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题图来自《萤之光》


“与2003年非典不同,此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正处于新媒体大爆发的年代。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他们时刻都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而不觉察。

这种状态之下,再加上一周以上的隔离,人们很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问题。”


作者 | 程用杰


这个春节,注定特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宅成为最普遍的日常。本文采访了10多位在北京生活的消费者,记录了他们宅在家里的饮食、健康及娱乐等方面的现状。

尽管这些人没有站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但作为普通人,这已经是大家能做的最大贡献。


一、吃饭的成本变高


受疫情影响,线下餐饮门店多数处于关闭状态。即便偶尔有店家开门,也没人敢真正进去点餐。用一位受访者的话来说就是,“有人不敢进,怕传染;没人更不敢进,觉得餐饮店可能有问题。”

解决吃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宅在家中的年轻人而言,外卖成为最常见的选择。

作为上班一族,晓敏很少有时间自己做饭,家里也没有锅碗瓢盆这样的炊具。并且因为是合租,她也担心在厨房做饭的安全问题,所以疫情之下,她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家囤积大量零食,以及偶尔出门取外卖。

这段时间内,不少外卖平台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所谓的无接触服务,指的是用户与骑手协商商品固定的摆放位置,送达后骑手通过电话等方式通知用户自行取餐。现在,每次出门取餐时,她都会看到外卖小哥把食物放在小区门口,小区门口密密麻麻,摆满了整整一排的快递和外卖。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刚从老家回北京的那几天,晓敏曾一天内点过4份云海肴。一则是为了出门透气,二则是为了犒赏自己。“吃顿好的,让自己开心一点”。她说。

不过,对于那些想做菜或者有能力做菜的人来说,线上生鲜则成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高远原本并不经常做菜,现在,对于各大生鲜平台,他如数家珍:“盒马和每日优鲜的东西最齐全,但是偏贵;美团的配送费有明显上涨,配送速度最快;多点菜品不多,基本上午就会被抢光。”

类似高远这样,首次使用买菜APP的用户很多。据叮咚买菜披露,叮咚买菜大年三十订单量较上月增长超300%,每日新增用户多达4万人,其中自然增长的占比达到70%以上,占整体下单用户的10%左右。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用户的迅猛增长,使这些线上买菜的企业喜忧交加。喜的是,之前花了那么钱做市场推广没有培养起来的用户习惯,一下子被培养起来了;忧的是,受春节农产品产地不开工、封路等影响,这些企业的供应链也遭受了巨大挑战。

菜品不齐,是线上买菜的一个普遍问题。有些菜,即便逛遍所有的买菜APP可能都买不到,这个时候,对于小部分对做菜有执着爱好的用户而言,出门购物,成为更好的选择。

华月,住在北京通州地区。每隔四五天,她会去一趟超市,买够一周的蔬菜瓜果。每次出门前,她都会像打仗一样,佩戴上口罩,护目镜等全套设备,深呼一口气、做好心理准备以后,再踏上征途。

超市人多,需要排队,菜价居然也贵的出奇,购物体验实在是难以描述。有时候因为空调温度上升,神经过敏的华月都会不自觉地摸摸额头。

漫长的煎熬之后,买完菜离开超市的那一刹那,她才能终于能定定心神,松一口气。



尽管身体健康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但疫情之下,这种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是大家不敢出门,因为害怕人群会带来感染,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每出门一次,囤积的口罩就会被消耗一枚。

如今搜索各大线上电商平台,无论什么级别的口罩,基本都处于脱销状态;出门去线下药店或超市,也都是一罩难求。甚至网上有人调侃,“口罩已经成为炫富的新方式”。

口罩恐慌之下,不少人选择从国外带货。

在坦桑尼亚旅游的李倩,回国的最后一天,首要念头是买口罩。一行12个中国人进入药店,把药店人员吓得不轻。“以为我们都有病毒,赶紧把口罩戴上了”。不过最后,在充分沟通之下,这些中国人还是买到了一大箱口罩。

结果第二天,据李倩透露,全城口罩对中国人涨价,由8000桑塔尼亚先令涨到24000一盒,翻了近三倍。

而在国内的不少用户,则经常会被拽进各个物资群里。

每个群的群主都说自己有特殊渠道,口罩保质保量。但对普通人而言,风险还是较大,一方面,他们无法验证口罩真伪;另一方面,发货时间遥遥无期:戴芬年前曾通过一些渠道在网上订了1500个口罩,一直没发货,后来,店家说口罩被国家征用了。

以前是在海外托人代购化妆品,现在,她在海外托人代购口罩。据了解,目前主要代购国家是印度、韩国和泰国,不过这些地方也都在涨价。以印度为例,一次性普通口罩都已经达到了1.5元/只。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还有些人,实在是买不到,就尽量不出门,或者对口罩重复利用。年前只买了10个口罩的吴生,用完的口罩也舍不得扔,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接着用。他甚至还有自己的理由,“尽管网上认为口罩不能循坏使用,但戴口罩总比不戴口罩安全”。

可另一个层面来说,宅在家,也并非完全就高枕无忧。

尤其是如果遇到身体突然不舒服的情况,大多数人其实是完全没有应对方案的。有点疑似病毒症状但又没有发烧,到底该怎么判定?不敢问身边人,怕亲友担心;不敢去医院,怕交叉感染;网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还给不了任何帮助,看多了徒增茫然和焦虑。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这段时间内,晓敏就恰逢肠胃不适。心下又惊又怕,最后只敢打电话给朋友寻求远程帮助。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她使用了春雨医生上远程问诊,得到问诊结果后,再用叮当快药送货上门。吃了几天药以后,症状好转,才终于放下心来。

杨美的日子也不好过。突然感冒,还伴随恶心、拉肚子等症状,吃药几天都没好,不得不跑去安贞门医院。进门就被测试体温,进诊室还要再测一次体温。反复折腾以后,医生终于轻轻地来了句,“你没事,就是普通感冒”,她才心神安宁。

“以后要开始在家囤药了,有基本的医疗知识,以及常备的小药箱,真的非常有必要。” 这是不少受访者在接受《锐问》采访时的心声。


三、快乐是最大的意义


与2003年非典不同,此次疫情发生的背景,正处于新媒体大爆发的年代。对于普通人而言,其实他们时刻都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而不觉察。这种状态之下,再加上一周以上的隔离,人们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在家长期陪父母的高远就很明显地发现,最近自己跟父母的争吵次数明显增多,“大家都像是火药桶一样,特别容易爆炸。”

对此,不少公司和机构也推出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服务,比如大学生兼职平台青团社开展相关公益活动;美团上线了免费的心理学咨询服务等等。

不过大多数时候,人们发现,治愈还是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晓敏的解决方案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通过与朋友深度沟通,来保持自己跟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一直以来都不喜欢玩短视频的她,也开始迷上了抖音等app。

此前她认为刷抖音这类短视频app是浪费时间,生命应该浪费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但现在她觉得,在这个普遍很丧的大环境下,快乐就是最大的意义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地方寻找快乐。抖音、小红书的资深用户杨美,现在特别喜欢看那种在家排解无聊的视频,比如如何在家假装自己出门旅行;假期,李莉把之前没有时间看的剧集都看了一遍,喜剧能让她开怀大笑,笑声中缓解了抑郁。

华月则一如既往地力挺B站,因为没有广告,也没那么丧。“B站上没有关于疫情的鬼畜视频,显然大家都很清楚,这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而弹幕上还时不时会出现武汉加油、湖北挺住这样的字眼,挺正能量的。”她认为。

男生则更倾向于手游。过年期间,大邦把卸载了一年多的王者荣耀重新装回了手机,因为长期不登录,其游戏段位已经掉至黄金,一个假期,他硬生生从黄金打回星耀王者。

与游戏直接相关的直播行业也深受热捧。据小葫芦的数据表明,仅仅2月3日-9日一周的时间,各大平台礼物收入超过百万的主播就有47人;2月9日当天,YY、斗鱼、虎牙、快手四大平台的礼物总收入接近1亿。


疫情之下,宅在家的人们也不容易

“疫情是科学问题,即便很严重,也要冷静,让自己保持随时有事可做的状态。” 春节期间,淡定哥波波一不打游戏,二不刷抖音,而是默默准备了好几本经济学书籍,通过读书+线上课程的多种方式,完善自己的经济学知识框架。

“经济学是一门让人乐观的学问,”他说,“它让你相信一点,无论发生什么,这个世界,都是在变得越来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