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35年啟陵鄉接到了尋找大鮫魚的命令

裡耶秦簡:卅五年八月丁巳己未,啟陵鄉守狐敢言之:廷下令書曰取鮫魚與山今鱸魚獻之。問津吏徒莫知。問知此魚者具署物色,以書言。問之啟陵鄉吏、黔首、官徙,莫知。敢言之。戶曹。【八月***郵人*以來。*發。狐手。】


秦始皇35年啟陵鄉接到了尋找大鮫魚的命令

敢言之是當時辦理政務下級向上級陳述時候的習用語,首尾倆個敢言之作用是標示文書主本的起訖,防止有人篡改之間的正文。

用現代的語言複述一下簡的內容。秦始皇三十五年八月三日,啟陵鄉守狐:(之前接到)縣廷下達的令書說,要取鮫魚和山今鱸魚進獻。已經詢問了各津的官吏和刑徒,沒有人知道。(又令)詢問知道這些魚的人明白寫清楚魚的形狀,顏色等信息,將文書上報。(狐)將此事詢問了啟陵鄉的官員、百姓、官刑徒,都說不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縣裡下達的尋找魚的命令是到鄉里,既然是獻,想來不是縣裡的心血來潮,命令應該是來自上層,最可能的是來自朝廷,也就是咸陽。很可能是秦始皇下的命令。

更可注意的是,鮫魚,山今鱸魚,有魚名稱,可是下達命令的機關居然連魚長啥樣都不知道,還要求找不到魚的話,弄清楚魚的形狀,顏色也要上報。奇怪的是,幾乎問遍了所有人,沒有人知道。

推測起來,這應該是和秦始皇尋仙找藥有關。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開始派韓終、侯公、石生去尋找仙人不死之藥,燕國人盧生被派入海求仙回來。到了三十五年,術士盧生勸說秦始皇說:我們尋找靈芝、奇藥和仙人,一直找不到,好像是有什麼東西傷害了它們。我們心想,皇帝要經常秘密出行以便驅逐惡鬼,惡鬼避開了,神仙真人才會來到。侯生、盧生又在一起商量細數秦始皇的各種殘暴,最後說秦始皇貪於權勢到瘋狂地步,咱們不能為他去找仙藥。

事實上是他們知道仙藥根本找不到,騙秦始皇也騙不下去了,於是決定逃跑。他們跑了以後秦始皇很惱怒,認為這些方士想要煉造仙丹尋找奇藥。韓眾,徐市等人花費的錢以數萬計算,最終也沒找到奇藥,跑掉不算,還誹謗他,於是一怒之下,坑殺“460多術士”。

結合裡耶秦簡,可知《史記》的記載是符合歷史的。三十二年到三十五年,應該是秦始皇尋找仙藥奇藥最頻繁的時期,就連遠在湘西的鄉下也接到了命令。

鮫魚,現在認為是鯊魚,《秦始皇本紀》記方士徐市入海求神藥,數歲不得,花錢多。很恐懼被秦始皇找麻煩,就騙秦始皇說蓬萊藥可得,但是常為大鮫魚所苦,所以到不了蓬萊,懇求找善射和我一起去,看見了就用連弩射殺,這樣就能得到藥了。

秦始皇為此還做了個射殺大鮫魚的夢。

秦始皇35年啟陵鄉接到了尋找大鮫魚的命令


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鮫在海中,為什麼會下令到遠在湘西的啟陵鄉去找?所以這次找的鮫魚和《史記》中記載的海中鮫魚不是一個東西。

《山海經》中山經:東北百里曰荊山。其陰多鐵,其陽多赤金;其中多犛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桔櫾。漳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雎。其中多黃金,多鮫魚,其獸多閭麋。

這裡的荊山,應該是指湖北的荊山。秦時候裡耶隸屬洞庭郡管轄。湖南湖北相鄰,所以裡耶秦簡中尋找鮫魚的命令應該是上古傳說中的鯪魚。

不過從啟陵鄉的回報來看,啟陵鄉的所有人都不知道鯪魚和山今鱸魚是何物看,他們應該是找錯了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