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教育解“心結”站起來了還是好乾部

清廉平陽

2月8日傍晚,在懷溪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監控室內,一名幹部正聚精會神看著監控畫面。畫面中,工作人員正在為隔離對象送生活用品。看到隔離對象待工作人員離去後,按照規定佩戴口罩打開房門,取走物品,這名幹部才鬆了口氣。

“安全隱患往往容易出現在一些細節的地方。”在記錄本上做好記錄後,他抬起頭對記者說。這名幹部就是懷溪鎮黨委委員張加海,連續十多天的加班讓他顯得有些疲憊,誰也想不到的是,就在幾天前,他剛剛因為管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不到位,受到了縣紀委監委的誡勉談話處理。

“思想上沒有重視,工作上就麻痺大意了。”談到這次處理,張加海很慚愧,“給組織抹了黑,感覺很丟臉。”受到處理後,張加海一度陷入了自責和失落之中。幫助他重新振作起來的是縣紀委監委的一次“談心談話”。誡勉談話後,縣紀委監委立即組織開展回訪教育。“在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來。哪裡有漏洞,哪裡就要補起來。”縣紀委副書記王良洪的一番話,點“醒”了張加海,讓他徹底放下了思想包袱。

思想上校準了弦,行動上就能落到位。縣紀委監委及時的回訪教育,喚醒了張加海的責任與擔當。第二天,張加海立即收拾心情,投入工作。十多天來,他不僅及時完善管理制度,填補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監控不到位、輪值人員作息時間不科學等管理漏洞,更是以身作則、衝鋒在前,主動承擔了給隔離對象送飯菜、後半夜值班等最危險最累的工作,還以一線為家,24小時“住”在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

回访教育解“心结”站起来了还是好干部

感到欣慰的是,曾經對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不理解和抗拒的隔離對象,紛紛被他和同事們的工作態度感動,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他們的工作。

像張加海這樣的幹部還有不少。在麻步鎮聯民村,記者見到了前段時間被問責的村黨總支書記王信碧和村委會副主任徐乃雄。2月1日,因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履職不到位,多名村民聚集在文化禮堂打麻將,王信碧受到誡勉談話處理,徐乃雄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紀委同志對我們做了回訪教育,我們已經想通了,確實是我們工作沒有做到位。”王信碧告訴記者,“人命大於天,黨員幹部是老百姓的‘守門人’,之前工作有疏忽,接下來拼了命也要守住。”

針對存在問題,王信碧和徐乃雄立即著手抓好整改,關閉村文化禮堂,並對宗祠、老人活動中心、農家樂等重點場所進行排查,防止人員聚集;嚴密管控卡點流動人員和車輛進出,做好體溫檢測、信息登記;組織人員錄製多種方言宣傳口號巡迴播放,逐門逐戶分發宣傳單,真正履行了“守門人”的承諾。

回访教育解“心结”站起来了还是好干部

水頭鎮鶴溪社區副主任葉增加因為該社區蔡垟村村民沒戴口罩聚集在村民服務中心打麻將而受到誡勉談話處理,在組織的幫助下,他迅速調整工作狀態,重新投身戰疫一線。

談及問責,葉增加顯得有些不好意思,蔡垟村地處山區,老人多,娛樂方式少,更應該提早防範村民集聚打牌的問題。

“縣紀委監委的問責給我敲響了警鐘,同樣,也是他們的回訪教育給了我將功補過的勇氣。”葉增加回到崗位後,進一步加強蔡垟村卡口值班、入戶排查、觀察點管理等工作,同時還發揮自身臨床醫學專業優勢,深入群眾開展宣傳,增強了群眾的疫情防控意識。“葉主任從正月初二開始就沒回過家,卡口、居民區、觀察點,哪裡都能看到他。”鶴溪社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疫情發生以來,縣紀委監委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在精準監督的同時,深入細緻開展回訪教育工作,鼓勵幫助受處分幹部放下思想包袱,重回“疫”線,變問責為擔責,化壓力為動力,進一步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截至2月9日,共組織開展回訪教育28次,幫助22名幹部進一步投身一線工作,充分體現了監督執紀問責的力度和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