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即將過去,2020我們中小企業將如何渡過?持續的生存能力應該具備什麼?

源集知識課堂


在疫情結束之後,然後搞搞衛生,放下一切,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吧,認認真真把過去的損失找回。


邱光龍


疫情肆虐之下,很多專家作出了判斷。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表示:從宏觀層面來看,需求和生產驟降。投資、消費、出口均受明顯衝擊;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規模流動和聚集,隔離防控,因此大幅度降低消費需求。工人返城、工人復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產,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從中觀層面,餐飲、旅遊、電影、交運、教育培訓等行業衝擊最大。

大自然總是在不停的進化,不停的優勝劣汰,就像這次的冠狀病毒的始作俑者蝙蝠給人類的啟示:我才是幾千年來進化論最好的證明,我才是真正的百毒不侵。所以,這次疫情才是行業洗牌最好的時機,亦如同17年前的非典,成就了淘寶和京東。

那麼,在這次疫情之下,商業行業瞬息萬變,特別是中小企業如何自救?企業主們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危機是考驗企業家領導力的關鍵時刻,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優秀的企業家能夠在危機中活下來,並且利用危機成為成長的契機。

一、保衛現金流,努力跑贏同行

現金為王!現金流,是企業的命根子。在疫情影響之下,像西貝,老鄉雞這樣的龍頭企業,目前賬上現金加貸款最多也只能再發3個月的工資,其他餐飲和商戶可想而知。

公司需要根據疫情的發展狀況,調整公司經營目標,盡力實現銷售收入最大化,費用最小化。企業要盤點現金流可支撐的時間,在公司銷售為零的情況下,現金流可以維持的時間。

如果自有現金流活不過6個月,必須節流自救!

二、團結一心,與員工共克時艱

如何在企業內部發起總動員,讓員工與企業共度難關,在困難面前思想高度統一,達成共識,不忘初心,共同奮鬥?

相信企業家們已經各種感謝信,倡議書發了一封又一封,誠然,回應頗少!

此時,企業家要做的是,公開,透明的告知員工,企業的處境和麵臨的挑戰,建立自救信心。迅速作出目標調整,追過程,要結果!

因疫情影響導致企業不能復工,生產經營的,企業可以與員工協商一致,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

三、改變運營模式,提升運營效率

線上不會取代線下,但將嚴重影響線下。不能出門,人們主要是通過線上瀏覽獲取外界信息。

早早佈局,線上線下產業高度融合,做好社交拼團,會員制,網紅電商的策劃,線上會員拓展和會員營銷。視頻營銷與商業活動更趨密切,想辦法把話題變流量,把流量變銷售!

是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利用這次疫情,逐步實現員工在線,商品/服務在線,業務流程在線,管理在線,增加客戶的數字觸點,用微信,釘釘等可度量、可量化的方式,觸達客戶,服務客戶。

四、利用政府政策扶持,做好企業自救措施

面對疫情,全國在行動,各地政府均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共度難關的政策意見:諸如加大融資支持,減免稅費政策,緩繳社會保險,對企業實施補貼等等多項扶持政策!用好政策,精準失策,必能穩健發展!

每次突發疫情,對於商業社會都是風險和機遇並存!

在防疫的戰場上我們在一起,共度難關。願所有企業家都能度過難關,打贏這場仗?

一切終將過去,寒冬之後一定是春天。

關注 ,贏未來!





讓管理迴歸簡單


近期,清華、北大聯合調研995家中小企業,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受疫情影響,29.58%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58.05%的企業下降20%以上。同時,85.01%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生存,如何自救?

問卷調查內容:

收入下降幅度

可維持的時間

成本支付壓力

自身對策

對政府訴求等8個問題

賬上現金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

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疫情期間公司面臨的主要支出壓力:

<strong>

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佔62.78%,租金13.68%,兩項合計76.46%;說明多數小企業員工薪資和五險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頭,其次是租金;償還貸款佔13.98%,三項合計佔90.44%。

如何應對現金流短缺:

為渡過難關,22.43%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21.23%的企業準備貸款,16.20%的企業選擇停產歇業,13.58%的企業股東自己增資,還有10.16%的企業選擇民間借貸。當然,企業可能會同時採取多種途徑渡過難關。

對策建議:

1、現金流:

內部節流,外部開源。中小初創企業必須狠抓內部節流,削減日常開支。建議儘量收回所有應收賬款的同時,在上下游為自己爭取更長的帳期,並努力爭取政策扶持。目前國家宏觀層面以及各地都開始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可以關注跟進地方政策發佈情況,盡力爭取。

關於降薪裁員,可以說是互聯網企業最應謹慎處理的雷區,如果企業確實難以承受人力成本,建議公司與員工坦誠溝通。

即便沒有這次疫情,2020年也會是投資人的現金流之年,創始人要把健康現金流和最低現金儲備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節流只能救急,開源才能救命。企業還要做好業務模式的創新,在疫情特殊時期大力拓展線上收入來源。

2、雲辦公,保生產

雲辦公因在節約成本、工作靈活、人員自由等方面的優勢,在近年來已成為一種辦公新趨勢風行全球,當下疫情加速了這一趨勢在國內的普及。特殊時期,初創企業需立即採用雲辦公方式恢復生產,將員工積極性動員起來共赴時艱。

在家辦公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溝通成本、辦事效率。對此,企業可以從一個小團隊開始做起,不斷調整溝通協作方式,讓團隊成員相互適應,形成一個大家都習慣且高效的工作流程,並制定一個大家共同在線的時間,有效處理一些需及時反饋的問題。

3、穩主業 修內功

值此危局,錢皓頻道建議中小企業,一定要垂直聚焦,深鑽主業,修好內功,等待機會。樂搏資本創始合夥人楊寧也表達相似觀點,很多創業者遇到困難就轉向,而且轉的就是那些所謂的風口,其實創業還是需要堅持判斷和認知。

加華資本董事長宋向前表示,在分秒變化的市場裡抓住那些恆久不變的規律,紮紮實實把主業之內的確定性高的事情做好,尤其在成本費用端的精細化管理和快速迭代能力,是應對短期不確定性、鎖定長期價值的重要武器。


有一隻小鈴鐺


我是一個2019年的貸款創業者,目前處於虧損狀態,但我相信在2020年我會跟丈夫一起將公司維持下去。對於員工因疫情不能提前上班期間薪資我適當發放作為安慰,相信他們也不會在乎金額的多少,他們跟我們一樣在乎的是今後的薪資是多少,如果我努力的把工廠做好,他們漲薪資肯定會很開心。無論疫情是否存在至於房租水電是我們都應該支付的,明天的事我們無法保證會發生什麼,就算沒有疫情存在我們也不敢保證在這期間公司會不會因為其他問題當誤生產極營銷。那麼在面臨問題時我們應該根據現實情況提前做出一些安排,而不要盲目的開工。面臨問題要首先冷靜,然後可以通過公司情況對產品進行升級,對銷售方式進行研究而實行,對於服務方式進行多方面學習然後綜合服務。記住不管怎麼做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走出下一步計劃,一定要對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的產品負責,對客戶負責,誠信是為人之本,不能存在欺騙客戶。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小貴子1993


我創業爬模滾打也接近二十年了,創業不易,生存不易。

要持續生存就要開源節流,業務部分轉型或者開展不見面的副業,比如外貿訂單。

看現在的形勢,依靠人流量的業務可以說十分艱難維繫的,至少要持續要6月以後。中小企業最大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工,其實現階段就應該鋪墊今年接下來的工作了,首先跟房東老闆好好協商,房租減免,應該說封路期間房租要全免,後面還要重籤優惠房租,不然的話咱們也只有另尋場租。相信大多數時候,房東能夠理解,並且改簽合同,若房東不同意,你搬走了他也足不出去。再一個就是解決員工問題,依據用人需求,能解約的就要談談解約問題,不能解約的要談談工資發放問題,是否可以約定減緩發放,比如管控期只發基本生活分,恢復正常以三個月後分月補發。再一個就是調整員工結構,往在家辦公類型轉變。寥寥數語,也不知道您公司是什麼情況,一點建議。


花鍋是鍋蓋的蓋


1.2019年的產品、活動、銷售量多收益的部分是否讓你能讓你維持2020年停工的一個月的內耗量!如若不能,可以重新考慮產品的升級、銷售模式的改變以及技術、服務各方面的升級,開放一條新的銷售路,為未來市場做好準備!
2.維護好我們的老客戶,為我們的老客戶提供免費服務,不能讓老客戶流失,公司自可定奪!
3.高層領導可先組織視頻會議,討論今年2020年的發展模式,討論出1-2個方案!再者,人力方面:員工可按上班天數發工資即可,疫情休假就當放假休息了!
希望這些能給你一些小建議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41000b6533775ac6fc\

跳高的兔子666


首當其衝的是響應和執行黨和政府一切就當下戰"疫"的戰略部署。其次是力所能及的做好職責內的事。穩定人心,消除恐懼之心,樹立戰勝的信心。一切都是過往雲煙,勇敢面對,自信生活!


淮安濤哥


面對現狀況戰勝疫情是首要任務!疫情過後從新審視一下大環境遵紀守法!合理的規劃企業的資金流人員流謹慎投資穩紮穩打讓企業在正常的軌道上運營!勞動者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聽虛看實


我也是中小企業的負責人,我的方法是降價成本,該壓縮的壓縮,不胡亂擴張,守住才是根本,要持續發展,一要有充足的資金,二切記要腳踏實地,穩中求勝,這幾年暴利的時代過去了,你這兩點你具備,就不成問題了!


只是杯咖啡


1、保證現金流(賬期風險),

2、新項目立項需評審風險,

3、職能部門精簡合併,

4、申請貸款,

5、延緩供應商付款週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