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孩子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海燕靠邊站


【我的觀點】為什麼有的孩子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我認為,孩子不乖,是因為不想和媽媽分開,孩子從媽媽懷上那一刻開始就和媽媽親了,和媽媽一起有種安全感,特別依戀著媽媽。

一、為什麼覺得孩子不乖

1.很多媽媽都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難帶呢?可是當孩子跟著爸爸或者爺爺奶奶的時候卻很乖,這種現象媽媽們都不知道怎麼解決。其實道理很簡單的,孩子對媽媽有種依戀性,因為從小心連心,熟悉媽媽的味道,瞭解媽媽的心跳。在媽媽面前可以各種情緒。媽媽也可以容忍孩子的格種無理取鬧

我表妹的孩子今年一年級了,在家裡尤其在媽媽面前是個,野蠻,霸道,小氣,自私的小朋友,經常不說上兩句話就發脾氣。家長擔心他在學校這脾氣如何和同學相處。但是結果是在學校很乖,很靜。不和同學吵架……出乎媽媽的意料。

2.孩子一直很依賴媽媽,如果媽媽因為工作原因長時間和自己分開,孩子會覺得媽媽不愛自己而產生焦慮。所以在爺爺奶奶或爸爸面前就特別乖,因為過度恐懼才格外小心翼翼。只要一看見媽媽回來了就是纏著,像跟屁蟲一樣不放鬆,以致媽媽誤解孩子難帶。

3.許多媽媽對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應的,孩子也抓住了媽媽的弱點所以孩子也特別喜歡纏著媽媽,只要纏上了,想要的東西也就有了,例如再商場看到一個玩具,非要買,不然各種鬧,媽媽忍不住就買下來。

其實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媽媽可以適當給予,而不無限制地滿足。否則,會對孩子教育方式更難起到作用,一旦下次不能滿足孩子,就會無休止地纏著你。

二、如何引導做個乖孩子

1.幫助孩子明白大家都是愛自己。多陪陪孩子,一起看看書,讓孩子感受到徐了媽媽,所有人都是愛自己的。孩子五歲以前,對媽媽非常依戀的,是因為媽媽讓自己最有安全感的。這種安全感會隨著他們的成長慢慢變淡,過程緩慢。所以這個時候大家要保護孩子敏感的心,不要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2.孩子只會在媽媽面前發洩 。那就讓自己成為孩子“大樹洞”。好的壞的,媽媽都用心聆聽。例如孩子說某個小夥伴做了什麼事情自己很不開心,又或我和小夥伴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很開心。孩子情緒得到發洩,會變得更懂事,也慢慢改掉自己的不乖行為。

有一次我跟朋友帶孩子出去玩,朋友的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時候,被一個比她大一點點的孩子不小心推了一下摔倒了。馬上大哭了起來。朋友抱起她,他一邊打媽媽一邊哭訴,他很傷心,所以他只能跟媽媽發洩了。

3.很多職場媽媽都是把孩子給自己的父母帶,孩子在媽媽面前的不乖,只是想得到媽媽的關注,因為他覺得跟媽媽的時間呆的很短,他渴望媽媽給她足夠的愛和關注。所以媽媽要讓孩子明白道理,知道為什麼媽媽要離開自己。孩子會慢慢明白事理的。這樣才能改變孩子的不乖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如果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長大後內心也是充滿安全感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願意在媽媽面前不乖,是因為想引起媽媽的注意,想和媽媽多相處一起,只是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希望我的觀點對你有所幫助,如有不同建議,歡迎留言探討!

【我是小凌雲,喜歡寫作,在現實的生活中不斷增值自我,歡迎大家關注!謝謝!】


小凌雲


昨天帶孩子在小區玩,其中有個叫辰辰的孩子,一上午都很乖,大家都誇這孩子比其他孩子老實多了,結果辰辰的媽媽突然下夜班回家了,然後我們看到辰辰飛快跑到媽媽面前,各種撒嬌賣萌,然後一直抱著媽媽的腿,並向同伴們炫耀道“這是我的媽媽”,隨後讓媽媽抱起來,一邊抓媽媽臉,一邊嚷嚷著要玩這個玩那個。孩子姥姥這時就開始叨叨“你要不回來,孩子可乖了,你一回來他就折騰,他見到你是能怎麼作就怎麼作。”此話一出,立馬引起了大家的認同。

很多老人都認為如果媽媽不在家,孩子一般都比較乖,不會做出什麼出格事,就算犯錯了也知道認錯,但只要媽媽一回來,孩子就會特別淘氣,而且脾氣也會變大,會肆無忌憚地撒嬌、發脾氣,就算媽媽生氣了兇他們,他們也不以為然。這時大家就在討論,到底為什麼孩子在媽媽在的時候更淘氣呢?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作為媽媽,該如何應對孩子在自己面前的“作”呢?下面我們一一分析一下。

1.孩子在媽媽面前更淘氣,說明他充分信任媽媽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經濟壓力的關係,夫妻雙方都要出去工作,而看孩子的任務經常落到老人身上。於是有不少奶奶抱怨,自己白天黑夜地看娃,結果只要他看到媽媽就立馬不要老人陪了。同時,老人還發現孩子在媽媽在家的時候,平常不敢碰的東西他敢去碰,不敢玩的東西他敢去玩,總是格外淘氣,就算老人兇,他也完全不害怕。

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出的淘氣、敢於嘗試和反抗現象,說明他充分信任媽媽,知道就算自己再折騰,也能得到媽媽的保護和諒解。

2.孩子在媽媽面前最放鬆,說明媽媽是他最親密的人

很多人覺得孩子那麼小,哪有什麼情緒、自尊心可言。事實上,孩子在嬰幼兒時期就能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比如我兒子在不到兩歲時出去玩,有時因為淘氣,有些爺爺奶奶會說他一兩句,這時他就會表現得非常不開心,會一直拉著我,要我帶他離開,從那時我就開始意識到孩子是有自尊心的。

事實上,對於孩子的情緒、犯的錯誤,媽媽的容忍度會比較高,也比較容易觀察到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再加上母子本身的情感因素,導致孩子和媽媽的關係愛最親密,這是必然的結果。

3.孩子在媽媽面前更容易發洩情緒,說明媽媽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孩子在受了委屈後總是憋著,想哭又不敢哭,而一旦看到了媽媽,他們會立馬放肆大哭起來。如果孩子跟著其他親人去商場,遇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后他們不會主動索要。

而如果是跟著媽媽去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們會直接說出來,要媽媽立馬買個他,不給買就會哭鬧起來。

孩子總是在媽媽面前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也更容易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在媽媽面前他們活得最自在真實,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媽媽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4.孩子在媽媽面前特別作,也有可能是在尋求媽媽的關注

有些媽媽可能平常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可孩子卻極度渴望媽媽的陪伴,這時他就會採用一些方式來獲得媽媽的關注。比如有的媽媽下班後一直在玩手機,這時孩子就可能會故意破壞一些東西來弄出聲響、故意摔跤、故意哭鬧、摔媽媽手機等,以此來獲得媽媽的關注。

建議平常很少陪伴孩子的媽媽,一定要多抽出時間去陪他,並且是高質量陪伴,給予孩子最好的關注和互動,這樣才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健康心理等的養成。

希望更多的媽媽能夠去解讀孩子的內心世界,去關注他們行為背後的訴求,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活潑、內心充滿愛與安全感的寶寶!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贊、轉發,是對我們最好的認可。

幼教咖


我家兩個寶寶都是這樣子的,只要是我在家,就非常難帶,一會哭鬧,一會撒嬌,還不太聽話,有時候我外出有事,讓他們奶奶代為照看,小傢伙們格外的聽話懂事。我們這邊有句俗話“小孩見了娘,有事沒事哭兩場”我的理解就是,在媽媽這裡,他們的安全感比較強,就可以活出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表現出來的就是比較難帶。



如果平時孩子主要是由媽媽一人照看,這種現象就格外突出,孩子雖然小,但是感受能力一點也不差,誰對自己好,每個人的底線,孩子都清清楚楚,所以在媽媽面前會格外調皮一點,這是孩子無所拘束的表現,從側面也反映出孩子在媽媽面前最輕鬆。


我生二寶住院期間,大寶跟著爺爺奶奶,期間大寶特別聽話懂事,讓吃飯就吃飯,讓睡覺就睡覺,不讓看電視就不看電視,奶奶特別自豪得對我說著閨女如何乖巧懂事,只有我自己知道閨女如何的委屈,媽媽不在身邊,她當然要聽話,因為沒有人會像媽媽一樣縱容她(孩子內心深處只有在最信賴人的面前才會肆無忌憚),生完孩子回來後,女兒見了我,小聲地對我說:“媽媽,下次不要丟下我,離開前給我說一聲”我很內疚。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在你面前特別調皮,請多一些耐心吧,那是因為你是她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心中你就是她的靠山。


我是米小兔,一個二胎媽媽。手打不易,如果覺得不錯,歡迎關注、點贊、轉發。每天分享家庭育兒,夫妻關係,家庭生活等資訊,有問題可以給我私信,我們一起討論.


米小兔談育兒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


我以前有個鄰居小王在鄉鎮上班,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偶爾,忙的時候兩三天才能回家一次,平時孩子都是姥姥帶。只要小王一到家孩子立馬上前保住媽媽的腿,媽媽也會顧不上其他第一時間抱著孩子各種親吻各種問:“寶貝,想媽媽了沒有?哪裡想媽媽?媽媽不在家你哭了沒有?爸爸訓你了沒有?好好吃飯了沒有……”

面對媽媽的一大堆詢問,不知道寶寶是不知道從哪裡回答,還是寶寶壓根就不打算回答,反正就是默默地粘在媽媽身上不言也不語。接下來,媽媽想洗把臉叫寶寶下來寶寶搖頭,媽媽想上趟廁所寶寶不依,媽媽想倒杯水把寶寶放在地上寶寶就摟住媽媽的脖子不願意鬆手。常常聽到小王媽媽的抱怨:“你這孩子怎麼回事?媽媽不在很乖,只要媽媽回來你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你像塊橡皮糖一樣貼在媽媽身上幹什麼!”


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呢?

01由於孩子天性使然

孩子天生依戀媽媽,因為媽媽從十月懷胎到孩子出生,孩子跟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孩子對母親也最熟悉,孩子也最喜歡媽媽的陪伴。還有一點就是媽媽對孩子特別有耐心,平時媽媽不僅對孩子的要求能儘量滿足,就是對孩子偶爾的無理取鬧媽媽也會包容,孩子知道媽媽最愛寶寶,所以只要跟媽媽在一起孩子就會很開心!



<strong>02孩子內心有恐懼和焦慮

就像上面我的這位鄰居,因為孩子以前一直是跟媽媽在一起,小王上班後就把孩子丟在家裡跟著姥姥和爸爸。孩子知道媽媽一走就很長時間見不到,所以每次都纏著媽媽不讓走,媽媽擔心走時孩子哭,往往都是趁著孩子不注意偷偷地走,豈不知這樣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媽媽離開後,孩子是迫於對姥姥和爸爸的恐懼就表現的很聽話。一旦媽媽回來孩子突然就有了安全感,之所以孩子死死粘著媽媽不肯放開,是因為孩子內心有焦慮,唯恐一放手媽媽會拋下孩子再走。


孩子太黏媽媽怎樣破解呢?

最後簡單贅述幾句:孩子太黏媽媽當然媽媽也會有所不爽,要破解就要多跟寶寶交流,講明道理,切忌出門避開寶寶偷偷離開讓孩子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再者就是在家陪伴寶寶的時候,想方設法短暫離開孩子身邊,給孩子自己獨處的機會,媽媽離開的時間可以循序漸進逐漸加長,久而久之孩子養成媽媽離開身邊的習慣問題便會迎刃而解!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智慧奶奶


乖和不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01

前幾個月,孩子奶奶帶娃,經常會給我說,寶寶看見我吃飯就不乖。事實上也是,平時奶奶都抱著孩子在陽臺上看車車吃飯,但是有我在就要我各種抱,並且不怎麼吃!

02

最近在外婆家,我幫孩子糾正了吃飯的習慣。現在都是站在凳子上在餐桌前吃飯。吃飯時,會讓我和外公喂,習慣吃外公碗裡的粥。有時會調皮,但說幾次,還是會乖乖吃飯!

同樣的孩子,同樣媽媽在,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


我認為,原因不止在媽媽和孩子本身,還與其它主要撫養人有關!

孩子本身對撫養人都是有依賴的

母親與孩子有著最天然的依戀關係,但這並不代表這是唯一的。

我一位朋友在外地上班,孩子長期由孩子爺爺奶奶撫養,孩子表現為對奶奶的依戀遠遠超過了媽媽!連晚上睡覺都只要奶奶,不要媽媽!

所以孩子黏誰,這顯然與媽媽或奶奶的身份無關,而且與你帶孩子的用心程度有關!

所以,當媽媽們發現孩子在由照顧人照顧後依然非常依戀自己時,其實可以觀察下。多數時候是照顧人並沒有和孩子達成心靈交流,通俗點說,他們只是保證孩子有吃,有穿,不受但外傷就是。但是沒有真的和孩子玩到一起!

我家孩子為什麼在奶奶帶的時候看見媽媽不乖,在外公帶的時候看見媽媽沒有不乖呢?因為奶奶只是“養娃”,外公更願意“陪娃”


孩子可能處在一些特殊的敏感時期

在孩子的生長髮育過程中,有許多特殊的事情。比如猛漲期,出牙期。這些時候,由於身體的變化,孩子本身會感到不適,需要將情緒發洩出來。這時候,本能的尋找最親近的可信賴的人--媽媽。

所以孩子並不是看到媽媽不乖,而是覺得只有媽媽能理解他的痛苦和包容她的脾氣。所以在媽媽面前撒嬌!


安靜媽媽



首先,媽媽是這個世界上和孩子最親的人,孩子不乖,是因為他想讓媽媽證明媽媽愛他。

我有個表妹,她家孩子就特別的粘她,只要她一出現,她家女兒就各種胡鬧。但是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個現象,她上班是上班時間,下班之後,因為孩子會粘她,她會想要逃脫,就是去逃避這個問題。

越是這樣,孩子心裡越沒譜,她不知道媽媽是否還愛她,於是她失落,她傷心,但因為孩子不會處理情緒,就會埋藏在心裡的一個角落。

等到媽媽來的時候,繼續纏著,讓媽媽告訴她,媽媽愛她,這種愛必須是真實存在的,是包容的,是自由的,任何有條件的愛,都不是真正的愛。


其次,孩子也會有不良情緒的積累,他們無處發洩,見到媽媽就會表現出真實的自己。

我之前有一天放學去接孩子,見面之後就各種要酸奶,要零食,要玩具,我當時真的是火氣馬上要爆發了,還好我還想給他點面子,忍住了。

之後等孩子這一波情緒走掉之後,他跟我說在學校小朋友跟他搶玩具,有個女孩分享零食沒有給他,等等,我一瞬間才明白,原來孩子受了那麼多委屈,還能表現正常得把課上完,到我去接他的時候才表達出來那些不良情緒,真的不容易。

想想我們成人有時候遇見最親密的朋友,就會倒出自己積累已久的苦水,希望對方能夠給你一點理解,給你一點關懷,這樣想就不難理解孩子的行為了。


最後,很多父母會反駁,我怎麼會不愛孩子呢?愛孩子要以孩子需要的方式愛。

有一次幼兒園上課,家長可以去參與其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我兒子班的一個同學,他一見到媽媽就摟著媽媽的大腿,不肯鬆開,老師也很無奈,阻止不了,也管不了。

其實並不說明孩子有多愛媽媽,只是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媽媽,我離不開你,因為你總是以自己的方式在愛我。

後來交流之後才發現,這個媽媽很忙,又是很大年紀之後才有的這個孩子,於是各種買玩具,各種滿足孩子的需求,但是她沒時間陪孩子,所以孩子才會這麼粘人的。

一個真正被愛著的孩子,他們會很坦然的去玩,不會纏在媽媽身上的,如果孩子不去玩,那說明你愛孩子的方式,需要改變。


父母之於孩子之間,只有愛根本不夠,況且有很多父母根本不瞭解真正的愛是什麼,建議可以看看孫瑞雪老師的《愛和自由》,如果有了愛,還要學習理解孩子,和孩子相處的技巧等等,這樣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黏在父母身邊的“巨嬰”。


陽光小房子


這樣的問題,我自己也遇到過,尤其在自己工作比較忙碌或者出差回來的時候。其實孩子這樣的表現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向媽媽表達需要媽媽陪伴的訴求,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力,得到關注。

記得有段時間,兒子出門總是會讓我抱著,即便我表達自己累了,讓爸爸抱一會兒吧,也堅決不同意,就只讓媽媽抱。其實,他只是簡單地想和媽媽在一起。

再比如,有時候,我在家的時候早上叫他起床,洗漱,送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會各種磨蹭;而爸爸在的時候,他則會非常麻利地完成每個動作,好不拖拉。其實,他就想媽媽多陪他一會而已。

孩子有時候不會或者不願意直接表達自己的心理訴求,即便用讓大人抓狂的方式,也想達到和大人多待一會兒的目的,哪怕那個過程不舒服,甚至被呵斥。

應對這樣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每天可以拿出一段時間,高質量地去陪伴孩子,期間儘量不處理工作,不接聽電話,不看手機,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哪怕只有十幾、二十分鐘也好。

而且這樣的時間不僅僅侷限在晚上,可以是送園的路上,外出坐在車上,都可以。

除此以外,媽媽平時一定多向孩子表達愛,而且告訴他,不在他身邊的時候也愛他,讓他內心接收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是確定和篤定的,這樣就會構建出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刻意去鬧騰的行為就會逐漸減少。

而在孩子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太焦慮,別指責孩子,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心裡需求,也可以直接問他們:是不是希望媽媽可以多陪寶寶一會兒了。下次可以直接用語言告訴媽媽,媽媽愛你。(針對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

我是育兒領域創作者“一枚有墨香的書籤”,感謝關注,和孩子一起成長!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這個我是有真實感受的。

在孩子幾個月大額時候,是我帶的,白天就是不到床上睡,一沾床就醒,一抱在手裡就睡,快崩潰了。

剛開始以為是自己養成了孩子抱睡的習慣,後來發現不是,過年我回孃家做客幾天,那時她才三個月大,交給奶奶帶了幾天,我婆婆說,白天睡覺都是在床上的,根本不用在手裡抱睡,甚至是有聲音也照樣睡,我當時想,真是逆天了,我帶時一點聲音就醒。

後來別人家的小孩也有這種現象,我才明白,不是抱不抱睡的問題,而是孩子粘媽媽,不管多大,都一樣,媽媽在身邊,孩子就不乖。

主要是原因是:

1、對媽媽的信任

孩子只有媽媽在的時候,才是最有安全感的,出於對媽媽的無私信任,就喜歡把自己所有的好的壞的一面都表現出來。

知道媽媽是無條件地愛自己的,自然就認為不管自己表現的多糟糕,媽媽都不會責怪自己。

2、對他人的不信任

孩子對媽媽是無條件信任的,對其他人就不會那麼信任,就不難奇怪,為什麼正在哭鬧的孩子,看到有外人來了,就停止了呢?正是不信任的原因。

俗話說,孩子看到娘,無事哭一場,歸根結底,就一個字,愛。


每天好習慣


有一次我要外出一天,就讓兒子在家裡面跟著爺爺呆一天。回來之後,爺爺就說:“小傢伙今天很乖的啊,他又不吵又不鬧,還乖乖的吃飯。”


可是小傢伙一看到我回來,馬上要哭著要我抱,更加黏著我。這一下可好了,他真的誰都不讓帶了,我抱了一天。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孩子對媽媽過於依賴,產生分離焦,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寶寶總認為待在媽媽身邊才安心。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愛,讓他們去接觸新鮮的事物,以便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或者在你要跟寶寶暫時分離的時候,要跟寶寶解釋清楚媽媽要去幹什麼,什麼時候回來。媽媽回來的時候適當的帶一些小禮物獎勵給他,以表揚他好的表現。這樣孩子的分離焦慮感就慢慢的消退了。



謙謙媽育兒


我家孩子就是這樣的。只要我在就是各種撒嬌鬧騰,而我不在家他們跟爸爸在家就很聽話。

因為孩子從小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帶,在大寶兩歲多的時候,我回了一趟孃家要三天,就把大寶交給寶爸照顧。說實話我是各種擔心,怕寶爸照顧不好大寶,怕大寶找不到我晚上會哭鬧。可是事實證明是我多想了,聽他爸爸說他困了還叫他爸爸去睡覺了,自己吃飯什麼的。而如果跟我身邊,那就是每天都必須鬧覺才睡。而當我從孃家回來後他更加是黏我。

我總結了一下孩子在媽媽在的時候不聽話是因為:

依賴媽媽

像我家孩子從小都是我自己帶,他們對我的依賴性很強,作為母親對他們都是滿滿的愛,可以無私的愛包容他們。而他們的不乖就是依賴媽媽的一種表現。如本來可以自己好好吃飯,看到媽媽了就是不吃,要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