嫔妃身体“不方便”时,遇到皇上要宠幸该怎么办?

刘红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而这些嫔妃们为了能得到皇帝的宠幸也是各显神通了。

要知道,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并且运气好怀上龙种,那就意味着在后宫有了立足的资本。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某天“性”致来了,想要宠幸哪个嫔妃,而这个妃子偏偏这时候来“月事”了,不方便怎么办呢?

在古人眼中,这个时候见血是不吉利的,严重一点可能还会影响朝运。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坏了皇帝的“性”致,轻则入冷宫,重则就是杀身之祸。

不过古人早已想出了办法,而且还不少呢。


程姬之疾

历史上第一个碰到嫔妃身体“不方便”并且留下记载的是汉景帝刘启。

“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

也就是说,汉景帝某天喝醉了,想要一个叫程姬的妃子侍寝,但是,这个妃子正好来月事了,于是就让自己的侍女唐儿代替,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从此之后女人来月事了,就有一个很特别的称呼“程姬之疾”。

侍女唐儿与汉景帝有了一夜之欢,并且非常幸运的怀孕了,还生下了一个皇子刘发,最后被封为“唐姬”。

唐姬并不漂亮也不得宠,本应该就这样默默的淹没在历史中,可没想到的是,这个“副作用”刘发,竟然有一个牛逼的后代光武帝刘秀,就因为一次“程姬之疾”,刘发不刘发的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刘秀。

以丹注面目为识

“天子诸侯羣妾以次进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说,故以丹注面目为识,令女史见之。”

这话的意思是,当时不管是天子还是诸侯的所有妻妾,侍寝采用的是排班的方式。

当然了,这种方式也是有好处的,免得后宫争宠。

如果有嫔妃来“月事”了,就可以通知女史,排班的事就不参与了。

这种事呢,是不能直接说的,有办法,用朱砂在脸上点个红标志,女史看到就明白了,不用给她安排了。


汉代的嫔妃们来“月事”的时候,或者怀孕了,通常会在手上戴上金戒指,作用就是提醒皇帝这段期间上不了班了,还是找别人“啪啪”去吧。

在嫔妃们进宫的时候,女史就会给她们发两种戒指,金戒指和银戒指,而之后哪个嫔妃能得到皇帝的宠幸,是要经过女史的安排和记录的。

正常情况下把银戒指戴在手上就好,如果遇到“月事”来了,那就把金戒指戴上,女史看到后就不会给她排班了。


之后几代呢,就各显神通了比如:派人密奏、在宫殿处挂红灯笼、手上系红线等等,这就不多说了。

到了清朝,有敬事房专门负责后宫事务,皇帝用过晚膳后,太监会将一个盘子端出,里面放着刻好嫔妃们名字的牌子,让皇帝挑选。

要是哪个嫔妃来了“月事”,太监就会把她的牌子收走,这也意味着她错过了抽奖的机会。


百里赤云


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不方便”,这几天是要禁止房事的。在当代还好说,男人忍忍几天就过去了。

可古代皇帝是“真龙天子”,手握生死大权,嫔妃身体“不方便”时,皇上要宠幸,又不能直说,那该怎么办呢?这事还真值得说道说道,是段有趣的历史。

汉代朱砂示警

在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酒醉,到了妃子程姬宫中要临幸。可不巧程姬来了月事不方便,此时刘启又喝醉了,无奈之下,程姬就让侍女唐儿顶替自己侍了寝。

可巧的是,刘启春风一度,竟让侍女唐儿坏了孕,这让刘启十分恼火。为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情,刘启就想了一个办法,以后有妃子来月事,就在脸上点上朱砂示警。

唐代手镯示警

朱砂示警的方法自汉景帝传之唐代,但到唐玄宗时不适用了。唐玄宗十分风流,后宫佳丽无数,他的侍寝法子是花样百出。

由于后宫妃子太多,玄宗经常无从选择。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挫角媒人。每天下午让妃子比试掷骰子,最终胜利者,当晚侍寝。

在春天的时候,玄宗又自创一个新玩法:让妃子在宫门前栽花,每天傍晚,玄宗就跟着蝴蝶跑,蝴蝶落在谁门前,晚上就是那个妃子侍寝,玄宗称此法叫蝶幸。

但这些方法对玄宗来说有个弊端,就是他无法分清哪些已经宠幸过了,于是他又发明了“风月常新”:以朱砂喂养蜈蚣,蜈蚣身体赤红后碾成末,点在妃子额头,若宠幸过,朱印会消失。

这个方法满足了玄宗的新鲜感,但同时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同朱砂示警法冲突了,还由此闹了几次乌龙。

这当然难不倒充满“智慧”的玄宗,他让妃子来月事的时候,在右手戴上手镯作为标记。

明清时代的挂灯笼、翻牌子

明朝时,妃子傍晚都要在宫门前点上灯笼,皇上要临幸谁,就摘下门前的灯笼。如果妃子来月事,就不用挂灯笼。

到了清代,皇帝通过翻牌子的方式决定晚上临幸哪个妃子。

所以明、清两代的侍寝方式,都很好的避免了妃子来月事,而不能侍寝的尴尬。


花木童说史


男女云雨是上帝对人类最大的恩赐,但不知道上帝造人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竟然让女人来例假!还要承担生儿育女之苦。


古代男子对女人的经血和生孩子流的血比较忌讳,尤其是皇帝,如果让他见到女人的经血,会影响国运的兴衰。

因此,月事期间不伺候皇帝,可如何拒绝呢? 因人而异吧。

(云雨之欢)

第一种方法:有的后宫嫔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会把这事交给陪嫁侍女或通房丫头。


电视剧《芈月传》中有一集,姝公主和秦王在房间里幽会欢愉,芈月在房门外守了一夜。这个举动就有点像通房丫头了。后来姝公主进宫后,就安排身边的侍女伺候皇帝。

汉景帝有一天要临幸程姬,程姬来了例假,就把自己的侍女唐儿推上了龙床。


通房丫头在古代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地位比妾还低,大部分的通房丫头结局都很悲惨。


西晋石崇的通房丫头,要负责在厕所里给石崇擦屁股,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要求通房丫头要卑微的蹲在他面前,张开嘴接住他吐出的痰,这个恶心和变态程度超出谋杀!


清朝的通房丫头充当“试婚格格”的角色,在公主嫁过来之前要和驸马试婚。


然后回到宫中,向皇后和皇太后汇报驸马爷的生理情况。

皇宫里的通房大丫头,在主子夫妇云雨的时候,贴身守夜伺候,她们心里怀着被皇帝看上的希望,因为皇帝或皇后招呼她们进去的话,他们可以和皇帝一起行房。

民间的通房丫头也是如此,她们对家族里的少爷指导男女之事,少爷们的第一次基本上都是给了通房丫头。

例如贾宝玉,想云雨了,就找袭人,林妹妹却不吃醋,因为这些通房丫头地位低下,很难翻身。


第二种方法:脸上点朱丹或手上戴上金银环。


汉朝的嫔妃最流行这么做,她们会在脸上点上朱丹或右手戴上金银环,让管后宫的太监或女官一看便知,然后太监或女官再委婉地告诉皇上这位婠妃“不方便”。

明清时期,皇帝与后、妃的云雨都归敬事房太监管理、记录。皇帝每日吃了晚饭,总管太监就会端着一个有几十块赍牌的大银盘,膳牌上都写着一个妃子的姓名。


被翻牌的妃子沐浴后裸着身子,由驮妃太监裹上大披风,背到皇帝的龙床上,然后“与帝交焉”。

据说,太监为防止皇帝欢乐过度,纵欲而死,时间稍长,总管就得在外高呼“时间到了”。


当然,像康熙这样的皇帝,时间再长,也没人敢在他窗子外面喊一嗓子。

最可怜的是同治皇帝,自己懦弱无能,没有实权,处处受制于人,行云雨之事得守“祖宗家法”。有点难以想像,正在兴头时被太监喊那一嗓子,真是人间至苦!(野史记载同治是基佬)

(敬事房太监)

所以明清时期的后宫嫔妃,不太流行脸上描红的方法,这时期的嫔妃来例假,便会让宫女去给敬事房的掌事的送礼,不把自己的牌子放进大盘子即可。


第三种方法:系红绳。


这种方法在唐朝皇宫比较流行。当嫔妃来例假时,便在自己的手臂系上红绳子或是在奏折上绑红绳子。

唐朝比较开放,不像其他朝代一样有那么多规矩,唐玄宗看上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直接叫进宫里就扑在龙床之上了,哪管什么例假不例假,就算杨玉环来了例假,玄宗照样“闯红灯”或相拥就寝。

(玄宗和贵妃剧照)

网上流行一句话:说女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每个月流血七天却不死的动物。这句话虽是笑话,却道出了女人的坚韧!她们因为每个月的例假,承受着痛经或贫血的痛苦!


如果遇到的男人懂得心疼自己还好,遇到不懂心疼女人的,那女人的一生真是有流不完的泪!

现在实行一夫一妻制,已经没有了通房丫头。女人怀孕生子期间,男的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去外面寻求欢乐。

所以,从人性自由的角度来看,一夫一妻制是对人性的一种压制和束缚,但这种制度更有利于保护女人和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不过,再看看人生的真相,历史欠女人几千年的关爱。其实没有一种制度能真正的保护一个女人,除了女人自己!

愿每个女人,都能三生有幸,得遇良人!

《清史稿》、《史记》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女人总有几天不舒服的日子,这就是“大姨妈”来的日子。女人的生理构造决定了这几天要禁房事。

平常老百姓倒好说,爷们忍几天也就过去了,但是古代的皇帝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如果妃子来了“例假”,恰好皇上要宠幸,这时妃子该怎么办呢?

历史上还真有这事,汉景帝刘启的宠妃程姬就遇到了这档子事,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做的?

汉景帝刘启是汉武帝刘彻的老爸,刘启后宫佳丽三千,唯独宠爱程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把她视为小心肝,讲真这招致了其他后宫嫔妃的羡慕嫉妒恨。


▲汉景帝刘启和程姬

程姬很珍惜皇上的垂爱,更加小心翼翼讨好皇上的欢心。

有一次,刘启用罢晚膳溜达到了程姬住处,程姬一看刘启火辣辣的眼神就明白他今晚要临幸自己,这要换做平常,程姬会心花怒放,但是今夜就有点不同了。

原来程姬今天早上来月事了,面对刘启如此高涨的情趣,程姬不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要知道皇上临幸是许多妃子梦寐以求的事,自己难道要冷了皇上的一片热心吗?这真是甜蜜而痛苦之事,什么办呢?

程姬一面和皇上虚以委蛇,一面开动脑筋。

“有了,就这么办!”,程姬心中暗暗想道。原来她要灌醉皇上,来一个李代桃僵、偷梁换柱之计。


▲程姬

刘启在程姬甜言蜜语的哄骗下喝醉了,把刘启服侍睡下,程姬反身出去了,急忙叫来自己贴心侍女唐儿,换上自己的衣服,唐儿走了进去。

刘启醉眼朦胧,从外观根本没看出有什么破绽,唐儿吹灭了蜡烛,然后……

刘启酣然睡去,唐儿穿上衣服走了出去,程姬脱衣服钻进了被窝。

亲们明白了吧?程姬在月事期间,用替身唐儿把皇上糊弄过去了。顺带说一下,唐儿一夜中了,然后为刘启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刘发,刘发长大后被封为长沙王。

真想不到,100年后,刘发的后代出了一个能人,他的名字叫刘秀,当王莽篡夺了西汉江山后,是刘秀灭掉王莽建立了东汉政权,是刘秀又使汉朝延续了195年。这一切还得益于程姬的计谋。


▲唐儿

当然这是历史上的个例,有鉴于此,历朝历代的皇上从人性角度出发,做了一些规定:

一、当妃子来月事时,就把皇上特制的戒指戴在规定的手上,皇上一看就知道来月事了,自然会另找别的妃子。

二、皇上要临幸某个妃子,太监会在某个妃子宫前挂个灯笼,如果恰好这个妃子来月事了,她就会在宫前挂上红灯笼。皇上一看就明白了。

三、清朝实行翻牌制度,皇上吃罢晚膳,太监跪在皇上面前呈上一个托盘,上面写着妃子的名义,这些牌子是绿色的,如果妃子来月事,会提前告诉太监,她的牌子就不会放到托盘里了。

我所知道的就这些,敬请熟悉后宫知识的亲们补充一下。


秉烛读春秋


带戒指啊

女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那如果要是在来月事的时候碰上了皇帝侍寝怎么办呢?其实在古代妃子要是来了例假,就会把事先准备好的金戒子戴在手上,以此来提醒皇帝自己来了月事,不能侍寝。戒指名称的由来就可很完美的解释这一尴尬问题。

“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这是汉毛亨对《诗经·邶风·静女》中“贻我彤管”作的注解。学术上多引用此来解释“戒指”一称的由来。

又如《中国古代服饰风俗》中说:“为什么要把指环这种饰物称之为戒指呢?那就要从‘戒’字的含义说起了。明都 《三馀赘笔》记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着于左手;既御者,着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自来矣。’”《现代汉语词名探源词典》中也引用类似上面的一段,并说“嫔妃月经来潮之日,即戴戒指,表明不可与帝王同房。戒指即‘戒止’”。还有《中文大辞典》中的“戒指”、“指环”项,也引用了上述说法。所以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权威的。

其次,

上述的办法虽然可以有效的避免,但也不能完全的杜绝, 一直到明清两朝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被解决。在明清两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敬事房”的机构,它是专门管皇帝私生活的。每个妃子在敬事房中都有自己的牌子,在就寝前,太监就会让皇帝翻牌子,翻到谁就由谁侍寝。

要是妃子来了例假,那就会提前派人通知敬事房的太监,太监就会把她的牌子给拿下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发生。


长安城不良人


古代是皇权至上的社会,很多人挤破了头都想入宫跟皇帝睡在一张床上,但是入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入了宫也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而一旦皇帝翻了某位妃子的牌子,那她就要好好的准备伺候好皇上,最好是能怀个龙种,到时母凭子贵。



但是我们都知道,女人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方便,万一正好这几天皇帝翻到了,也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不好。

这个时候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瞒着皇帝浴血奋战,反正关了灯谁也看不见,但是第二天结局就比较悲惨了。古时月经血被视为不详之物,寻常百姓尚且不会碰,更不用说皇帝了,轻则冷宫,重则一丈绫。二是直接跟皇帝说自己亲戚来了,今天不能伺候皇上,这种可能比较好一点儿,但使得皇帝不开心,那你的牌子就可能再也到不了皇帝面前,犹如冷宫。



但是这种事一般很少发生,古代对这种事情有自己的一套规程,妃子在自己身体不方便时,一般都会提前告知,或者在身上添加标识,说明自己不能伺候皇上。汉朝时妃子会戴金戒指,含义就是来月经了,您别碰我。后来到了明清时更加专业,有了敬事房,妃子会提前告知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样牌子就不会到皇帝面前了。



据说还有拿宫女冒充自己被皇帝宠幸的,但只是个例,万一被皇帝知晓可是大罪,还是老老实实的说吧。


南山一偏翁


古代的妃嫔如果来了月事,一般来说是不能侍奉皇帝的。如果皇帝非要宠幸她,那么通常的做法都是推出自己的宫女来替代。

汉景帝刘启有个姬妾名叫唐儿,她其实就是汉景帝的宠妃程夫人的使女。

根据《前汉纪》 的记载:

长沙王发薨,谥曰定王,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避,而夜进其侍者,景帝醉不知而幸之,遂有身,及生子,因名发。

某日,汉景帝酒后要召幸程夫人。但当时程夫人正逢月事,不愿进去,于是就把自己的侍女唐儿收拾一番,送入了寝殿。

汉景帝因为醉酒,根本分不清自己睡的人到底是谁,临幸后唐儿怀有身孕,生下了长沙王刘发。

当然,这是后宫没有制度化的时代会出现的事情,如果是在清朝,就有一套系统的流程处理这些问题:

清朝妃嫔侍寝的方式是——翻牌子。

所谓翻牌子,就是说皇帝在要吃晚饭的时候,由内殿太监首领举着一个盛满妃嫔绿头牌的大盘子到他面前,由皇帝挑选今晚临幸的对象。

皇上翻了谁的牌子,今天就是谁侍寝。如果妃嫔来了月事,身体不方便,解决方法很简单:

撤掉她的牌子嘛,等到月事结束再放回去。

总而言之,这种事情不是什么大事,有办法解决的。


HuiNanHistory


在封建皇权时期,古代皇宫里面的帝王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是作为女人的妃嫔们,和普通民间人家的女性相比,虽然后宫女性要比民间女性的物质生活更尊贵,可是她们毕竟都是女人,每个月总有不方便的那几天。

民间女性遇到身体“不方便”完全可以应付,可是作为皇帝的女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皇帝不是好伺候的,如果皇帝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定要宠幸,让皇上见红也是不吉祥的事情,会得到怪罪。

况且在古代人们的思维里,例假是污秽的,要避免冲撞九五之尊的皇帝,因此当嫔妃身体“不方便”的时候,遇到皇帝要宠幸都会提前采取一些方法避免被宠幸。

在汉朝时期,就有了明文规定,如果妃子身体不方便来例假的时候,妃子们就会在脸上点一颗红色的朱砂,为皇帝管理后宫事务的太监们,看到妃子的脸上有个朱砂,自然就知道这个妃子身体来例假了,不方便伺候皇上,他们就不会把这个妃子的名字报到皇帝那里去,如此一来,也就没有了给皇帝侍寝的机会。

另外所有的妃子进宫的时候,皇帝都会赐给妃子们一枚戒指,在平日里妃嫔们并不会佩戴,只有在身体不方便的那几天才会佩戴,如此一来,假如皇帝看到她想宠幸她的时候,这位身体不方便的妃嫔们只要亮出自己手上佩戴的戒指就可以了。

在唐朝时期,妃子们身体不方便的时候,除了戴戒指,有时候还会在手臂上系上一条红色的红线,这样子的话皇帝也很容易看到。

在其他朝代时期,如果妃嫔身体“不方便”的时候,太监们会撤掉那个妃嫔的牌子,因为皇帝如果要宠幸哪位妃子都是翻牌子的,如果有妃嫔身体“不方便”的话,她的牌子也就不会出现在皇帝面前,如此一来,能被皇帝翻牌子的也都是身体方便的妃子们。

综上所述,皇帝的后宫虽然妃嫔无数,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皇上,都会针对各种情况有解决方案,就像妃嫔每个月有不方便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规避皇帝宠幸,毕竟后宫佳丽妃嫔无数,皇帝也不会钻牛角尖,不会在妃嫔“不方便”的时候执意宠幸。


小聪历史客栈


女人一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方便,古代的嫔妃也不例外。

妃嫔不方便的时候,遇到皇上要宠幸怎么办?

实际上,这种情况历朝历代的君王都遇到过。

君王好不容易兴起,想要某个嫔妃侍寝,结果她不方便。

君王生气也没办法,只能扫了他的兴致。

所以后来为了防止这一尴尬现象出现,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提醒方式。

我们以汉朝和清朝为例,简单说下。

早就在汉朝的时候,后宫中出现了一种戒指,叫做“经戒止”。

从这个名字也能猜到,这是为了提醒嫔妃来月事。

只要嫔妃戴上这种戒指,皇帝就知道她不方便了,自然也就不会让她侍寝了。

后来发展到清朝,皇帝找嫔妃侍寝的方式,就是清宫剧演的那样,翻牌子。

这样就简单多了,嫔妃不方便只要跟太监说一声,她的牌子就不会出现。

自然皇帝也不会找她侍寝了,我个人认为这种办法比较好。


十点历史君


皇帝据说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因此遇到嫔妃身体“不方便”,大概是一个“高概率”的事件,因此古人早就想出来解决办法。

并且这样的方法还不止一个。

其一:程姬之疾。

历史上第一个碰到嫔妃身体“不方便”并且留下记载的是汉景帝刘启。

《史记》记载“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

意思就是,汉景帝有一天喝醉了,想要一个叫程姬的妃子侍寝,但是呢,这个妃子正好身体不方便,于是就让自己的侍女唐儿代替。

从此之后女人身体“不方便”,有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呼“程姬之疾”。

侍女唐儿与汉景帝有了一夕之欢,却非常幸运的怀孕了并且生下了一个皇子刘发,于是被封为“唐姬”。唐姬并不漂亮也不受宠,本来应该就这样默默地淹没在历史潮流中。

万万没想到,“意外产物”长沙定王刘发竟然有一个非常牛的后代光武帝刘秀,就因为一次“程姬之疾”,汉景帝轻松地完成了挽回汉朝命运的重任。

其二: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

《史记索隐》记载:“天子诸侯羣妾以次进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说,故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

意思就是说:天子的各位嫔妃要按照次序侍寝,身体不方便的就暂时不侍寝,但绝对不能说出来,而是要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让皇宫里的女官看见。

所以在汉朝时期,嫔妃侍寝的秩序已经非常完善了。

其三:清宫嫔妃们的特殊“规矩”。

清朝的嫔妃们就更加不需要我们担心了。

除了皇后以外,几乎所有的妃子都要通过“敬事房”翻牌子来侍寝,据说分为“绿头牌”“红头牌”,如果有那一个妃子有“程姬之疾”,就换上红头牌皇帝就知道了。

最搞笑的是末代皇帝赙仪,赙仪的皇后婉容每次身体不方便,竟然都要去跟赙仪“请假”,身体好了还要去跟赙仪销假,真的是一天不差的“例假”啊。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实的一面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