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二三十年前農村做飯的土灶嗎?有何感想?

手機用戶500456蘭


小時候的時候農村的家裡都是用木材燒火做飯,那時候做出的飯很香,老遠就能聞到香味!現在只能是滿滿的回憶了


上善若水靈犀


哈哈,這個我家裡一直在用土灶做飯,我冬天特別喜歡,冬天一家人都喜歡燒火,暖和。夏天太熱了。說說土灶的優缺點吧,優點就是大火大鍋做飯香,節約天然氣(我家用的罐罐氣,太貴了)而且做完飯可以埋一個紅薯🍠在裡面,過兩小時拿出來特好吃😋缺點就是煮完飯一身弄得髒髒,夏天都不想燒火


繁華櫻花


對於以前那種土灶臺我還是記憶猶新的,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特意到我們村子裡轉了一圈,很遺憾還是沒有看到誰家還保留那種灶臺。

我們這邊的那種灶臺是用泥土築成的。主要結構是有三個灶口,一個大灶口的,一箇中型的和一個小的。很多人也在灶臺中間掏一個小洞,用來放火柴的,以前火柴一潮溼就劃不燃,所以這樣保存火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最大的灶口主要是用來是煮豬食,偶爾煮酒,或者辦什麼大喜事用來蒸飯炒菜。

中型的灶口是用於家裡面有客人來,或者同村幫忙幹農活的時候人多,用來做飯燒菜,以前幹農活都是互相幫忙的。

小一點的灶口是自家燒菜做飯用的。

以前那種灶臺特別費柴火和水,煮豬食、燒菜做飯等等都需要柴火和水,家家戶戶除了幹農活就是挑水砍材。我老家這邊山上多是岩石,植物長得慢,所以柴火是非常缺少的。

水源也不太好,洗臉洗腳洗菜的水都省下來煮豬食,這樣的話一戶人家一天也要用兩挑水,不算洗澡和洗衣服,家畜一般是以三頭豬兩頭牛來算。所以每年一到秋冬季節的時候用水也非常緊張。

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嗎?歡迎留言一起緬懷過去。





戶外播客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想起來還是一段美好的回憶呢。我們居住在北方,我們家住在城裡,可是姥姥姥爺,姨和舅舅都住在郊區農村,那時候每逢過年父母都會帶著我們,去看望姥姥姥爺,去各家拜年串親戚,好不熱鬧。

那都不止是二三十年前了,還要早呢。記得,有一年大家都集中在我二姨家,男人們喝茶聊天,女人們準備飯菜,炸油餅、排叉麻花、素丸子。二姨家大灶臺在中間屋,灶臺上的鍋很大,連著左邊房間的大炕,晚上睡覺都是熱乎乎的,炕頭都不能睡人。那年代我們是一個大家族,各家的孩子加一起大大小小的有十幾個,年齡還是差的不多。農村的院子大,都在院子裡放炮,點燈籠。小時候沒有什麼零食,到了過節就是孩子們解饞的時候了,炸好的東西就放在灶臺邊的臺子上,所以孩子們都圍著灶臺轉,一會你去拿個排叉,一會她又去要個麻花,特別快樂。

隨著時代的變遷,灶臺也從人們的生活中慢慢的退休了。前些年在郊區的農家樂還是有用柴禾燒火的大灶臺,城裡人都喜歡吃大柴鍋做的美食,我就特別喜歡玉米麵貼餅子,焦焦的又香又甜。近些年環境汙染嚴重,國家花大力氣治理,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禁止了使用柴禾的大灶臺,農村裡很多人家的灶臺和大炕也拆掉了。

現在也能看到大灶臺,但基本都是燃氣的了。和保護環境相比,少了這口美味又算的了啥。有這些美好的回憶就夠了。非常感謝這個問題的作者,讓我回憶起小時候的快樂時光,謝謝!




辛巴帥哥


農村做飯用的土灶,給了我刻骨銘心的記憶。我就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記得在我的童年時代,就是吃著用土灶做的飯長大的,每每放學後,母親總是讓我幫她燒火做飯,那時候還小,不太會燒,總是弄的手上,臉上都是灰,大人們看到,哭笑不得。那時候沒有乾柴,都是稻草,麥稈,弄不好還把衣服燒個洞,大人們好一頓數落,自己也鬧肚子委屈。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土灶漸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現在為了方便,都是用電,煤氣等做飯,雖然便捷,衛生,但吃起來總找不到土灶做出的飯的味道,所以,對於土灶,對於土灶做出的飯,充滿著滿滿的回憶。真的好想再吃一次地地道道的土灶做出的飯。隨著新農村的發展,農村土灶會逐步消失,土灶,土灶做的飯,將成為一段歷史的記憶。土灶,是我童年時代的產物,也是我回憶童年時代不由而生的酸甜苦辣。


新農村新觀察


大家好我是傑哥,不用記得我家還在用。平時用的很少過年,回來一大家子沒有這個灶做飯還真有點吃不消。

今年都回家過年了,哥哥家四個,我三個,姐姐家四個,在加上爸爸媽媽。一共十三人加上比較大人比較胖點,要兩米的圓桌子才不擠。




建寧傑哥


“土灶”那是我美好童年回憶的重要份,記得小時侯,家裡人多,也沒什麼經濟,很少吃魚肉,所以吃飯的人多,而且量又大。只有大鍋大灶才能滿足的了,小時的我,無事揀一些樹枝,麻桿。用柴火燒的飯,我覺得比現在電飯煲煮的香的多,而且還有一層鍋巴,小時沒零食吃,就把鍋巴當零時吃。冬天冷時,一邊燒火一邊取暖,還可以烤些餈粑或芋頭吃,美味。到現在,我們家都保留大鍋大灶,有時家裡來客人,用柴火煲些湯喝,或蒸些糕點什麼的,方便又美味。不知和我同年的朋友們,有沒有這些回憶呢?




風情依舊w


你好,我來自江西的一個小山村,1989年出生的,小時候的記憶家家戶戶做飯都離不開土灶。

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農村也有用上了天然氣、煤氣、電器,但是土灶還是農村不可缺的做飯工具,很多人都喜歡土灶做的飯菜,有種特別的香味,土灶用途也很廣泛可以蒸飯、熬粥、炒菜,有些東西還真離不開土灶,比如說熬製紅糖,沒有土灶還真不行。

那麼說說有何感想,感覺時代變化真快,很多傳統的農業工具都被代替了,比較懷念小時候,那時候雖然生活水平沒有現在好,但是吃什麼都覺得香。

(以上是我分享個人真實農村生活,也希望能與大家一起分享交流農村趣事與三農知識)謝謝大家!!


鄉味農野


我生長農村,在農村長大、唸書、結婚生子。後來離開父母去城市打工,在城市一呆幾十年。在城市生活的二十多年裡,時常想念媽媽燒的菜餚,那柴火灶烹飪出來的菜香味道,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那種味道現在再也吃不上了。

小時候,經常幫媽媽燒火,媽媽一邊站在灶邊炒萊,一邊跟我們當子女的有聊不完的話,還誇我們燒火燒的好,火苗均勻。媽媽一天在土灶上要給全家燒三餐吃的,大部分時間伴隨土灶度過的,勤勞的媽媽一生不知用過多少臺新土灶,印象中,土灶用過幾年後要重新砌一臺,每每一個新土灶砌成,媽媽總會高興一陣,說:這次砌的灶好用,好燒菜,節省柴火。

媽媽與土灶,我們與土灶,都有一種割不完的情,想起家中的土灶,就想起年老的媽媽,無限感懷湧上心頭,土灶,我永恆的記憶!


情繫農村


其實現在農村還是有很多農戶有這樣的土灶,因為他們已經習慣這樣的土灶生活,暖炕,做飯的生活習俗了。

其實在城裡住久了,生活質量提高了,也安逸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對農村生活有一種嚮往,嚮往農村的寧靜,嚮往農村的質樸,尤其嚮往農村的大灶臺。

記得兒時,總是喜歡圍在外屋地的大灶臺轉圈圈,因為大灶臺裡有我喜歡吃的玉米棒子,有我喜歡吃的棒子麵餅子……

那個時候母親還健在,總是笑盈盈的把我抱起來,用麻繩綁在我的腰上,任由我距離大灶臺半米的地方,伸著胳膊吱吱呀呀的亂叫……

輾轉許多年過去了,以為人父,但是有時還會記憶起農村的景物,尤其是外屋地的大灶臺,因為那裡有母親日日夜夜,為我們姐弟三做飯的地方,我們長大了,母親卻已不在了……

農村的大灶臺有我兒時滿滿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