們先看一個預言故事: 有一天,狗請羊去他家吃飯,狗想著一定要好好的款待小羊,所以它就準備了一堆大魚大肉大骨頭。小羊來了,它們開始吃飯了,大家都知道羊是吃草的,所以小羊沒吃幾口就滿臉不高興的走了。回到家裡,心裡有好幾天,一直罵小狗狗太小氣,不夠哥們,不真心待自己。不過過了幾天,善良的小羊就想,狗狗請自己吃了飯,無論如何我也要回請它吃頓飯。這回我可不會像他那麼小氣,我要準備豐盛點招待他,讓他看看我小羊對朋友是多麼真心大方。所以小羊花了幾天的功夫準備了很多鮮美的青青草和嫩樹葉。小狗來了,它也是裝模作樣的吃了幾口,就一心不高興的走了。其原因不言自明,因為狗狗是吃肉啃骨頭的,所以它不喜歡吃青草嫩葉。

因為狗狗和小羊互相不瞭解對方,所以越是真心真愛,對方越是不高興,不接受。

如果小羊是媽媽,狗狗是孩子,那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會怎麼會樣啊?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要教育好他們才是本事,教育好孩子需要家長具有育人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春節防控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就有一位家長髮微信求教說:“防控疫情居家隔離,整天與孩子在一起煩死啦。放假至今,幾乎每天都有大吵小鬧,好像吃了火藥似的。平時在學校住宿,挺好的。現在放假時間長了,就開始嫌棄老媽了,房間都不讓進,還敢頂嘴。真是氣死了!”待她傾訴完,詢問原因才知道,初二青春期的女孩,無非都是些小事。媽媽這也看不慣那也愛嘮叨。結果女兒毫不給領情,說不上三幾句話就開始頂起來了,常常哐當關門自成兩個世界。

在校千日好,回家半朝難。孩子放假回家被父母從期待到嫌棄,這一幕幾乎千千萬萬家庭都在上演的。實乃“兒在學校母擔憂,兒呆家中母憂憂”也。說白了,其實就是做父母的我們沒有好好學習該怎樣做父親/母親,不懂得怎樣去教孩子,不知道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長特點,瞎教瞎嘮叨,該教的不會教,不該說的亂說。這就與孩子對著幹了,孩子當然不遠家長接近自己。

是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為孩子好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的內心,要懂孩子,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去教,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對自己是理解,瞭解,懂自己的人,這時的愛和用心教誨才有用,否則就只能“狗給羊吃草,羊給狗啃骨”了。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學習。不學,怎麼懂教?不學,就沒有資格去教!

疫情肆虐橫行,防控難熬。面對漫長的寒假以及嚴峻的疫情要宅家,是每一個家長最需要好好思考,投身學習齊家之道的最佳時機。

與其雞犬不寧地親子吵鬧,不如多一點反省自身教育方法的不當。

首先是與孩子拉進平等距離,想其所想,愛其所愛,放下家長的威嚴,先做朋友,後做家長。美滿家庭是孕育幸福人生的子宮。齊家的智慧從父母好好學習開始!


大嘴英語


怕孩子哪養孩子幹什麼?其實不必瞎操心,“兒孫總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馬牛”,管得嚴往往事與願違。


齊天俊美


這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也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1、我個人的看法,孩子應該有自己的隱私權,但從家長的角度來說,還是要儘可能多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不能因孩子一句隱私權就放任孩子自由發展,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2、我們都可以想一想,孩子到16歲才有了一半的行為能力,到了18歲才成人,就算到了成年,還有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隱私,但我們想象一下,父母有沒有自己的隱私,爺爺奶奶有沒有自己的隱私,難道父母的房間不許孩子進去,爺爺奶奶的孩子不許父母進去?那還叫一個家庭嗎?

4、所以,孩子的房間家長是有權利進去的,最起碼你還是個監護人呢。可以尊重孩子的隱私,該敲門要敲門,但是絕對不能不允許父母進去,這不合理,對孩子也不好。

5、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溝通好,彼此信任,並一起向大家成為朋友的方向去努力,這樣的話,孩子也不見得就不接受父母進入自己的房間。

6、個人認為,孩子這樣做一是有自己的秘密,二是這個秘密或者自己的生活不想讓父母知道;三是可能說明相互之間的溝通出了問題。孩子的要求代表著隱私,但同時也代表著隔閡和不信任,要謹慎處理這個事情,並在平時真的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父母和孩子的溝通要搞好。


豆子也是醉了


別進了,孩子正處在叛逆期,不能不管,別老是問他不想說的問題,要像朋友一樣,跟他一起學習、吃飯、嘮嗑、玩。當孩子以為你不像家長更像朋友時,他會自己說的。


Q生活瑣事


孩子房間不準家長進去,家長肯定是急的,大部分家長都會覺得,孩子還小,能有什麼隱私啊。有隱私就更要進去看看了,我是爸媽,有什麼不能知道的,我都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我覺得孩子如果不讓爸媽進房間,做爸媽的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為什麼孩子不願意把秘密與你一起分享呢?為什麼將你拒之門外呢?肯定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個人認為父母中至少有一方要與孩子成為“朋友”,交心的那種,可以一起分享秘密,一起分擔壓力。這樣可比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命令他更事半功倍。

既然孩子已經不讓家長進房間門了,家長就不要再進去了,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做到有事敲門,等孩子的戒備心放低了,咱們再去攻破他的心裡防線,慢慢和他去交心。



愛畫畫的S棋棋


孩子不許家長進房間,想要擁有獨立空間,是在提出隱私被尊重的需求。這無可厚非。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我意識覺醒。他們想要一個獨立的能夠包容接納自己秘密的空間,這些秘密可能是羞與人言的、不願分享的,所以需要被保護。這意味著孩子正在形成獨立的人格,是成長的階段,應當給予尊重。

而家長對此需求不能接納甚至是理解,也是

出於想要充分了解、關心孩子的需求。一方面,家長需要對孩子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進行指導,確保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比如做了些觸犯道德法律的事情,及時的發現可以讓問題儘早化解。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家長不希望孩子關門,是他們的情感需求。在他們眼裡,關上門這件事可能被賦予了濃厚的感情色彩,意味著拒絕交流、代表著不可緩衝的隔閡,所以會特別牴觸孩子關門這件事。

所以說,雙方的需求其實說開來都可以互相理解並通過妥當的方式得到實現。

建議措施:

1.特別小的孩子,應進行適當干涉,獨自在房間容易有安全問題,小孩子的安全重於隱私。

2.已經可以分房獨立睡眠的孩子,考慮到孩子的隱私和安全問題,家長應該進房間敲門:如果我們要經過孩子允許才能進入孩子房間,那麼鎖門就不是必要的了,只需要關門即可。

3.與孩子達成固定的交流時間,開放、包容地溝通。

西方人特別重視晚餐時間就在於此,他們認為這是一家人一天當中最能交流、建立情感的時間。我們也應當如此,給孩子以安全的交流氛圍。

4.以上都是在滿足孩子和家長的基本需求上的做法。但也有一些極端情況,有些孩子不論任何情況都不許父母進入臥室,說明她對父母沒有安全感甚至很排斥,父母應該反思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再去溝通軟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