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的孩子,經常頂嘴不聽話,能打嗎?

超哥的視界


碰到這種問題,首先問問你自己,你是否經常出差?很少關心你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如果有那是肯定的。這種現象是典型的缺少關愛的表現,他頂嘴是為了引起你足夠的重視,多陪陪她,經常抽時間陪他出去玩玩,陪他睡覺,過一段時間會慢慢好起來的。


貝加爾河


肯定不能打,所謂三歲看八十,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最佳時機,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要讓他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孩子不聽不要緊,但是你要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能妥協,可以想其他辦法引導他,打是最沒用的。 舉個例子我家小寶有次生病,不願意吃藥,我端著藥滿屋追著喂,就是不吃,我就告訴她你吃了藥我就給你水果吃,然後很高興的跑過來自己把藥喝了,喝完藥我告訴她,生病必須要吃藥,吃藥才能早點好起來,才能高高興興的玩,然後我就獎勵她一個水果吃,到再次吃藥時很自覺的過來吃。 其實只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很容易就能解決。


最帥先生


肯定不能打,所謂三歲看八十,這個時候是培養孩子性格的最佳時機,要學會對孩子說不,要讓他明白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做,孩子不聽不要緊,但是你要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能妥協,可以想其他辦法引導他,打是最沒用的。

舉個例子我家小寶有次生病,不願意吃藥,我端著藥滿屋追著喂,就是不吃,我就告訴她你吃了藥我就給你水果吃,然後很高興的跑過來自己把藥喝了,喝完藥我告訴她,生病必須要吃藥,吃藥才能早點好起來,才能高高興興的玩,然後我就獎勵她一個水果吃,到再次吃藥時很自覺的過來吃。

其實只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很容易就能解決。


老樹影視


如果你對孩子實在沒辦法,並對此感到極致的無奈、憤怒,而打他能讓你心裡舒服些、情緒得到宣洩的話,那麼就打他吧。

之所以設置那麼多的前提,是想提醒題主兩點:

1. 你真的對他毫無辦法了嗎?如果是,是因為他太皮了,異於常人,還是因為你缺乏教育的方式?

2. 你打他真的是為了教育他麼?還是隻是為了發洩你的情緒?

倘若你能弄清楚這兩個問題,那麼請往下看,我們一起來尋找解決方式。

1. 三歲半的孩子,頂嘴的孩子,不聽話的孩子?你那是覺悟得早的孩子!該喜!

孩子為什麼頂嘴?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那是因為他有了“自我”,有獨立意識,有自己的思維。相比於對父母唯唯諾諾的孩子,他的思維更敏捷,更有主見--這是多少家長可望不可求的孩子呀!

簡單點來說,他有“我想怎麼做”的思維方式,而不是“我怎麼做能讓父母開心”的迎合。

不要以為我在讚美你的孩子,我只是在闡述一個事實。而且這種孩子很勇敢,很有韌性。

一般而言,3歲半的孩子仍然會視父母為最強大的存在,即權威。而面對權威,可以選擇順從或者是試圖超越對方。

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如果是你自己,面對著某個權威時你敢頂嘴嗎?例如讓你遇到馬雲,他教你賣貨,你敢質問他麼?還是向他發起挑戰?

當然,他的行為是不對的。畢竟你教他的、叫他做的、叫他不要做的事情,是有利於他的事情。

但請不要因此給他貼上“不聽話”、“壞孩子”的標籤。

2. 孩子的一切從生活而來,又投射到生活中去

前文說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那麼他的行為從何而來?這是我們要發掘的。他的這種頂嘴、不聽話,和你對待他的方式以及他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是有關聯的。

他從與你以及生活中的人事物中,習得與他人相處的模式,而也只習得並且通過自己的觀察實踐證明了,這種頂嘴、不聽話的方式是可行的,然後他就不斷用這種方式投射到生活中去。

他沒有被溫柔對待過,或者沒有見識到溫柔待人、沒有體會到溫柔待人的好處,又怎麼會溫柔待人?(此處方便理解用“溫柔待人”進行描述,但指的是孩子沒有獲得除“頂嘴、不聽話”以外的其他待人處事方式。)

另一個方面,孩子的現狀是違背了你心中的理想孩子的,這折射出來的是,你過往的教養方式並不能讓孩子成為你的理想孩子,相反還讓他與你的教養目標背道而馳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怎麼辦?

3. 贏得孩子的配合

無論如何,其實我們只是想贏得孩子的配合,而不是操控孩子--即便很多家長的教育是操控式教育,但事實上沒有家長希望成為孩子人生的遙控器。

所以,請先了解孩子想要什麼,他的動機是什麼。如果你想改變孩子的行為,就必須先了解他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

那麼我舉兩個實際教育自家孩子時的例子:

1. 滿地打滾

帶孩子通常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買某個東西,不給做某件事情,他就耍賴滿地打滾,此時他的心理動機是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而他缺乏的只是合理的情緒宣洩方式。

當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抱起孩子到不影響他人的地方讓他可勁的鬧,同時平和的保持對他的關注,而同時記住他只是想用這種方式來讓我妥協。

“你是覺得得不到那個玩具不開心對嗎?”--等他宣洩完情緒之後,說出他的需求。

“那麼你覺得這樣鬧的方式,是正確的嗎?它讓你變得開心一些了麼?沒有吧!反而讓你覺得很累,對嗎?你看你一頭大汗的。”--包容他的情緒,並關心他。

“下次你想要哪個玩具,你可以和爸爸說,給爸爸買它的理由。你覺得呢?”--告訴他新的宣洩方式;

“你現在可以試試說服我,要試一試嗎?”--加深他的印象,讓他實踐;

“你剛剛鬧完很累,爸爸抱你回來也很累,今天是不打算買了呢。但是爸爸能陪你玩,玩具是讓你開心的,爸爸也能讓你開心起來呢!”--如果你不打算給他買,那麼引導他獲取快樂的新方式;

“哇哦,原來這個玩具有這麼多好處啊!那我們去把它抱回家吧”--如果你打算給他買,或者他確實講得非常棒,那麼讓他得償所願,讓他品嚐到溝通的好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 出門亂跑

帶孩子的第二個常見情況,就是孩子不守規矩,例如在家上躥下跳,在超市裡亂跑...

但我們得明白的是,他只是個孩子,這意味著他並不是對所有規則都瞭解的。對於我們來說,去圖書館保持安靜是一種常識,但對於孩子來說則不然。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明確規則。

當我帶孩子出門的時候,我會告訴他規則,他們是能很好遵守的,例如我帶孩子去坐公交車時,我會明確告訴他我們要去坐公交車了,坐公交車要保持安靜做好,要拉好扶手,要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儘量少一點,儘量描述得清晰一點),他們是能很好的做到的。

如果我要帶上他們去超市買東西,我會明確告訴他們此行購物的需求是什麼,必須遵守的規則是緊跟著爸爸,以及約定可不可以買糖、玩具。

只要提前約定好,孩子是能遵守的。你可以試試,效果非常棒。


孩子之所以難教,是因為我們不瞭解他的發展特點,不瞭解他的需求。

打孩子不是不可以,但請不要冠以“我是為你好”,如果傷害是為了對方好,那若干年後孩子必然會用傷害來對我們“好”。


淅爸育兒記


孩子頂嘴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式

一旦習慣成自然

也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甚至會影響長大成人後的人際關係的和睦

所以作為家長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引導

家長怎麼做

▊ 1、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沒法讓孩子有效地停止頂嘴的父母,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教育孩子時不免粗暴急躁,而這種不當的處理方法往往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心靈。

▊ 2、遇事冷靜,賞罰有度

作為家長無論孩子犯了多大的錯,都不要急躁,先要問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決定處治方法,不搞連帶處罰,不翻舊賬。賞罰前,要講明道理,讓孩子徹底信服。

▊ 3、主動了解孩子的意圖

在孩子頂撞你時,你應該問問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個小傢伙想怎樣?”當你明白了孩子的意圖後,你就會理解為什麼突然之間這孩子變得那麼粗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助於父母緩和氣氛和自己的情緒。

▊ 4、提醒孩子改變說話方式

父母直截了當地對孩子說“不許頂嘴”,還不如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換一種口氣說嗎?”或者說“我不喜歡你這樣說話,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說服我”。如果孩子正在氣頭上,父母也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

▊ 5、注重言傳身教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如果父母自己都時常跟愛人頂嘴,跟老人發生衝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父母多多以身作則,平日處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長輩時言行尊重,孩子自然會聽從教導,而不再頂嘴的。

▊ 6、減少對孩子的溺愛舉動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愛的害處,溺愛可能造成孩子頂嘴,只有把對孩子溺愛的氛圍驅除了,頂嘴現象才能減少。最好是全家同一陣線,如果孩子不聽話,明顯是不講道理地頂嘴胡鬧,大家都不理他,孤立他,讓他承受後果。而當他變得講道理聽話時,則要用鼓勵的言行強化他的轉變。

▊ 7、營造民主的家庭氣氛

為了讓孩子有話可以輕鬆講出來,做父母的不應該時刻以權威自居。不妨在家裡營造出足夠的民主氣氛,誰說的有理就聽誰的,並且鼓勵孩子隨時講出自己的感受,隨時化解孩子的委屈。別怕你會沒有威信,其實你越這樣做,孩子越會理解和認同你。反之,如果父母總是以“大”壓小,長期下去,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在日後形成逆反或逃避心理。

▊ 8、給孩子申辯權利

即便知道他們在狡辯,也要耐心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後因勢利導,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他們選擇將功補過的辦法來彌補過錯,這往往是他們最樂於接受的。

對於孩子的頂嘴現象

我們不可一味地埋怨孩子

以自己的父母權威壓制孩子

要了解孩子頂嘴背後的原因

積極引導孩子

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教寶寶識字請認準貓小帥學漢字!


嘿呦喂哦


三歲半這個時期是關於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很多孩子在這個時候都會出現頂嘴,或者說我不,這個時期需要父母多熟悉這個敏感期的調節方式,從而去更好的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敏感期。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頂嘴。

1、3-4歲是執拗敏感期。

我們都知道“可怕的兩歲”,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和秩序敏感期的到來,在兩歲左右孩子時,孩子會經常發脾氣,發生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比如:很多事情都是要按照順序來做,比較認死理,而3-4歲的執拗敏感期是秩序敏感期的延續,而且更加難以安撫,所以孩子經常會脾氣。

2、3歲孩子還不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3歲多的時候,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和邏輯能力,還不足以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想做什麼,又說不出來,所以急了只好哭,用脾氣的來表達不滿。

3、孩子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類的行為和情緒由大腦的前額葉控制,而前額葉從2-3歲才開始發育,一直到25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而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即使成人也不能完全做到,何況前額葉剛開始發育的幼兒。所以孩子發脾氣是正常的,因為還沒有發育到能控制自己。

想想,自己有時候都不能控制情緒,為什麼要求孩子不發脾氣呢?

那麼對於孩子頂嘴到底該不該打的問題,給到以下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如果孩子頂嘴了,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一下孩子,大人為孩子發脾氣頂嘴煩惱,有時候父母也會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甚至還會打孩子。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他並不是故意要發脾氣,也不是故意讓父母生氣,從以上三點我們知道,孩子發脾氣是有原因的,理解了孩子,就更能接受孩子的脾氣,也不至於為此過於煩惱。

其次提前預防孩子發脾氣、頂嘴,在生活中觀察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發脾氣,頂嘴,然後做好提前預防,免得到時候孩子發脾氣或者頂嘴。

最後做到溫和、堅定,不妥協。什麼意思呢,當孩子發脾氣頂嘴的時候,有時父母為了讓孩子平靜下來,會無原則地滿足孩子,這樣孩子以後就學會用發脾氣來“要挾”父母。

所以當孩子不合理要求,或發脾氣時,父母要溫和、堅定,讓孩子知道,不行就是不行,孩子知道發脾氣沒用,以後就會減少用發脾氣來達到目的。

溫和堅定、不妥協的處理方式,既避免粗暴打罵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也能讓孩子從中學會改進自己的行為。

如果當孩子出現頂嘴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一下,明確告訴孩子大人說話的時候需要小朋友做到尊重,不可以去頂嘴,但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注意不要經常去說孩子,人被說的情況下肯定會會維護自己的,所以需要一同努力。

所以,面對三歲多的孩子發脾氣和頂嘴,父母要理解孩子、接受孩子,然後在生活細節中做好引導,重要的是,父母要理智、清醒、溫和、堅定。

希望今天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小小孩童世界


三歲半的孩子正是叛逆期,最好不要打,大人一定要有耐心。多給孩子講道理。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孩子都有自尊心,一定要把孩子的自尊心培養起來。孩子經常頂嘴。要告訴孩子哪裡錯了?改了就是好寶寶,要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讓孩子有信心


冰橙涼秋


孩子淘氣正常,對三歲半斤半的孩子來說什麼都是萌懂,說教是第一位,打,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不反對,有一次我女兒用鑰匙去戳開關空,當時兩歲多,我是用針扎的手指頭,又在屁股上打了下。



溜溜逛逛釣個魚


當然不可以打了,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以打的方式來教育,一定要說教引導式的教育,這麼小就打,會給孩子的身心成長造成非常巨大的傷害和陰影。

父母是孩子的保護傘。用愛來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確的方法,這樣孩子給你反饋的也是愛。一來二去用暴力解決,到最後會把孩子對你的信任和愛磨沒的,這麼小當然不懂愛。但是長大了,這種感覺會變質的。到那個時候,當孩子靠近你的時候那就不叫愛了,那就變成一種討好,會做一些事情來試探你討好你。也不會把自己真實的一面表現給你。這樣的人父母多失敗呀。

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就會有一道屏障,當他犯錯誤時,不敢面對父母,這樣會導致錯誤的延續性,也有可能會產生自閉的行為。

父母要了解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這麼小不懂對與錯,是與非的時候,一定要耐下心來,引導孩子。








勇緣說


孩子不管在哪個年齡段,不論孩子做了多麼過分的事情都應該打罵孩子,甚至對孩子冷暴力。

咱們先談談後果吧,我們家長是孩子的複印機,你怎麼對待孩子,怎麼跟相處,孩子將來就會像複印你一樣怎麼與這個社會中朋友、同學甚至自己的配偶和孩子對待他們。這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會導致孩子在生活中與父母、夫妻之間的感情會非常冷漠。在社會中孩子會面臨很多的社交障礙、不合群,看問題偏激愛鑽牛角尖,甚至無法面對自己目前的生活和工作選擇逃避自己的責任,更可怕的是選擇自殺。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可以儘量避免孩子與我們有衝突,即便有了衝突後我們又應該如何補救,我在這裡簡單的說說:

先說說如何避免孩子與我們的衝突。1、凡事要定規矩,這個規矩一定是有可執行力,並且是要與孩子共同商議規矩的制定。當遇到孩子的阻礙時,先跳過制定其他規矩。2、在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孩子睡覺時不好好睡,吃飯時不好好吃,寫作業時不好好寫的問題。在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給孩子兩到三個選擇,來達到其目的。例如,孩子這個時候要睡覺了,可是孩子還在不斷玩耍,我們通常的做法很生硬會告訴孩子趕緊睡覺或者溫柔的告訴孩子要睡覺了,但是孩子往往自律性較差需要多次催促都不見得奏效,最終導致你和孩子出現吵鬧甚至孩子要捱打的情況。那怎麼解決呢?告訴孩子要麼你現在就去睡覺,要麼再玩兒五分鐘去睡覺,孩子肯定會選擇再玩兒五分鐘,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是還剩一分鐘的時候提醒孩子還剩一分鐘就要睡覺了。3、學會與孩子共情。共情的概念我需要解釋一下:完全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和角度上去感受孩子的心理變化。例如:有一次我兒子出門穿鞋,直接一個大馬趴摔在地上,後來發現還把腿磕破了。在他摔倒在地上的我瞬間孩子哇的一聲準備要哭的時候,我一把把孩子抱在胸前,並用語言跟他共情,說寶貝是不是特別特別的疼,孩子瞬間痛苦的表情消失,眼角流著一點點的淚珠。我想表達的是,如果能完全做到與孩子共情,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誤會或者矛盾會越來越少,最終會取得孩子的完全信任。4、與孩子之間的信任,相互之間的依賴如何培養。信任說白了就是說話算數,無論是你與孩子的約定,還是在家裡與其他成員的約定一定要說到做到,為什麼還要說家庭其他成員,因為孩子不光要看自己還要我們大人之間的關係。再說說依賴,依賴是充分關注孩子的結果。如果你跟孩子之間有一些非常小的秘密,你可以完全關注孩子的需求並且幫他一起去實現,你們還可以有自己的私密時間可以一起玩耍,不受任何人的打擾。5、和孩子相互之間溝通的語言。多跟孩子說感受,講事實,而絕非評判。那麼我們要區分什麼是感受,什麼是評判。什麼是感受:就是難過、傷心、開心、快樂、著急。如果你能在生活中多用這些詞語跟孩子交流溝通,那麼孩子會慢慢與你共情,如果你們之間都會相互共情,那麼你們會是這個世界最要好的朋友。什麼是評判: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怎麼還這樣,趕緊起床,你看你寫的這是什麼等等這都是在對孩子進行評判,這些詞語孩子是根本聽不懂你想要表達什麼意思,他只是知道你在批評他,但是根本不解決問題。什麼是講事實:那事實應該怎麼運用呢?例如:孩子在寫完字後,你發現孩子寫的非常不好看,我通常的做法是看你寫的這是啥,跟你說了多少遍應該這樣寫。更為好的做法是:媽媽知道你已經非常用心的在寫字了,媽媽特別開心看到你在不斷的進步,你看這個撇寫的多好看,但是寫的那個點,點的位置不是很好,來媽媽給你寫一個你看看。你看這樣的話孩子是不是很容易接受,而且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就會極大提高。6、要儘量學會產生自然後果,而絕非威脅,逼問,冷言冷語。例如:每天的早飯孩子都很難吃的很多,不到中午就餓了,通常我們家長的做法是回來讓孩子墊一點零食,要麼就是誰叫早晨吃那麼一點的,等著吧,飯還沒有做好。最好的溝通方式:首先在我們心裡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不必說出來,其次告訴孩子:媽媽相信你能堅持吃到12點20,如果孩子還在鬧著要吃東西,那就問他,為什麼今天會這麼餓呢?讓孩子自己認識自己的問題,說完後仍然鼓勵孩子相信他能堅持到中午吃飯。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不寫作業,寫作業磨蹭,因為什麼事情沒有好做導致孩子很介意的一個後果。我只需要引導孩子去不斷反思問題,發現問題,並在遇到問題的同時總結問題避免問題再次發生,即使再次發生也不要責怪孩子,一定要對孩子有信心,教會孩子吃一塹長一智。7、拓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學會用孩子聽得懂的交流方式與孩子溝通。在於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問孩子為什麼,這是堵死你們往下交流溝通的主要因素,要多跟孩子說:你是怎麼認為的,你覺得怎麼做類似這樣的詞語。那如何拓展孩子的思維呢?就是從閱讀中,從你們平時在溝通中一起去想象一些毫無邊際的想象,例如:外星人,假設孩子是個超人或者公主等等,這都可以延伸出很多的話題和知識點。

以上的內容範圍比較小,也比較細,請大家慢慢練習。孩子的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如履薄冰的事情,慢慢滲透會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

我們作為大人,可能會因為家庭瑣事、單位不如意等等環境影響會對孩子大聲呵斥,甚至對孩子大打出手,冷語相加,有甚者還使用冷暴力的行為來對待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誘因也許可以被理解,但是絕不能被原諒。如果一旦出現了和孩子的爭執或者打了孩子,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補救才是對孩子心理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呢?一旦發現要跟孩子有爭吵或者準備有意識想動手打孩子了,可以使勁點頭,這樣會快速的消除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事情已經發展到吵鬧和動手,儘可能先停止自己的行為和語言,另外選擇一個安靜的房間讓自己的情緒先平復下來,一般這個時間也就是10分鐘左右我們的情緒就得到極大的緩和,這個時候在去想怎麼解決問題。如果在大馬路上或者人群比較多的地方發生孩子打鬧,務必不要在公共場合解決問題,就看著孩子鬧完回家再說。那怎麼處理善後的事情呢?善後的時間也很重要,一般等到孩子完全冷靜下來,並且開始玩兒玩具的時候可以請求孩子用商量的口氣跟孩子約個房間和時間把發生的事情做個善後。1、孩子表達出你對孩子的愛,並向孩子道歉;2、表達出你在整個事件過程中的感受(什麼是感受我前面已經講過了,我就不再複述);3、清晰明確的把整個事件的事實說出來;4、告訴孩子以後再遇到同樣類似的事情以後你要離開他一會兒,並告訴他這不代表我不愛你;5、與孩子共情,說孩子你是不是也很傷心難過,讓孩子能道歉;6、跟孩子共同商量以後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做可以避免衝突。如果有可能,可以你們共同記錄下來。最後解決完這個事情以後可以跟孩子一起去吃個冰激凌、蛋糕或者完全聽他的意見看看他想吃什麼零食。

這裡我要再次再次強調一下,孩子他對情感的感知力非常強,但是表現力非常差。也就是說你愛不愛、關注不關注、信任不信任他(她),孩子分分鐘就能感知的到。但是孩子是不善於表達的,也就是說,你對孩子的每一次傷害都是點點滴滴的在積累,孩子都會記住這每一筆賬。這個時候你會說,沒事兒,打罵了他(她)一會兒就好了,是的,確實一會兒就好了。那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報復你?青春期的時候,結婚以後,工作以後,孩子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同事、朋友、同學、配偶和他(她)的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