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輕人缺乏信仰,金錢至上,你怎麼看?

無非有趣


信仰是人類社會獨有的,信仰是目標,信仰是寄託,信仰還是動力。每個人都有信仰,但因信仰的不同就有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信仰也分為共同信仰與個人信仰,為消除人類自身殘鬥,為每一個人能幸福生活為目標的共同信仰都是好信仰,年輕人為追求美好生活也是一種信仰,但美好生活是以物質、金錢為基礎的,所以也無可厚非。為唯物論為基礎的生活積極向上,樂於助人(自己付出10%若受助人能得到90%的助人是必須做的,自己付出50%而受助人能得到50%是可助可不助,自己付出90%受助人能得到10%是堅決不助的)的個人信仰也是好信仰。貪圖、竊取別人利益,損人不利己的個人信仰是自己走向滅亡的信仰。

在中國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由幾千萬共產黨員為共產主義的信仰在奮鬥,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穩定的基石,社會穩定、人民安康,信仰是根本。


東方萬精油


不能怪年輕人,這些年輕人也是被逼的,他們缺乏信仰,金錢直上完全是被這個現實社會所逼得。為什麼在5,6,70年代的年輕人都非常有信仰?為什麼那個時候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為什麼那些年代會湧現出那麼先進人物先進事蹟?看看現在的社會,住房,教育,醫療,就業等那一項不是壓得年輕人喘不過氣來,當你揹著房貨,沒錢娶妻生子,沒錢瞻養老人,還有什麼心情談信仰?最起碼有了生活保障才能談信仰吧!


郭宗義星月相隨


信仰能當飯吃?物質追求還沒滿足呢誰有空和你談精神滿足。你可能認為我沒追求,那是你不缺錢,在這個笑貧不笑娼的年代,成功與否是用錢衡量的,我一天恨不得把自己分幾份連軸轉,活著已經用完我全部精力了,所以信仰?那是什麼?那又能給我帶來什麼?我不是缺乏,而是根本沒有!


_多年以後134638650


現代社會,大多數年輕人都沒有正確的信仰,他們崇拜金錢追求金錢,就是金錢至上的觀念,這樣當然是錯誤的。但這是當今社會的浪潮,年輕人也是受社會客觀環境的逼迫,他們活得非常辛苦。在改革開放以先,國家的境況是極度貧困匱乏,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十多年,社會人的思想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一切向錢看,凡事以錢為中心,鄙視拋棄一切倫理道德,為了錢無惡不作。現在的年輕人壓力特別大。他們在校時,不再是為了做學問而讀書,只為了適應社會需求而選擇不適合自己的專業。畢業後,為了得著有錢的工作而放棄自己的特長專業。票子,房子,車子,家庭……生活的重擔像山一樣壓在他們身上,成了他們人生的理想,他們在永無止境的追求。以致年輕人的身體勞累,心靈空虛落寞,許多人因此害上了精神疾病,甚至走上了絕路。這樣發展下去,中華民族是難以復興的。在我看來,要改變當今社會的境況,必須改變社會人們的思想,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要對年輕人特別是兒童多多施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並接受西方優秀文化教育,大大提高年輕人的文化素質和內涵修養,培養有學問有道德的人才。要讓年輕人明白這樣的道理: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物質生活的富裕,而是精神心靈的昇華脫俗和充實富足。金錢只能滿足我們物質生活的需要卻不能填補我們心靈的空虛。人對物質生活的需求應當是很有限的,而精神心靈的需求卻是無限的,所以我們當看輕物質生活,而看重我們的精神生活。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讓年輕人在文化的領域多多發展創新吧!


楊劍虹


這個現象不僅僅是有些年輕人吧!個人觀點百分之五十左右的人是這樣子的。小孩子、年輕人的價值觀是怎樣形成的?一曰家庭,二曰社會,三曰同齡人的相互影響,四曰教育。社會不是個體能改變的,原因複雜。學校教育現如今只是以分數和升學率綁架,尊師重教已淡簿的快沒了。同齡人的影響主要還是社會原因。剩餘的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家風家教了,但是大多數家長又在怎麼教育的呢?

什麼是信仰?中國人傳統的信仰又是什麼?說到信仰,人就會想到宗教,可中國又是一個宗教信仰很淡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很難適應外國的所謂民主、自由、平等的思維。中國的基本信仰是幾千年形成的忠孝仁義禮智信。其基本點是為了人們和諧相處和傳承而建立起來的。其道德的約束起很大的作用。現在是以市場經濟為主,競爭和適者生存是主要手段,約束主要依靠法律。孝悌仁義禮智信中許多已經不是主要的了,慢慢地自己本來的在慢慢丟失,學人家的成了四不象,動物的慾望性時時控制人的所做所為,不自信就是這樣,看來文化自信是多麼重要。

再看看家長是怎麼教孩子的。什麼目前賺錢容易出名就讓小孩報什麼班。美其名曰再窮不能窮教育,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都為孩子幹了,不讓吃一點點虧,甚至不讓老師教育孩子,這樣教育的結果除了自己天下還有什麼?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

家庭,國家、教育多方努力才能慢慢地改善,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雷聲雨聲風聲


“每個人”這一生最大的過失就是:喜歡批評人、攻擊他人的短處。而這,最損陰德!!!

1.上樑不正下樑歪!

2.正人必須先正己!

3.請正解“言傳身教”:“長輩老師父父”嚴於律己,用正確的“言行舉止”給懵懂無知的孩子們做好榜樣,懵懂無知的孩子們都“模仿到”正確的言行舉止!

4.只有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有資格要求年輕孩子們!!!


丁香88577228


年輕人都是這樣。缺乏教養∫,信仰不佔邊,主要是大多數都在外面打工,由祖公祖婆,外工,外婆帶大所致。沒有父愛。母愛關心,缺乏一定的修養,及教養。現在年輕化越來越差,簡直不敢去想象,違法,犯法案件甚多,是主要原因之一。


用戶6901488720900鄭


中國大部份是沒有信仰的,信仰其實基本指宗教信仰,很多人一聽到宗教就馬上回避,根本不知道文明,民俗,道德都是由宗教,或迷信來的,舉個例子,農村若老人去世了,必需按照老人留下的民俗處理,年輕人根本不敢亂來,這就是一種約束力,也有一種敬畏的力量,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就是代著一種力量來管理的,不是在小學裡學點文化道德課就能解決的,在宗教裡就有著一整套的教人的理由,仁,義,理,智,信是所有宗教的中心。民俗都帶有宗教含意,只是一種民間宗教而已,


用戶感悟大自然


一定程度而言,一開始年輕人並不缺乏信仰,他們曾經也有夢想,也有青春,也曾憧憬過自己光明的未來!甚至,下定過決心,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理想終歸過於天真,現實依然是如此的殘酷!

當年輕一代人,進入到現實的社會里,原本單純善良的他們,猶如一張白紙,被人心浮躁的社會渲染,被利慾薰心的人所玷汙。最終,所謂的夢想,在殘酷現實面前,為了填飽肚子,為了勉強生存,夢想變得一文不值,信仰亦變得不值一提。

曾經,正值青春年華的他們,也曾樹立過信仰,也曾擁有過夢想,但這一切都太過於理想。當進入現實社會,工作的壓力,人情的冷漠,社會的殘酷,人心的浮躁,激烈的競爭,殘酷的淘汰機制。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現實。他們離夢想越來越遠,想要更好的生存,就必須適應社會,而社會已然處於一種病態。而如果不適應,很有可能就會被無情淘汰。

在如今的社會里,如果信仰就是正義,就是好的一面,那信仰將根本一文不值。因為,

腳踏實地的人被冷落,趨炎附勢的人更受歡迎;任勞任怨的人被排擠,投機取巧的人晉升快;真誠實意的人被傷害,虛情假意的人深得青睞。

難道,這就是年輕人理應追求的信仰?

人心浮躁的當下,以財富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好壞,評價一個人的高低。年輕人,如果不以金錢至上,哪裡來的做人的尊嚴?

所以,缺乏信仰,金錢至上,並不是年輕人所想要的,但社會的現實就是如此。年輕人想要生存,就必須這樣做!病態的並非年輕一代,而是原本的社會!


新概念傳媒宋晨聲


生病去醫院沒錢對醫生說我有信仰醫院免費不?孩子上學對學校說我有信仰學校免費不?沒房子住對開發商說我有信仰開發商給房不?要結婚了沒錢操辦對女方家人說我有信仰能不要錢行不?最後人死了死前對火葬場說我有信仰能免費燒和免費提供墓地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