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的詩配畫怎麼畫?

牛牛218546085


詩配畫《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唐代王之渙一則千古七言絕句。

上則寫景。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氣勢開闊,縱橫捭闔,一閱萬里的豪邁。

下則抒意。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置身景中,思想融前景一氣呵成,寓意於景,引人深思。流傳至今,己成為描寫鸛雀樓的經典名句,童臾傳誦。

一、題外話

若想一覽眾山小,須得更上一層樓。督促人奮進、努力,對學子、致學、從政、經商等三教九流均有警世教誨之途。

某領導訪問埃及,在傾聽了兩位埃及男青年用中文吟誦《登鸛雀樓》後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鼓勵人們要有寬闊的視野、高遠的志向,不斷向上,追求更高的目標。我們也要站得高,看得遠。”

對仗極工整的詩,甚至某種層面上升到冶理領域的高度,都與整詩的恢弘氣勢,大氣磅礴有關。

二、畫外音

遠處山連綿起伏,太陽漸漸在山後徐徐隱去。餘暉散落於黃河水上,波光點點,奔騰的黃河水正匯入大海。

這是何等的胸懷與氣魄,與李白的“奔流到海不復還”異曲同工。雖寫景,卻是意事。這是一種“歸隱”的高度,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還想看得更遠,需要再往上登層樓。想起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及:“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希望有所建樹,得登高,獲取千里目。從冶學、冶國而言,精進、專一、高度、深入,才能有所成。

三、尾聲

某種角度來看本詩,己上升至哲學的範疇,樸素的唯物辯證的哲學意識,面對著整個浩瀚的大自然,唯有全面,上升至高度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掌握它,天人和諧相生。

大家都知道2020的伊始,我國疫情很嚴峻,但我們都堅信成功終將到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世界範圍的信息開放、交流合作,共同努力,必將抗疫成功,再次迎來萬物生長,春暖花開。


婷予


先把詩羅列下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再理解詩的意境

“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

再看看想象的畫面

眼前所呈現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於瞬息多變的動態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恆的運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麼,它便是一種動態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的活潑的美。


我跟你們說個事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配畫可詮釋為先有詩,後有人配畫。

首先,先把詩詞理解翻譯成白話文。

其次,在讀詩的時候,可以想象一下詩中有黃鶴樓、落日、山巒河流等的場景。然後再加入一些如大雁和樹等小景即可。

這是個人的拙見,如有不當之處望各位指正。


時光境遇


我給你個參考。

你覺得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