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近期新型肺炎疫情嚴峻,這將會給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在疫情過後,那些企業會遭受重創,又有哪些可以浴火重生,此次疫情會給中國的中小企業帶來挑戰,但與挑戰並存的是機遇。

一、回顧歷史,但不能照搬歷史

覆盤“非典”時期,疫情對三大產業均有一定衝擊,其中第三產業影響最大。“當時非典疫情對各大產業的影響中,第三產業首當其衝,其次是第二產業,最後是農林牧漁業。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3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0.0%,同比增速不但沒有下降,還提高了0.9個百分點。這是否意味著我國經濟還能不受疫情的影響,繼續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但回顧歷史,但不能照搬歷史,相較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國當前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為複雜。2003年的“非典”時期之所以可以保持高速增長,一是由於中國剛加入WTO,經濟正處於上升期,二是在2003年時,我國的第二產業佔比重,疫情對當時的整體經濟影響不大。

二、短期內,服務行業將成“重災區”

疫情發生後,交通和物流條件受限、人與人減少接觸等因素,勢必會影響到包括旅遊、娛樂、物流、餐飲、家政等在內的服務行業。

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南京香格里拉江南灶餐廳是當地生意最火的酒店餐飲品牌,常年爆滿,疫情發生之後,聚餐訂單幾乎全部被客戶取消,但是也只能苦苦支撐,老闆說:不敢關門,怕廚師、服務員一走就回不來了。之前日日爆滿,如今每天只有四五桌的散客。

外婆家連鎖餐飲創始人吳國平說:我們企業很大,每個月的人工工資就是5600萬-6000萬,現在全靠家底撐著,如果疫情不盡快撲滅,持續三五個月,我們可能熬不下去。大企業尚且能熬一下,不少中小酒樓餐飲老闆基本就是滅頂之災,囤了幾十萬的食材,再加上房租+人工的支出,全部都打水漂了。

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影視行業也難逃影響,今年大年初一全國票房收入僅收181萬,去年同期為14.58億,收入何止銳減,簡直是直線下降。很多影視公司的資金來源於銀行,他們拍了片子等待春節上映回款還貸,結算利潤。現在春節檔沒了,估計得另想他法籌資續貸了,而且公司的股價還會暴跌,抵押物價值下降,想貸也貸不了多少。

三、疫情當前,外賣、電子辦公、電子商務、超市、社交平臺等會更加火爆

在疫情期間,人們宅在家裡,不能出門,外賣和線上教育、購物、辦公等消費模式會更加的火爆。超市也迎來了消費的高峰,由於餐飲等服務行業在疫情期間的萎縮,很多餐飲消費需求變成了到實體商品購買生鮮產品, 超市、便利店迎來了增長季。

由於本地商場關門和避免人員的接觸,人們將線下的需求該為線上消費,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會迎來一個高峰;學校開學的延遲,也會助長線上教育的發展;復工的推遲,也讓阿里推出了“釘釘”等線上辦公軟件。

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四、疫情過後,製造業會持續擴張,服務迎來補償性消費

從製造業看,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景氣穩中有升,達到50.2%,疫情後,由於在疫情期間積累了大量消費需求,在製造業會迎來持續擴張,特別是口罩、防護服、消毒產品需求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模,有助於製造業等實體經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

疫情下各行業的“危”和“機”


而對於服務業,消費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失,只不過實現消費需求的時間推遲了。例如,因為這次疫情而受到遏制的旅遊需求、餐飲需求仍然在,而且旅遊、外出就餐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疫情結束以後,在家裡宅膩了的消費者,必然會加倍釋放旅遊和餐飲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