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後悔藥”與“時光機”是我們的美好願望,為的是能夠改變曾經犯過的錯誤。“時光機”還能帶我們去到未來,從而給當下的自己一些啟示。

但是電影“蝴蝶效應”又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即使改變了曾經,還是會出現令人措手不及甚至後悔萬分的事情。

我們能做的,只有提升當下的自己,從而擺脫曾經的錯誤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創造渴望的未來。從這個角度來看,讀書、學習才是現實中真正可以觸及到的“後悔藥”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前一陣讀了一本非常棒的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不禁想到如果我20幾歲就讀到它,會真的讀懂嗎?如果有了現在的閱歷和理解力,我應該怎麼更好的讀懂它呢?

書裡講到了七個部分:時間、選擇、行動、學習、思維、努力、成功。

雖然書名有些俗氣,甚至很像成功學,但是內容卻非常有營養。混沌大學的李善友老師說,他看了這個題目後,思考了一下,覺得生活中稱得上厲害的人不到萬分之一。也許我們不能很厲害,但是總想比現在的自己厲害一些吧?

如果20幾歲,我會重新看待自己的時間。

我不會再花費大量的時間追劇、打遊戲;也不會每天只知道與書為伍,把自己囚禁在圖書館;不會每週末都去逛街吃飯;不會經常顧影自憐而不去探索外界......

我知道這其中很多都是,只有在年輕時候做起來才充滿樂趣的事;我知道現在想買的衣服,等到40歲也許就不喜歡了;我知道有花堪折直須折......

但是,我更想認真思考時間之於我有多重要,我到底想要如何對待它。

因為只有如此,我的生命才真的開始對自身產生意義。而這,似乎才是旅程真正的開始。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書裡寫:要“鄭重”的對待時間,“鄭重”是這麼一種態度: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的聚焦於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的投入。

20幾歲的我,會學著用不同的時間視角去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

“積極過去視角”看待過去,擺脫“消極過去視角”,不再困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患得患失。

適度利用“享樂主義視角”,既不讓自己過分揮霍時間和金錢,也不讓自己活得那麼無趣。

適度利用“宿命論視角”,讓自己學會臣服和接受,但是也不走向消極悲觀的極端。

學著利用“未來視角”,多往前看一點,從而擺脫膚淺又迷茫的狀態。

我會更多的嘗試做那些有長期利益,但是短期可能不那麼喜歡的事。

我會學著投入當下,體會時間的深度。學會在時間的快與慢之間,找到令人舒服的節奏感。

我會更理解李笑來、羅振宇等人為什麼都要做時間的朋友,也會更加敬畏時間的力量。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如果20幾歲,我會如何對待選擇呢?

首先我會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了解自己,我會將那還沒有成型、並且極端易碎的三觀好好觀察瞭解一遍,並不斷的改造與升級它。

因為,對於一切需要自己做出的選擇,都需要從自身出發。

瞭解自己,是唯一負責任的做法。

我會更多的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做判斷。到底要不要去北漂?到底要不要換工作?到底要不要加入這個社團?到底該不該選這個課程......

我會利用書裡講到的:

零度格局:盲眾

一度格局:逐利者

二度格局:理念人

三度格局:至善之人

來觀察我周圍、以及曾經在書本中瞭解的人們。不是為了將人劃分等級,而是多一個觀察世界、觀察人的角度。因為這對於將來的成長方向、交友甚至職業生涯都會有極大的幫助。

我會主動學習一些思考的框架,擺脫由於自身認知限制導致的各種牢籠,比如:隱含假設。從而不會再糾結於考研還是工作、學不學雙學位、去不去外地......

我會明白,人生是持續進步與改造的,從而不再懼怕選擇。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如果20幾歲,我會更重視行動

我會明白,真正令人擔憂和拖延的是對困難的恐懼。儘管都說年輕人的資本就是時間,但是有目標和方法的行動,才是真正對時間鄭重的態度。

我會開始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寫作,而不是總擔心自己水平太差,遲遲都不敢下筆。因為這樣到50歲,我也還是不會寫。

我會在瞭解自己,瞭解他人的基礎之上,思考自己可以帶給別人價值的點是什麼,可以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產品?如果沒有,該如何去做呢?

我會明白,不偏不倚地、公正的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意見,不盲目自大、固執己見,也不患得患失、附和盲從,才是成熟心智的表現

我會明白,行動也要有正確的方法,想要高效的達成目標,就需要學習並不斷運用它們

我會明白,行動後的反思至關重要。而反思,也有可以借鑑的方法,而不僅僅是自欺欺人的盲目批評或簡單肯定。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篇幅限制,只總結了前三章,之後繼續。

如果20幾歲的你讀到這些,希望可以對你真的有用,希望我們的未來都同樣精彩。

如果20幾歲,我會這麼讀《精進》(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