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和有一首《漁歌子》被很多人改編,你最喜歡哪一首?

269852880003


張志和有一首《漁歌子》被很多人改編,你最喜歡哪一首?


說到張志和被人改編得多的《漁歌子》,必然是指他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張志和這個人,大家可能不熟悉,原因在於這個人非常積極地在做一件事——避世。張志和原名張龜齡,因為他媽在懷他的時候夢見有神仙獻靈龜吞服,所以才取了這個名字。這個和其他傳說不同,是有記載的真實發生的,因為直到二十歲太學結業,太子李亨親賜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因為從小聰明伶俐,被唐玄宗看重,賜優養翰林院。所以張志和的名字更改是有記錄的,並非後世人的道佛杜撰。

他成年後因為非常聰明能幹,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事,留翰林待用,供奉東宮,享受八品(上)待遇。所以,年僅二十,張志和就成為了太子黨。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一定對白衣宰相李泌印象深刻,這個神人就是張志和的親舅舅。所以,張志和天資聰穎、自帶傳說出生、背景強大,這個人在大唐官場,就是天選之子。

不過成也神仙,誤也神仙。張志和好道,作為大唐國教,文人好道實屬正常。但是大部分文人士子都是以昂揚向上的仕途成功為目標,以經天緯地為嚮往,佛道之事都是仕途失意之時的選擇。張志和這種一出身就站在終點的人,對功名利祿的嚮往就非常低,更加沉迷於人生終極目標——道的追求。

所以張志和最大的成就不在詩,不在詞,而在道。他後來的作品最主要就是一部和《莊子》形式差不多的《玄真子》,對《道德經》進行深入研究和補充。

他和舅舅一起幫助唐肅宗(太子李亨)徵調回紇兵,謀“三地禁四將計”,敗安祿山於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略性勝利。隨後父母去世,而唐肅宗因為急於平定天下,答應了回紇苛刻的條件,這嚴重違背了張志和的意願。他借丁憂離開了朝堂,得到了大筆封賞。在丁憂結束時,妻子也去世,向道的張志和便決定捨棄官場。

一個衣食無憂、聰明睿智的向道之人,為了避開唐肅宗的尋訪,跑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漁隱,自稱煙波釣徒。這首《漁歌子》就成於這個時候。

為什麼我們讀他這首詞,明明寫的就是鄉間景色、山前白鷺、桃花、流水、鱖魚、釣魚翁、青箬笠,綠蓑衣,可是卻感覺不到一點菸火氣息?

因為這個人是存心避世,衣食無憂,一心向道,從內心就已經徹底空靈。

為什麼這首詞我們不一句句解讀?真的沒必要,讀懂張龜齡的內心世界和處事行為,我們更能理解這首《漁歌子》的身在世間、心在化外的超高意境。

所以,不論後世文人如何喜愛、修改,在張龜齡的道家修為之上者能抗衡的人很少,即便是蘇軾大文豪的改寫。相對而言,黃庭堅的改寫更能抓住張龜齡的心態延伸,因為黃庭堅也是個修道大家。

我們看看他們的不同改寫。 蘇軾讀過張志和的詞後,說:“玄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張志和的詞極其清麗,可惜《漁歌子》的曲失傳了,不知道唱出來是什麼味道。正因為這種對詞的熱愛,蘇軾決定“加數語以《浣溪沙》歌之” 。 為什麼要加數語?因為《浣溪沙》當時有曲,只是格式和《漁歌子》不同,要演唱出來,必須要做出調整。

到了今天,《浣溪沙》的曲子也遺失了,所以這種行為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不大。不過當時是有必要的,就是為了讓張志和的《漁歌子》的清麗詞語重放光彩。

《浣溪沙·漁父》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蘇軾對張志和詞的改動,從《漁歌子》變成《浣溪沙》,增加了一句寫景湊數,實際上並沒有對詞牌意思做出任何修改。也就是說,這僅僅是為了唱出來,因為《浣溪沙》有曲子。

黃庭堅看了之後,覺得蘇軾的“散花洲外片帆微”的“花”與“桃花”重複,同時漁船並不用帆船,所以內容增加也不合理。奉承話說完之後,自己也改了一曲。

《鷓鴣天·西塞山邊白鷺飛》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黃庭堅沒有改動原句,而是在上下片各添加兩句,既沒有打破原詞的意思,還用張志和的舊事豐滿了詞意表達,並抒發了自己對詞人避世的看法。

他也不是無緣無故地改的,他有說明:

表弟李如篪雲:“玄真子《漁父》語,以《鷓鴣天》歌之,極入律,但少數句耳。”因以玄真子遺事足之。憲宗時,畫玄真子像,訪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詩上之。玄真之兄松齡,懼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漁父》雲:“樂在風波釣是閒,草堂松桂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此餘續成之意也。

上片增加的兩句講的是唐肅宗為了尋找張志和出仕,到處畫像尋訪。下片增加的兩句則是回答張志和哥哥張松齡寫《漁父》希望他再出仕的要求。實際上張志和當時有沒有答覆他的哥哥,我們並不清楚。黃庭堅根據道學淵源和自己的想象完成了這一步驟。

張松齡說“狂風浪起且須還”,黃庭堅給出的回答是充滿哲理性的“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人間什麼時候沒有波浪啊?一天十二個時辰,時時刻刻不在波浪之中的。所以,回去幹嘛呢?何況前面也說了:“斜風細雨不須歸”嘛。

所以,黃庭堅的這個增寫版本應該是和張志和原詞心靈最投契的。

黃庭堅的外甥徐俯也曾經將《漁歌子》改寫成《浣溪沙》和《鷓鴣天》,後來宋朝詞人朱敦儒也改寫過《浣溪沙》,因為題主問的是最喜歡哪一首,這些就不講了。其實都差不多,張志和的原句,基本上是動不了的。

這就是經典所在。

要問最喜歡那一首,除了原作,就是黃庭堅改的《鷓鴣天》了。原因前面詳細說了,不過肯定很多朋友一定會說,這就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其實不用你們說,古人也早就說了。金代文學家王若虛在《滹南詩話》中,評價了蘇軾與黃庭堅改編《漁歌子》之事:

予謂此皆為蛇畫足耳,不作可也。

但是,蘇軾和黃庭堅其實都是極愛張志和的詞,卻苦於曲子散佚,無法演唱,才在文字上做出增補,讓它重新煥發光彩。這雖然在意境上並沒有提升,但是於《漁歌子》的流傳和推崇都是有意義的。

再說了,文字遊戲,有何不可呢?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張志和有一首《漁歌子》被很多人改編,你最喜歡哪一首?

西塞山前白露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重在它的畫面感,它會勾起讀者的豐富想象,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畫:西塞山前的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的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景色迷住了連下雨都不回家。

詞的前兩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風景長卷:“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由飛翔襯托漁夫的悠然自得,“桃紅”與“流水”相應,顯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夫的生活環境;詞的末兩句描寫漁夫捕魚的情態,與富有詩情畫意的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是江南水鄉暮春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水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紅:色澤鮮明而不失柔和,寧靜而不失活力。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應了他高遠、悠然、脫俗的意趣。

總而言之,這首詞構思巧妙,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格調清新,寄景於情,顯現出一種出汙泥而不染的清純和淡泊,成為千古流傳,膾炙人口的詞作。

2019年9月13日


劉老師96283


問題:張志和有一首《漁歌子》被很多人改編,你最喜歡哪一首?


前言

前一段時間火了一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其中易烊千璽扮演的人物原型是唐朝宰相李泌。張志和是這個李泌的親外甥。

張志和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他在十六歲明經及第,受到唐肅宗賞識,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安史之亂以後,張志和因母親去世離開了官場,從此隱居江湖。 他的哥哥張松齡曾經作《漁父》詞招弟弟歸來:

樂在風波釣是閒,草堂松檜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裡且須還。

張志和也以詞回答明志,《漁歌子》: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漁父》即《漁歌子》,張志和的這首詞也被不少後人化用、改編。

一、蘇軾

蘇軾有《浣溪沙》一首,加了幾個字: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據說蘇東坡讀過張志和的詞後,說:“玄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意思是詩是好詩,但是不能唱,我來改成歌詞吧。於是“加數語以《浣溪沙》歌之” 。

黃庭堅見了蘇軾的詞以後,擊節稱賞。但是提了2個意見,‘散花’與‘桃花’都是花,有些重疊了,另外漁舟很少有用帆的。

二、黃庭堅

黃庭堅上下各加了兩句,變成了一首《鷓鴣天》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

黃庭堅加的前兩句 :朝廷尚覓玄真子,何處如今更有詩。 其一是唐憲宗求張志和玄真子文章、其二是及張松齡勸弟弟歸來兩個故事。


關於後面兩句:人間底是無波處,一日風波十二時。蘇軾評價說 :“魯直乃欲平地起風波邪?”

另外,黃庭堅還有一首《訴衷情》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金鱗正深處,千尺也須垂。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黃庭堅自序: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金華道人,即張志和。

三、徐俯

徐俯是黃庭堅的外甥,他在黃庭堅詞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改編,其中二首是《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一波才動萬波隨。黃帽豈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另一首《浣溪沙》:

新婦磯邊秋月明。女兒浦口晚潮平。沙頭鷺宿戲魚驚。青箬笠前明此事,綠蓑衣裡度平生。斜風細雨小船輕。”

這首浣溪沙融合張志和與顧況的《漁父引》,顧況詞似乎只有一半:

新婦磯邊月明。女兒浦口潮平。沙頭鷺宿魚驚。

徐俯另外兩首也是《鷓鴣天》:

其一: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浮雲萬里煙波客,惟有滄浪孺子知。

其二:

七澤三湘碧草連。洞庭江漢水如天,朝廷若覓玄真子,不在江邊即酒邊。明月棹,夕陽船。鱸魚恰似鏡中懸。絲綸釣餌都收卻,八字山前聽雨眠。”

四首詞中,第一首浣溪沙和第一首鷓鴣天改編痕跡少一些,基本是加了幾個字。

四、朱敦儒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間的詞人,他改編成了《浣溪沙》:

西塞山邊白鷺飛,吳興江上綠楊低。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將風裡戴,短蓑衣向雨中披。斜風細雨不須歸。

結束語

王若虛在《滹南詩話》中,評價了蘇軾與黃庭堅改編《漁歌子》之事:予謂此皆為蛇畫足耳,不作可也。

您覺得呢?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