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並非開國之君卻為何被上了廟號“成祖”,原因其實不簡單!

在古代,一般皇帝死後都有一個定論,就是對皇帝的生前事蹟進行評價,雖然如今看來隨著王權統治的加強,特別是到了明清以後對廟號尊號的泛濫程度已經讓人看了無語地步,但是依舊可以通過皇帝死後被定下來的諡號或廟號評價出皇帝功與過。

朱棣並非開國之君卻為何被上了廟號“成祖”,原因其實不簡單!

在古代,一般來說開國皇帝被稱為“祖”,而守成之君則被稱為“宗”,有祖之稱的帝王往往在開疆拓土上面做的貢獻十分的大,而“宗”這個廟號稱呼不僅可以用在開明之君身上,也可以用在亡國之君身上,比如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也即崇禎帝)。

朱棣並非開國之君卻為何被上了廟號“成祖”,原因其實不簡單!

但是在明清卻出現了和以往很多王朝不同的帝王廟號叫法,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清朝出現了三個祖,明朝出現了2個祖的情形了,我們都知道就連在歷史上留有十分好名聲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沒有稱“祖”,足見在唐朝的時候對於廟號的使用還是非常嚴格的。

清朝出現的三個祖分佈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和清聖祖康熙,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三個帝王在世的時候,清朝都有開疆拓土的功績和情形出現,特別是康熙平定三番十分有功,而且收復了臺灣,甚至憑此而被譽為千古一帝。

朱棣並非開國之君卻為何被上了廟號“成祖”,原因其實不簡單!

而明朝的兩個祖就十分都有有意思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廟號來源無可爭議,人家是開國之君所以用上這個稱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是明成祖朱棣就不一般了。

他發動了靖難之役獲得了皇位,甚至被一些人唾罵為亂臣賊子,但是朱棣在文治武功方面確實做得也蠻不錯的,特別是在遷都北京之後,驅除蒙元勢力,為大明江山的穩固做下了很大的貢獻。

朱棣並非開國之君卻為何被上了廟號“成祖”,原因其實不簡單!

其實一開始朱棣的廟號被上為了“明太宗”,但是時間來到嘉靖朝之後,因為嘉靖的帝位來自其堂哥,而且其父親並不是皇帝,為了在太廟中可以給自己父親騰出一個位子來,所以才將明太宗改為了明成祖這樣就給全天下之人沒有了什麼口實,足見明成祖的廟號若沒有當年嘉靖皇帝帶來的小插曲如今依舊還是明太宗了,原因真是不簡單啊。

對於古代帝位的廟號你是如何看待呢?能否客觀反映一個帝位的功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