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守護“南大門”的三名“衛士”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嶽鋒 汪真)

“抗疫鬥爭一天不勝利,我們就一天不下‘火線’。”日前,新縣紀委監委通知箭廠河鄉留驗站三名同志進行換防時,他們不約而同拒絕了,強烈要求繼續堅持戰“疫”。

新县:守护“南大门”的三名“卫士”

參與夜晚流動車輛排查、勸返工作

箭廠河鄉是通往湖北紅安、前往武漢的必經之地,230國道貫穿境內,被稱為新縣的“南大門”。“派我去”“我先上””讓我來”……1月25日,新縣紀委監委吹響集結號,胡元意、黃先鵬、江建三名同志主動請戰,申請24小時駐點監督,並負責做好箭廠河、陳店兩個鄉疫情防控督查工作。

除230國道外,箭廠河、陳店兩個鄉通往湖北道路多、從湖北返鄉人員多、村民與湖北鄰村通婚多,輸入性風險高,疫情防控及監督檢查壓力倍增。“留驗站是‘大本營’,必須嚴防死守;兩個鄉的23個村居、9個卡點是‘遊擊哨’,監督一刻也不能放鬆。”組長鬍元意說。

新县:守护“南大门”的三名“卫士”

督查村居卡點疫情防控情況

“您好,特殊時期,公職人員出入必須出示通行證。”“安全第一,請不要外出。”在留驗站,他們除做好公職人員出入登記、車輛通行監督外,還一遍又一遍向過往人員解釋疫情防控政策、宣傳疫情動態、提醒做好自我防護等工作。

“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鄉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地帶,兩個鄉共排查從湖北返鄉人員969人,武漢返鄉人員822人。疫情防控宣傳的如何?網格化管理落實的怎樣?居家隔離措施執行沒有?他們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精準監督、嚴格執紀,先後開展4輪督查,督促建立群防群治防控網,發現問題、跟蹤整改,切實打通了監督“最後一公里”,讓“南大門”不再是“難大門”。

“他們堅持駐點監督和機動監督

相結合,白天一人堅守留驗站、兩人下鄉入村督查,夜晚全部在崗,像堅守在新縣‘南大門’的三名‘衛士’。”留驗站的其他隊員介紹,他們除做好監督工作外,還與公安、交通、衛健等部門一道,參與流動車輛和人員登記、排查、勸返等工作。

新县:守护“南大门”的三名“卫士”

督查街道小區封閉管理情況

“胡組長,昨天晚上您怎麼不叫醒我倆?”“我年齡比你們大,瞌睡少。”他們夜晚採用三班倒,一天晚上,胡元意值首班,第二、第三次換崗時間到了,看到兩個同事都睡著了,胡元意不忍心吵醒他們,一直堅持到第二天天亮。工作中,他們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團結一心;生活中,他們是相互照顧的兄弟,守望相助。

十幾天來,現場交辦問題120餘個,全部督促整改到位;參與勸返車輛1224輛、2521人,發現發熱病人28人;箭廠河鄉2個村居因武漢返鄉人員居家隔離措施不到位,4人被問責;陳店鄉一村因遲報15名湖北返鄉人員,3人被問責,7人受黨紀處分……

新县:守护“南大门”的三名“卫士”

流動人員排查登記

疫情肆虐,他們臨危不懼、衝鋒陷陣、靠前監督,用紀檢人的初心和堅守,為呵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築起了一道堅固防線。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家呀?”每每接到孩子的電話,黃先鵬說家是他最大的牽掛。請戰義不容辭,與家“逆行”義無反顧,有問題自己克服。江建母親近七十歲,常年吃藥,獨自一人在農村生活;黃先鵬孩子不到兩歲,妻子照顧一家老小。十幾天來,他們選擇把自己“隔離”在工作崗位上,每天只能通過電話、微信與家人互報平安,他們暫時的別離是為了更多家庭的平安團聚。

堅定的信念給人以迎戰疫魔的巨大勇氣,無畏的身影凝聚著克敵制勝的磅礴力量,面對疫情,他們一往無前、衝鋒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紀檢人的硬核擔當。

(映象網信陽新聞熱線: 15503760000,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映象網“大象陪辦”電話180 0371 96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