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王又又 | 文

1

上個月,豫記推送了一篇“避霾洗肺不用跑太遠,河南這五個小縣城就能讓你深呼吸!”的文章,炸出好多新縣朋友。留言中,新縣人對家鄉的驕傲與熱愛充斥在字裡行間,讓人看著感動。其中,一個“將軍縣”的名詞把我吸引。

俗話說得好,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個人稱“中原南門”的小縣城,怎麼著就是“將軍縣”了呢?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授予軍銜,直到1965年,共授予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

有趣的是,這些將軍很多都是老鄉。於是,人們便根據這些出了大量將軍的縣,評選出我國“十大將軍縣”: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湖北大悟、河南新縣、安徽六安、湖南瀏陽。

其中,新縣以43名的將軍數量,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將軍扎堆兒,猛地一看,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按照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向來喜歡把原因往風水上靠,什麼祖上積德,或是人傑地靈。但在河南,為啥將軍都出在新縣而不是其他縣,還真不是風水能解釋的。

“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這句在新縣廣泛流傳的話道破了“將軍縣”的秘密。將軍縣聽著風光,但其實,卻是血肉築成的美名。

2

新縣,位於大別山腹部,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屬於革命老區。土地革命期間,前赴後繼的出了很多革命先烈。革命人數基數大,自然出的將軍也多。

我國其他幾個將軍縣,也都是一樣的道理。湖北的紅安、大悟,安徽的金寨、六安,與新縣不是相鄰就是相近,都屬於大別山革命老區;江西的吉安、永新屬於井岡山革命老區,湖南的平江、瀏陽,更不用說,歷史課本上著名的“秋收起義”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但話又說回來,為啥這些地方能成為革命老區呢?

一句話,還不是因為窮!

一個“窮”字,不知道盡多少心酸。新縣不也是今年八月初才剛剛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嘛。

但這些地方,不僅窮,貧富差距還很大。“新集一圈,不如丁李灣一灣,丁李灣一灣,不如毛鋪一家。”這句話說的便是過去的新縣,新縣政府所在地的新集鎮的富裕程度不如丁李灣一個村子,丁李灣一個村子的富裕程度,不如毛鋪彭家一家。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毛鋪村

毛鋪彭家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毛鋪村有名的富裕之家,據其後人說,過去他們祖上田地上萬畝,北到潢川,南到麻城,富裕程度可想而知。如今去到毛鋪村,通過那一棟棟排場、大氣的古建築亦可窺見當時彭家的氣派。

而當年新縣鬧革命最兇的地方,是箭廠河鄉。這個地方過去屬於湖北黃安縣(即今天的紅安縣),據《紅安縣革命史》記載,土地革命時期,紅安縣地主階級佔有50%以上的土地,富農佔10%以上,租田佔地10%,廟田佔地5%,如此算來,普通農民只佔25%的土地,以至於箭廠河多是僱農和貧農。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土地革命

既是僱農就得交租,租子又特別重。全縣各地的高利貸名目繁多,大部分利息月利25%,也有30%——50%的,這還不算,還有一種利息由於太高,被人稱為“閻王賬”,即早借晚還,日息10%。

鄂豫陝蘇區創建人、我國著名的革命先烈吳煥先和新中國成立後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將軍吳先恩就是箭廠河人,特別是當了半輩子“後勤部長”的吳先恩,8歲便開始給地主家放牛,12歲隨哥哥做挑腳苦力活。

哪裡有壓迫,哪裡自然就有反抗。

1914年箭廠河鄉的一些村民便秘密組織了“哥老會”,意在“劫富濟貧”;1919年夏,箭廠河大旱,百姓飢餓難耐,聚眾強令豪紳出糧食以解斷炊之苦;更不必提1927年的黃麻起義了,不都是窮鬧的。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範朝利參加夜襲陽明堡

如果“窮”是革命的原罪,那新縣所處的地理位置簡直就是革命的神助攻。

地處大別山腹地,地形複雜,且植被茂盛,簡直是天然的掩護屏障,特別適合反包圍作戰,進可攻退可守,這也難怪新縣等地會成為革命老區。

再者,紅色文化也早早便在大別山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大別山區的將軍縣

湖北早期的共產黨員王幼安在麻城縣立高等小學教書時就開始宣言馬列主義,培養進步青年;鄂豫陝蘇區創建人吳煥先也是在麻城蠶業學校就讀時參加的中國共產黨主義青年團。

地緣關係以及血緣關係帶來的親密感,也是新縣盛產將軍的原因之一,直白些,就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這聽著貌似很功利,但不可否認,我們中國人向來以家族為單位,注重血緣親疏。這樣的文化能在中國存在幾千年,自有他存在的道理。

3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人中,有名新縣將軍叫張池明,便曾被吳煥先救回一條命。

張池明是新縣泗店鄉人,1928年11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在七里坪戰役準備期間,省委曾對紅二十五軍進行了一次大的“肅反”,張池明被當作懷疑對象關押起來,當時,年僅15歲。

後來,就在張池明被押往刑場之際,恰逢時任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檢查工作。吳煥先將這個15歲的“孩子”叫到跟前,仔細詢問,才發現根本不是那回事,這才有了後面的張池明將軍。

但拋開功利的一面,在消息閉塞的過去,一個人的行為,確實會影響周圍一群人的行為。新縣將軍鄭維山就是在父輩的影響下,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為地下黨送信,早早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當初這些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開國將軍雖多已不在人世,但他們的精神卻在滋潤這那片生養他們的土地,激勵著後人。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將帥館

走在新縣的古村落,至今還有些上了年紀的人會提起“跑反”、“紅流”、“紅區白區”等那些專屬於那個年代的詞彙;“烈士光榮”的門牌後面,也藏著一家人的精神寄託。

相比那條因“將軍”才設站新縣的京九鐵路,這些將軍的精神才更加珍貴吧。

如今,紅色旅遊已經成為新縣在河南乃至全國的特色旅遊名牌。

據統計,新縣擁有3個全國第一,2個全國唯一,30個鄂豫皖三省第一。

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個航空局在新縣誕生,中國工農紅軍的第一屆體育運動會在新縣舉行。

新縣博物館還保存著全國唯一留下來的書寫在青磚上的《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土地法草案》,另一則唯一則是跟一個將軍有關——許世友。

許世友是全國唯一以為實行土葬的將軍。他的土葬屬於特批,滿足了起“活著盡忠,死了盡孝”的願望。1985年許世友將軍魂歸故里,被安葬在許母墓旁邊。值得一提的是,來悼念的人許是都知道許世友將軍的愛酒如命,墓前小山一般的茅臺酒空瓶如今也成為讓人忍俊不禁的一道風景。

新縣,為啥能成為河南唯一的“將軍縣”?

許世友墓位於新縣東南部的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每年都會迎來大批的參觀學習。相必,行走在充滿革命烈士英魂的博物館,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能讓我們更加了解生活真諦。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