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的格律有哪些?

雲卷飛山


問題:五絕的格律有哪些?

能不能按《登鸛雀樓》的格律和韻以冬為題,但不能有冬,寫首五絕?《登鸛雀樓》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流;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樓。注意第一二句要對仗喲!最好不要天南海北亂寫,就寫你的家鄉,寫你家鄉的景物,圍繞《冬》來寫,別跑題。

.....

前言

絕句分古絕句和律絕句,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就是古絕句,不講究格律,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律絕句,下面說說律絕句的四種句式

一、律詩的四種基本句式: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其實就是:平完了仄,仄完了平。平平仄仄 後面+平,前面+平;

仄仄平平 後面+仄,前面+仄。

加【 】的字表示可以平可以仄。


二、律詩的四種格式,就是4種句式,根據對仗和粘連的原則,形成的四種組合,四句的五言絕句可以不對仗,但是八句的五律中間二聯必須對仗。下面是4首五言律詩,

1.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第一句

白公堤上游,風物雨中秋。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巷轉斜藏竹,橋多半隱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彈詞溯青史,燈火起紅樓。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一棹煙波遠,姑蘇訪二丘。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第一句

春茶生海市,採以奉仙家。【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甘露泉邊土,嶗峰雲上芽。【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安期不食棗,太白誤餐霞。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品清香遠,壺中天地奢。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是平起仄收式五律。上下聯平仄句式相對,2、3句粘連:以和露,4、5句粘連:峰和期,6、7句粘連:白和品,白是入聲字,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第一句

七十古來稀,八旬今未奇。【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東嶗欣結社,白首漫談詩。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綠酒龜堪換,長安居自宜。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王戎年最少,諸老盡吾師。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十和結,入聲,仄。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第一句

太白餐霞去,雲槎東復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亭臺遺海霧,竹石慕清風。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扣棧溪聲遠,望峰鳥徑通。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何如老塘子?白首作山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仄收的律詩,前四句和後四句格式完全一樣。

三、五絕:冬 嶗山雲海

倚杖聽滄海,穿雲登巨峰,雪融千澗水,寺邈一聲鍾。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嶗山是青島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昨夜北風寒,

天落鵝毛錢。

晨醒雀喧喧,

推門白無邊。



家是一盞明亮的燈1357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韻。

(帶韻字的都是平聲)注意:這是基本句式,另一式也是由這式化解而來。所有句式都有這個規矩:第三句前兩字平仄要與第二句平仄一樣!(看看上面就知道了)第二式就是把第一式的第三四句與第一二句調個個(順序:三四一二不再列表)。記住了基本句式,就知道所有變化。

再說一句何為平仄。以前的古漢語除了四聲,還有個入聲,入聲怎麼讀,就是很短促急促吧,我也說不清,但戲曲裡和南方一些方言裡有保留,特別在江浙一帶吳儂軟語裡有不少。我們朗誦蘇軾的大江東去,很拗口也不押韻,但用吳儂軟語讀的話,既押韻又好聽,這我聽過。現在普通話已去掉了入聲字,把它歸進了三四聲裡了,屬仄聲。所以我們只要知道漢語第一、第二聲就是平聲,三、四聲就是仄聲就行了,很容易掌握。

押韻的問題:音韻學在古代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現在有了漢語拼音和普通話,這一切都變簡單了,過去作首詩押個韻你得翻韻書,不按韻書押韻就會被斥為打油詩、順口溜。可見過去文化人是很牛逼的。當然現在還有人抱著老韻書不放,我們不要去管他,當代人就用當代韻,就按《新華字典》、《中華新韻》去押韻得了,只要漢語拼音普通話過關,就不是大問題,沒把握時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但有個原則,叫今不究古,不要用現在的韻去說古韻的事,還有就是你用你的平水韻沒人說你,用古韻就用古韻,用今韻就用今韻,決不能古今混用。

好,再講第二式,第一句平收要用韻,第二、第四要押韻,這式不用對仗:

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韻。

大家注意到了沒有,這式就是第一式第一句的第三和第五調了一下,其他都一樣!另一式也是將第三四句和第一二句調了個個(順序:三四一二,不再列表)!有人說按排列組合可組成四式,但因有第三句的首二字平仄必須承接第二句首二字平仄,所以再排列就不合這個規矩了。

以上那四式,大家不用死記,只要記住了《登鸛雀樓》這首詩,默唸幾遍,就知道了最基本格式,再根據規則就能將其他三式化出,要記就記活的,莫記死的,死記是記不牢的。

關於平仄,還有一條重要規則,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第一、第三、第五字是可平可仄的(五言詩沒第五),第二四六是不能馬虎的,錯了就要退出律詩範疇了,客氣點給你打入古詩,不客氣就打入打油詩了!還要記住,無論是五言詩還是七言詩,雖有一三五不論,但後三字不能是:三連平或三連仄。

好,廢話少說,按王之煥《登鸛雀樓》律韻寫一首《冬》看看,寫我的家鄉,一個小地方,沒多少人知道的:

《冬》

青靛山隱去,

渠江水自流;

漫天觀雪景,

必上望江樓!

我的家鄉是不是也很美?歡迎大家來玩!


雲卷飛山



五絕四式平仄:第一式的兩種變化為對仗。第二式的兩種變化不用,為對句。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4.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現在以冬來小詩一句。格律用對仗試一下:

雪霧飄江岸,寒風會苑亭。

臘梅香暗盡,小竹綠新生。

第一次寫五絕格律小詩句,如有諸多失誤,還望友指正斧動,友友見諒。呵呵😄!


空一體



  • 白雪飛天降,霜花化水流。

  • 南國十年遇,萬戶變瓊樓。


  • 去年春節前,四川某地喜遇近十年一降的瑞雪,人們欣喜若狂,去野外觀景賞雪。


默金cc


說到五絕的格律,就說明這是指近體詩中的五言絕句,又稱五言律絕,而排除五言古絕句。

五言絕句是截取五言律詩的一半,在格律方面除了不要求對仗以外其他的如平仄、押韻都與與五言律詩相同。在押韻方面與五言律詩一樣只能押平聲韻。

五言絕句也是有四種格式,分別為平起入韻、平起不入韻、仄起入韻和仄起不入韻。

平起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起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起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起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絕的平仄格式只要記住這四種基本的句型,根據一聯平仄相對,兩聯平仄相粘的規律,就可推導出五絕的四種平仄格律的格式。


書法學習與讀書


登鸛雀樓的詩詞格律為:仄起仄收式《其他還有仄起平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白日依山盡

平平仄仄平黃河入海流

平平平仄仄欲窮千里目

仄仄仄平平更上一層樓

萬里飛花落仄仄平平仄

千般素景收平平仄仄平

茫茫添北國平平平仄仄

壯美上高樓仄仄仄平平


幸福詩歌


五絕格律有四種:

1⃣️(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4⃣️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注;括號可平可仄)!依題意寫詩一首:

浪卷飛花住,江寒阻水流。

東吳千里雪,詩在小平樓。


詩情小屋


1.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注:這就是《登鸛雀樓》的格律,此詩是全對仗。

2.仄起首句入韻式: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3.平起首句不入韻式: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4.平起首句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注:()表示可平可仄。

步《登鸛鵲樓》韻,和一首。

五絕《山鄉冬夜》

翠竹南山直,清溪北地流。

紅梅香四野,冷月探西樓。

(平水韻十一尤)



絕句,有五絕、七絕兩種。唐之前押韻平仄對仗都比較自由,稱作古絕句,唐朝以後的絕句稱為近體絕句,稱作散體,對仗要求不一,有的不甚講究對仗,有的絕句像律詩的一半,格律同於律詩的前四句、後四句或中間四句。同於律詩前四句的,後兩句對仗。同於律詩後四句的,前兩句對仗。同於律詩中間四句的,前後兩句對仗。以

五絕為例,有四種填寫格式:

1、⊙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2、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3、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4、⊙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像[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即第三種格式。其實,原詩聲調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後來規定每句第一字可平可仄,這樣就算做到了最基本的格式規定,若做到原聲填寫,更符合詩的音樂要求。

另外,還想說明一點的是格律詩詞之聲調,以中古四聲為準最佳,即採用“平上去入”聲調,押《平水韻》。何故?因為格律詩詞產生於中古時期,它是音樂文學,尤其是填詞。新韻,即“陰陽上去”的聲調,適合散詞及戲曲唱詞等題材押韻,因為今天的詩歌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這裡再次特強調一點,寫詩填詞失律即跑調!

附一、《三上詞話》作者之作:

五絕.冬

次韻王之渙《登鸛雀樓》

日晃遷花走,風搖落葉流。白雲依朔夜,[1]飄羽灑危樓。[2]

一一一一一一

[1] 朔:始。朔夜:初夜。

[2]危樓:高樓。如“危樓摩天”。


附二、創作說明:

這首詩之題是“冬”,不管是做作文,還是寫詩填詞,還有其它題材,首先開始要營造冬天來到的氛圍,其次通過鋪景,使冬天表現出來。

1、鋪景。此詩開句以“曰晃一一遷花走”句,就開始著手鋪景,緊接著“風搖一一落葉流”句相呼應,使得秋深過後就是冬天的氣氛躍然紙上。“曰晃”“風揺”,採用比擬的寫作手法,描述了這時的太陽已經沒有了夏天和秋老虎時熱辣(堅定),已經開始伴著秋風變涼(晃動、搖動),隨著“遷花走”和“落葉流”的烘托作用,促使人們以直覺或感受到了冬的來臨。

2、狀物。隨著上兩句的“曰晃”“風搖”鋪墊,下兩句之先有“白雲”的出現,在“依朔夜”時,即天剛剛黑時就開始驟然變天,使得“浮羽”(雪花)從天空飄落到樓上。

總之,詩詞貴在有物,展現有層次,最忌空乏,表達無狀。


附三、《〈三上詞話〉作者問答錄》節選

問:詩詞作為中國傳統的優秀文化,當下掀起了一股創作的熱潮,但從期刊和網絡上發表的作品來看,水平參差不一,為了客觀顯示時代文學,對當下作者填詞有什麼評價及好的建議?

答:總體說,這是個好的開端,一代有一代的文學,堅持下去,必將產生時代標誌性的文學。但目前存在的問題也不少,這裡做兩例說明:一是在某文學網站,發現有的作者填《十六字令》,此調住字為平聲,即清聲調,亦以清聲結,卻押“急”“滴”韻不知何故?如果不套用宋之詞牌,按今韻是合適的,但套用了詞牌,“急”“滴”屬《平水韻》入聲字,怎奈擅自改變詞牌定格於無顧呢!二是同樣看到有人所填《釵頭鳳》一闋,按律此調屬於不同部韻同押,即上去聲與入聲分別相葉(xié)。不管是陸游《釵頭鳳》(紅酥手),還是唐婉《釵頭鳳》(世情薄),都是如此填。卻把《釵頭鳳》的押韻,通篇以上去聲相葉。這些問題的出現,已不是個別現象,而是相當的普遍,不管是詩詞刊物,還是網絡文學,都有這種現象。詞牌乃唐宋時之詞牌,非今之體裁。這個問題不搞清楚,所填之詞失律事小,影響事大,不可不察也。但若想改變它,僅靠一兩篇文章的提醒是校正不過來的,就像有人踢正步總順拐,叫也叫不過來一樣。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還是年輕者缺乏基礎知識,年長者已脫離太久的緣故。要改變這種現狀,只有從教科書做起。現在有一個好的變化,即幼兒園和小學課外書增添了《聲律啟蒙》知識,如果在中學、大學開設詩詞寫作基礎課,如果一個學期安排若干課時,堅持下來至少會知道什麼是對錯。



問:從該集可以看出,對詞學的研究可謂“兩駕馬車”齊驅,即理論與實際操作相一致,能否談談當前詞學界對詞研究的進展情況,或詞學研究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當中?

答:嚴格地講,我是遊離於詞學行業之外者。按當下衡量是否是本行業或圈子裡人的標準來看,準確地說,我還處在“準詞學者”邊緣。為什麼這麼說,並非有詞學機構或個人想排擠,原因是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文章是在部隊寫作的,結集是在地方上的事,而且新的工作崗位亦與詞學的聯繫不甚緊密。這是由自身的經歷和職業決定的,怪不了誰的!其實我也無意舞文弄墨,只是一種消遣罷了!為什麼這麼說,讀讀中國幾千年的優美篇章,有幾篇是寫書專業戶搞出來的,大都是來自邊塞風雲寄語、下朝臨池偶得,以及民間裡巷謳歌搞出來的。至於要談詞學領域的研究進展問題,由於我不是圈裡的,也沒有參加過此類學術研討會,要說是說不大好的,只能講一件事,大體能看出目前詞學研究的一個側面。曾買到一本書,反映的是2011年9月,由某著名大學舉辦的“李清照辛棄疾暨詞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文章彙編,裡面40篇文章,只有1篇涉及詞樂內容,其它大都或賞析,或辯證,或哲學式的思考文章。窺一管而知全豹,以此能看出詞學的研究動向。還有一個問題,在眾多出於名家之手的書籍所反映的研究成果中,拆開來看,他們研究得很好,已經很有建樹,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重視,詞學研究分得太細,研究詞調者不研究音韻,


研究音韻者不尚填詞,填詞者不問詞調和宮調,且其三者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相似,就是各忙各的,不甚涉及音樂問題。還有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搞音樂的人,尤其是研究聲樂者,都不涉及詩詞問題,而且把兩者劃為兩個學科,若要研究是屬於跨學科型的。也許正因這樣的局面,才造成各自寫出來的書,讓詩詞愛好者讀過後還是不會寫詩填詞的直接原因吧。

問:該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言,其次是很有特點的 “凡例”,從中看出該集作者對原聲填詞很在意,為什麼一定要倡導這麼做?

答:這個問題不妨瀏覽一下我最近發的文章:“《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一文,從中能看出個究竟。詞自從元代後,到了明朝後,詞已經有譜子,最早的是張綖的《詩餘圖譜》,率先把平仄用黑圈、白圈來表示,此後,就有了清朝《欽定詞譜》《白香詞譜》《詞律》等。有了詞譜最大好處是讓人們知道原來宋詞有那麼多的詞牌,另外還有一個好處是,有了詞譜,填詞押韻、句子結構等就有了個依據,缺點是制定的每首詞牌,每句都標出可平可仄。但事實是可平可仄是沒有道理的,不是詞律的內核要求,是人為的減輕了填詞的難度,從客觀上講把失律視為正當行為。

為什麼要強調原聲填詞呢?像我們今天即便是做到所謂的原汁原味的遵守或保留,其實,其“汁”其“味”與之相較還是相差甚遠,如果再不強調其“汁”其“味”,不知到底是什麼味了。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提倡一味復古,科學的態度是繼承和發展並不是對立的關係,這個不單單是今天才遇到的課題,其實早在元代時就有了。元代的時代文學是押韻的雜劇和散曲,即元曲,與詩詞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以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但在傳統詩詞上還是遵循押中古韻的規則。於是在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集中在創作上就不自覺的形成了戲曲與詩詞相輔相成的關係,即形成了兩個語音系統並駕齊驅的局面,並形成一種風氣。今天也可以這麼做,古典詩詞體裁還是押中古韻的好,散詩,戲劇唱詞等押今韻。這樣既保留了傳統詩詞的用韻,又發展了新的文化,豈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