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居民“快遞上門” 鄉村群眾“代購託運”道孚紮實做好防疫期間後勤保障

四川在線消息(謝臣仁 記者 遊飛)道孚縣在城鄉實施嚴格的管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同時,紮實做好生活物資供應,對縣城居民實行“快遞上門”,對鄉村群眾實行“代購託運”。

县城居民“快递上门” 乡村群众“代购托运”道孚扎实做好防疫期间后勤保障

工作人員在道孚縣糧油儲備中心裝貨。

部門跑腿 “快遞”送到家門口

2月11日早上9時25分,嘎瑪翁姆邊走邊接電話,她不住點頭,應諾道:“妹妹,我記得了,新增兩包尿不溼,一個小號一個加大號。我記好了,放心。”

嘎瑪翁姆是道孚縣發改局機關黨委書記,當天的身份是一名“採購員”和“快遞員”。

疫情形勢嚴峻,道孚群眾的居家生活物資採購難題如何破解?道孚借鑑網格化管理經驗,建立社區微信群,把每個小區負責人拉進群;每個小區負責人通過電話、微信瞭解住戶物資需求,統計需求量後上報到群裡,縣級各職能部門彙總需求,統籌供應,然後把一家家所購物資打包“快遞”。

為了能把物資迅速“快遞”到群眾手中,道孚縣發改局組建了一個物資保供群,18名黨員加入成立黨員物資保障突擊隊,幹部職工們也紛紛出人出力,提供出私家車作為運送交通工具,一支物資配送“快遞”就這樣迅速建立起來。

嘎瑪翁姆就是這樣一名“快遞員”。當天她對接的小區有7戶需要購物,物資主要有大米、麵粉、蔬菜,還有其它的副食生活急需用品。早上9時30分,超市剛剛開門,嘎瑪翁姆和同事便在超市裡選購物品。超市購物,糧庫拉米拖面,再到農貿市場領打好包的蔬菜,經過一陣忙碌,確認當天所需物品都採購齊備,嘎瑪翁姆三人開車把物品送到鮮水河畔小區門口,開始逐一打電話通知“訂戶”來領取。

“這些菜搭配得不錯,夠吃兩三天了。”小區住戶丁春俊是7戶購物者之一,當天購買了一份蔬菜,每份50元,有萵苣、西紅柿、白菜、土豆、海椒、大蔥。她告訴記者:“物資‘快遞’上門,價格又不高,把我們的擔憂解除了。”

村鄉統籌 “代購”物資不用愁

“肖鄉長,你好。我再與你核對一下群眾需要物資的數量:大米7500斤、麵粉2750斤、清油80斤、掛麵960斤……你看對不對?”2月11日12時30分,道孚縣經信局局長蔡金勇與孔色鄉長肖開香通著電話。

“對的,麻煩你們了。”“不麻煩,現在裝車,大概兩點到鄉政府,麻煩你組織人來卸貨。”

在蔡金勇通話的時候,在道孚縣糧油物資儲備中心,縣經信局的職工正在往一輛廂式貨車上搬運大米、麵粉、掛麵和食用油。而在相距一公里的道孚縣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園,縣發改局的職工正在裝運蔬菜。

中午13時20分,裝貨完畢,向著23公里外的孔色鄉,出發。

13時50分,到達孔色鄉政府。肖開香早已組織黨員突擊隊和志願者突擊隊等候在院壩裡。下貨,再裝車,不到半小時,黨員突擊隊和志願者突擊隊出發將物資送到各村。

在昌孜村,村支部書記格絨照單點數著物資。在格絨的購物清單上,記者看到該村此次共採購了7682元的物資。格絨告訴記者,這些物資由村幹部送到各家門前,等送物資的人走後,村民們再出來拿。“完全避免接觸,這樣不容易傳染。”當記者問物資經費怎樣收取時,格絨說:“大多數用微信轉賬,不會微信的,村民把錢放在家門口,我們去取。反正都是不見面。”

肖開香告訴記者,孔色鄉有11個村,545戶2943人。“這麼多人不出門,但要吃喝,如果沒有統一配送,那真的沒辦法解決。好在縣上實行統一配送,解決了大難題。”

因為防控需要,道孚縣的麻孜鄉、格西鄉、各卡鄉、孔色鄉、瓦日鄉和鮮水鎮“五鄉一鎮”村(居)民一律實行居家醫學觀察。為了讓鄉村群眾安心居家生活,“五鄉一鎮”由村上統計各戶所需物資,上報鄉鎮,鄉鎮再上報到縣,縣上統一集中配送至鄉鎮,鄉鎮運送至各村,村幹部負責送達各戶。

蔡金勇介紹,這些物資都是平價出售給群眾,“縣裡負責運費,不給群眾增加費用。”

“目前,道孚的糧油儲備保供是沒有問題的。蔬菜也從外面源源不斷的在運輸。”道孚縣發改局局長楊曙光對於保供信心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