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老子現代說(十七)上善若水

作者 | 陳娟(無限的阿萊夫)

出品 | 博睿迪文化傳媒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第八章


這段時間宅在家裡,趁有時間,趕緊把能力提升起來,等熊孩子出窩的時候,看到嶄新的爸爸媽媽,也許會眼前一亮。


前面講到做父母一定要做到對孩子無為,這樣孩子才能有為。無為的父母並不是什麼都不管,孩子想幹嘛就幹嘛。無為的父母可比有為的父母難做得多,要培養孩子符合客觀規律的三觀,自己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也就是說,父母要以身作則。


那麼父母要做什麼樣的表率,孩子未來才能成長得更好?


《道德經》第八章告訴我們,父母要提升自身的修養,要行最大的善,即“上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上善若水,善是一種行為表現,因此,我們經常說善行,善舉。善有兩種,一種是對自己的善,叫本善,這種善是完全符合客觀規律的。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前題假設,就是每個人都追求良好的自我感受。如果我們見到有人做事情並不是追求自己良好感受的,基本上我們可以判斷這個人有心理衝突。


善的另一種就是上善,這種善行既完全符合本善,同時在行為上卻是幫助他人實現目標,拿到價值,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領導,父母要行的就是這種善。


一個人愛自己叫善,真正的愛自己是上善,做父母的首先要學會真正的愛自己,才能愛孩子,孩子從父母那裡也學會愛自己,愛別人。


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含著淚說,今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做自己。你看到的他們其實是這樣的,上了大學,覺得沒有考上好大學,工作之後嫌工作差,領導不待見自己,談戀愛感到幸福的時候,認為快樂總是短暫的,結了婚,覺得婚姻不幸福,生了孩子,覺得孩子長得太醜……


有這麼大的心理衝突,他們的父母知道嗎?


父母恐怕會抓狂吧!然而父母們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經常這樣?


想在任何環境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孩子要做符合本善的事,而父母要行的就是上善。


老子讓我們觀察天地,觀察水。


天地是最大的善,什麼生物都是從天地當中得到好處,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在天地之間,最值得我們參考學習的,就是水了。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水接近於上善。


水無條件的幫助其他所有生物,從來都不去爭功勞,而所有的生物都離不開它。水不僅不爭功勞,反而是其他動物不喜歡的,他都照單全收,什麼髒了都用水來洗,別人討厭的,它也不嫌棄。因此,水的這種包容性是最接近於道的概念的。


那麼我們人類如何學習水的這種上善的本質呢?當父母的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才能做好孩子的表率呢?


01 居善地


孟母三遷的故事早已紮根於每個中國人潛意識深處,給孩子選擇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的確很重要,中國父母為了孩子,再貴的學區房都要買下來。


然而,環境還有一種,就是父母自己要成為孩子的好環境,即良好的家庭環境。所謂好的家庭並不是指這個家庭的物質是不是足夠豐富,足夠高端。而是指這個家庭的文化氛圍是不是有利於孩子積極健康的成長。


比較兩個孩子,一個從小生活在負面信息多的家庭,父母經常爭吵,互相埋怨。另外一個生活在正面信息多的家庭,父母更多的是互相鼓勵,互相付出,這兩個孩子的文化底蘊一定是不一樣的。


易經上說,物以群分,人以類聚,你希望自己或孩子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給自己或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內外環境。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易經的乾卦和坤卦說的就是人的成長過程,乾卦初九爻說的是潛龍勿用。


為什麼要潛龍勿用?


就是當一個人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時候,一定要在環境中多沉浸,多學習,這樣才有成為龍的資格。潛龍在水裡,你不知道他是龍還是蛇,小池塘裡成長不了巨龍,只有大海里才能出蛟龍。那麼大海之所以能孕育出巨龍,是因為大海的環境特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02 心善淵


人怎麼樣才能做到有容乃大呢?這就是心善淵。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育兒書上經常提到的無條件接納,說的就是父母要有一顆包容客觀世界的心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發展的科學規律和老子對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心理學認為人的認知不斷的發展,是不會停滯的。


而對於單獨的事件來說,人的認知是有可能會產生一段時間內停滯的現象的。如果我們的心胸不寬廣就會失去很多的學習機會,如果我們自以為是,就會讓自己陷入不利的局面。人只有包容天下的心,才能做出平天下的事情,沒有聽說過心如針尖的人能夠做出造福人類的大事情的。


如果我們說愛自己是一種自私行為的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我們一定要了解的是,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的方方面面都和別人分不開。我們從小就在他人的關注下成長,不太可能做到獨善其身。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因此,第三種就是與善仁。


03 與善仁


兩個小朋友都爭搶同一個玩具,會打得不可開交,家長要引導他們學會謙讓,或者輪流玩,這樣都擁有快樂。更高明的方法,就是後其身而先,外其身而身存,以無私來成就自私。


如果我們在達成自己目標的同時,能夠注意到他人的需求,把他人的需求放入到自己的目標中,那麼我們在幫助他人完成他們的需求時,他人也就會在我們自己達成目標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瞭解一點經濟的人都知道,促進社會發展的市場經濟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都是在努力賺錢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伐木工砍木頭賺錢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未必知道自己砍下來的木材用來做什麼,這些木材有可能做成結實的木門,安裝在每家每戶,有可能做成軌枕,鋪設在鐵路上,方便了千千萬萬的旅客,也有可能做成鉛筆,送到小朋友的手中,每個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個企業裡面,如果只有老闆最強,員工都很弱,這個企業走不長遠。但是,如果說老闆把每個員工的能力都培養起來,發揮他們的能動性,這個企業壯大了,老闆實現了自己自私的目標,同時也成就了員工。你說老闆是自私的還是無私的?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走得更遠,飛得更高。父母要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去做事,而不是事事代勞,當孩子有所成就的時候,他們這種最自私的願望就得以實現。


04 言善信


提升修養的第四種方法就是言善信。什麼叫言善信,就是要儘可能準確的描述客觀世界。有很多人拿自己說的話不當回事,別人覺得你這個人說話不可靠時,就不會再考慮到你的感受了。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我有個親戚經常犯這樣的毛病,不僅其他親戚瞧不起他,就連他家的小孩都在說他,鬼才相信你的話呢!


有時候我們抱怨領導或者他人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你要知道,當我們的語言描述不準確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後果。


05 政善治


第五種是政善治。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政治是高層的事情,但是對個人來說,一個就可以成為一支隊伍,政治就是你對自己的管理模式,就是你對家庭的領導模式。


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你是什麼樣的人,都會遵從一些規則,並且這些規則相對固定。在中國的古代叫禮,在現代叫做文化。“政”這個字,就是一個“文”加上一個“正”字。政治就是人管理自己或團隊的文化。政是文化和自己或團隊相關的所有活動。治就是管理的細則,如自己遵循的規則,團隊的員工守則,國家的法律,各種條例等等。


家庭當中,要形成家庭文化,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家庭守則,如何制定家庭守則,見前面文章。


06 事善能


第六種提升修養的方式是,事善能,我們要努力的提升自己觀察總結客觀規律的能力。


如果我們的能力不夠,那麼在處理事情時,就只能按照自己的感覺走,做不到心中有數,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叫做: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不死心。有很多的事情,由於我們的心中沒有數,結果不是做到好,而是做到最糟糕。就算是總覺得不對勁,可是停不下來,因為一停下來,就意味著對自己的前面所做所為的全盤否定。


知止,是中國文化中很高的智慧。事善能,需要我們把能力放到客觀規律中去檢驗。


比如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很多人每時每刻抱住手機關注疫情,焦慮不安,睡不好覺,吃不下去飯,這就是沒有做到知止。


我們先了解我們的能力,我們是不是醫護人員?是的話,可能要衝到一線,儘自己的職責。我們是不是政府官員?是的話,就要接受上層領導的安排和自己做出相應的安排。


不能出門的普通人呢?減少關注手機的次數,減少出門,以減少被感染的機率,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家人和孩子,這樣孩子自然不會跟著緊張焦慮。這種自私的行為才是對家庭,對社會最大的無私。


07 動善時


最後一種就是動善時,就是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展現自己的行為。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是一種農業活動的時間規律。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孩子的發展也是一樣,三歲看大,六歲看老。古代人教育孩子是按照人的發展規律,時間節點來教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六歲之前,以做人做事的習慣養成為主。六歲開始孩子就要接受啟蒙,學習各種各樣的規則和做人做事的知識,然後才是各種做事能力的培訓。


反觀我們現代的教育,不太重視對於做人的培養,偏重於對技能的培訓,就像給孩子冬天穿背心,夏天穿貂皮,孩子的發展就會受阻。人們也很難理解什麼叫以無私換有私。


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為人父母肚子裡有這些存貨,提升了個人修養,教導起孩子來自然得心應手。


如何提升為人父母的自我修養?上善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