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第92屆奧斯卡收視率創歷史新低。

而另一邊,亞洲電影卻迎來歷史性的高光時刻。

這份榮耀,來自《寄生蟲》,來自導演奉俊昊,也來自韓國電影的土壤。

事實上,亞洲地區獲得奧斯卡相關獎項最多的國家,不是韓國,而是日本

僅以最佳外語片(現為最佳國際影片)為例,日本電影已經獲得13次提名,其中4次獲獎。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從黑澤明到是枝裕和,無一不是日本電影界的大師級人物。

可是,唯獨少了一位“大師”。

他的鏡頭,皆以細膩的筆法,探索那些所謂的日常。

他的畫面,總是清新獨特,卻從不避諱對現實的直視。

他是日本新電影運動旗手,也有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他就是,巖井俊二。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01


1963年生的巖井俊二,剛剛過完57歲生日。

這個中年男人,若是你去網上查他的資料,“中年”這個詞彷彿迷霧散開,能查到的,只是青春化的碎片信息。

他如何將“青春”化入電影於無形的?

大學期間,巖井俊二就讀的是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學習油畫專業。

這是一所能讓多數畢業生進入日本社會上層企業的大學,甚至成為踏入國際的天之驕子。

1992年,巖井俊二畢業了,當時正值日本經濟破滅的高峰。

夢想無法實現的殘酷氣氛,使得他轉向了煙花燦爛的電影世界。

恐怖電影《鬼湯》拍攝完成後,他正式入行。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鬼湯》

1994年,剛出道沒多久的巖井俊二,以電視短片《愛的捆綁》獲得柏林電影節的NETPAC獎。

一年後,他便拍出了紅遍亞洲的《情書》

90年代的亞洲電影,香港是“一切過火,極盡癲狂”的浪漫主義,韓國電影要到1998年才崛起。

日本電影則正在經歷經濟衰退後的漫長復甦,形成了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

新、通俗,個人化,是這一時期日本電影的代名詞。

但《情書》之前,還沒有人能夠如此溫柔地把成年人的生活與年少輕狂聯繫在一起。

《情書》裡,成人世界裡的主角是渡邊博子穿著樸素,在圖書館工作,有一個未婚夫。

故事開始時,她正經歷未婚夫山難去世的慘痛。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情書》

傳統電影裡,故事至此,便意味著要鼓起勇氣,擁抱新的生活。

但巖井俊二讓成人生活從此停滯不前,歲月開始倒流,回到了未婚夫的少年時代。

現實中的人們,何嘗不知這是夢。

然而,在巖井俊二所構築的夢裡,渡邊博子本身的設定便無需面對生活。

她所在的圖書館不算大,工作簡單,她的家卻很大——對於單身女性而言,這個家足夠她遊園其中,永遠不用出門。

葬禮之後,來自人生義務和責任的拷問被弱化了,剩下的便是她一往無前探索舊日往事的沉溺過程。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情書》

你可能會問,如果不能教會我們如何生活,那這樣的電影有意義嗎?

在《情書》裡,巖井俊二給出了答案:

得知未婚夫多年前有一段未了情後,她選擇接受自己未婚夫的表白,讓他來推動自己往前走。

生活,至少是成年人的生活,在巖井俊二這裡是不需要當成問題去“解決”的。

它是一天又一天的日子,而作為其中的人,你能做的,只有活過當下正在流逝又彷彿永遠不肯消亡的每一秒鐘。


02


拍電影是天賦的纏鬥,巖井俊二隻用了不到兩年就證明了其才華。

很多年輕導演,還在為錢財、為夢想奮鬥時,他功成名就,風格已立。

1996年,《夢旅人》刻畫了三個“精神病人”的日常。

他們穿著古靈精怪的衣服,自言自語地彼此對話。

從“神是否存在”到“牧師是否每天都禱告”,從祈禱世界末日的到來,再到海邊的地獄存在與否。

這些話,與眾人的現實無關,只與他們的現實有關。

當路邊的雨降落時,男女主角躲在一把破傘之下,談起了他們的現實:

中學時男孩被班主任欺負,成年後班主任依然不放過他;女孩有一個總是模仿她的妹妹,模仿到極致時,竟說姐姐才是冒牌貨。

無法退讓的極端現實,成了他們“殺人”的引擎,而精神病院則是他們逃避的最佳場所。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夢旅人》

而到了同年上映的《燕尾蝶》這裡,現實不再是一段可敘述的過往經歷。

那是真實存在的困境:作為非主流移民的困境, 作為赤貧階級的困境,以及暴富後的不堪一擊。

經濟強盛時,大量外國移民湧入,很快就形成了小城“元都”。

多年過去,經濟衰退了,有錢移民的人也成了沒錢回家的人,被當地人稱作“元盜”。

成為眾多時代符號之前,群像中的每一個人都掙扎過,試圖證明自身存在的必要性。

固力果,一個無依無靠的妓女,靠客人過日子的社會底層。

她遇到了同病相憐的少女,不僅收留她還給她取了名字:鳳蝶。

好心並不足以拯救,她依舊要靠客人過活。

一天,客人來了,看上了少女鳳蝶,強姦未遂,反倒被固力果的朋友打死。

接下來該怎麼辦?

火飛鴻、阿龍、狼朗、固力果和少女,這些來自不同地區的“元盜”唯一的目標是回家,與兄弟姐妹團聚。

可這個目標太長遠,太宏大,像元都之上的虛空一樣籠罩著你卻無法靠近。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燕尾蝶》

命運讓他們從死人身上挖出了一盒磁帶,上面印有製造偽鈔的磁性感應資料。

磁帶的名字極具暗示性,叫做《My Way》,是美國殿堂級歌手辛納屈的代表作。

“新”的生活開始了。

暴富後,火飛鴻買下一家夜場,專門給固力果唱歌用。

很快固力果被唱片公司發現,成為朋友之中第一個走出去的“元盜”。

有人說,天高任鳥飛。可在“元都”,鳥不過是被天空圈養的囚徒。

得知磁帶下落的黑社會老大劉梁魁,派人追殺固力果等人。

一場風波過後,火飛鴻慘死,劉梁魁得知那場追殺,其實是內耗,是親人間的自相殘殺。

因為固力果,正是他失散多年的妹妹。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燕尾蝶》

電影至此結束,而“元都”的結局還未圓滿。

“元盜”們都想回家,固力果的真實身份也意味著,之前的晃盪,癲狂和無意義的搖擺都成了夢。

人人皆是囚徒,任何想要逃走的願望都會以失敗告終。

然而當這個世界作為群像呈現在世人面前,又如此獨特,瑰麗,每一幀搖晃如杯中酒的隻言片語,都煥發著蓬勃而強勁的生命力。

這就是巖井俊二用獨特的風格,創造出的《燕尾蝶》的紅塵世界。


03


1998年,巖井俊二把目光抓回到了主流的日常世界。

《四月物語》花了八個月時間獨自剪輯,色調像是櫻花融在發黃的老照片裡。

一句一句拍攝現場即興創作的對白,彷彿寫在角落的提示。

而女主角榆野卯月,與其說正在經歷大學生活,還不如說把當下拉進了回憶裡,並說服自己逃避。

她不願與生活正面交鋒,不願承認自己的優點,考入名校的結果,也歸屬於與暗戀之人對話的激勵。

從《四月物語》開始,巖井俊二似乎為人物打開了一扇自由的小窗。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四月物語》

然而,2001年,《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上映,聚焦校園暴力,少女援交等敏感問題。

突然間 ,巖井俊二式的殘忍再次介入。

對他來說,校園是個混合體,不存在好壞之分。

幸運之人,如《四月物語》裡的榆野卯月,為追尋意中人的腳步,堅定地單槍匹馬在異地求學,只為每天能見他一面。

校園對他們來說是快樂,幸福,七上八下的心緒的緩衝地。

而不幸之人,如《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裡的蓮見雄一,津田詩織和久野陽子,意外一旦發生,便只能掙扎前行。

他們對越發黑暗的現實妥協,對遭遇不幸的朋友抱有同情,卻又怯於伸出援手。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同樣的校園電影,巖井俊二卻總能從各處精準敲打。

從愛與執著,到恨與暴力,最後轉變成了《花與愛麗絲》中的友誼。

花與愛麗絲從小一起長大,又考入同一所高中,戀上同一個男生,像極了巴掌大小的池塘裡的魚兒。

涉及校園的電影裡,《花與愛麗絲》是最為狹窄,單純的一部。

可即便如此,現實與夢的對比依然強烈。

花是那個任性,不負責任的做戲者,而愛麗絲是保護者,是那片好不殘酷的成人世界。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花與愛麗絲》

巖井俊二喜好殘酷,《你好,之華》籌備期間,他曾想讓妹妹之南與伊川在一起。

更殘酷的,是讓姐姐之華的女兒——作為母親被家暴,抑鬱自殺的打擊承受者——繼承母親的命運。

也許是一部電影承載不了許多轉折,巖井俊二隻好將人生理念碎片化,分置在不同的電影中。

這些電影裡,櫻花被風拂起,音樂和信總會刺破黑暗。

唯一不同的,是他心中那不可動搖的命運二元論:愛與友誼是光,是白晝,而孤獨、失信是暗,是永恆的地獄。


04


2004年之後的巖井俊二,對人生轉折處的細微律動,興趣越來越濃。

《花與愛麗絲》《花與愛麗絲殺人事件》裡,眾多副線穿插於主線之中,幾乎掩蓋電影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彷彿若不是幾位主角需要閒逛,墜落,隨性地編排少年情事,電影根本沒必要出現。

到了2016年的《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這種隨性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這一次,他把鏡頭對準了喧鬧的年輕人的世界,殘酷在他這裡變得更加隱蔽。

成長於90年代的年輕人們,屬於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的一代,卻又意外地撞上了科技變遷,生活方式的更迭。

他們想逃嗎?他們無處可逃。

皆川七海,一名派遣教師,在社群網站上認識了婚姻的另一半。婚姻成了她人生的第一個避難所。

沒想到,剛結婚,丈夫還沒出軌,她反倒被人騙到了酒店裡,莫名其妙給人落了口實。

從未喜歡過她的婆婆以不忠為指控,將她趕出了家門。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

日常碎片的疊加,偶然肆無忌憚的闖入,無數次錯位的人生,讓整部電影顯出一種凌遲觀眾的傾向。

生活是不存在的嗎?

只是一系列偶然連起的珠串嗎?

還是說,人是不存在的,只能如海魚一般接受大海的搖晃,被動地對周圍的一切做出感應。

巖井俊二並沒有給出答案,他只是孜孜不倦探索。

《你好,之華》不過是錯位的延續。

2018年,巖井俊二第一部中國電影《你好,之華》上映。

電影繼續了他之前所有的光影氣質,畫面唯美,懷念青春,以及人物自身對成人生活的逃避與退讓。

作為《情書》的姐妹篇,周迅,胡歌,秦昊實力演員齊聚,卻沒能撐起一個令人信服的“少年與情書”的世界。

反而成了巖井俊二的電影極為幼稚,純愛,水土不服,不值得討論的證據。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你好,之華》

海外的水土不服,回到日本國內卻成了被熱議的議題。

紀錄片《巖井俊二的電影研究室》從2015年開播,到現在已經有兩季,無數日本電影領軍人物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近幾年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是枝裕和,在談論巖井俊二早期電影《四月物語》時曾說,他發現松隆子扮演的女主角是個很奇怪的人。

她無法選擇朋友,不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搬家該扔什麼傢俱也不知。

甚至去見心上人也只敢在他打工的書店閒逛,而不敢上前說一句話。

名聲大噪的《情書》裡的主人公互相喜歡,也只到“在借書卡後面寫下自己的名字”這個階段。

《瑞普·凡·溫克爾的新娘》裡的皆川七海對人生沒有任何主見,做著奇奇怪怪的工作,結婚離婚都是別人安排。

很多人不知道,巖井俊二後來又將《你好,之華》本土化了。

這部翻拍作《最後一封信》,上個月剛剛在日本上映。

13次提名奧斯卡,日本電影稱霸亞洲,怎麼唯獨漏掉了他

電影《最後一封信》

巧妙的是,這是松隆子繼《四月物語》之後,時隔20年再度與巖井俊二合作。

從豆瓣評分來看,《你好,之華》的6.7和《最後一封信》的7.8,似乎也證實了——

或許後者才是巖井俊二獻給影迷真正的“情書”。


05


少年時,巖井俊二曾喜歡過一個女孩。

朋友一邊倒地勸他分手,左右權衡下,他與女孩分了手,思念至今。

都說電影是少年夢的補足。

巖井俊二卻自動放棄了補足,只是將這種感情錯誤,人生錯位擴散到電影中。

電影裡,現實是無路可退的,回憶與偶然則可以隨意操控。

從《情書》到《最後一封信》上映,橫跨二十年的漫長歲月,巖井俊二從未改變立場。

他筆下的主角都是平凡人物,被動多於主動,失敗多於成功。

為什麼是他們?

巖井俊二看中的或許不是某種意義上失敗的人生,而是作為紅塵眾人,他們將會如何執拗地保存自己的懦弱。

這不就像他當年,愛著一個女孩卻分了手,錯位已開啟,接下來就是順勢墜落下去,成為導演,作者,製作人,音樂人,動畫製作人,樂隊的吉他手。

對他來說,可能性已發生,隨波逐流才能經歷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