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太過低調,能力過於太祖、成祖,卻鮮有人知

皇太子,這個位置意味著下一任皇帝。爭奪皇位,手足相殘,向來都是帝王家屢見不鮮的事情。李憲,原名叫做李成器,作為唐睿宗李旦的最年長的兒子,他按照禮制理應成為皇太子。可是李憲卻將皇太子的位置讓給了三弟李隆基,才有了後來開創開元盛世的的唐玄宗。

唐中宗李顯在唐隆元年突然死去,傳聞是皇后韋后夥同安樂公主下毒導致的,朝野震驚。韋后是個對權力十分渴望的女人,想要像武則天那樣把持朝政。於是韋后扶持年少的李重茂登基,自己把持著朝廷政務,準備篡奪唐室江山。

這位皇帝太過低調,能力過於太祖、成祖,卻鮮有人知


時任太尉的皇叔父李旦成為韋后一黨的眼中釘,是韋后一黨篡奪唐室江山的最大障礙,於是韋后一黨意欲害死李旦。六月二十日,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發動兵變,誅滅了韋后一黨。形勢所迫,李重茂讓位給李旦,李旦即位為帝。

李旦即位之後,十分為難,不知道該立誰為皇太子。從禮制上講,作為嫡長子的李成器,理所應當作為皇太子。可是,三子李隆基有著很大的功勞,正是他與太平公主密謀匡扶社稷,發動兵變誅滅韋后一黨,李旦才得以坐穩皇位。

這位皇帝太過低調,能力過於太祖、成祖,卻鮮有人知


這個時候唐睿宗李旦就非常的猶豫不決。最後,李成器主動辭讓說:" 皇太子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國家太平的時候,可以按照禮制讓嫡長子即位;國家危難的時候,就應該讓功勞大的即位。皇太子的事情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就會讓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們失望,那就不是一件好事了。我用自己的性命懇求不要立我為皇太子。" 唐睿宗李旦十分高興,於是就立李隆基為皇太子。李隆基也表示謙讓,只不過王公大臣們都支持李隆基,最終李隆基被冊封為皇太子。

皇太子是什麼位置?那可是意味著下一任的皇帝啊。李成器主動提出讓位,這在歷史上極為罕見,畢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拒絕的了皇太子之位的巨大誘惑。

這位皇帝太過低調,能力過於太祖、成祖,卻鮮有人知


先天元年八月,李隆基登基,史稱唐玄宗。對於讓位給自己的哥哥李成器,李隆基對他是尊寵有加。最初晉封李成器為司空,後來晉升為太尉,加上揚州大都督的職位,再加封一千戶。又過了一個多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開元初年的時候,又得了岐州刺史的職位;到了開元四年,為了避竇德後的尊號,李成器改名李憲,封地五千五百戶,封號為寧王,歷任澤州、涇州刺史。

唐玄宗對讓位給自己的哥哥十分信任看重,李憲自己也非常謹慎,從來不胡亂結交朋黨,也沒有野心去幹擾朝政。

這位皇帝太過低調,能力過於太祖、成祖,卻鮮有人知


開元二十九年的時候,李憲去世了。唐玄宗李隆基得知了他的死訊,非常傷心地嚎啕大哭。第二天,李隆基為了追懷李憲,追封諡號為 " 讓皇帝 ",追封李憲的妃子元氏為 " 恭皇后 "。李憲的墓,李隆基親自命名為惠陵。兩個人的手足情深,由此可見一斑。

皇位的爭鬥,向來都是十分殘酷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先下手為強,殺掉了親生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逼迫父親唐高祖李淵退位,最後奪得皇位。李憲的讓位之舉,可以說是十分理智的。從當時的形勢來看,王公大臣們都支持的是李隆基,假若李憲一定要和李隆基爭這個皇太子之位的話,勝算渺茫,免不了骨肉相殘。

讓皇帝李憲讓出皇太子之位,避免了內鬥,保全了手足之情,也保下了自己的性命。而後來唐玄宗治理下大唐皇朝的開元盛世,也證明了讓皇帝李憲的讓是多麼明智。這一讓不僅僅是李隆基、李憲兩兄弟的福氣,更是當時大唐百姓的福氣。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有很多真相是我們無法探知的,但是為了能夠還原真相,我們一直在不停的探索。雖然過程艱辛,但是停不下來的,是我們對遠方人們的敬畏和尊重。真珍並不是專業的歷史學家,只是一個熱愛歷史文化的人,閒暇時光寫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如果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見諒。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所有內容了,感謝你能看完真珍的這篇文章,你還知道更多關於李憲的故事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給真珍留言評論。您的關注、轉載、分享、收藏是“真珍談歷史”創作的力量,您的評論、交流和指正是“真珍談歷史”進步的推力。注:轉載時請註明出處,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