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為什麼不選擇圍困?

微笑沉默


一個硫磺島,雖然面積上不算大,但實際上硫磺島戰役卻是在二戰中美軍的痛,因為這場戰役讓美軍損失了大量人力與物力。而回頭看看這場戰爭有人會說,為何美軍當時不對硫磺島圍而不打,直接困死這個小島最終不戰而勝呢?其實理由很簡單,這並不符合美軍當時的作戰要求,對於硫磺島戰役要求就是速戰速決。

1944年2月在美軍收付馬紹爾群島之後日本開始著手打造一個環形防衛圈,在這個防禦圈中硫磺島就是最前沿,而由於馬紹爾群島的淪陷讓日本在硫磺島的重視程度直線上升,與此同時美軍也將硫磺島視為攻擊沖繩以及日本本土的跳板,在這種情況下硫磺島自然成為了必爭之地。

戰役從1994年8月10日正式打響,美國空軍駐塞班島的航空兵對硫磺島開始了狂轟亂炸,按照當時的設想美軍計劃之用5天時間就能拿下這座小島。然而這種錯誤的估計也讓美軍在之後吃了個大虧,在前期美軍就足足投下了4000噸炸彈,但結果卻絲毫沒有用,此後美軍海陸空三軍開始輪番轟炸硫磺島。

美軍迫切的想要拿下這個小島,但實際上美軍嚴重的低估了這場戰爭的複雜性與持久性,因此即便是最終陷入僵局之後。然而即便如此美軍依然想要做的還是儘可能的快速拿下這場戰爭,因此通過圍困的方式拿下這場戰爭這根本不符合美軍這場戰爭的原則,同時據美軍當時統計在硫磺上日本已經儲存了至少2個月以上的物資,在這種情況下美軍想要實現圍而不打也並不現實,因此也並沒有實施。

同時不要忘了,真要想實現圍而不打消耗的時間遠遠要比美軍預計的要長,本來硫磺島戰役就已經到二戰末期,如果美軍再對硫磺島長期圍困恐怕到最後二戰都結束了,這場戰役還沒結束呢,在這種情況下想用硫磺島做跳板最終日本本土不就沒有意義了嗎?圍而不打在這場戰爭中並不適用。


浴火


1945年2月,美軍在硫磺島同日軍進行了三十六天的鏖戰。美軍在這場戰爭投入了11萬兵力,而日本的守島部隊僅有2萬4千多人。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後,美軍以死傷2萬8千多人的代價,最終慘勝,奪下硫磺島。

(硫磺島戰役)

對於美軍來說,兩萬多死傷,實在是一個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數字。那麼,明明美軍當時擁有巨大的人數優勢,為何不對硫磺島實行圍而不攻,讓島上的日軍彈盡糧絕呢?這樣一來,不是可以減輕傷亡嗎?

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

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

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而在硫磺島,美軍顯然不想再給日本人任何機會。

在戰役開打前,美國特地集結了11萬部隊,想要以人數和火力的優勢,複製塞班島的成功。而駐守硫磺島的日軍人數,則遠遠少於塞班島。

既然美軍人數那麼多,為什麼卻會在硫磺島戰役中,遭到更慘重的傷亡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此役日軍的指揮官慄林忠道。慄林忠道曾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他深知美軍現代化武器的威力。因此,等他來到硫磺島後,第一個命令就是放棄同美軍的搶灘登陸戰。

(影視中的慄林忠道)

為了能夠揚長避短,慄林忠道把日軍的主力部隊,安排在元山和折缽山的附近。在他看來,日軍只有依據有利地形展開一層層的阻擊,逐漸削減美軍的銳氣,才會有一絲勝利的可能。

另外,為了避開美軍的空中轟炸,慄林忠道還命令士兵在硫磺島上挖掘了無數條縱橫交錯的坑道。這樣,不僅士兵們可以藏身其中,其他一些重武器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保護。

在戰役開始前,慄林忠道召集了各級軍官,向他們下達了“擊殺十個敵人,才能夠擁有‘萬歲衝鋒’的權利”。

這一條看起來頗為奇怪的規定,卻在後來的戰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戰爭開打後,美軍依照老規矩,開始利用海空的強大優勢,一頓狂轟濫炸。不過由於硫磺島山勢崎嶇,日軍又躲在坑道中,轟炸的殺傷力根本就發揮不出來。

隨後,美軍命令部隊一步步向前推進。但由於美軍對地形並不熟悉,結果遭到了坑道中日軍的瘋狂阻擊。日軍在這場戰役中如同鬼魂一般,殺完人便遁去。而美軍則彷彿陷入噩夢,他們的每一步前進,都有可能萬劫不復。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美軍才會在戰役中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那麼,如果美軍提前得知日軍部署,又會不會選擇圍而不攻的策略呢?

實際上,就算硫磺島真的是恐怖的地獄,美軍也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強行奪島。

(奪取硫磺島)

第一個原因,硫磺島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

在奪取塞班島後,美國開始時不時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但硫磺島剛好位於日本本土和塞班島的中間,美軍的每一次行動,基本上都會被日軍提前探知。

通常情況下,硫磺島的日軍會主動派出飛機,對美軍的轟炸機進行攔截。與此同時,他們還會第一時間向日本本土發出預警。這樣就導致了美軍的轟炸計劃多次流產。

並且,更讓美軍難受的是,硫磺島的日軍,總是會不要命地派出飛機,對塞班島的美軍空軍基地進行轟炸。因此對於美軍來說,硫磺島早一日拿下,太平洋戰爭就能早一步進入下一階段。他們根本不可能幹等。

第二個原因,涉及到整個二戰的進程問題。

到了1945年,整個二戰已經接近尾聲。在歐洲戰場上,德國正遭受盟軍的兩面進攻,但進度較快的一邊,卻是東線戰場上勢不可擋的蘇聯。在整個二戰中,美國的投入不可謂不大。如果美國想在戰爭結束後,得到更多的利益,他們就必須儘早在西線戰場取得突破。

由於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表現出的頑強,美軍始終沒有辦法騰出手來,專心地去搶奪歐洲的勝利果實。因此,對美國來說,硫磺島早一天被攻破,太平洋戰爭就可能早一步結束。那麼,在歐洲西線戰場的美軍,就更有可能搶得更多的利益。

不過,美軍也許不會想到,哪怕在德國投降之後,日本仍然會負隅頑抗三個月之久,所以美軍才有如此重大的損失。


張生全精彩歷史


無論是《父輩的旗幟》,還是《硫磺島家書》,這兩部電影都向我們描述了硫磺島戰役的殘酷性,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歷時一月有餘的硫磺島戰役,美軍參戰兵力11萬,傷亡2.7萬多人,日軍參戰兵力2.3萬人,其中2.2萬多人戰死,僅僅千餘人被俘。這也是在太平洋島嶼爭奪戰中,美軍唯一一次傷亡比例大於日軍。

至於作者提出的為何美軍不選擇日困硫磺島,而是選擇付出如此慘重的傷亡代價攻佔這麼一個彈丸小島,不是美軍意識不到傷亡的重要性,而是美軍綜合各種原因,不得不拿下硫磺島。其中具體原因包含以下情況:

其一、硫磺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美國在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之後,到1944年6月,經過馬里亞納海戰後,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美軍以此為根據地,開始派遣以B-29為主的戰略轟炸機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大轟炸。

然而,美國派出的戰略轟炸機在對日軍進行數月持續的大轟炸後,美軍發現此次大轟炸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時常轟炸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機,在起飛或者返程的路途中,時常受到日軍高射炮、戰鬥機的起飛攔截,這讓美軍戰鬥轟炸機群損失慘重。

日軍起飛戰鬥機攔截美軍戰略轟炸機群的地點正是硫磺島,每次美軍從塞班島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在起飛後不久,就會被駐紮在硫磺島日軍雷達提前發現,守衛硫磺島日軍除了派遣戰鬥機進行攔截外,並會提前向日本本土報告,因此美軍戰略轟炸日本本土計劃,並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從1944年,隨著日軍逐漸在太平洋戰場敗退之後,日軍大本營開始重新評估情勢。為抵禦美軍的行動,日軍建立了一個環形防衛圈“絕對國防圈”,南北向的加羅林群島至馬里亞納群島即為其中一道島嶼防線,兩群島更北部即是硫磺島,其次便是日本本土了。

硫磺島位於塞班島以北615海里(約980公里),東京以南660海里(約為1050公里)

因此,我們可以硫磺島戰略位置重要性。

其二、美軍傷亡耗費不起。

我們常說戰爭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戰爭最高境界。

然而,美日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三年多,隨著美軍進攻路線離日本本土越近,日軍抵抗的就越烈越激烈,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付出的傷亡就越來越多,對於儘快結束二戰的美軍來講,早點攻克日本本土,使得日軍早點投降,就意味著美軍能避免更多人員的傷亡。

其三、時間上耗不起。

硫磺島戰役發生的時間是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此時的歐洲戰場形勢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蘇軍已經攻入德國本土。下一步就是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滅亡僅僅是時間的問題。

那麼,一旦歐洲戰場結束,蘇聯勢力範圍勢必拓展到西歐,而後蘇軍勢必揮師東進,從遠東進攻日本本土。這勢必將影響戰後美軍在歐洲戰略位置,乃至世界的影響力。

因此,美軍時間上耗費不起。

總結:硫磺島戰役,美日雙方都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代價,但是美軍奪取硫磺島後,以此為基地,可以充分的展現美軍的優勢,多批次晝夜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大轟炸,一方面降低美軍傷亡,另外一方面加速日本投降進程。


梅花三弄說歷史


硫磺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與美國爆發的戰役,從1945年2月19日持續到3月26日。 美軍陣亡6821名士兵。日本損失23,786名士兵,1,083人被俘,22,703人陣亡。此次戰役美軍傷亡慘重。

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南距關島1130千米,幾乎是東京和塞班島的中間。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2,因為島上覆蓋著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不繞開重兵防守的硫磺島?或者是選擇圍困硫磺島。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經常採用這種戰術。那就是有名的蛙跳戰術。這主要是美國想加快戰爭進程。1945年在美國掌握絕對的制空和制海權之後,美國想讓自己的B29遠程轟炸機。更快的勒死日本。

雖然美軍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B-29從那裡起飛已經可以覆蓋日本。 但是美軍迫切需要在這條轟炸航線中途找一箇中繼站,一是建立戰鬥機機場,讓航程有限的戰鬥機能夠從那裡起飛給B-29護航,二來可以讓在空襲中受傷或者出現故障的B-29可以迫降,減少損失。如果不佔領硫磺島,日軍在島上的空中力量。會對B29轟炸機造成威脅。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付出慘重代價攻打硫磺島的原因之一。

硫磺島北距東京1200公里,南距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1100公里,幾乎正好處於B-29從塞班起飛去轟炸日本京濱地區的航線的中點。而且該島本來就有日軍的飛機場,所以比較合適。 攻佔硫磺島後,B-29對日本的毀滅才真正開始。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廣元飛龍


1945年2月16日~1945年3月26日,美國從馬莉雅納的塞班島發動了強攻硫磺島的戰爭。這個小笠原火山群島之一的硫磺島滿山都是富含硫磺的火山灰,長約8000米,寬約4000米,充其量不足21平方公里。


美軍自珍珠港事件後即向日本進行了宣戰,為了有效地制衡日本的軍事力量,美軍先行搶佔了馬莉亞納的塞班島。可這裡美空軍的B29轟炸機飛去東京則須2300公里。而塞班島至硫磺島是1000公里,再從硫磺島飛去東京是1300公里。因此,美軍搶奪硫磺島勢在必得,這是美軍反擊日本的戰略重地。有了硫磺島的中心週轉站也便可以更有利的打擊日本侵略者。B29如果在硫磺島輸液,大大的提高了轟炸機的有效攻擊能力。

不過,硫磺島由日本的粟林中道中將指揮。也許是這個指揮官的柔弱一面,他反對沖鋒戰、反對搶灘戰,則是構築了許多地下工事,即無數個暗堡。這裡的火山灰結合水泥便是良好的工事材料,粟林中道將地下工事構築得四通八達,這就造成了美軍搶奪硫磺島的巨大困難。也因粟林中將吸取了強攻塞班島損兵3萬的教訓!他是一個以保存實力而著名的日本將軍。



前面已說過,美軍勢在必得,而粟林中道中將釆用的是以守為攻的戰術,美軍則相反,釆用的是強攻和重力衝鋒。這就符合提問為什麼不釆用圍困戰術的理由;圍困麼?粟林中道已作好堅守的準備,堅守亦必準備了充裕的物資,拖住美軍對東京的有效襲擊也便可以讓日本軍方有效的調整戰略方針...這一點,美軍完全清楚日本的策略思想。於是,美軍不會給日本喘息的機會,只有一鼓作氣的攻擊才可戰勝這埸戰爭。戰爭講究的是速擊速戰,也沒有時間等待發生”轉機”的機會。



於是,戰爭就十分殘酷,往往美軍士兵在衝鋒途中還不知道怎麼一會事?突然一下子就倒斃在了暗堡的機槍之下。這次戰爭也是二戰史上最殘酷的一場戰爭,也載入了二戰經典的史冊。


這場戰爭的殘酷和美軍士兵的犧牲,每每揪動著每一個美國人民的心,也緣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極大地激怒了美國人的反戰決心!因此,當美軍在衝鋒掠地時佔領了硫磺島的折缽山高地時,喚發了美國人民的熱烈歡呼!

最後,以美軍犧牲6821名,受傷12300多名。獲得了勝利。

日軍犧牲就更為壯烈,陣亡23786名,受傷220703人。被俘1083人。

搶佔折缽山是這埸戰爭的最大轉折點。

整埸戰爭的策略不可能釆用圍困戰術,上述已有分解。


星空89831416


1945年3月4日,一架轟炸東京後受傷返回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在美日兩軍的炮火下首次著陸成功,兩天後,第一架P51戰鬥機在硫磺島降落,美軍奪取硫磺島的戰略意義就此體現出來。至8月份日本宣佈投降時,累計共有2251架受傷的B—29在此緊急降落,從而挽救了這些飛機上的25000餘名空勤人員,另外還有20000多架次的緊急加油情況,可謂至關重要。



日本是一個島國,因此嚴格來說,在太平洋戰爭中,只有兩場戰役發生在日本本土,其中一個戰場就是由東京市京橋區政府管轄的硫磺島,另一場就是後來的沖繩島戰役。在日本二戰後期劃定的“絕對國防圈”中,小笠原群島是必須死守之地,而這個群島最大的兩個島嶼就是“父島”和“硫磺島”,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只在父島上派駐了部隊,硫磺島的重要性是在美軍反攻以後才逐漸顯現出來的。

瞭解1942年杜立特空襲東京戰例的答友應該清楚,從美軍控制的中途島到達日本本土距離超過2000海里(約3200公里),來回就是6400多公里,當時的轟炸機航程根本足以支撐這麼遠的作戰半徑。沒辦法美軍當時只能動用了16架陸軍最大的B-25空中堡壘轟炸機,用航母載運到儘可能靠近日本本土的地點起飛(艦隊被發現就得立即回航),即便如此,這些轟炸機在執行完任務以後,也只能前往中國浙東沿海著陸,因為油料已不足以返回中途島。



1943年服役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設計指標是最高時速每小時643公里,最大航程8580公里,但這是空機巡航的理論數據,而最終投入實戰的技術數據是:掛2260公斤炸彈時最大航程為5663公里,因此實用作戰半徑只有2500到2800公里。而護航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更短,顯然,中途島是不能勝任轟炸所需的,直到1944年7月,美軍攻佔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戰略轟炸機才終於有了可以直接攻擊日本的空軍基地。

但是塞班島距離東京也有2280公里的直線距離,如果戰機在執行任務期間出現受傷、機械故障等情況,那基本是飛不回去的,昂貴的戰機和寶貴的機組人員都得全部掉進海里。所以說,無論是為了更好的轟炸日本,還是為未來登陸日本做準備,美軍都必須在緊鄰日本本州的小笠原群島奪得一個可靠的空軍前進機場,這是由太平洋戰爭的特殊性決定的。



在跳島戰術的實施考慮中,小笠原群島中的父島其實比硫黃島大,但其地形崎嶇易守難攻,並且不適合修建機場,於是已經建有簡易機場的硫磺島成為首選,這座火山小島位於塞班島以北615海里(約980公里)、東京以南660海里(約1050公里),既方便美軍從塞班島出動進行攻取,一旦拿下來也將成為轟炸和進攻日本的最佳中轉基地,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跳板支點”。

所以攻打硫磺島的意義在於“用”而不僅僅是“取”,並且是海陸空軍都急著要用,那麼圍困就沒有意義了,如果把慄林忠道的20000多鬼子封鎖在島上餓死,倒也不是什麼難事,但那樣必將耗時日久,怕是到時戰爭都早已經結束了,奪過來還有個毛用?正是因為著急要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才選定了這個至少在他們看來“容易得手”的小島,擬定的戰役時間僅僅為五天!



結果從1945年2月19日開始進攻以後,美軍用了整整36天才控制這座小島,據說島上仍有日軍殘餘,無非是難以再形成有效威脅罷了。戰役期間美軍付出了28686人的嚴重傷亡(其中陣亡6821名),而在23786名日本守軍中,只有1083人活了下來,其他全部“玉碎”,是太平洋戰爭期間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軍的戰役,儘管死的並沒有日本人多。

關於硫磺島戰役的細節和慄林忠道中將的用兵方式,之前有過專答,就不再重複了,總體而言,慄林放棄了死守灘頭的戰法,而是以折缽山為中心廣泛使用坑道戰術,防炮防炸且不做無謂的“板載衝鋒”,還是比較實用的,也給美軍造成了驚人的傷亡。



當然,這種完全沒有後援的死守下場也是註定的,全軍覆滅是早晚的事情,兵敗自殺的慄林忠道肯定不會想到,他的頑抗很大程度上促使美軍決定動用原子彈攻擊日本,反而給日本人帶來更大的死傷,歷史就這麼冷。

美軍付出的巨大代價自然是有回報的,到4月20日左右,已有7600多人的工兵部隊登島,在海軍陸戰隊的掩護下搶修和擴建硫磺島機場,他們將一號跑道擴建到3000米,二號跑道擴建為2100米,不僅成為B-29轟炸機的應急備降機場,當戰鬥機部隊進駐硫磺島後,其作戰半徑就覆蓋了日本本土,可以有效掩護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將轟炸效果至少提高了一倍以上,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潰。


度度狼gg



憑藉美國海軍和空軍的強大力量對太平洋島嶼的日軍圍而不殲,等島上的日軍在沒有糧食、藥品...等戰備物質後也就自動的被困死了,這個戰術就交戰“蛙跳戰術”是由麥克阿瑟將軍發起並實施行動的。

但該戰術的目的並不是像“撒芝麻鹽”那樣將美軍太平洋–亞洲戰區的兵力分散,相反是集中優勢兵力對一些戰略價值極大的島嶼進行登陸戰,使美軍在太平洋上有立足點,而瓜達爾群島、塞班島和硫磺島...等島嶼都是戰略價值極高的島嶼,美軍也必須將它們奪佔。



圖片裡圓圈內是硫磺島,橙色直線就是已經被美軍攻佔了的塞班島,美軍在奪取塞班島後在上面擴建了機場,可以起飛B29轟炸機,但從塞班島起飛的B29轟炸機去轟炸日本本土使由於受到了航程遠的影響攜彈量並不多,只有2噸左右,大部分都載荷量都被燃油佔用了,使得轟炸效率很低,更讓美軍討厭的是硫磺島上日軍也建有“元山機場”,從該機場起飛的日本戰鬥機經常攔截B29轟炸機往返編隊,甚至有幾次還飛到塞班島執行轟炸美軍的任務,雖然美軍的損失並不大,但這種襲擾會嚴重的拖延轟炸日本本土的計劃,所以美軍必須要攻佔硫磺島。

硫磺島距離東京的直線距離只有1080公里,如果美軍攻佔硫磺島之後,可以大大節省B29轟炸機的往返
航程,同時也能攜帶更多的炸彈,由於航程近B24轟炸機也能參與到對日本本土的轟炸。

電影《硫磺島からの手紙》當中從塞班島上起飛美軍轟炸機開始對硫磺島進行猛烈轟炸,那個山包就是爭奪非常激烈的島上制高點“折缽山”。

對於美軍來說通過前期與日軍在爭奪其他島嶼中的戰鬥也非常清楚登陸戰的殘酷性,這種背水一戰和日軍的瘋狂給美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一般情況下美軍都是採取“蛙跳戰術”,而硫磺島卻是花費多大代價也要奪取,從戰略意義上來說可以讓戰略轟炸機減少航程多攜帶炸彈,更主要的是打擊日本的戰爭潛力和縮短戰爭的進程,太平洋戰爭晚一個月結束美國的戰爭投入就會更多,從地緣政治上來說歐洲戰場結束後蘇聯軍隊會騰出手來出兵遠東,如果讓蘇聯佔了先機,戰後美國對亞洲的影響是很不利的!所以美國更要加快戰爭的進程。
從硫磺島“元山機場”起飛的B24轟炸機,地面上有一架B29,硫磺島雖然面積只有20平方公里,但是在高峰期間這裡聚集了美軍500多架各型作戰飛機,對於轟炸日本本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其戰略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總得來說,美軍攻佔硫磺島在戰略上是必然的,圍而不殲是下策。


皇家橡樹1972


硫磺島位於東京以南1080千米(24°47'2"N, 141°18'46"E)全島南北長約8千米,東西最寬4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800米,大約不到21㎞2,因為島上覆蓋著一層由於火山噴發造成的硫磺而得名。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前,對硫磺島的關注度不高,而在開戰後,硫磺島的地位逐漸提高,受到交戰雙方的重視,首先,對於日本來說,在1944年前,日軍僅僅把硫磺島作為太平洋中部與南部的航空中繼基地,只部署了海軍守備部隊1500餘人和飛機20架。1944年馬里亞納群島失守後,日軍大本營開始重新評估情勢。為抵禦美軍的進一步行動,日軍建立了一個環形防衛圈“絕對國防圈”,即南北向的加羅林群島至馬里亞納群島即為其中一道島嶼防線,兩群島更北部即是硫磺島,其次便是日本本土了,這使得硫磺島的重要性日趨明顯,為保護日本東京,日軍開始大力加強其防禦力量。

而對於美軍來說,之前美軍佔領塞班島以後,一直以塞班島為基地空襲東京。但因硫磺島地處塞班島與日本本土之間,並且塞班島距離日本本土較遠,美軍的護航戰機不足以全程護航B29轟炸機,再加上硫磺島上的報警作用以及駐硫磺島的日軍戰鬥機還不時升空攔截,導致美軍對東京的空襲一直效果不佳,使美軍無法對日本本土造成有效威脅,這使得美軍下定決心攻佔硫磺島。此外,雖然之前美軍對裝載武器的日本運輸船進行攔截,但到了1944年末,日軍仍然成功運送了許多武器到硫磺島上,包括361門75毫米(或更大)口徑的火炮,12門320毫米口徑的迫擊炮,65門150毫米中型迫擊炮和81毫米口徑的輕型迫擊炮,33門80毫米口徑的海軍炮(naval guns),94門75毫米(或更大)口徑的高射炮,69門37毫米和47毫米口徑的反坦克炮,200挺20到25毫米口徑的高射機槍,70門火箭炮,帶著從90公斤射程為2-3公里到250公斤射程為7公里以上的火箭彈。等等這些,使得駐島日軍的防衛實力大大增強,同時也刺激了美軍拿下硫磺島的決心。





Futute


因為美軍也沒想到硫磺島上的日軍這麼難打,在美軍的海陸陸戰隊上島之前,美軍的太平洋聯合艦隊對硫磺島進行了接近一個星期的各種轟炸。基本就是

好了,我們來看一下雙方的局勢,這次美軍太平洋聯合艦隊20萬人口帶406㎜艦炮支援,帶絕對空中優勢打過來了,對方的日軍只有陸軍這把怎麼打啊?這種局勢我還看不懂嗎?a地板都贏了啊!怎麼可能打不過呢?優勢這麼大,聯合艦隊騎臉怎麼輸?

當時美軍全軍上下都沒有把硫磺島放在眼裡,認為硫磺島上的日軍不可能堅守。自然也就沒想過圍困戰。

再加上當時硫磺島的守軍指揮官粟林道忠一(貌似是叫這個名字)直接放棄海灘,把美軍誘進硫磺島內打坑道戰,美軍就處在了一種進退兩難的地步,只能硬著頭皮接著打。最終付出了傷亡接近三萬人的代價才勉強硬拿下硫磺島。

期間美軍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一個海軍少將撤職了一個陸軍中將,硫磺島戰役雖然是海軍開的頭,但是實際上大部分工作都是陸軍收的尾。期間一個海軍少將以翫忽職守作戰不利的理由撤職了一個陸軍中將。這也產生了一個後果就是雖然海軍陸戰隊在美軍中被稱為四等多用途兩腳牲口,但是美國陸軍的作戰風格卻一直在向美國海軍陸戰隊靠攏。同時也導致了戰後美軍海陸矛盾的進一步加大?不過好在美國有錢,海陸矛盾雖然大一點,但是也在可調節範圍之內。


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沒有海陸矛盾,分別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英國陸軍,上了岸比陸軍還能打的毛子海軍和本來沒殺基礎但是下海搖身一變就能當海軍的中國陸軍。


寫遊戲同人的小阿


硫磺島在太平洋上並不算太大,但是,這個小小的島嶼卻是二戰中美軍心中的痛。在這個小島上,美軍損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事後諸葛亮朋友都說,為什麼同樣能夠達到奪取硫磺島的目的,美國要採用強攻的方法來奪取硫磺島,而不選擇長期圍困呢?

原因就在於美軍當時的選項裡就沒有長期圍困這一項,美軍必須以雷霆之勢奪取硫磺島,狠狠地打擊日軍。

其實在1944年的時候,日本人在丟失了馬紹爾群島之後,就已經意識到這場仗可能打不贏。於是日本人就開始,利用手頭的各種物資來打造一個堅實的防禦圈,以此來抵抗,可能到來的美軍進攻,而硫磺島就是這麼支愣在整個防禦圈的最前沿。

而在美國的戰略思想中,硫磺島是一個必須要奪取的島嶼,有了硫磺島之後,美軍就能夠對天皇的洗腳池,沖繩島進行攻擊。一旦沖繩島落入美軍之手後,日本的本土就將在強大的美軍炮火範圍之內。大量的美軍就可以以沖繩島作為跳板,源源不斷的向日本本土挺進,所以硫磺島必須迅速奪取。

而且硫磺島的位置非常的重要。它位於塞班以及日本本土之間,此時的塞班島已經在美國的控制之中,擁有了塞班島之後,美軍的戰略轟炸機才能夠對日本的本土進行轟炸。

但是由於塞班島到東京的航程還是比較大,一旦轟炸機受傷,或者出現各種各樣複雜的故障時,這些轟炸機是難以安全返航的,美國人對於這種損失是不願意接受的。所以美軍急於在塞班島至東京之間,再尋求一個合格的空中前進基地,方便他們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

而硫磺島橫亙在這二者之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由於它的位置比較特殊,對於日本當局來說還能夠起到一個哨兵的作用,對於美軍從塞班島起飛的機群起到一個預警的效果。面對這麼一個空襲吹哨人的角色,美軍豈能不從速拿下,以此來確保自己的空中安全。

不僅如此,硫磺島一旦落入美軍的手中,就能夠有效地解決美軍戰鬥機航程短的劣勢。在硫磺島起飛的美國戰鬥機,可以全程陪護轟炸機,對日本進行狂轟濫炸。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美國人有迫切奪取硫磺島,以為己用的急迫性,所以說美軍不會採取更耗時的圍困戰術,而是要採取強攻。

而且美軍認為這個小島是非常容易得手的,他們擬定的戰役時間僅僅為五天。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用了七個五天美軍都沒有完整的控制住這個小島。

日本的慄林忠道中將,是一個很不日本的將軍,他的軍隊中沒有無謂的萬歲衝鋒,沒有像以往那樣死守攤頭,而是將敵人放進來打,以折缽山為中心進行各種坑道戰術,真心把美國人給坑到了。

硫磺島戰役是美軍在整個太平洋戰役期間,唯一一次美軍傷亡,超過日本的戰役。但是美軍付出的傷亡是值回票價的,在佔領硫磺島不久,大量的戰鬥機部隊就進駐了硫磺島。

在這些戰鬥機的掩護之下,美軍的轟炸效果整整提高了一倍有餘,這也加速了日本鬼子的崩潰。可以說,美軍的犧牲還是值得的。這也客觀解釋了美軍發動這場戰役的迫切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