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戰“疫”中的“美廚娘”

“香姐,伙食上還有沒有飯,我們才回來......”

“小羅,幫忙下點面,我們還沒吃飯......”

同事們口中的“香姐”是石門鎮機關食堂的一名普通廚師——羅延香,也是全縣抗擊新型肺炎疫情這場特殊戰役中,奮戰在後勤保障戰線單位機關食堂的“掌勺人”。


秦巴山戰“疫”中的“美廚娘”

羅延香,現年36歲,性格開朗,鎮上年輕幹部們親切地稱她一聲“香姐”,同齡人叫她一聲“香妹兒”,年長她的人喚她一聲“香娃子”,每每聽到有人喊她的名字,臉上總是掛著一臉笑容。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石門鎮第一時間組織全鎮黨員幹部職工們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羅延香作為機關食堂的廚師,接到單位電話後,二話不說,大年初二就返回機關食堂。

疫情防控期間所有餐館飯店不營業,單位幹部又全員返崗,在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如何保障每位黨員幹部職工的健康與安全,解決好最基本的吃飯問題,讓他們的每頓飯都能吃得好、吃得安心,也成為了石門鎮黨委政府思考的問題之一。

萬籟俱靜的小鎮格外冷清,每天天不亮,星星還掛在天空上中閃著微弱的亮光,羅延香就起來開始忙活了起來。


秦巴山戰“疫”中的“美廚娘”

“現在是特殊時期,早上不到7點,一線防控幹部就要出動去各個卡點了,如果我不起早點,他們就要餓著肚子去前線了!”

叮零零,這是提示鎮上幹部職工吃飯的鈴音。

“這還不到12點,伙食上怎麼開這麼早啊”在鎮幹部們都納了悶。

到了餐廳才知道,原來是考慮到安全問題,實行了“分批次就餐”。

這分批次就餐切實解決了幹部職工“吃飯愁”的問題,可卻是給羅延香增加了不少“麻煩”。

為錯開幹部每天三頓集中吃飯高峰,得重新安排炒菜時間,每早6點做、7點熱,等到大家飯吃完,把食堂規整好,已經到了早上9點多。關上廚房門,小羅又馬上急匆匆的出門到農戶家中去購買菜蔬。

中午如此,下午同樣,疫情防控工作以來,每天如此。

雖然節令已是立春,但大山裡的溫度還是回暖有些慢。考慮到熱騰騰的飯菜很快就會涼,考慮到晚回來的幹部能有一口熱乎的飯菜,羅延香只得在廚房守著,把涼了的菜給熱一熱,這一等,有時就是兩三個小時。

儘管分批次用餐無形中增加了羅延香的工作量,可她卻從來沒有抱怨過。準備飯菜、廚房餐廳消毒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還時常會問外地來的年輕幹部們飯菜合不合口,會問年長的老同志們米飯麵條軟硬程度,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幾乎每天都不重樣,儘可能照顧到大家。

“你先幫忙做,我回去看看孩子,馬上就回來”,幫廚來了後羅延香交代著,隨後騎著摩托車風風火火的趕往家中。


秦巴山戰“疫”中的“美廚娘”

等她進了門,看見不到5歲的女兒還酣睡著,壓了壓孩子的被子,開始收拾屋子,等把孩子安排好給她婆婆,又急匆匆返回廚房。每次回到房間裡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早已習以為常,因為他知道,丈夫也到了村上疫情檢查點了。


秦巴山戰“疫”中的“美廚娘”

羅延香不僅是單位食堂的廚師,還是莊房村副支書魯洪的妻子。這些年石門鎮的各項工作都在實現著“追趕超越”,做為副支書的魯洪帶頭成立發展烤煙.....如今的疫情阻擊戰,莊房村又是交通要道,疫情防控工作責任大,他們夫妻倆更是聚少離多,但他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對於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她倆決不會有絲毫放鬆。

“有時間我就過來給她幫忙收拾廚房,搬搬蔬菜、糧油那些的,給她分擔一些體力活。作為家裡的頂樑柱,我並不希望她也這麼累,但是我們肩負著幹部群眾對我們信任和重託。”魯洪既心疼妻子,同時又明白,妻子與自己雖然崗位不同、職責不同,但都在一樣肩負著保障全鎮人民生命健康的使命。

負責全鎮幹部的餐食就得做上一大鍋的飯菜,長時間的掂鍋讓羅延香的右胳膊明顯粗壯了不少,也落下了肩頸上的毛病,一有空她便敲打兩下胳膊,揉捏幾下肩膀。

“鎮上幹部幾乎都是外地的,我們呆在一起的時間可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時間長,給自己家人做飯,哪有什麼辛苦不辛苦一說。”

中午十點半和下午四點半是羅延香一天中最忙的時間,有時候晚上檢查點的幹部們回來熱口飯菜她還得招呼著。看著幹部職工們吃著熱騰騰的飯菜,羅延香說“從春節到現在半個月了,鎮上幹部都沒能回家,我就是一個廚子,哪有別的本事,用美味消除戰疫一線幹部的辛勞,這是我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