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怎樣的“抗疫文藝”


我們需要怎樣的“抗疫文藝”

如今,不管是新媒體平臺,還是傳統刊物的公眾號,都是遍佈著形形色色的“抗疫文藝”作品,且不說書畫方面的成就,但就文學而言,似乎有不少作品停留在表面,至於以此編輯相關的圖書,到底有多大的市場,也是讓人擔心的。

“抗疫文藝”,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文藝的狂歡”。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修文在《新民週刊》的訪談中說,我們的“災難文學”,需要一種反思能力。

確實,僅僅是對這種現象進行文學書寫,是不夠的,還是需要進行相應的反思。相比較而言,我們的一些作家、詩人對這種災難現象缺乏思考能力。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要說缺乏相應的人文情懷,也許是恰當的。

我們需要怎樣的“抗疫文藝”


但我們知道,無論詩歌還是小說還是散文等體裁,在進行文學創作時,應該保持一定的高度,而不僅僅滿足於呈現於某些場景就算完成了任務。如今,我看到了許多反映當下的作品,不能不說很多作品,猛一看真是不錯,如果再進行細緻的解剖,就發現缺少了點什麼。

那麼,這缺少的是什麼呢?是人文情懷。

優秀的作家即便是不在活動的現場,以此虛構出來的故事並不比現在的作品差,關鍵就在於其作品傳達出來的信息是豐富的。當我們在閱讀這樣的作品,自然能吸收的更多。

我們需要怎樣的“抗疫文藝”

文藝創作在今天,雖然看似繁榮,卻還需要更多的思考怎樣從這種“繁榮”中走向高峰。這並不是喊幾句口號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作家在政治上有高度,在思想上有深度,在認識問題上有寬度,這樣才能創作出不同的文藝作品出來。

這就如同四川省許嵐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許嵐所說:“文學創作不等同於書畫創作,是需要更多的精神指引。”因此,他呼籲作家們以更高的要求去完成文藝創作。

我們呼籲優秀的文藝作品,也期待更多的本土作家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創造出優秀的文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