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為什麼那麼恨岳飛?連他的兒子也要殺?

土律師


1.不貪財

有宋一代,文臣貪財成風,武將黷貨流行,

南宋諸將中張俊最貪 ,卻最受高宗重視和厚待。被加封為少保的楊沂中在西湖建造豪華住宅,引西湖水環繞宅 院四周 ,“置歌兒舞女”,與諸將競相侈靡。韓世忠於新淦縣購買田產 ,“高宗聞之 ,御札特以賜”,並賜名為 “旌忠莊”。但岳飛是個例外,當高宗因他平寇伐虜、南征北戰屢建功勳給他加官晉爵,並打算 在杭州為其修建上等府邸時,他嚴詞拒絕。

宋太祖就曾鼓勵將帥斂財 ,到高宗時這種做法有增無減,對於許多將領的貪財,高宗是高興、縱容甚至獎勵的,其用意在於使諸將腐化,從而達到於己銷蝕理想、於人不會仰慕的目的。

手握重兵的岳飛不貪財,引起高宗產生猜忌不僅在所難免,更在情理之中的。

2.不好色

岳飛在南渡之後娶李氏為妻 ,一直沒有納 蓄姬 ,這和另外幾員大將是截然不同的:南宋初年諸將貪財好色 、互相攀比成風 ,諸大將的宴會一般都有姬侍侑酒 ,還有歌女助興

3.得民心

1129 年,主持長江防線的宰相杜充降金後 ,“諸將多行剽掠 ,惟飛軍秋毫無所犯 。”正因為岳飛愛 民恤 民,老百姓才能對其統帥的部隊“爭挽車牽牛,載糗糧 以饋義軍 ,頂盆焚香迎候” 。有 了民眾 的支持 ,岳家軍有 了更加穩固的後勤支持 ,還獲得 了充足 的儲備兵源。岳飛和他領導 的岳家軍能得到民眾尤其是金國統治區民眾的大力支持

4得 軍 心

岳飛幕僚黃縱見一兵士嚴寒之天只穿一件單麻布衫,便問他:“汝怨乎?”這個兵士回答 :“不怨也 。他軍所得請給 ,則有減魁。又如科作納襖之類 ,自身雖暖,老小則凍餒矣 。宣撫則不然 ,所請食錢若干,不減一錢,聽士自用之。某 自因家累重而費之 ,非在上者有勉於我也 ,何怨之有。” 正是因為岳飛軍紀嚴明,又愛兵如子 ,岳家軍才能勇往直前 、所 向披靡 。1140 年秋 的潁 昌決戰中 ,岳家軍面對數倍於 自己又處 於“高秋馬肥 ”戰鬥力最強時期的金軍誓死奮戰,“人為血人 ,馬為血馬”,將士無一人肯回顧、想退卻。金兵由此戰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5.得士心

岳飛幕僚很多 ,“食客所至常滿 ,一時名人才士皆萃幕府,商論古今。一次,面對幕僚們“天下紛紛,不知幾時才可太平”的慨嘆,岳飛講出了只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 自然就會太平的千古名言 。正是在和幕僚們相互激盪 、彼此砥礪的談論 中,岳飛逐漸有 了歷史穿透力的談吐和識見 ,有 了 自我的價值觀和生死觀。

岳飛之死

高宗認為岳飛是他一手提拔起來 的,並且是忠於他 的:從建炎三年 (1129 年 )當留守司統制官到紹興七年 (1 137 年 )升任湖北京西宣撫使兼營田大使 ,短短 8 年時間 ,岳飛不僅超越了張俊、韓世忠等前輩武將,還達到了武將的頂峰:拜太尉 ,他稱讚岳飛“忠義絕倫”,並 曾把繡有“精忠”二字的軍旗授予岳飛以示褒獎。

但一個 “淮西事件” 和“立儲事件” 就能讓高宗從愛到恨 ,非要殺了岳飛不可呢。答案只有一個 ,就是他感到 自己的皇權受到了威脅 。

高宗聽從 張俊 、秦檜的意見收回交付岳飛的部隊歸朝廷指揮是情理之中的決定 ,而岳飛因此的賭氣離職的舉止,使高宗自然而然就有了除之方能安寧的想法 :“卿前日奏陳輕率 ,朕實不怒卿。若怒卿 ,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 ,唯有劍耳 ! 所以復令卿典軍 ,任卿以恢復之事者 ,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 。”

淮西事件之後的岳飛 ,並沒有因高宗殺氣重重的告誡而停下一心一意為國的腳步,為避免因金人要立欽宗兒子為帝而欲製造兩個宋朝不利局面的產生 ,他建議高宗早立太 子的舉動又加深了高宗 的猜忌 ,“卿言雖忠 ,然握 重兵於外 ,此事非卿所當預也!” 因為在高宗看來,因不給其擴充軍隊就敢於未經許可自作離職主張的岳飛,無論其動機是否真的愛國,但他對 自己的忠心已發生改變 ,並且有了挑戰自己皇帝至高無上權力的嫌疑和徵兆 ,如果再聽從他的立儲言論 ,手握重兵 的岳飛不僅有挾立儲君以自威 的可能 ,甚至有黃袍加身代君自立的可能。對此 有著祖宗訓誡的高宗不能不對岳飛產生猜忌。

在聽到接十二道金牌撤軍途中嶽飛“天下事竟如何”的發問和唯獨張憲 “在相公處置耳 ” 的回答之後,明 白岳飛不造反則已,一旦造反定會成功 ,只有殺了岳飛和他的兒子岳雲及得力猛將張憲才是能讓 自己安心的唯一選擇。這樣,高宗走完了從利用、猜忌到殺岳飛的歷程,而岳飛也在其踐行以“天日昭昭”為道德本源的人生歷程中達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留取丹心照汗青”。


君臨天下的人


宋高宗對岳飛產生不滿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岳飛不同意與金國議和,執意要“直搗黃龍,迎回二聖”;岳飛受命兼併劉光世淮西大軍後,麾下兵力達到南宋總兵力的五分之二,引起宋高宗的猜忌;岳飛幾次以回鄉守墓要挾朝廷,讓宋高宗很傷面子。但是,最讓宋高宗痛恨岳飛的是,岳飛奏請早立太子一事。這件事不但犯了武將干預朝廷內政的大忌,還十分嚴重地侵犯了宋高宗不可啟齒的隱私,以至於宋高宗必欲殺岳飛而後快。

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在河南商丘稱帝。在金軍的追擊下,於1129年退駐揚州。揚州市井繁華、人物輻輳,美女如雲。向來好色的趙構如魚得水,整日在行宮中花天酒地、肆意淫樂。這年二月,完顏兀朮率金兵突襲揚州,正在行宮中御女的宋高宗聞此消息,心膽俱裂,在突然驚嚇之下,竟然喪失了性功能,從此不能生育。趙構在稱帝以前,曾育有一子,但是在“苗傅兵變”中被驚嚇致死。於是,宋高宗這一脈就絕後了。這對於不滿30歲的趙構來說,是內心最為傷痛的隱私。

雖然沒有了嫡生子,但皇位還要傳承下去。宋高宗隱瞞了自己不能生育的隱疾 ,暗中派人在趙宋宗室子弟中挑選了一個名叫趙伯琮的七歲小孩,養在宮中,作為以後繼承皇位的人選。這個趙伯琮,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

這本來是一件宋高宗不忍提起的宮廷秘事,但是還是被傳到了岳飛的耳朵裡。公元1137年九月,岳飛被宋高宗召到建康去彙報軍情。在奏對完前線戰事情況以後,生性耿直坦率的岳飛突然向宋高宗提出:“陛下不能生育龍子,應當早立建國公趙伯琮為皇儲。” 宋高宗一聽此言,立刻驚呆了。隨後強忍怒火,淡淡地對岳飛說:“卿身為大將,似不應干預此事!”就馬上結束了會見。岳飛受此責難,愧悔莫及,下殿時面如死灰,匆忙返回防地。

岳飛在宋高宗面前莽撞進言立儲一事,確實是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首先,宋朝一貫“重文抑武”,皇帝本來就對手握重兵的武將十分忌憚,現在岳飛竟然干涉皇傢俬事,大談立儲之議,很有“僭越”之嫌;其次,岳飛直言宋高宗的生理隱私,這讓宋高宗無地自容。於是,公元1141年,宋高宗不但將岳飛斬首,並且還處死了岳飛的養子岳雲,可見宋高宗對岳飛的“僭越犯上”是多麼的痛恨啊!


棒槌襖襖


岳飛是南宋抗金派的旗幟,是南宋苦苦支撐、對抗金軍的全部希望。但就是這樣一個肱骨之臣,這樣一個在戰場上殺得金軍魂飛魄散的英雄,最後竟落得個風波亭遇害,死在自己人手裡!

那麼,宋高宗為什麼要處死岳飛呢?

首先,岳飛愛國勝於忠君。岳飛心中常懷著“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愛國信念。他之所以堅決抗金“直搗黃龍”,就是要“迎二聖,復失地”。這目標雖然宏大高遠,愛國之心雖然日月可鑑,卻一點也不現實。連金國皇帝都說:“徽、欽返國,何以處之?”這兩個前任皇帝,是現任皇帝的父、兄,他們要是回來了,怎麼安置好呢?在標榜孝道的宋朝,這就是個無法解決的問題。

高宗嘴上也說要“迎二聖”,但那真的只是喊一喊口號,做一做樣子的。你岳飛倒好,不僅真喊,還真幹!你讓高宗情何以堪?你考慮過高宗內心的真實感受了嗎?

岳飛犯高宗忌諱的事還不止這一件。他還高度關心高宗立嗣的大事。高宗一直沒有子嗣,岳飛三番五次上書勸高宗為社稷長遠計,當早立儲君,以安眾心。秦檜趁機構陷岳飛,跟皇帝說:“岳飛這是斷定皇帝今後不會生兒子了,太可惡。況且,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干預皇子人選,這絕不是社稷之福啊!”

封建帝王選任臣子,第一條就是絕對忠誠,而岳飛卻把“愛國”放在“忠君”前面,高宗皇帝從此對岳飛“深忌之”。這就是岳飛被害的內在原因。

其次,南宋官僚內部勾心鬥角、嫉賢妒能、各逞其私,終至自毀長城,敗壞國家。

岳家軍威震江湖,不僅令敵人聞風喪膽,也使同僚如張俊、韓世忠等名將,羨慕嫉妒恨,嫉妒岳飛風頭太勁、升官太快。岳家軍日漸壯大,最後連朝廷都深深忌憚。高宗即位之初就遭苗、劉之變,一度下臺,險些被殺。如今岳飛功高震主,高宗不能不對岳家軍有所戒惕!所以,秦檜執行皇帝意旨,構陷岳飛。關鍵時刻,所有前線將領都默不作聲,不置一詞。連屢次受岳飛大恩的韓世忠,也僅僅只是向秦檜問了一聲:“莫須有何以服天下?”沒有人仗義執言,更沒有人敢於直言犯諫!岳飛失去了免死的最後機會。

南宋“舉朝之士皆婦人”。金兀朮在郾城、汴京附近被岳飛打得魂飛魄散,趕緊跟秦檜密信,明令殺岳飛是和議的先決條件。

這時的高宗皇帝只顧自身安危,只想議和守殘,只求偏安江南。無論忍受多少屈辱,也不管付出多大代價。因此他連父兄都可以不顧,連祖宗陵寢都可不管,連北方大片國土都可以拱手相送;區區一個岳飛,何足掛齒?高宗絕不能讓一個岳飛壞了議和大事!

高宗的臉變得比翻書還快。需要岳飛浴血奮戰抵抗南下金兵之時,岳飛就是國之棟樑,“一切事宜均可自專”;需要與金議和息兵之時,岳飛就是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

可悲的是,岳飛至死仍不醒悟——他還向人展示背上的“精忠報國”刺字, 那四字分明深入膚理!


紀錄影像


關於岳飛之死,有人說是宋高宗聽信了秦檜的讒言,最終導致岳飛被殺。也有人說是因為岳飛功高震主,威脅到了皇帝,皇帝才下令處死他的。還有一種說法就顯得十分牽強了,有些人說岳飛是因為“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種原因才被殺的。

其實以上三種說法都不全面,岳飛一定得死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他的一個決定讓皇帝的皇位不穩,這才招致殺身之禍。

岳飛死後,宋高宗去祭拜時曾經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其實就已經把原因說的很清楚了。就是宋高宗其實在心裡知道岳飛是被冤枉的,而且莫須有的罪名也確實是很牽強的。但是他“非朕不明”這一句則是在為自己開脫,因為他自己也有說不得的苦衷。

岳飛一心為大宋盡忠,並且在前線屢次大敗金兵,有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他要迎回宋徽宗和宋欽宗,來洗雪大宋的前恥,可是他沒考慮過的是,如果宋徽宗和宋欽宗回來了,那麼現在的皇帝宋高宗該怎麼辦?是繼續當自己的皇帝,讓宋欽宗和宋徽宗當太上皇充當花瓶?還是交出自己的皇位,讓他們兩人復位?

不管怎麼樣,對宋高宗來說,這都是個難題。所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岳飛打敗金兵,迎回宋欽宗和宋徽宗。他只希望岳飛能夠抵擋住金兵,保家衛國就好了。岳飛沒能想明白這一點,已經註定了他的結局。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也十分重要。宋高宗的皇位來的不正,他本來是宮女的孩子,做皇帝是沒他的份的,而且在繼位之前,他還被軍官們軟禁,受過手下大將的背叛,所以對軍人本身的印象就不好。

而岳飛的岳家軍戰鬥力極強,並且只聽岳飛的號令,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了。相當於這支軍隊是岳飛的專屬軍隊,皇帝是無權調動的。

而且岳飛自己也放棄了最後一線生機,如果他接到撤軍的命令就立即班師的話,還有可能不被殺,而當皇帝用了12道金牌才召回他時,等待他的結局就非常確定了。


多爾袞愛新覺羅


眾所周知岳飛是軍事奇才,他的部隊號稱“岳家軍”,在對金作戰中所向披靡,屢戰屢勝。最厲害的一次,岳飛重創金軍主力,一路回了開封。當時金國疲憊,而南宋的經濟、軍事恢復情況都很不錯,再加上北方地區有大量的百姓願意支持抗金事業,金國又出現內鬥。以當時的形勢看,岳飛恢復北宋領土,甚至一鼓作氣恢復燕雲十六州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岳飛的獲勝和趙構的利益產生了根本的衝突。\r

一方面,趙構是個膽小鬼。在對金的戰爭中,他是萬事以逃跑為上,為了保全性命甘願付出一切代價。舉個例子,中國曆代的南方政權都首選南京為國都,趙構也是在南京登基的。可是趙構不顧百官的苦勸,非要選擇杭州市作為首都(當時稱為“臨安”)。因為杭州更遠離前線,也更容易出海。這麼一個無能膽小的人,對形勢的判斷自然過於悲觀。所以他害怕岳飛主動出擊,在給岳飛的指令中多次囑咐他不要和金軍的主力決戰。他生怕一次慘敗輸光了家底,又會引來金兵席捲。\r

另一方面,如果岳飛真的獲得全勝,打敗了金軍甚至恢復了北宋故土,那岳飛等於立下了不世之功。這功勞太大了,如果都讓一個人得了去,那時的岳飛會不會擁兵自重,反而威脅到皇權?雖然岳飛本人在趙構面前極其恭順,後世的史學家們也都認為岳飛沒有野心,但趙構多疑的性格讓他總不能放心。也就是說在趙構看來,無論岳飛是打勝仗還是打敗仗,都會威脅到自己的身家安全。所以他最反對的就是岳飛主動出擊。可岳飛總把“靖康恥”掛在嘴邊,總在策劃“直搗黃龍府”,偏偏這說法又符合朝野上下的呼聲,趙構根本沒法反駁——你爸爸、你哥哥被金人當奴隸一般使喚,你的原配夫人、你的姐妹被金人凌辱,這種情況下你公開說咱不進攻了,咱不復仇了,不救這些人了?那你還是不是人啊!所以,本以為自己是精忠報國的岳飛,實際上是把皇帝放到了火堆上去烤。這個時候,拯救趙構的天使來了,這個人叫秦檜。\r

秦檜是個堅定的投降派,甚至有不少歷史學家認為,他其實是金人派來的奸細。金人在和岳飛的戰爭中連吃敗仗,授意秦檜促成兩國的和談。趙構和秦檜倆人一拍即合,開始了一唱一和的和談之路。在這條求和之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是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在戰場形勢全面佔優的情況下,岳飛被趙構強行從前線拉了回來,剝奪了軍權。不久之後,又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趙構和秦檜處死。光處死岳飛還不夠,趙構和秦檜又對和岳飛有關的人進行大清洗。株連之廣令人匪夷所思,甚至因為厭惡“嶽”字,下令把“嶽州”改成了“純洲”。\r

岳飛之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冤案。在迫害岳飛和其他主戰派的同時,趙構和秦檜同金人簽訂了和約。宋朝在原本軍事佔優勢的情況下向金國稱臣,每年進貢大筆金錢,甚至還把岳飛攻下的土地又割讓給了金國。\r

趙構之後,繼任的宋朝皇帝開始給岳飛平反,但是上一代的名將已經被屠戮乾淨,金人逐漸學會了如何統治農耕文明,如何把農田變為自己的生產力。另一方面,南宋和北宋相比失去了半壁江山,也就失去了大筆的收入。可每年給西夏、金國的進貢、以及龐大的軍費並沒有減少。因此時間拖得越久,南宋的國力就越弱。再想恢復岳飛時的軍事優勢已經不可能了。





天香引


宋高宗為什麼恨岳飛,連他兒子也殺掉。其實,如果你是宋高宗你也會這麼做。為什麼呢?且聽我分析。

我們先了解一問題點-----宋高宗原名趙構,是南宋的開創者,話說北宋經過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後,要說宋人不恨金人不想收付北地是不可能的。那麼為什麼不收復呢?

首先,軍事力量不夠強大。相對於金來說,兩宋軍隊就是弱雞,根本沒有能力收復失地。

其次,如果收復失地迎回宋欽宗宋微宗父子,那麼你讓趙構這個皇帝如何自處?畢竟皇家血統沒有他們純正,不要說這個不重要,古人的皇帝非常注重這個。

再則,南宋前期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北宋時期,經濟重心在北方,結果北宋被滅,南宋剛立,經濟處於恢復期。也就意味著沒有過多的財力物力去長期作戰(南宋要收復北地,勢必是長期的過程,這個不分析了吧)。


然後我們來看岳飛這邊是怎麼做的?


首先,我們經常講的岳家軍其實不是私軍,但是民間缺叫出了“岳家軍”的說法。大家想想,岳飛功高震主到什麼程度了。只要他願意,推翻宋高宗不難。

其次,大家想想,宋高宗不收復北地,好說歹說你岳飛就是要一意孤行,一路直追到中原,你讓宋高宗面子何在?這是做臣子的態度嗎?

再則,岳飛能不能收復北地先不提。他戰後歸來,人氣勢必高漲,加上在軍中的地位...朋友們,如果你是執政者,你會怎麼做?那為什麼連他兒子殺掉呢?其實未必是有多恨岳飛,更多的應該是斬草除根。畢竟岳飛在軍中的地位太高,誰能保證岳飛的兒子不會在岳飛忠實部下幫助下再次接受岳家軍呢?從而報殺父之仇呢?


岳飛是有民族大義的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永遠不會變。我以上言論沒有任何詆譭的意思。僅從客觀角度分析提問者提出的此問題。


我是0華生0,歡迎大家留言指正。


0華生0


紹興十一年一月,金國再犯淮西,岳飛領八千騎兵馳援被秦檜18道金牌召回朝廷。還朝後罷宣撫使,授樞密副使。岳飛仍反對和議,力圖保全韓世忠及其舊部,遭秦檜,張俊,万俟卨等黨羽彈劾,罷官賦閒。十月被誣入大理寺獄。十二月(1142年1月)以莫須有罪名被害於大理寺,時年39歲。

公元1103年(北宋崇寧二年),岳飛誕生於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傳說岳飛出生時,有大禽若鵠,飛鳴室上,故父母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少年岳飛,為人沉厚寡言,常負氣節。喜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之書,常手不釋卷。拜周同(《說岳全傳》等改為“周侗”)為師,學習騎射,不逾月盡悉其術,能左右射。之後又拜陳廣為師,學習刀槍之法,“一縣無敵”。岳飛生有神力,能挽弓三百宋斤,腰弩八石,“時人奇之”。

1122年(宣和四年),童貫、蔡攸兵敗於契丹,河北宣撫司官員劉韐於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招募“敢戰士”以御遼(一說是為徵遼)。岳飛應募,經過選拔,被任命為“敢戰士”中的一名分隊長。20歲的岳飛自此開始了他的軍戎生活。賊寇陶俊、賈進在相州作亂,飛請命前去除害。飛表現突出,帶領百騎騎兵,用伏兵之計,生擒二賊以歸。

這年岳飛的父親嶽和病故,飛辭別劉韐,離開軍隊,趕回湯陰為父親守孝。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飛為了謀生,又到河東路平定軍投戎,被擢為偏校。

1125年(宣和七年),金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欽宗,次年改元靖康。東路金軍渡過黃河包圍開封,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答應議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等三鎮與金。

1126年(靖康元年),欽宗反悔割地,兩路金軍於攻破太原後會合,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欽宗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在相州城裡,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人民慘遭殺戮、奴役的情狀,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她決不願意拖累兒子,而是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還為飛後背刺上“盡忠報國(後世演義為‘精忠報國’)”四字為訓(刺字者是否岳母尚存疑)。飛牢記母親教誨,忍痛別過親人,投身抗金前線。


歷史回放機999


趙構恨岳飛恨的是岳飛的“迎二聖”,趙構的皇帝當的好好的,如果岳飛真的“迎二聖”成功了那趙構怎麼辦?讓位吧,不可能,自己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怎麼可能讓給其他人,那怕那人是自己的老爹和哥哥。要是殺了“二聖”吧更不可能,趙構不管怎樣也不可能揹負弒父、殺兄的罪名,要是他真的下狠心幹掉他老爹、老哥那他的皇帝才是真的做到頭了,趙構沒那麼傻。所以在他看來幹掉岳飛才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殺了岳飛的兒子應該是怕岳飛的兒子日後為岳飛翻案,一塊殺了一了百了。


胖哥老小夥


宋高宗及兒子都是為了保住他的皇位,才恨岳飛,北宋的靖康之變,金兵掠走宋欽宗及兒子徽宗大臣宮妃3000多人,北宋滅亡。金人將宋欽宗及兒子宋徽宗關押在大牢並未殺,而趙構就是宋欽宗的弟弟在臨安稱帝,建南宋,金兵繼續進攻南宋,以岳飛韓世忠為首的抗金將令打的金兵連連敗退,如果照這樣打下去,金朝會滅亡,那麼宋欽宗及兒子徽宗會被救回,那麼他就會跟宋高宗趙構及兒子爭多皇位,那麼他的皇位就不保了,所以特別恨岳飛。


haonanrenjiushiwo


岳飛在抗金的戰場所向披靡戰無不勝,使金人感嘆,撼天易,撼岳家軍難。但就當時的戰場形式而言,金也滅不了了南宋,宋也滅不了了金。最好的方式議和。而金人的條件是殺岳飛。並且不得更換首相,那時的首相是指秦檜。就這樣宋高宗為了保全半壁江山,答應殺岳飛以為議和前提條件。至於為什麼殺他的兒子,我感覺是因為當權者為了避免日後翻案所致。另外,岳飛以迎二聖為口號,這是為高宗所不容。加上岳飛屢抗君命,這也註定了岳飛一家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