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41)|廬陵胡氏:“脖子最硬的人”胡銓,堅持抗金反議和,被流放23年

黃勇/文

胡姓(40)|廬陵胡氏:從宋朝到元明清,名人輩出,成為江西一大望族

在外任期間,胡銓仍然不改耿直秉性,一如既往地對朝政發表看法,屢次遭到彈劾和貶謫。

長期被流放在外,直到秦檜病死,處境才得到改善

胡姓(41)|庐陵胡氏:“脖子最硬的人”胡铨,坚持抗金反议和,被流放23年

紹興12年(1142),諫官羅汝楫彈劾胡銓飾非橫議,詔令除名,貶送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管制。

紹興18年(1148),新州守臣張棣彈劾胡銓,說他在與賓客唱酬對答時,誹謗怨恨朝廷,胡銓再次被貶到吉陽軍(軍治在今海南三亞市崖州區崖城鎮)。

胡銓及家人在吉陽軍生活了8年。他極盡所能地幫助當地百姓改進耕作技術,倡導水利建設,傳播中原先進的文化和先進技術。

《崖州志》記載,胡銓在流放海南期間,是他的創作高峰期,用他的話來說,是“日率作詩十數首”。

紹興26年(1156),秦檜病死,胡銓被移送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市),處境有所改善。5年後,他被獲准隨意居住,意味著徹底自由了。

堅持抗金,反對議和,親自帶兵擊退金兵

紹興32年(1162),宋孝宗趙昚即位,胡銓復職為奉議郎、饒州(今江西鄱陽縣)知州,開始迎來仕途上的春天。

一天晚上,宋孝宗接見胡銓,賞賜金鳳箋、玉管筆、龍腦墨、鳳味宴,命潘妃唱《賀新郎》,宮女執玉荷杯,他親自給胡銓斟酒,還唱起了《喜遷鶯》,極盡恩寵。

宋孝宗召胡銓詢問對朝政的建議,胡銓上奏說了修德、結民、練兵、觀釁4個方面的看法。宋孝宗說:“朕很早就聽說你耿直誠實。”任命他為吏部郎官。

隆興元年(1163),胡銓遷任秘書少監、起居郎,後又兼侍講、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等要職。

針對朝中的議和風氣,胡銓多次上表予以反對。

宋孝宗就戰和問題向朝臣徵求意見,與會的14人中,力主和議的佔一半,模稜兩可的佔一半,反對議和的只有胡銓。

隆興2年(1164),金兵攻打南宋,楚荊、昭關、滁州等地先後失守,只有高郵守臣陳敏還在今江蘇東部的射陽湖堅持抵抗。

時任兵部侍郎的胡銓,一邊上表彈劾擁兵不救的將領,敦促迅速出師救援,一邊帶兵趕赴前線。

當時正是嚴冬臘月,河水結冰,胡銓提起鐵錘就跳下河去破冰。大家深受鼓舞,奮勇作戰,擊退了金兵。

胡銓臨死仍期望宋孝宗牢記家仇國恨,收復失地

胡姓(41)|庐陵胡氏:“脖子最硬的人”胡铨,坚持抗金反议和,被流放23年

乾道7年(1171),胡銓出任寶文閣待制,保留經筵侍講官職。他請求離職,以敷文閣直學士身份出外任宮觀官。

胡銓回到廬陵老家後,潛心著述,給宋孝宗獻上所著的《易解》《春秋解》《周禮解》《禮記解》,宋孝宗詔令收藏。

不久,胡銓復任原官,升任龍圖閣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轉提舉玉隆萬壽宮,進為端明殿學士。

淳熙7年(1180),78歲的胡銓疾病纏身,不能上朝,宋孝宗准許他以資政殿學士身份退休。

同年五月,胡銓在老家青原山南麓病危。彌留之際,他口授遺表,期望宋孝宗“捨己為人,安民和眾”,牢記家仇國恨,收復失地。他願“為厲鬼以殺賊,死亦不忘”。胡銓辭世後,被追贈為通議大夫,諡號“忠簡”。

被後世評為“脖子最硬的人”

2000年,江西新聞媒體選評江西千年中最傑出的10位歷史名人,胡銓被評為“脖子最硬的人”。

胡銓一生堅持抗金,反對議和,為人忠誠,正直,即使被流放23年,仍初心不改。

胡銓精通經史百家學識,還通曉繪畫藝術。他推崇韓愈、歐陽修,主張以文傳道。著有《澹庵詞集》《易解》《春秋解》《周禮解》《禮記解》,有《澹庵文集》100卷,可惜佚失,現在只有《澹庵文集》6卷。

因胡銓著有《澹庵文集》,他的後世子孫遂以“澹庵”作為堂號,是為胡氏中的澹庵堂。

【下期關注】

請看胡姓(42)。

【特別緻謝】

四川蓬溪縣文史專家胡傳淮先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