嬪妃身體“不方便”時,遇到皇上要寵幸該怎麼辦?

劉紅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而這些嬪妃們為了能得到皇帝的寵幸也是各顯神通了。

要知道,能得到皇帝的寵幸並且運氣好懷上龍種,那就意味著在後宮有了立足的資本。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某天“性”致來了,想要寵幸哪個嬪妃,而這個妃子偏偏這時候來“月事”了,不方便怎麼辦呢?

在古人眼中,這個時候見血是不吉利的,嚴重一點可能還會影響朝運。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壞了皇帝的“性”致,輕則入冷宮,重則就是殺身之禍。

不過古人早已想出了辦法,而且還不少呢。


程姬之疾

歷史上第一個碰到嬪妃身體“不方便”並且留下記載的是漢景帝劉啟。

“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闢,不願進,而飾侍者唐兒使夜進”。

也就是說,漢景帝某天喝醉了,想要一個叫程姬的妃子侍寢,但是,這個妃子正好來月事了,於是就讓自己的侍女唐兒代替,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從此之後女人來月事了,就有一個很特別的稱呼“程姬之疾”。

侍女唐兒與漢景帝有了一夜之歡,並且非常幸運的懷孕了,還生下了一個皇子劉發,最後被封為“唐姬”。

唐姬並不漂亮也不得寵,本應該就這樣默默的淹沒在歷史中,可沒想到的是,這個“副作用”劉發,竟然有一個牛逼的後代光武帝劉秀,就因為一次“程姬之疾”,劉發不劉發的無所謂了,最重要的是劉秀。

以丹注面目為識

“天子諸侯群妾以次進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說,故以丹注面目為識,令女史見之。”

這話的意思是,當時不管是天子還是諸侯的所有妻妾,侍寢採用的是排班的方式。

當然了,這種方式也是有好處的,免得後宮爭寵。

如果有嬪妃來“月事”了,就可以通知女史,排班的事就不參與了。

這種事呢,是不能直接說的,有辦法,用硃砂在臉上點個紅標誌,女史看到就明白了,不用給她安排了。


漢代的嬪妃們來“月事”的時候,或者懷孕了,通常會在手上戴上金戒指,作用就是提醒皇帝這段期間上不了班了,還是找別人“啪啪”去吧。

在嬪妃們進宮的時候,女史就會給她們發兩種戒指,金戒指和銀戒指,而之後哪個嬪妃能得到皇帝的寵幸,是要經過女史的安排和記錄的。

正常情況下把銀戒指戴在手上就好,如果遇到“月事”來了,那就把金戒指戴上,女史看到後就不會給她排班了。


之後幾代呢,就各顯神通了比如:派人密奏、在宮殿處掛紅燈籠、手上系紅線等等,這就不多說了。

到了清朝,有敬事房專門負責後宮事務,皇帝用過晚膳後,太監會將一個盤子端出,裡面放著刻好嬪妃們名字的牌子,讓皇帝挑選。

要是哪個嬪妃來了“月事”,太監就會把她的牌子收走,這也意味著她錯過了抽獎的機會。


百里赤雲


女人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不方便”,這幾天是要禁止房事的。在當代還好說,男人忍忍幾天就過去了。

可古代皇帝是“真龍天子”,手握生死大權,嬪妃身體“不方便”時,皇上要寵幸,又不能直說,那該怎麼辦呢?這事還真值得說道說道,是段有趣的歷史。

漢代硃砂示警

在漢景帝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有一天酒醉,到了妃子程姬宮中要臨幸。可不巧程姬來了月事不方便,此時劉啟又喝醉了,無奈之下,程姬就讓侍女唐兒頂替自己侍了寢。

可巧的是,劉啟春風一度,竟讓侍女唐兒壞了孕,這讓劉啟十分惱火。為避免以後發生類似的事情,劉啟就想了一個辦法,以後有妃子來月事,就在臉上點上硃砂示警。

唐代手鐲示警

硃砂示警的方法自漢景帝傳之唐代,但到唐玄宗時不適用了。唐玄宗十分風流,後宮佳麗無數,他的侍寢法子是花樣百出。

由於後宮妃子太多,玄宗經常無從選擇。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挫角媒人。每天下午讓妃子比試擲骰子,最終勝利者,當晚侍寢。

在春天的時候,玄宗又自創一個新玩法:讓妃子在宮門前栽花,每天傍晚,玄宗就跟著蝴蝶跑,蝴蝶落在誰門前,晚上就是那個妃子侍寢,玄宗稱此法叫蝶幸。

但這些方法對玄宗來說有個弊端,就是他無法分清哪些已經寵幸過了,於是他又發明了“風月常新”:以硃砂餵養蜈蚣,蜈蚣身體赤紅後碾成末,點在妃子額頭,若寵幸過,朱印會消失。

這個方法滿足了玄宗的新鮮感,但同時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同硃砂示警法衝突了,還由此鬧了幾次烏龍。

這當然難不倒充滿“智慧”的玄宗,他讓妃子來月事的時候,在右手戴上手鐲作為標記。

明清時代的掛燈籠、翻牌子

明朝時,妃子傍晚都要在宮門前點上燈籠,皇上要臨幸誰,就摘下門前的燈籠。如果妃子來月事,就不用掛燈籠。

到了清代,皇帝通過翻牌子的方式決定晚上臨幸哪個妃子。

所以明、清兩代的侍寢方式,都很好的避免了妃子來月事,而不能侍寢的尷尬。


花木童說史


男女雲雨是上帝對人類最大的恩賜,但不知道上帝造人的時候是怎麼想的?竟然讓女人來例假!還要承擔生兒育女之苦。


古代男子對女人的經血和生孩子流的血比較忌諱,尤其是皇帝,如果讓他見到女人的經血,會影響國運的興衰。

因此,月事期間不伺候皇帝,可如何拒絕呢? 因人而異吧。

(雲雨之歡)

第一種方法:有的後宮嬪妃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會把這事交給陪嫁侍女或通房丫頭。


電視劇《羋月傳》中有一集,姝公主和秦王在房間裡幽會歡愉,羋月在房門外守了一夜。這個舉動就有點像通房丫頭了。後來姝公主進宮後,就安排身邊的侍女伺候皇帝。

漢景帝有一天要臨幸程姬,程姬來了例假,就把自己的侍女唐兒推上了龍床。


通房丫頭在古代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地位比妾還低,大部分的通房丫頭結局都很悲慘。


西晉石崇的通房丫頭,要負責在廁所裡給石崇擦屁股,明朝大奸臣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要求通房丫頭要卑微的蹲在他面前,張開嘴接住他吐出的痰,這個噁心和變態程度超出謀殺!


清朝的通房丫頭充當“試婚格格”的角色,在公主嫁過來之前要和駙馬試婚。


然後回到宮中,向皇后和皇太后彙報駙馬爺的生理情況。

皇宮裡的通房大丫頭,在主子夫婦雲雨的時候,貼身守夜伺候,她們心裡懷著被皇帝看上的希望,因為皇帝或皇后招呼她們進去的話,他們可以和皇帝一起行房。

民間的通房丫頭也是如此,她們對家族裡的少爺指導男女之事,少爺們的第一次基本上都是給了通房丫頭。

例如賈寶玉,想雲雨了,就找襲人,林妹妹卻不吃醋,因為這些通房丫頭地位低下,很難翻身。


第二種方法:臉上點朱丹或手上戴上金銀環。


漢朝的嬪妃最流行這麼做,她們會在臉上點上朱丹或右手戴上金銀環,讓管後宮的太監或女官一看便知,然後太監或女官再委婉地告訴皇上這位婠妃“不方便”。

明清時期,皇帝與後、妃的雲雨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皇帝每日吃了晚飯,總管太監就會端著一個有幾十塊齎牌的大銀盤,膳牌上都寫著一個妃子的姓名。


被翻牌的妃子沐浴後裸著身子,由馱妃太監裹上大披風,背到皇帝的龍床上,然後“與帝交焉”。

據說,太監為防止皇帝歡樂過度,縱慾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呼“時間到了”。


當然,像康熙這樣的皇帝,時間再長,也沒人敢在他窗子外面喊一嗓子。

最可憐的是同治皇帝,自己懦弱無能,沒有實權,處處受制於人,行雲雨之事得守“祖宗家法”。有點難以想像,正在興頭時被太監喊那一嗓子,真是人間至苦!(野史記載同治是基佬)

(敬事房太監)

所以明清時期的後宮嬪妃,不太流行臉上描紅的方法,這時期的嬪妃來例假,便會讓宮女去給敬事房的掌事的送禮,不把自己的牌子放進大盤子即可。


第三種方法:系紅繩。


這種方法在唐朝皇宮比較流行。當嬪妃來例假時,便在自己的手臂繫上紅繩子或是在奏摺上綁紅繩子。

唐朝比較開放,不像其他朝代一樣有那麼多規矩,唐玄宗看上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直接叫進宮裡就撲在龍床之上了,哪管什麼例假不例假,就算楊玉環來了例假,玄宗照樣“闖紅燈”或相擁就寢。

(玄宗和貴妃劇照)

網上流行一句話:說女人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每個月流血七天卻不死的動物。這句話雖是笑話,卻道出了女人的堅韌!她們因為每個月的例假,承受著痛經或貧血的痛苦!


如果遇到的男人懂得心疼自己還好,遇到不懂心疼女人的,那女人的一生真是有流不完的淚!

現在實行一夫一妻制,已經沒有了通房丫頭。女人懷孕生子期間,男的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去外面尋求歡樂。

所以,從人性自由的角度來看,一夫一妻制是對人性的一種壓制和束縛,但這種制度更有利於保護女人和維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不過,再看看人生的真相,歷史欠女人幾千年的關愛。其實沒有一種制度能真正的保護一個女人,除了女人自己!

願每個女人,都能三生有幸,得遇良人!

《清史稿》、《史記》

歪眼小史工作室


剛日讀史


女人總有幾天不舒服的日子,這就是“大姨媽”來的日子。女人的生理構造決定了這幾天要禁房事。

平常老百姓倒好說,爺們忍幾天也就過去了,但是古代的皇帝可不是那麼好伺候的,如果妃子來了“例假”,恰好皇上要寵幸,這時妃子該怎麼辦呢?

歷史上還真有這事,漢景帝劉啟的寵妃程姬就遇到了這檔子事,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做的?

漢景帝劉啟是漢武帝劉徹的老爸,劉啟後宮佳麗三千,唯獨寵愛程姬,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把她視為小心肝,講真這招致了其他後宮嬪妃的羨慕嫉妒恨。


▲漢景帝劉啟和程姬

程姬很珍惜皇上的垂愛,更加小心翼翼討好皇上的歡心。

有一次,劉啟用罷晚膳溜達到了程姬住處,程姬一看劉啟火辣辣的眼神就明白他今晚要臨幸自己,這要換做平常,程姬會心花怒放,但是今夜就有點不同了。

原來程姬今天早上來月事了,面對劉啟如此高漲的情趣,程姬不好意思說出拒絕的話,要知道皇上臨幸是許多妃子夢寐以求的事,自己難道要冷了皇上的一片熱心嗎?這真是甜蜜而痛苦之事,什麼辦呢?

程姬一面和皇上虛以委蛇,一面開動腦筋。

“有了,就這麼辦!”,程姬心中暗暗想道。原來她要灌醉皇上,來一個李代桃僵、偷樑換柱之計。


▲程姬

劉啟在程姬甜言蜜語的哄騙下喝醉了,把劉啟服侍睡下,程姬反身出去了,急忙叫來自己貼心侍女唐兒,換上自己的衣服,唐兒走了進去。

劉啟醉眼朦朧,從外觀根本沒看出有什麼破綻,唐兒吹滅了蠟燭,然後……

劉啟酣然睡去,唐兒穿上衣服走了出去,程姬脫衣服鑽進了被窩。

親們明白了吧?程姬在月事期間,用替身唐兒把皇上糊弄過去了。順帶說一下,唐兒一夜中了,然後為劉啟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劉發,劉髮長大後被封為長沙王。

真想不到,100年後,劉發的後代出了一個能人,他的名字叫劉秀,當王莽篡奪了西漢江山後,是劉秀滅掉王莽建立了東漢政權,是劉秀又使漢朝延續了195年。這一切還得益於程姬的計謀。


▲唐兒

當然這是歷史上的個例,有鑑於此,歷朝歷代的皇上從人性角度出發,做了一些規定:

一、當妃子來月事時,就把皇上特製的戒指戴在規定的手上,皇上一看就知道來月事了,自然會另找別的妃子。

二、皇上要臨幸某個妃子,太監會在某個妃子宮前掛個燈籠,如果恰好這個妃子來月事了,她就會在宮前掛上紅燈籠。皇上一看就明白了。

三、清朝實行翻牌制度,皇上吃罷晚膳,太監跪在皇上面前呈上一個托盤,上面寫著妃子的名義,這些牌子是綠色的,如果妃子來月事,會提前告訴太監,她的牌子就不會放到托盤裡了。

我所知道的就這些,敬請熟悉後宮知識的親們補充一下。


秉燭讀春秋


帶戒指啊

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那如果要是在來月事的時候碰上了皇帝侍寢怎麼辦呢?其實在古代妃子要是來了例假,就會把事先準備好的金戒子戴在手上,以此來提醒皇帝自己來了月事,不能侍寢。戒指名稱的由來就可很完美的解釋這一尷尬問題。

“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者,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這是漢毛亨對《詩經·邶風·靜女》中“貽我彤管”作的註解。學術上多引用此來解釋“戒指”一稱的由來。

又如《中國古代服飾風俗》中說:“為什麼要把指環這種飾物稱之為戒指呢?那就要從‘戒’字的含義說起了。明都 《三餘贅筆》記稱:‘今世俗用金銀為環,置婦人指間,謂之戒指’。按《詩》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禮進御於君,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於左手;既御者,著於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則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來矣。’”《現代漢語詞名探源詞典》中也引用類似上面的一段,並說“嬪妃月經來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與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還有《中文大辭典》中的“戒指”、“指環”項,也引用了上述說法。所以這個方法還是比較權威的。

其次,

上述的辦法雖然可以有效的避免,但也不能完全的杜絕, 一直到明清兩朝的時候,這個問題才被解決。在明清兩朝的時候,有一個叫“敬事房”的機構,它是專門管皇帝私生活的。每個妃子在敬事房中都有自己的牌子,在就寢前,太監就會讓皇帝翻牌子,翻到誰就由誰侍寢。

要是妃子來了例假,那就會提前派人通知敬事房的太監,太監就會把她的牌子給拿下來,這樣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發生。


長安城不良人


古代是皇權至上的社會,很多人擠破了頭都想入宮跟皇帝睡在一張床上,但是入宮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入了宮也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寵幸,而一旦皇帝翻了某位妃子的牌子,那她就要好好的準備伺候好皇上,最好是能懷個龍種,到時母憑子貴。



但是我們都知道,女人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方便,萬一正好這幾天皇帝翻到了,也不知道是運氣好還是不好。

這個時候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瞞著皇帝浴血奮戰,反正關了燈誰也看不見,但是第二天結局就比較悲慘了。古時月經血被視為不詳之物,尋常百姓尚且不會碰,更不用說皇帝了,輕則冷宮,重則一丈綾。二是直接跟皇帝說自己親戚來了,今天不能伺候皇上,這種可能比較好一點兒,但使得皇帝不開心,那你的牌子就可能再也到不了皇帝面前,猶如冷宮。



但是這種事一般很少發生,古代對這種事情有自己的一套規程,妃子在自己身體不方便時,一般都會提前告知,或者在身上添加標識,說明自己不能伺候皇上。漢朝時妃子會戴金戒指,含義就是來月經了,您別碰我。後來到了明清時更加專業,有了敬事房,妃子會提前告知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牌子就不會到皇帝面前了。



據說還有拿宮女冒充自己被皇帝寵幸的,但只是個例,萬一被皇帝知曉可是大罪,還是老老實實的說吧。


南山一偏翁


古代的妃嬪如果來了月事,一般來說是不能侍奉皇帝的。如果皇帝非要寵幸她,那麼通常的做法都是推出自己的宮女來替代。

漢景帝劉啟有個姬妾名叫唐兒,她其實就是漢景帝的寵妃程夫人的使女。

根據《前漢紀》 的記載:

長沙王發薨,諡曰定王,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而夜進其侍者,景帝醉不知而幸之,遂有身,及生子,因名發。

某日,漢景帝酒後要召幸程夫人。但當時程夫人正逢月事,不願進去,於是就把自己的侍女唐兒收拾一番,送入了寢殿。

漢景帝因為醉酒,根本分不清自己睡的人到底是誰,臨幸後唐兒懷有身孕,生下了長沙王劉發。

當然,這是後宮沒有制度化的時代會出現的事情,如果是在清朝,就有一套系統的流程處理這些問題:

清朝妃嬪侍寢的方式是——翻牌子。

所謂翻牌子,就是說皇帝在要吃晚飯的時候,由內殿太監首領舉著一個盛滿妃嬪綠頭牌的大盤子到他面前,由皇帝挑選今晚臨幸的對象。

皇上翻了誰的牌子,今天就是誰侍寢。如果妃嬪來了月事,身體不方便,解決方法很簡單:

撤掉她的牌子嘛,等到月事結束再放回去。

總而言之,這種事情不是什麼大事,有辦法解決的。


HuiNanHistory


在封建皇權時期,古代皇宮裡面的帝王都是後宮佳麗三千,可是作為女人的妃嬪們,和普通民間人家的女性相比,雖然後宮女性要比民間女性的物質生活更尊貴,可是她們畢竟都是女人,每個月總有不方便的那幾天。

民間女性遇到身體“不方便”完全可以應付,可是作為皇帝的女人,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畢竟皇帝不是好伺候的,如果皇帝不知道的情況下一定要寵幸,讓皇上見紅也是不吉祥的事情,會得到怪罪。

況且在古代人們的思維裡,例假是汙穢的,要避免衝撞九五之尊的皇帝,因此當嬪妃身體“不方便”的時候,遇到皇帝要寵幸都會提前採取一些方法避免被寵幸。

在漢朝時期,就有了明文規定,如果妃子身體不方便來例假的時候,妃子們就會在臉上點一顆紅色的硃砂,為皇帝管理後宮事務的太監們,看到妃子的臉上有個硃砂,自然就知道這個妃子身體來例假了,不方便伺候皇上,他們就不會把這個妃子的名字報到皇帝那裡去,如此一來,也就沒有了給皇帝侍寢的機會。

另外所有的妃子進宮的時候,皇帝都會賜給妃子們一枚戒指,在平日裡妃嬪們並不會佩戴,只有在身體不方便的那幾天才會佩戴,如此一來,假如皇帝看到她想寵幸她的時候,這位身體不方便的妃嬪們只要亮出自己手上佩戴的戒指就可以了。

在唐朝時期,妃子們身體不方便的時候,除了戴戒指,有時候還會在手臂上繫上一條紅色的紅線,這樣子的話皇帝也很容易看到。

在其他朝代時期,如果妃嬪身體“不方便”的時候,太監們會撤掉那個妃嬪的牌子,因為皇帝如果要寵幸哪位妃子都是翻牌子的,如果有妃嬪身體“不方便”的話,她的牌子也就不會出現在皇帝面前,如此一來,能被皇帝翻牌子的也都是身體方便的妃子們。

綜上所述,皇帝的後宮雖然妃嬪無數,可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皇上,都會針對各種情況有解決方案,就像妃嬪每個月有不方便的時候,其實完全可以規避皇帝寵幸,畢竟後宮佳麗妃嬪無數,皇帝也不會鑽牛角尖,不會在妃嬪“不方便”的時候執意寵幸。


小聰歷史客棧


女人一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方便,古代的嬪妃也不例外。

妃嬪不方便的時候,遇到皇上要寵幸怎麼辦?

實際上,這種情況歷朝歷代的君王都遇到過。

君王好不容易興起,想要某個嬪妃侍寢,結果她不方便。

君王生氣也沒辦法,只能掃了他的興致。

所以後來為了防止這一尷尬現象出現,就出現了五花八門的提醒方式。

我們以漢朝和清朝為例,簡單說下。

早就在漢朝的時候,後宮中出現了一種戒指,叫做“經戒止”。

從這個名字也能猜到,這是為了提醒嬪妃來月事。

只要嬪妃戴上這種戒指,皇帝就知道她不方便了,自然也就不會讓她侍寢了。

後來發展到清朝,皇帝找嬪妃侍寢的方式,就是清宮劇演的那樣,翻牌子。

這樣就簡單多了,嬪妃不方便只要跟太監說一聲,她的牌子就不會出現。

自然皇帝也不會找她侍寢了,我個人認為這種辦法比較好。


十點歷史君


皇帝據說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因此遇到嬪妃身體“不方便”,大概是一個“高概率”的事件,因此古人早就想出來解決辦法。

並且這樣的方法還不止一個。

其一:程姬之疾。

歷史上第一個碰到嬪妃身體“不方便”並且留下記載的是漢景帝劉啟。

《史記》記載“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闢,不願進,而飾侍者唐兒使夜進。”

意思就是,漢景帝有一天喝醉了,想要一個叫程姬的妃子侍寢,但是呢,這個妃子正好身體不方便,於是就讓自己的侍女唐兒代替。

從此之後女人身體“不方便”,有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稱呼“程姬之疾”。

侍女唐兒與漢景帝有了一夕之歡,卻非常幸運的懷孕了並且生下了一個皇子劉發,於是被封為“唐姬”。唐姬並不漂亮也不受寵,本來應該就這樣默默地淹沒在歷史潮流中。

萬萬沒想到,“意外產物”長沙定王劉發竟然有一個非常牛的後代光武帝劉秀,就因為一次“程姬之疾”,漢景帝輕鬆地完成了挽回漢朝命運的重任。

其二:以丹注面目旳旳為識。

《史記索隱》記載:“天子諸侯群妾以次進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說,故以丹注面目旳旳為識,令女史見之。”

意思就是說:天子的各位嬪妃要按照次序侍寢,身體不方便的就暫時不侍寢,但絕對不能說出來,而是要用紅顏色在臉上做標記,讓皇宮裡的女官看見。

所以在漢朝時期,嬪妃侍寢的秩序已經非常完善了。

其三:清宮嬪妃們的特殊“規矩”。

清朝的嬪妃們就更加不需要我們擔心了。

除了皇后以外,幾乎所有的妃子都要通過“敬事房”翻牌子來侍寢,據說分為“綠頭牌”“紅頭牌”,如果有那一個妃子有“程姬之疾”,就換上紅頭牌皇帝就知道了。

最搞笑的是末代皇帝賻儀,賻儀的皇后婉容每次身體不方便,竟然都要去跟賻儀“請假”,身體好了還要去跟賻儀銷假,真的是一天不差的“例假”啊。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