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關於選擇副業與必要準備

昨天講了副業剛需的一些促成趨勢,還簡短的說了主業在這個時代的一些尷尬,今天就較深聊一下如何選擇副業和選擇前要做的準備工作。(本來不想講準備工作的,不過昨天講課後,很多朋友問起,我就在這裡簡單講一講)

同樣今天也會帶我自身選擇副業的一些例子,不多說,進入主題。

還是先從主業切入去講,主業是由你的專業、家庭背景、工作經驗和社會機遇綜合評分決定成就等級的,要在此中再有突破需要很大的努力,同樣,如果副業還是用這幾類綜合評分來做基礎,那還不如就專心做好你的主業。

最近和一位上海知名工業設計公司的設計師聊天,正好聊到副業剛需這一詞,他也非常認可,主業“月光定律(別查了,自己造的)”在上海新青年中無一例外,大家都需要副業來賺提高生活品質的零花錢,或者把副業作為騎驢找馬、尋找更高機遇的工具。

很有意思,他說他心目中的副業是出來接私單,因為他專業的侷限性,想要從事一個與專業無關的副業是很困難的,我毫不留情地回應“你是想影響你主業的名聲,還是嫌一天對著十個小時電腦的工作不夠充實”,之後我給他做了一次副業定位,不以專業、家庭背景、工作經驗和社會機遇為基礎,而以人脈這個難以被人們發現的潛在能量為基礎。他牴觸心理很大,“打死也不去做銷售,多丟人,不符合我形象”,最後被我說服的原因就正是前文,各行業競爭只會越來越大,現在的你爆發不了,未來只會越來越失去時代競爭力。而且用人脈來做副業變現的基礎,可以不一定是以銷售的面孔示人,你可以以一位“受益者”的角度推薦好物給朋友(如KOC)。

問題又來了,作為一位設計師,身邊人脈還真是少的可憐。

不過聽完他數了一圈他的同事和伶仃兩個同學,我發現有很多可以副業變現的機會,我把他數完的朋友做了新定位。朋友裡有80%的吸菸者;70%來自外地在上海打工的單身者;90%都是肥胖人士或想減肥人士;有16位朋友有孩子,且周邊的旅遊景區都已經去膩了;有4位朋友特別想創業,但是不知道做什麼;領導馬上退休了,做了30年工業設計,累計了157個加工廠家資源;他的小區群裡近三個月抱怨了21次門口水果店賣的水果不新鮮,但是另一個市場又離得很遠。

在此,就不多言了,大家通過了我為他“重新定位自己身邊人脈”的屬性和標籤,商業敏感度高的朋友已經知道了副業應該從哪些地方去研究。

利用前段時間碰到的這個事情,簡單的和大家說清幾個問題,選擇副業不是這麼困難,當然也不能走進專業的死衚衕,被主業的體制化限制了眼界。

看到這裡,如果沒有之前那麼害怕走進“新領域”和“無從下手”的話,說幾個我在做副業時的一些前期準備:

1、看看微信裡有些什麼樣的群體,並且給他們設一個小標籤,就像剛剛提到我給朋友做的新人群定位與標籤化;(這些標籤有助於選擇適合你做的副業)

2、去知識分享平臺(如頭條、論壇、得到等)看一看大家都在討論什麼詞彙,也許這些詞彙(如苟且紅利、社交電商、睡後收入)會有些陌生,但至少知道有哪些時事話題,篩除那些已落伍的行業和內容;(說不定會因你主業的從業經歷加上新詞彙知識能找到你能hold住的商機)

3、計算一個數學公式,在你家庭支出不影響現有生活品質的基礎上的流動資金除以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用這個時間模型和月可投入成本去尋找你能承受的副業機會;

4、最後來一波無情的廣告,選擇好合適的副業之後,需要一個遠程協同工具(特別在現在疫情期間),我做了一些測評,也找了身邊老點老師請教,飛書性價比最高,便宜、整合度高、上手簡單、學習成本也低,相比teambition和有道雲筆記來說,飛書注重文檔協作和溝通,適合底層和業務端驅動型企業、業務類企業,比如廣告代理、銷售、外貿,包括今天的主題“以人脈為基礎的副業”。(有朋友會說主業用的最多的釘釘。釘釘呢,比較老闆思維,適合集團比較大,經常需要臨時多部門協作拆散又重組的企業。但是釘釘文件等免費版的限制比較多,不推薦副業使用)

文章最後也分享一下自己對於副業這一名詞的真實感受,每當我發現了新商業機會,一直都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當講師,也錯過了微博、淘寶、自媒體、短視頻和直播,因此現在不想再錯過社交電商,且比較好的是國內做社交電商還沒出現龍頭,從之前各大佬們的社交電商運營機制來看,重點在“分享賺錢法”,吸引了大量想賺取零花錢的用戶,雖然各平臺五花八門的模式層出不窮,看向未來依然會迴歸到商業本質“找到有需求的人,把解決方案帶給他們”。

今天也是做個引子,明天我會講講我看到未來社交電商的新機會,區別於現在“分享賺錢法”的社交電商運營機制,預告:【下一章】內容產生的價值流替代了膚淺的刷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