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老師該如何與學生們談疫情?這幾點很重要


開學了,老師該如何與學生們談疫情?這幾點很重要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按這觀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堂生動的課,全國人民都在受教育。只是,這堂課是計劃外的,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知、教學難點不確定,至於教學措施就更加多樣而忙亂。作為民族未來的在校學生們,我們應該教給他們什麼呢?或者說,通過這堂課,他們要從中受到什麼教育呢?我以為,以下幾點很重要:

克服恐懼感。從武漢封城消息發佈起,不少國民就陷入恐慌之中。更有甚者,極度恐懼,到了談“疫”色變、聞“鄂”生懼的地步,視所有武漢人為病毒攜帶者,打出了令人心寒的標語,做出了瞠目結舌的舉動,散佈了匪夷所思的謠言。究其原因,根本在於無知,缺乏理性,盲目害怕。處在受教育期的學生們,耳聞目睹,難免不受這些負面影響。學校應該適時講授人類傳染病史和傳染病防治史,介紹中外成功典型案例,通報新冠肺炎最新疫情,用真相取代謠言,用史實揭示規律,用科技傳遞信心,讓學生髮現傳染病不可怕,謠言不可信,從而克服恐懼感,保持信心和定力。

增強敬畏心。戰爭及俘虜、野生動物、自然災害是傳染病爆發的主要原因。這次疫情,讓“不吃野生動物”再次成為全民話題。從人類傳染病史來看,正是因為人類打破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原本只在動物之間傳播的微生物擴散至人類才形成傳染病。究其原因,在於缺乏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人雖為萬物之靈長,在自然面前其實很渺小。人類從農業社會開始的歷史不過一萬年,微生物存在卻已經超過了三十四億年。人類對微生物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不知道還有多少病毒會帶來新傳染病。因此,要讓學生知道人類的認知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是多樣的,和諧的自然是安全的,必須心存敬畏,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此外,還要敬畏科學,敬畏批評。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如果能重視最早吹哨人的聲音,情況是不一樣的。如果能坦誠接受監督,接受批評,很多事情不是這樣。

擁有大局觀。大局觀就是目光長遠,能夠正確認識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分清主次矛盾,從維護大局出發布好小局做好工作。這次疫情,武漢爆發,影響全國。迅速有效遏止疫情蔓延是必須的,但在具體工作中就出現了片面強調部門和地方利益的行為,只為守好一畝三分地,無理拒絕一切外來人,甚至把局部看得比全局還重,直接影響了全國防疫工作。群眾之中,也有藉機高價賣物資者、不聽安排自由行者、屯積過量物資者、潛伏期一過躁動不安者,都是缺乏大局觀。比較起來,全面妥善接納湖北人的雲南省,將積蓄放在派出所就走的捐款者,國外購買物資支持國人的海外華人,甚至伸出援手的國際組織,都是具有大局觀的生動典型。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大局不穩,小局何安?時時從大局判斷,處處來維護大局。

提高防疫力。預防傳染病,光有熱情不夠,還得有知識。疫情面前,防疫是當務之急。這次疫情暴露了一個極大的問題,就是市民缺乏防控常識,人云亦云盲目跟,雙黃連等藥品買到斷貨,酒精和消毒液混用,戴著口罩打麻將,電梯按鈕隨意按,看見天晴就散步,甚至刻意隱瞞有意串門,等等。這些無知之下的舉動,既勞民又傷財,既害人又害己。究其原因,在於不懂,有心預防,無意亂防。生活中的傳染病有很多,預防的最好醫生是自己。當前,“增強健康理念、提升疫情防控知識水平,提高文明素質和自我保護能力,是千家萬戶抵禦疫情的最佳方式。”自己要做的,是掌握衛生常識,養成衛生習慣,維護身體健康,提高免疫能力。一人能做到,就可以影響一個家庭。家家能做到,社會就可防可控。因此,一定要做好這方面的宣傳教育和引導,教育好學生,影響好家庭。

樹立鴻鵠志。這次疫情是一次大考,既考了政府,也考了官員,還考了專家,還考了企業,以及社會和公民,現在還沒到最終亮分的時候。不可否認,通過這次大考已經暴露出一些問題,引發了社會的議論與思考,甚至尖銳的指責。因為諸多原因,暴戾之氣充斥,影響社會認知。其實,指責是很容易的事,但不解決問題。人類的社會發展史,就是一個問題解決史。人類越走向文明,社會越需要改良。所以,一個時代最需要的,是直面問題敢於擔當去解決的人。眾多逆行的醫護人員,投身疫情一線的新聞記者,舍小家戰疫情的公安交警、基層幹部,等等,都是典型。尤其是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的逆行救人之舉,一言而安天下,一舉而濟世人,生動詮釋了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定要通過教育,講好勵志故事,立好成功標杆,讓學生選準人生事業方向,樹立鴻鵠之志,努力學習,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堅韌頑強,服務人民,造福社會。

開學了,老師該如何與學生們談疫情?這幾點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