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如今,不管是新媒体平台,还是传统刊物的公众号,都是遍布着形形色色的“抗疫文艺”作品,且不说书画方面的成就,但就文学而言,似乎有不少作品停留在表面,至于以此编辑相关的图书,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也是让人担心的。

“抗疫文艺”,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文艺的狂欢”。这让我想起前不久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在《新民周刊》的访谈中说,我们的“灾难文学”,需要一种反思能力。

确实,仅仅是对这种现象进行文学书写,是不够的,还是需要进行相应的反思。相比较而言,我们的一些作家、诗人对这种灾难现象缺乏思考能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说缺乏相应的人文情怀,也许是恰当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但我们知道,无论诗歌还是小说还是散文等体裁,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应该保持一定的高度,而不仅仅满足于呈现于某些场景就算完成了任务。如今,我看到了许多反映当下的作品,不能不说很多作品,猛一看真是不错,如果再进行细致的解剖,就发现缺少了点什么。

那么,这缺少的是什么呢?是人文情怀。

优秀的作家即便是不在活动的现场,以此虚构出来的故事并不比现在的作品差,关键就在于其作品传达出来的信息是丰富的。当我们在阅读这样的作品,自然能吸收的更多。

我们需要怎样的“抗疫文艺”

文艺创作在今天,虽然看似繁荣,却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怎样从这种“繁荣”中走向高峰。这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作家在政治上有高度,在思想上有深度,在认识问题上有宽度,这样才能创作出不同的文艺作品出来。

这就如同四川省许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许岚所说:“文学创作不等同于书画创作,是需要更多的精神指引。”因此,他呼吁作家们以更高的要求去完成文艺创作。

我们呼吁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期待更多的本土作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