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成長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翻開這本小說,是被書名吸引--《生命的滋味》。雖已年屆半百,對類似有哲學意味的內容很感興趣,希望通過閱讀獲得某種啟迪,能以別樣的眼光打量自己碌碌無為的大半生。

讀來發現,這本有四個章節,目錄簡潔到各章以羅馬數字,各小節以年份命名,難以從標題中找到任何提示的小書,敘事結構也很奇特。不同的年份,有不同角色以不同的口吻講述,像在讀幾個人的私密日記,在絮絮訴說中,他們的悲傷、困惑和造就他們模樣的個人經歷漸漸呈現。耐心讀完才能瞭解故事全貌,似乎隱喻著,如人生般只有經歷過才能瞭解箇中滋味。

時間和成長是治癒一切的良方

這個關於墨西哥城裡,同住一個院落的四戶人家的故事,並沒有唯一的主人公,情節也不僅僅圍繞某一戶人家展開。有患抑鬱症和厭食症的年輕畫家;媽媽為追求自己的現代舞夢想而離家出走,跟爸爸一起生活,被歧視、被孤立的亞裔少女;因小妹妹的意外溺亡,母親沉浸在悲傷中,被忽視的長女;妻子患癌症去世,獨居無子女的老人。他們處於人生不同階段,面對各自的困境,有自己的掙扎、回憶、哀傷和安慰,一如你我。美國最佳翻譯圖書獎給它的頒獎詞是:“《生命的滋味》是光與暗、在場與缺席的平衡,讀起來有‘回家’的親切感。”

這親切感不僅來自書中對人物感受的準確描繪和形象比喻,比如,關於快樂美好的回憶:

皮娜像撫摩小貓一樣撫摩著那天的回憶,而回憶像小貓一樣輕輕地呼嚕著。

關於傷痛:

夏天如同一條骯髒的河流卷著垃圾,把我妹妹的忌日拽到家門口。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

關於自我缺失:

“自我”這個概念,有一點無情的意味,讓瑪麗娜一想到就渾身發冷。不是冷漠,而是麻木。她覺得自己的內心就像一片溼軟的沼澤,找不到任何東西與“自我”相連。

更來自於觸動人心的活在各種失的傷痛中的人物的堅韌,生命五味雜陳,生活就在這冷暖自知中繼續。小院的主人,64歲的人類學家阿方索,回顧自己的人生後,這樣總結道:

也許你必須得到了我這個年紀,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看見你為之奉獻一生,傾注所有精力的東西中,其實包含著小小的諷刺。然後,你就得好好估量一下:這種荒謬到底多長多寬多高。但最後你還是隻能哈哈一笑了之。對此生的一切你都只能哈哈大笑了之。

較之波瀾壯闊,生命更似靜水流深,我們終將明白,時間和成長是治癒一切的的良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