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如果烏克蘭拼命跟他幹,會有今天嗎?

林哥六沖部落


其實國人對烏克蘭有誤區。三國演義開頭的久分必合用在俄羅斯烏克蘭上也一樣,這兩個民族就像山東的齊和魯,現在鬧騰是美國在後面使壞,以後山窮水盡了沒飯吃了,美國又顧不過來了,俄羅斯烏克蘭還是一家人。烏克蘭和波蘭有本質的區別。


亢龍有悔44


歷史不能假設,但是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從中就能看出最可能出現的情況。

如果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俄羅斯的時候,烏克蘭傾盡全國之力,用武力解決的話,恐怕烏克蘭現在已經處在俄羅斯的控制之下了。

為什麼這麼說?

有三個理由:

第一,克里米亞當初是全民公決加入俄羅斯的。

克里米亞之所以成了俄羅斯一部分,並非是俄羅斯大兵公開佔領的。主要是分兩步走。

1)克里米亞在沒有經過烏克蘭政府同意下舉行了全民公決,決定獨立和併入俄羅斯。

2)俄羅斯用最快的速度批准了克里米亞入俄的請求,從法理上將其收入囊中。

如果烏克蘭軍隊進入克里米亞的話,俄羅斯軍隊一定會打著尊重克里米亞人主權的名義也開進克里米亞,雙方就會兵戎相見。

結果肯定是烏克蘭吃虧。

第二,烏克蘭軍力和俄羅斯差距太大。

這點其實不用多說,烏克蘭如果比俄羅斯強大,早就和俄羅斯硬拼了。

之所以忍氣吞聲這麼多年,就是明知道技不如人,不敢輕舉妄動。

一個例子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巴斯地區,烏克蘭軍隊和反政府武裝打了5年,都沒分勝負,更別提和俄羅斯正規軍作戰能有多大獲勝的把握了。

因此,烏克蘭當年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沒動武,其實是明智的。

真和俄羅斯拼命,俄羅斯軍隊會直接進入首都基輔的。

第三,西方都沒國家派兵支持烏克蘭,烏克蘭自己打,豈不是找倒黴?

烏克蘭要是真和俄羅斯打起來,西方能幫助嗎?

木叔認為很難。

原因是烏克蘭並非是北約國家,也還沒加入歐盟。也就是不符合北約一致對外原則,也不符合歐盟的內部援助原則。

換句話說,如果歐洲不幫忙是歐洲的本分,沒有任何義務幫助烏克蘭動武打俄羅斯。

事實上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中,美國和歐洲確實沒有用武力支持烏克蘭。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敢自己和俄羅斯單挑?顯然後果不堪設想。


木春山談天下


不會,因為今天的烏克蘭將不復存在。

發生在2014年3月的克里米亞事件雖然過去了將近6年,但依然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在短短一週的時間裡,克里米亞完成了脫離烏克蘭、自立山頭最後加入俄羅斯的改旗易幟,而俄羅斯也幾乎在第一時間予以響應,關乎烏克蘭黑海地區主動權的克里米亞半島就這樣在兵不血刃的情況下從烏克蘭的土地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由於俄羅斯的吃相太過難看,國際社會也幾乎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俄羅斯進行了譴責和制裁,尤其是北約,大有為烏克蘭兩肋插刀的意思。

但從始至終,烏克蘭都沉默不語,好像克里米亞從來不是自己的事情。

那麼,烏克蘭為何在關乎國家主權的問題上如此“低調”呢?如果烏克蘭在克里米亞事件中雄起一把,那麼今天的克里米亞還會成為俄羅斯的囊中之物嗎?靜夜史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幾大條件的限制,決定了烏克蘭不僅打不贏,甚至連操刀拼命的勇氣都沒有:

1、國力不濟

所謂蘇聯大家庭的“二哥”,烏克蘭在蘇聯解體後,繼承了僅次於俄羅斯的豐厚家當,尤其是超過3000枚核彈頭,使得烏克蘭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三核大國。

但由於斯大林模式的桎梏,烏克蘭長期經濟落後,蘇聯解體後更是無力維持蘇聯遺產的保養維護,再加上美俄等大國以經濟援助的條件利誘,這使得烏克蘭在1994年主動放棄了核武器。

而當沒有了核武器的保護傘,烏克蘭就不得不接受淪為砧板魚肉的悲慘命運。

而沒有了核武器的強行平等,常規武器方面烏克蘭更是難以和俄羅斯相提並論。在沒人沒錢沒縱深的情況下,烏克蘭如果與俄羅斯開戰,那就是真正的以卵擊石。

2、國情無奈

由於在“大俄羅斯”主義的陰影下長期受俄羅斯欺凌,烏克蘭在300多年的俄烏合並史中打上了深深的俄羅斯烙印。

從1654年沙俄同東烏克蘭合併開始,除割走了烏克蘭周邊一大圈的土地,沙俄還在東烏克蘭瘋狂進行民族換血,這使得俄羅斯族逐漸成為東烏克蘭的主要民族。

而作為俄羅斯的一部分,1954年赫魯曉夫也以同化烏克蘭的考量將其贈送給烏克蘭,至此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茲克、克里米亞以及敖德薩,成為烏克蘭境內的俄羅斯族區域,他們對俄羅斯的好感,與心向歐洲的西烏克蘭形成了勢同水火的態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同烏克蘭就克里米亞問題進行過談判,俄羅斯最終放棄了對克里米亞的領土聲索。但烏克蘭也無法進行直接統治,雖然留在了烏克蘭版圖內,但高度自治且與俄羅斯眉來眼去的克里米亞,終歸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2014年的克里米亞事件,克里米亞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因其他理由與烏克蘭分道揚鑣,只要烏克蘭沒有能力“挽留”。

3、國際無恥

近6年的事實證明,北約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不僅長得猥瑣,內心更是齷齪。

因為曠日持久的顏色革命,西方國家成功勾起了烏克蘭一路向西的願望,烏克蘭寡頭集團也確實與俄羅斯反目成仇了。但因為烏克蘭位置距離西方太遠而離俄羅斯卻很近,這就使得西方國家想要為烏克蘭兩肋插刀時,與俄羅斯有兩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時間差。

而問題在於,即便能跑贏臥榻之側的俄羅斯,西方國家也沒有為烏克蘭出頭的意思。因為烏克蘭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北約的既定目標卻只是讓烏克蘭雞飛狗跳。在北約看來,只要烏克蘭動盪不安,令俄羅斯殃及池魚且疲於奔命,西方目的就已經達到,至於烏克蘭的生死,實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而讓烏克蘭更尷尬的是,即便西方國家善心大發,堅持要為烏克蘭的利益前赴後繼,因為1999年北約強迫科索沃公投獨立的齷齪事,直接讓北約各國無地自容。在俄羅斯看來,既然北約能強行讓科索沃公投獨立,那俄羅斯為何不能讓克里米亞公投獨立呢?要知道克里米亞可是正經的公投手續加入俄羅斯的。

所以,在烏克蘭問題上,西方國家既沒有誠意,也不佔道義。再加上烏克蘭一言難盡的尷尬實力,所以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最好的作為就是不作為,沉默是金才是真正的金。

對烏克蘭而言,沒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優勢,有的只是前人挖坑後人倒黴的無奈。為了東烏克蘭不成為第二個克里米亞,烏克蘭只能打碎門牙和血吞,在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尷尬中乞求西方國家的憐憫。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普京之所以把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的版圖,不是因為克里米亞曾是俄羅斯的領土,也不是因為俄羅斯的領土野心,根本原因是:克里米亞的地理或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是俄羅斯的南大門,這裡不僅有俄羅斯唯一的一個不凍港,還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母港塞瓦斯托波爾軍港的所在地。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來說,克里米亞絕不容有失,不論付出多大的代價。


為了加入北約,烏克蘭承諾收回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將其獻給北約並邀請北約在克里米亞駐軍。一旦烏克蘭加入了北約,北約的大兵、坦克、導彈、戰機以及核武器等都將直接部署到俄羅斯的邊境地區,直接劍指俄羅斯的咽喉。正因如此,可以肯定地說:若烏克蘭與俄羅斯拼命幹,結局只會比今天更慘,丟的那就不是一個克里米亞了,整個烏克蘭東部地區都將徹底失去——烏克蘭東西部將“劃河而治”。

儘管俄羅斯的經濟不怎麼樣,儘管烏克蘭有西方國家的支持,但俄羅斯的軍力畢竟是排名世界第二,收拾一個不入流的烏克蘭卻是手到擒來。更何況,烏克蘭東、西部本就存在著嚴重的分化問題。很多人或許不以為然,烏克蘭軍力無法與俄羅斯沒法比,那不是還有北約嗎?北約的軍力是比俄羅斯強得多,單單一個美國,俄羅斯就打不過(常規軍力)。問題就在於:北約是否會因為烏克蘭而與俄羅斯拼命?



實際上,北約在俄格戰爭、俄烏衝突中的表現,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光動嘴,不動手。克里米亞問題不僅涉及到了俄羅斯的核心利益,更事關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北約東擴的主要目的是圍堵俄羅斯,進一步來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生存空間。與此相反的是,烏克蘭不過就是北約對付俄羅斯的一枚棋子,得與失都涉及不到北約的核心利益,更何況是僅僅丟了個克里米亞?可以肯定地說,擁有7000枚核彈頭的俄羅斯敢拼命,北約絕不敢。


在西方國家的“影響”下,烏克蘭爆發了廣場革命,而有了西方支持的波羅申科經兩次總統選舉最終當選烏克蘭總統,烏克蘭從此走上了親美、反俄的路線,且是“逢俄必反”。雖然波羅申科一直在挑動、製造俄烏關係的緊張,致使局勢一步步升級,但他多少還有點“自知之明”:沒有與俄羅斯大打一場。實際上,並非是波羅申科不想“奪回”克里米亞,而是形勢根本就不允許。

俄羅斯出兵克里米亞,不費一槍一彈,當地民眾舉旗歡迎,緊跟著就是公投、獨立、加入俄羅斯,而當時烏東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及哈爾科夫等地的親俄武裝都鬧著獨立,烏克蘭政府軍連烏東地區的親俄武裝都沒能打贏。至於北約對烏克蘭承諾的“幫助”,除了口頭上的支持,還有就是可憐的資金以及提供些武器裝備。在這種情況下,你讓烏克蘭拿什麼去與俄羅斯拼命?



儒道之主


不會,如果當時的烏克蘭以“抗俄救國”的悲壯不顧一切的與俄羅斯硬抗,那麼格魯吉亞和車臣的悲劇就會重演,到時候不要說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可能連烏克蘭都得“姓俄”。


國際公約中,被認可的全民公投必須符合三項條件:一,根據國家主權原則,主權國家只有在通過明確方式表示同意後,主權方可讓渡。二,全民公投必須是出於自由,真實的本意來決定領土的去留。三,全民公投必須在聯合國的監督,由相關國家的獨立觀察團參加的情況下進行。

如果按照這三項條件,通過“公投”將克里米亞劃歸俄羅斯版圖,沒有絲毫的法理依據。第一,烏克蘭沒有一條國內法規定,領土問題可以通過地方性全民公投解決,當時的烏克蘭政府本身就是俄羅斯扶持的傀儡政府,親俄的領導人梅什科夫本身就主張克里米亞與烏克蘭分立。整個過程中,幾千名俄羅斯駐軍虎視眈眈,烏克蘭政府領導人根本無法親臨現場。第二,公投期間,不明身份的武裝人員遍佈克里米亞“維持秩序”,而實際上是為了阻止反對者“破壞”公投,傀儡政府通過秘密會議強行通過全民公投,所有反對者都被排除在外。公投委員會的構成,選票發放數量均屬於不透明狀態,甚至連必要的辯論環節都沒有。第三,公投期間。觀察員大都是俄羅斯代表團。其他幾個國家的監督也都流於形式。


也就是說,在這場所謂的“公投”中,俄國人本身就是“帶著槍”去實現的,至始至終充滿了“以武促投”的恐怖色彩。還有,俄羅斯在2014年3月17號完成對克里米亞的“公投”之後,隨即派出大批部隊進入分離狀態嚴重的頓巴斯地區,與當地分離武裝聯手對抗前來平叛的烏克蘭國防軍,並實際控制了頓巴斯地區,烏克蘭面臨第二次國土被佔領的危險。

烏克蘭本身就存在“親西”與“親俄”兩種意識形態對立,2014年初,烏克蘭一場“廣場革命”將兩派的鬥爭推向了高潮,全國陷入了“親西”與“親俄”的劇烈鬥爭當中,甚至烏克蘭政府也存在兩種勢力的對抗。也就是說,烏克蘭政府根本就不可能達成“拼命幹他”的共識。

如果當時的烏克蘭真的以武力收回克里米亞,在遭到俄羅斯血洗的時候,將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提供幫助,儘管烏克蘭有加入北約的願望,但“願望”並不能成為北約武力干涉的理由。而且有了“公投”的外衣,至少具有了“程序合法”的色彩,美國和西方不好直接干預。更重要的是,如果西方強行武力介入,一場大戰將無可避免。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龐大的軍武遺產,但沒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也沒有一套完整而有效的國防計劃,政治家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爭權奪利,而“親俄”與“親西”則是幼稚政客用來拿捏對手的兵器,即使“武力反俄”,其薄弱的決心也終將成為失敗的主因。俄羅斯在“公投”前後的所有表現充分證明,普京是在做好戰爭準備之後才敢於鋌而走險。如果“抗戰”爆發,遍佈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德“小綠人”將在烏克蘭內部點燃烽火,以杜絕俄格戰爭和格羅茲尼巷戰那種血流成河的人肉絞殺。然後會以“大炮兵主義”的無差別打擊推平烏克蘭,而烏克蘭有可能就是今天的車臣。



當時的烏克蘭其實也忌憚與俄羅斯對格魯吉亞和車臣的“血洗”,軍方也沒有一個能夠能打硬仗的強悍將領,或者說根本沒有一股主戰的鷹派勢力。

不過從目前的狀態來看,烏克蘭當時無論是“剋制”還是“認慫”,選擇政治解決都是最好的結果。畢竟務虛的家國情懷不能真正成為保家衛國的實際戰鬥力。“公投”之後的當年,奧巴馬就啟動了對俄羅斯的制裁。從此以後,俄羅斯就一直沒有掙脫制裁的夢魘,截止現在,美國的大部分制裁都與克里米亞有關。俄羅斯在這樣的制裁中半死不活,烏克蘭也在全世界的政治關注和美國的“重點保護”下活到了今天。儘管仍然不能拜託“歐洲第一窮國”的境地,但“失去國土”和“被侵略”的悲壯,也成了烏克蘭被國際社會廣泛同情的政治資本。如今的烏克蘭,可以用腳底下那根管子與俄羅斯討價還價,在平起平坐的談判中,烏克蘭竟然還能讓俄羅斯作出讓步,並得到了29億美元的賠償款,以及低於市場價的天然氣供應。



這已經很好了,如今的克里米亞已經“姓俄”,要想收回來,除非俄羅斯淪為與烏克蘭同等的水平,或者俄羅斯突然良心發現還回來。但這顯然是不大可能的,不過,俄羅斯即使已經吃下了這塊肥肉,但所付出的代價將會持續很久很久。而烏克蘭只要有一位靠譜的領導人,一次格局變化中的機遇,一套獨立自主的政治體系,走向復興只是時間問題。


冷兵器TILLLINDEMANN


如果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看做是烏克蘭的悲劇,那麼1994年烏克蘭、美國、俄羅斯和英國簽署的《布達佩斯備忘錄》就己經是悲劇的開始。

《布達佩斯備忘錄》的核心內容是,烏克蘭銷燬所有蘇聯時期遺留下的2000多枚核武器,以及核導彈、戰略洲際導彈和戰略轟炸機,把國家的安全交給了美國、俄羅斯和英國。或許烏克蘭併入蘇聯之後,從來沒有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應對過國際局勢,並不知道世界風雲變幻、險象環生。而烏克蘭與美俄英簽署關係著國家命運的協議,居然不是國際條約,而是以備忘錄的方式形成,沒有任何法律效力。烏克蘭埋下了20年以後的災難。

烏克蘭簽署備忘錄以後,從軍事上己經沒有任何能力與世界強國甚至中等強國對抗。

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不僅僅是軍事實力的一個因素,而是綜合因素疊加而成的。

首先,俄羅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關係發生了變化。1994年簽訂《布達佩斯備忘錄》時,俄羅斯也是向西的。但是隨著俄羅斯經濟的恢復和意識形態不可調和的矛盾,北約加快了東擴的步伐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2012年普京第三次當選總統,為了應對北約的戰略擠壓,於2014年果斷收復克里米亞。

其次,2013年11月烏克蘭爆發了大規模反政府抗議活動,又稱“橙色革命”。2014年2月,反抗民眾與烏警方在基輔廣場發生了大規模衝突,造成了巨大傷亡。烏克蘭議會罷免了時任親餓的亞努科維奇總統,由議長圖爾奇諾夫代行總統職責並組建臨時政府。臨時政府決定在5月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俄羅斯於3月收復克里米亞,這個時間點可謂抓住了最佳時機。關鍵是亞努科維奇被罷免後逃到的俄羅斯,在4月2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眼含熱淚、無不悲傷地說:“他邀請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是個錯誤,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是一個悲劇,他希望竭力勸說俄羅斯歸還克里米亞”。也就是說,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是亞努科維奇邀請的。當然亞努科維奇的本意是希望靠俄羅斯東山再起,沒有想把克里米亞拱手給了俄羅斯。

再次,俄羅斯兵不血刃地佔領克里米亞後,2014年3月16日舉行公投,96%以上的克里米亞人贊成加入俄羅斯;3月20日在克里米亞的70多支烏克蘭軍隊,包括海軍20多艘輔助船隻與6艘戰艦,升起了俄羅斯國旗;21日普京正式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速度之快超乎想像。話又說回來了,克里米亞民眾要求加入俄羅斯,說明對烏克蘭政府失望之極。再說了,克里米亞原本就是俄羅斯領土和經過公投,無論是從歷史依據和法理,俄羅斯都是有理有據,烏克蘭還如何進行軍事反擊?

事實上,儘管烏克蘭當時僅有4萬軍隊,如果真正與俄軍正面開戰,美國和西方肯定在軍事上進行援助,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就曾主張在武器裝備上援助烏克蘭,這就意味著俄軍不會輕鬆取勝,將有一場血戰。然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卻體現出了很高超的藝術水平。俄軍定於3月在北極開展空降兵大規模訓練,向那裡出動了大批空中突擊部隊,並大量軍用列車開往烏拉爾。俄羅斯大批調動軍隊徹底迷惑了美國和西方的情報機構。另外,俄羅斯先進的軍事科技干擾了烏克蘭的軍事指揮系統,烏克蘭的部隊在無法決定開不開火時,俄羅斯的突降部隊從天而降,快速佔領了克里米亞全境。

其實,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沒有美國和西方的軍事支持對抗俄羅斯,無疑是以卵擊石。但是俄羅斯巧妙的軍事行動令美國和西方淬不及防,當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迅速進行公投加入俄羅斯之後,烏克蘭、美國和西方己經是無力迴天了。


適情雅趣


烏克蘭如果2014年就和俄羅斯拼命的幹,那搞不好現在的烏克蘭就真的不存在了。

僅僅是2014年-2015年的烏克蘭內戰,在烏東戰場,在盧甘斯克和頓涅斯克兩個州的戰場上,和烏東民兵武裝以及俄羅斯來源的僱傭兵作戰,烏克蘭政府軍的精銳幾乎被打了個精光,這還沒和俄羅斯正規軍交手來著。

當年,2014年,面對東部幾州擅自宣佈獨立的危機時刻,擁有近20萬人的烏克蘭政府軍出動了幾乎全部的精銳,約4萬多人,包括17個主力旅,此外美國黑水公司還提供了幾千名經驗豐富的僱傭兵,烏克蘭還從格魯吉亞、車臣等地招募了幾千名僱傭兵,差不多五六萬人的兵力,對東部的幾萬人民兵武裝發動大舉攻勢。

東部幾州的民兵武裝雖然看起來勢單力薄,但是他們背靠俄羅斯本土的核心地帶,俄羅斯的各種軍火、物質援助幾乎源源不斷地湧來,俄羅斯的富餘實戰經驗的僱傭兵也不斷開來。

結果,僅僅一年的時間,烏克蘭軍隊有近萬人喪生,上萬人被俘,還有幾萬人受傷,幾乎所有的重型裝備全部損失殆盡,戰局的結果對烏克蘭來說就是“等同於全軍覆沒”。

當然,烏東地區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等州的損失也很大,民兵武裝和俄羅斯的僱傭兵陣亡數也達到上萬人。

烏克蘭內戰是相當殘酷的,而對於烏克蘭政府來說,更殘酷的後果是從此政府的力量徹底退出了烏東2個州,而烏東民兵武裝則擴充到了5萬人以上,他們不僅具備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且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擁有了坦克、裝甲車、火炮等等重武器,作戰實力遠超烏克蘭政府軍。

後來,烏克蘭政府軍打算重新整編軍隊,並進行了反覆的徵兵招募工作,但是願意當兵的人很少,雖然烏克蘭空有幾千萬人口,但是已經無力壓制住東部2州的獨立。

2015年之後,烏克蘭政府軍就再也沒有在東部發動過像樣的攻勢,即使在國內不斷招募新兵,也就徵召了幾萬新兵,這些人根本不是東部民兵武裝的對手。

而烏克蘭之前一直寄希望的美國和西方勢力,至始至終也沒有給烏克蘭實質性的幫助,除了給一些破舊的武器裝備。

就這樣的基礎,烏克蘭拿什麼資源去和俄羅斯干到底呢?連東部民兵武裝都幹不過!只能採取守勢。

美國倒是很貼心地不斷慫恿烏克蘭去和俄羅斯干到底,但是承諾的資金和物資援助總是缺位,美國拿烏克蘭當叫花子,烏克蘭波羅申科卻始終把美國當成大救星、烏克蘭的希望。

當然了,也幸虧後來烏克蘭對東部地區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攻勢,不然烏克蘭的損失會更大,搞不好東部武裝再反推的話,東部幾州都得“獨立”出去了,烏克蘭就真的四分五裂了。

對於烏克蘭這種夾在地緣強權之間的中小國家來說,執政者的智慧和能力是很重要的,烏克蘭就一直缺大智慧的政客,可以靈活地周旋於地緣強權之中,兩邊撈好處還能大致保持獨立的中立緩衝區的地位。


雲中史記


當初波羅申科要拼命搶回克里米亞,只能自取其辱,烏克蘭還將國之不國,比今天更加不穩定、更破敗。

烏克蘭打不過俄羅斯

由於歷史原因,烏克蘭東部“三洲一國” (頓涅斯克、哈爾科夫、盧甘斯克和克里米亞)實際上就是俄羅斯的天下。


烏克蘭軍隊要進攻克裡米亞,烏東三個洲會迅速獨立策應。烏軍就要在烏東與俄羅斯族群打一場人民戰爭,他們的身份不是解放者,而是侵略者。

不要忘了,當初烏克蘭軍隊被迫撤出克里米亞時,得到了當地人民禮送,他們的身份就是一支客軍。烏軍捲土重來,在烏東會行動艱難,寸步難行。

烏克蘭軍實際是一群俄羅斯“學生軍”,由俄式指揮、俄樣裝備、俄式訓練,甚至有大量俄羅斯族軍人構成,他們還沒有“王炸”裝備(核武器),面對素來強悍的俄羅斯“老師”,沒有任何取勝的機會。




俄羅斯拉開拼命架勢動手了,美國、北約將變成“紙老虎”。他們沒有膽量抵近俄羅斯,準備接受“核戰”考驗,打爛自己的罈罈罐罐!

普京那句話“如果沒有了俄羅斯,這世界沒有存在的意義”的威脅性陡增,美國不得不收手。也就是說;美國和北約不敢為烏克蘭而戰。

必然出現的場景

烏克蘭東部“三洲”步克里米亞後塵,全部獨立或加入俄羅斯,烏克蘭族群成為難民被驅趕或自行逃離,讓西烏克蘭接納買單。



烏克蘭軍隊潰敗,不再組織進攻而是艱難被動防禦,北約會通過波蘭路徑提供武器裝備支援。但烏克蘭別想從黑海方向獲得援助,因為土耳其會對黑海交戰方軍艦關閉博斯普魯斯海峽,俄軍將封鎖烏克蘭黑海重地敖德薩,必要時還會摧毀港口設施設備。


最終歐洲“大爺”法國、“大媽”德國會出面斡旋停戰,派出觀察員和維和部隊,給俄烏停止大戰下臺階。但武裝小衝突難免,德法只能沒玩沒了的斡旋。

烏克蘭悲劇了!

波羅申科被迫交出總統權力,由一個將軍、司令接管戰時內閣,組織全民抗俄。

烏克蘭可以在國際上賺吆喝,接受人道救援,但誰也不能幫助烏克蘭改變大分裂狀態。誰也不能維持烏克蘭西部能保持今天一樣的穩定。

烏克蘭經濟雪上加霜。至少,與俄羅斯經貿絕緣了!這非同小可,烏克蘭缺失了最大貿易伙伴,經濟將比今天更受煎熬。

(以2018年為例。烏克蘭國際雙邊貿易總額1041.9億美元,其中烏俄雙邊貿易額117.5億美元,佔了11%)

俄烏關係也絕不會像今天這樣相對平靜和對等。
俄烏關係地位會山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澤連斯基變成嘴硬的阿巴斯,而普京變成十足的內塔尼亞胡!澤連斯基除了在世界贏得更多的口頭聲援和同情,其它什麼也得不到!


諶人


正如魯迅先生提倡“韌”的戰鬥一樣,假如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烏克蘭要拼命跟他幹——“這就象許褚的赤膊上前陣,中了箭是活該。”

幸虧烏克蘭沒有這樣幹,目前這樣的局面也不是最壞的局面,給烏克蘭留夠了以後翻盤的空間。

客觀來說,若是當年烏克蘭舉國一戰,只能是國破山河破

關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有三種說法:一種站在俄羅斯的立場,認為俄羅斯不過是收回了“故土”,是克里米亞迴歸俄羅斯大家庭的高光時刻;一種是承認國際現狀的弱肉強食森林法則,認為俄羅斯擁有核武,軍力強大,烏克蘭只有認命接受現狀;另外一種就是俄羅斯踐踏了烏克蘭主權,烏克蘭應該抵禦外侮,堅決保護自己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統一。當然這當中也分為“速勝論”和“持久戰”,“速勝論”就是題目中的跟俄羅斯拼命,持久戰就是烏克蘭政府目前這樣的做法。



關於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事件的立場站隊,只能用“屁股決定腦袋”來說。第一種說法無視國際法以及數次聯合國大會的投票表決,更不用提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十多年來的親口承諾,撕毀了自己親手簽訂的有關烏克蘭問題、克里米亞半島歸屬協議。第二種說法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機會主義決定論,信奉這個世界還是“拳頭硬”的信條,模糊了基本的原則、法理、道義。

那麼第三種說法的“速勝論”絕對要不得,因為一則烏克蘭國力薄弱,上不足以支撐一場和俄羅斯的全面戰爭。俄格戰爭的前車之鑑就在那擺著,格魯吉亞的城下之盟恥辱歷歷在目。二則烏克蘭兵微將寡,軍備與俄羅斯相比大落下風。三則北約特別是美國也支持烏克蘭,但烏克蘭畢竟不是盟友,人家沒有協同你戰鬥俄羅斯的責任和義務。若是真打,烏克蘭只有國破山河破,落得個生靈塗炭的下場。

實質分析,俄羅斯贏了戰術卻輸了戰略

沒錯,俄羅斯是贏了,贏得了夢寐以求的出海口,讓黑海艦隊不再寄人籬下,居無定所。更重要的是,克里米亞的“迴歸”大大提振了俄羅斯民族的自豪感,讓俄羅斯的大國信心感空前爆棚。然而這只是戰術上的,絕不是戰略上的勝利!



如今放眼看去,俄羅斯周邊的小兄弟們,諸如原東歐國家乃至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還有幾個是自己的小跟班、鐵哥們?烏克蘭本來是和俄羅斯同宗同族的兄弟之國,不管後來烏克蘭政局如何變換,管他什麼亞努科維奇、波羅申科是親俄反俄,但烏克蘭大部分民眾並沒有反俄抗俄。然而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一夜變天:俄羅斯成為了插刀兄弟民族的侵略者,反俄抗俄成了烏克蘭舉國一致的潮流!請看看來自烏克蘭最新的民調,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報道,2月5日,根據烏克蘭政治社會學公司SOCIS發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高達70.5%的受訪者認為俄羅斯聯邦對烏克蘭來說為敵對國家,僅有6%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據報道該研究的統計誤差不超過2.1%。這項社會調查於2020年1月20日至27日在烏克蘭進行,受訪者為18歲以上的人,人數達2000,涵蓋了烏克蘭的所有地區(不受烏克蘭控制的頓巴斯部分領土除外)。

難怪連俄羅斯的反對派都再說:“得到了一個克里米亞,卻失去了整個烏克蘭。”更要命的是,俄羅斯周邊其他國家如臨大敵,紛紛輸誠美歐,急欲加盟入約。就連一度要和俄羅斯合併成為聯盟國家的白羅斯堅決去了國名“俄”字,合併八字的一撇都不見了,最近更是與美國打得火熱,都捨近求遠考慮要進口美國油氣了。

因為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美歐對俄羅斯的制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羅斯的國際環境空前惡化,振興發展就無從談起了。

未來克里米亞歸屬充滿懸念,尚在未定之天


得出這個判斷並不是異想天開,看看克里米亞的前世今生由來變故就知道了:150多年前這裡屬於奧斯曼帝國,是韃靼人的故地,這也是土耳其埃爾多安思茲念茲,至今敢於堅執不退大膽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的緣由所在。50多年前的1950年代,又是時任蘇聯領導人的赫魯曉夫大手一揮,這樣克里米亞就成了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多年前的1990年代,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和美國總統克林頓、英國首相梅傑、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共同簽署了《布達佩斯備忘錄》,擔保了烏克蘭的領土和主權統一。後來俄羅斯擔心黑海艦隊駐地沒有著落,又和烏克蘭簽訂了關於塞瓦斯托波爾港的租借合同。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變化!

俄羅斯要想振興發展就得靠美歐支持的國際環境,要想再和烏克蘭重修舊好成為兄弟,要想真正成為世界性大國,就得首先歸還克里米亞給烏克蘭。除此,別無他途。
烏克蘭眼下正是這樣努力做著工作,一修內政,加快發展,二靠外交,加盟入約,雄關漫道啊,烏克蘭不怕,繼續努力就是了。


今古達觀


實際上,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並不是俄羅斯發動武裝戰爭導致,而是克里米亞地區,採用了西方民主式的脫烏公投方式,脫離烏克蘭之後,自主選擇加入了俄羅斯聯邦,從這個角度來看,克里米亞地區的脫烏公投,與此前英國蘇格蘭地區的脫英公投 沒有本質區別;

問題就在於,在烏克蘭看來,克里米亞地區的脫烏公投,並沒有得到烏克蘭當局的批准,因此,烏克蘭將2014年的這次脫烏公投 視為非法,也正因為如此,克里米亞脫烏公投,加入俄羅斯聯邦之後,美國聯合歐盟,以及所有北約國家,對俄羅斯實施了全方位經濟制裁措施,可是,俄羅斯卻不以為然,因為,對於俄羅斯來講,克里米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裡不僅有,前蘇聯最大的造船廠,也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所在地,因此,俄羅斯即使遭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也不會主動將克里米亞歸還烏克蘭;



至於說,當初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如果烏克蘭拼命跟俄羅斯對幹,會有今天嗎?筆者認為,鑑於克里米亞 對於俄羅斯的重要性,就算烏克蘭當初,舉全國之力 與俄羅斯打一場克里米亞戰爭的話,結局可能比2008年 發動俄格戰爭的格魯吉亞還要慘,烏克蘭不僅會失去對克里米亞的控制,還有可能直接導致烏東部的頓巴斯地區的徹底脫烏入俄;


以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想象在與俄羅斯作戰當中 取得勝利,因為,俄羅斯本身是全球第二大軍事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不敢冒著與俄羅斯爆發全面戰爭的風險,去幫助烏克蘭,這一點,可以從格魯吉亞戰爭當中就可以看出,美國等西方國家,最多隻會在輿論上向俄羅斯施壓;從這個角度來看,就算烏克蘭當初拼命的與俄羅斯開戰,也不可能從俄羅斯手中 奪回克里米亞,烏克蘭也可能比今天還要慘;

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當初烏克蘭 拼命與俄羅斯對著幹,也不會造成今天這樣的結局,正是由於烏克蘭 甘願做西方國家的馬前卒,才使得俄羅斯實際控制克里米亞,這也算是俄羅斯給烏克蘭的一個教訓,克里米亞的丟失,本身就是烏克蘭在實力上與俄羅斯的差距,無論烏克蘭當初 是否為了克里米亞與俄羅斯開戰,結局都是克里米亞 被俄羅斯實際控制。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