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殲20的評價如何?

老K育兒


一句話來說明:殲20的綜合作戰能力與F22並列天下第一,勝於F35和蘇57。

自殲20首飛以來,其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性能以及隱身性能就一直被質疑,唯一不被質疑的就剩下航空電子系統。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殲20的性能受限於發動機的推力,對其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有疑問也是正常的。


殲20採用了“鴨翼+升力體邊條翼+全動垂尾”的氣動佈局,該氣動佈局具備優異的超音速阻力特性,良好的隱身性能,優秀的大迎角升力特性,控制性,和穩定性。

首先來說,殲20是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超音速巡航的定義是指:戰鬥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能夠以1.5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30分鐘。而與超音速巡航息息相關的因素主要有三個:一,氣動佈局;二,進氣道;三,小涵道比發動機。雖說殲20的發動機不夠給力,但是其氣動佈局十分的優秀,專門為超音速性能進行了優化。一般來說,提高超音速巡航升阻比的方法有以下幾個:一:放寬靜穩定度;二:機翼彎扭;三:減小波阻。從殲20的圖片中可以看到,其機翼根部被設計成彎扭,就是為了提高超音速巡航的升阻比。


減小波阻的方式主要有:一,增大機翼後掠角,減小展弦比;二:減小機翼的相對厚度,使用超臨界翼型;三:增大機身長細比,減小橫截面積,面積率修型;

而殲20戰鬥機減小波阻的辦法也不少。其主翼後掠角在52°左右,機身顯得修長,長細比較大,機翼的相對厚度較小。此外,殲20展弦比也比較小。為了提高超音速機動性,殲20的升阻比高達2.13。在如此優異的氣動佈局下,即便是發動機的推力不足,也是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的。


其次是超音速機動性。

進一步放寬縱向靜穩定度,不但可以改善超音速阻力特性,還可以改善亞跨音速特性,更能改善低速最大升力特性和起降升力特性。殲20戰鬥機的縱向是靜不穩定的,在偏航方向上,也放寬了靜穩定度。此外,殲20的氣動佈局本來就是為超音速性能優化的。

再者就是隱身性能。

質疑殲20隱身性差的原因就是存在著“鴨翼+腹鰭”。其實,鴨翼對隱身的影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在正常巡航過程中,殲20的鴨翼幾乎是不偏轉的,自然對隱身的影響不大了。此外,鴨翼進行了切角處理,後緣被設計成為鋸齒形狀,使用“非導電材料+金屬骨架”製造的鴨翼對隱身的影響就更小了。吸波塗料在鴨翼上也是存在的,可以降低5db—10db。至於腹鰭就更好處理了,腹鰭可以使用複合材料製作,反正又不用偏轉。可以看到,殲20機身蒙皮與蒙皮之間的連接處都被設計成鋸齒狀。由此可知,殲20的隱身性能並不差。



殲20的航電系統極為先進

或許只有航電系統不被質疑了。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上,我國與美國沒有差距。電子戰,光學探測儀,紅外探測器都不差。事實上,殲20的航電系統與F35沒有太大的差別,EOTS,EODAS都有。(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8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正在進行對烏克蘭的訪問,並在基輔會見了現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原本應該大談美歐問題或者俄羅斯局勢的兩人,竟然話鋒一轉,開始聊起“中國的第五代殲-20戰機”,博爾頓竟然公開表示:中國的五代機是抄襲美國F-35的,他們是“竊賊”。關於中國五代機發表如此不負責任言論的行為,對於美國而言尚屬首次。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這種指責“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荒謬言論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目前甚至已經發展到了中國的五代機竊取美國F-35戰機技術。據博爾頓在基輔訪問期間的表示,正是因為中國五代機與美國的F-35長得幾乎完全一樣,所以美方才認為中國這是剽竊行為。

雖然博爾頓並沒有指出中國抄襲美國F-35的五代機具體型號,但是目前中國五代機中僅殲-20處於服役狀態,而另一款五代機FC-31“鶻鷹”仍然處於研發之中,尚未交付軍方使用,所以博爾頓所指被國外普遍認為是指殲-20。這會中國還沒表態,國外就炸開了鍋了。博爾頓發表荒謬言論之後沒多久,美國民眾就已經開始在社交軟件上大肆抨擊博爾頓沒有軍事常識。

殲-20身為單座、雙發、鴨式氣動佈局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其研發從21世紀頭幾年就已經開始,而殲-20的驗證機也於2011年完成首飛,與殲-20立項早不了幾年的F-35在2011年之前各項數據被美國國防部嚴格保密。且殲-20與F-35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殲-20是雙發動機配置,最大速度能達到2.2馬赫,相比之下使用單發的F-35可以說只能算是F-22的單引擎縮小版,最大飛行速度不會超過2馬赫。所以從體型、發動機配置、機翼設計和外型上比較怎麼都相同的殲-20與F-35,為何能夠被汙衊成抄襲,其中的內涵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近期英國航太系統公司即將推出的六代機“暴風”戰機,從外型上幾乎和F-35並沒有什麼區別;德法兩國自主研製的“新時代戰機”NGF計劃,也極為像美國的F-35;甚至連與美國已經鬧掰的土耳其推出的TF-X隱形機式樣也存在爭議,這些國家難道都是剽竊犯?

嚴格來說,讓戰機不易被雷達發現的匿蹤概念,都有著特定的氣動外形要求,即減小雷達反博面,所以各國的新一代戰機從外形上看都存在著類似的設計方向,大同小異的外形並不能夠成為指控別國剽竊技術的藉口。況且如今的現代戰機,比拼的是內部系統和掛載武器,絕非從上世紀中期以來就已經成為各國共通技術的戰機氣動外形設計,在這一點上看,美國已經步入下乘。


科羅廖夫


殲20作為中國空軍裝備的唯一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式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佈局。機頭、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深黑色塗裝,而殲20(2011號及以後)採用類似於F22的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外側,同時配備中國國內最先進的新型空空導彈。2016年2月,美國《軍事航空與航天電子網站》評選出2015-2016年度世界現役戰鬥機綜合排行,殲-20排名第二。

毫無疑問殲20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國外對我國戰機的代差壓制。在殲20技術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又進一步升級發展了3代半的殲10C與殲16。初步建成了四代機為制空主力,3代半多用途打擊的攻防兼備空軍體系。使我國空軍裝備現代化有了質的提升。

關於殲20的戰鬥力,更是毋庸置疑。2018珠海航展上的表現,也打破了外界對發動機不足的謠言。殲20已經批量量產裝備空軍,預計不久形成全面戰鬥力。其實,從我國沒有進一步採購俄製蘇35就可以看出,我國對殲20制空作戰能力的認可。











北洋迅鴿


殲20。氣動為王的戰鬥機。

話說:某年某月某日種花家召開飛行武林大會:要求設計局們召喚出自己最美的三代姬。參與大會的不僅有種花家的小白兔,還有北方的大熊。

北方蠻子蜜羔熊:首先拿出了“蜜哥29”,其外觀漂亮,豐乳肥臀,就是腿短,不過電,反應遲鈍。

東北彪悍的沈妃:出手的是殲8改姬,在現有的基礎上,加入乳膠墊,把一個普通妹子整成“白富美”,可惜渦噴屁股表面“醜女”就是“醜女”,整容也變不成“白富美”。

成妃的大忽悠宋爺:最後一個出場的他,雖然只有15分鐘,但他不慌不忙,說根據夭折的“9姬”經驗(場下傳來一陣哭泣),我要出一個完美麗人“10姬”,什麼電傳,雷達,渦扇都上,只要你們敢用錢淹死我,我就能打造成“10姬”。

沈妃大罵:“你的新設計超過90%,你個大忽悠。”

宋爺:“我死,也要超過對手。地下有知的“9姬”一定含笑九泉(又是哭泣聲)。”

於是宋爺贏了。拿著幾個億,招兵買馬,特別把鷹醬的楊偉召喚回來。

話說這楊偉可不陽痿,在鷹醬就常看“花花公子”,對鷹醬姬的“外貌”有著深刻的研究,一個“姬”站在面前,就知道“外貌”好壞,是原裝還是整容。吹一口氣,真姬就會動起來。江湖人稱“氣動大師”。

宋老一幫人,不負眾望,終於用十幾年時間搞出“10姬”,雖然“10姬”脖子上纏著6根“金項鍊”,但長腿,遠視,加上手裡的長短“霹靂”鞭,妥妥的“御姐”範。鍾華家的“兔狼”們,立刻要求300美女起批。但這時楊偉卻不見了。

為什麼?

原來就在種花家的“10姬”快要面試時,上面告知鷹醬家的新姬有4s身材:衣服少(隱形),舞蹈好(姬動),會瞬移(超音速),頭腦聰明(網絡化)。迷的世界不要不要的。關鍵是她的妹妹也要出臺了,除了不會瞬移,其他技術比姐姐還要好。“10姬”落後了,兔兔要“20姬”。

沈妃立刻站出來:“上次我們輸給忽悠宋,是因為不會忽悠,看我們的。我們的新姬,瞬移賊快,超過鷹醬。舞蹈賊好,可以旋轉60度,不怕折腰。”

這時楊偉站出來說:“衣服少(隱形)才是關鍵。鷹醬家的姬特點就是衣服少,我長年吹姬的衣服的經驗。保證我的新姬,一定豐胸,瘦腰,肥臀,整個身體完美設計,加上衣服少到你看不見。氣動才是王道。”

不要說,楊偉又贏了,20姬花落成妃家。後來沈妃記下“氣動王道”四個字,研發出了31姬,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楊偉根據整體優先,氣動為王。設計出了世界上,外觀最美的20姬。

20姬的氣動幾乎到了無可挑剔的地步。反觀鷹醬家的22姬,一副普通身材,要不是有個好的屁股(發動機),幾乎不是20對手。

這就是20姬。

以上的話花了我不少時間,這樣說話太累了。下次一定不這樣寫。

殲20 vs F22。

氣動:殲二十完勝。

發動機:F22領先一代半。(本來是一代,考慮壽命還要加上半代)

隱身:前部相差無幾,尾部F22勝一籌。

雷達和電子設備:殲20後發有優勢,F22不是沒能力,而是每改進,改進後應該是F22佔優。

綜上所述:F22靠著強大的發動機,一俊遮百醜。

殲20則靠著後發的優勢,在氣動,電子設備上取得優勢。

考慮到未來,美國一定會改進電子設備和雷達,中國一定會改進發動機。但無法改變的氣動上中國確實佔據了優勢,但考慮到中國發動機糟糕的現狀,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鬥天鬥地鬥自己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關於“世界戰鬥機”排名的新聞,我國殲—10戰鬥機排到世界第七,而殲—20則排在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F-22“猛禽”猛禽戰鬥機。

這代表的是我國在國際地位,軍事上的實力,對外敵的防禦,等國防實力上有了顯著的提高。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一但走紅就會引起很多非議,而我國的殲—20也是如此。

在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1月18日有一篇這樣的報道:美國一名資深議員今天說,中國從俄羅斯獲取了製造第一架隱形戰鬥機的技術。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麥基翁告訴記者:“在我看來,他們製造它(隱形戰鬥機)是靠從俄羅斯獲取的技術,他們能夠從一架俄羅斯飛機上抄襲技術。”

而事實是不需要我們解釋什麼,俄羅斯早在之前就發表過這樣一篇文章。

在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月11日報道中俄航空網主編羅曼·古薩羅夫說,很難說中國飛機同俄美的飛機孰優孰劣。中國飛機在某方面遜色,這完全是可能的,但殲-20絕對是第五代戰機,不是“4+”,也不是“4++”。中國是在自主研發第五代戰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主要是因為,殲—20的問世給美國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在蓋茨口中的這樣的威脅在2025年前不可能變為現實。我國整整提前了14年。

我相信不就的將來我國的戰鬥機不僅會與美國平齊,甚至可以超越他們。

殲—20的問世,我想這是我國對空戰力的一次崛起,我們愛好和平,卻不怕戰爭,因為我們有底氣,我們有實力。





消防衝鋒號


目前世界上只有殲20、FC-31、F-22、F-35、su-57這五款隱身戰機。

按美國五代機設想的4S標準來說

Super 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

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機動)

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戰場感知能力及作戰效能)

Stealth(隱形)

以上殲20是具備的。根據殲20總師楊偉的說法,殲20是一款十分追求隱身性能、態勢感知能力,並要求具有優異的超巡性能、亞跨音速機動性能的一款戰機。

(現在的20用的發動機並不是20配套的發動機,換句話說,現在的20還不是完全的20。順帶一提,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戰鬥機是靠發動機劃代的。美國海軍當年的頂樑柱F-14用的是典型的二代發動機TF-30,結果照樣是世界上第一種服役的三代機,並在空戰中把用了F-100的F-15按在地上摩擦。)在隱身性方面,殲20應該已經接近F22的水平,估計機頭方向正負30度角範圍內的雷達反射截面(RCS)在-20dB量級。材料隱身上也並不差。

在氣動方面,殲20更強調超音速巡航及超音速機動,體現在機身最大橫截面與機身長度之比低於作為標杆的F22以及採用面積率設計。當然,部分原因也是為了彌補動力上的不足。而鴨翼提供了更好的操控性。

在航電方面,殲20配備了X波段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EODAS和EOTS,其信息化作戰能力可能已經超越F22,與F35接近了。

在機動性(包含超巡能力)方面,殲20強於F-35,但與F-22或者蘇57的比較,還要看其完善版的發動機的最終推力有多少。目前,殲20在飛行中已經表現出了優秀的穩定盤旋能力、瞬間盤旋能力,以及大迎角飛行能力。

在武器掛載方面,殲20所掛載的新一代的空空導彈PL-15和PL-10,和F-22、F-35處於同一個檔次,比蘇57所掛載的R-73、R-77的改進型,要先進半代。並且在服役的殲20上面看到了類似F-35戰機這樣的EODAS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這說明其在態勢感知方面的要求要高於F-22,並類似於美國最新的F-35戰機。

我們理性地去看就能發現,其他飛機多多少少都有明顯不如殲20的地方。俄羅斯的蘇57戰機更強調機動性,而非隱身性。在實戰中會有怎樣的表現,難以評說,但這款飛機的改進潛力有限,難再有提升。美國的F22綜合性能雖然出色,但它的航程不夠遠,作戰半徑只有750公里,限制了它執行任務的能力。F35電子系統很先進,兼容性更好,航程也足夠。不足的是隱身能力不夠好,且搭載能力有限。當然殲-20並非沒有缺點,比如後部紅外處理不足,鴨翼對隱身性的一定影響,設計上過於偏向高速,低速性性能較弱等。但不可否認,20仍是一款優秀的5代戰機。




空軍視界


當今與殲20同為五代機的也只有:F22、F35、T50。而T50是沒有必要拿過來探討的,這個我不想做解釋。F35屬於攻擊機,主要任務是打擊地面目標,所以在空戰的性能上肯定是不如殲20與F22這樣的純制空戰機。至於其他的四代機,像蘇35,F15,殲11這些,在中美兩國各自的演習中,還有敘利亞的上空,都已經被證明,在五代機面前都是沒有還手之力。

所以探討殲20的核心實質就是殲20比<strong>F22如何?下面我將一條一條的分析這兩種戰機的優劣。

第一:作戰半徑,殲20完勝

我最喜歡殲20的就是它龐大的機身,這樣的設計體現了成飛的遠見,機身大,很多事都好辦。殲20本來機身就大,而且採用了先進的工藝技術,譬如激光打印,它的機身骨架更輕,結構組件更小,導致它的內部空間更大,可以裝載更多的燃油。所以殲20的最大航程是6500公里,作戰半徑在2500公里左右。而F22呢?作戰半徑是850-1000公里。這個850-1000公里的數據是安慰我們國內的慕洋犬們,F22自己的官方數據就是850公里,而在近期的表現中,有數據顯示即便是850公里也是洛馬公司做了手腳,F22的作戰半徑可能不到750公里。

由於F22最初的設計定位就是部署在歐洲,跟蘇聯空軍對戰,那裡的作戰空間有限,本身就沒有多大的作戰縱深,所以也不需要大航程。但拿到中國方向,問題就暴露出來了。如果用F22威懾中國,就必須把它部署在日本,韓國。這樣它就暴露在我們遠程反隱身雷達的眼前和東風系列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如果爆發衝突,即便是F22事先起飛躲過攻擊,但我們用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摧毀它在日韓的機場跑道和基地,它想降落恐怕也得找高速公路了。等它安全降落,能再掛彈起飛,估計仗也打完了。

如果F22跑到中國沿海,也就是刷個存在感,立馬走人,不然不夠回去的油。而殲20如果與F22鬥法,在天上兜個圈,也就把它遛沒油了。殲20可以長時間的巡航在我們自己家門口,可以輕鬆在日本、韓國附近盤旋,加上遠程導彈,可以打到關島。

比腿,殲20是德牧,F22是柯基。

第二:維護性,殲20完勝

殲20的維護性是遠遠、遠遠超過F22的。

披塊帆布就上高原了。這帆布還是用來偽裝的,不是怕飛機淋到。

而F22的高海拔使用一直是個夢魘,飛著飛著飛行員就睡著了。F22是離不開它溫暖的小窩的,完了還掉漆。

2017年9月新出廠的殲20,直接露天一放。

而F22高大上的機庫,在默默的訴說著它的嬌貴。把F22已經公開的毛病攏一下:

1.出勤率只能達到55 %。

2.每飛行小時的維護時間超過了30個小時。

3.蒙皮修補超過了維護時間的一半。

4.單位飛行小時成本超過44萬美元。

5.飛行1.7個小時(平均飛行時間),就會出現一個關鍵性故障。

6.表面塗層剝落被吸入了F119發動機內,打壞了風扇葉片,對發動機造成重大損傷。

7.洛馬公司的研究人員在測試中發現吸波塗層在吸收雷達波方面的效果並非十分理想,原因是基礎塗層不合格產品。

8.機翼連接到機身上的鈦合金桁架存在缺陷,這是由於鈦合金部件供應商沒有正確地對前機身的結構件進行熱處理所造成的。

9.座艙蓋在平均飛行時間331小時就會出現褐色斑點和表面剝落,遠未達到規定的800小時。

10.至今查不出問題的缺氧病了要了幾條F22飛行員性命。

在機身外部材料這塊,殲20要甩F22兩條街,維護簡單方便。殲20皮實,F22嬌氣。F22在維護性這塊,不僅僅是麻煩的問題,而且會導致故障高。

在結實扛造方面,殲20相當於中華田園犬,F22相當於泰迪。

第三:機身工藝材料,殲20完勝

其實上面說的作戰半徑和維護性與現在說的材料工藝是一回事。F22的機身結構部件是1噸的材料削出來的100多公斤的零件,而殲20的部件是激光打印,長出來的。這不是誰更先進的問題,而是殲20領先F22多遠的問題。

正是工藝材料的先進,導致的殲20維護性好、機身輕、載油量大、航程遠。

第四:造價,殲20完勝

殲20機身內部材料採用了大量的新工藝,節約了很多珍貴金屬材料,製造過程中損耗大大低於F22,再加上殲20的維護性的結果就是不論製造成本和維護成本殲20都遠遠低於F22。

所以,殲20皮實耐用,價格便宜,相當於戰鬥機中的T34-85。殲20未來裝備的數量應該是F22的4倍起,最低!

第五:空中組網體系作戰,殲20完勝

殲20可以與我國的其他四代機、預警機、無人機組網作戰。而F22是不能跟其他飛機聯網、信息共享的。

F22的定位是刺客,而殲20的定位是大將。正是這樣的初衷,F22要絕對的隱蔽起來,甚至包括自己人。所以,F22並不具備和其他戰機組網,共享信息的能力。一切全憑自身的能力單挑。

而殲20從立項開始就定位於與四代機、無人機、預警機體系作戰。先天的具備與殲10、殲11、空警、無人機... ...組網,實時共享信息的能力。

所以這兩種飛機的作戰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誰更先進,智商超過15的都能看明白。未來的中方空中集團,是無人機、殲10、殲11在前沿,殲20靜默隱蔽在附近,預警機坐鎮後方,在這種陣型前,F22沒有任何機會。

第六:發動機,終於到發動機了,可惜,這並不重要

F22、殲20這種五代機要具備以下四個特徵:1、隱身。2、超音速巡航。3、先進的綜合機載電子系統。4、良好的機動飛行能力。

上面四個特徵中,第二點和第四點,超音速巡航與超機動能力,指的就是發動機能力。這樣問題就來了:這四點同等重要嗎?

戰爭不是把你家戰鬥機的參數拿出來,我家戰鬥機參數拿出來,咱倆比一下,就分出勝負了的。

我們國家還有那麼多的殲10,殲11,殲16,殲15,還有無人機,預警機,未來殲20作戰,不是自己單打獨鬥,而是要與這些飛機組網,形成一個龐大的空中戰鬥群。也就是 的殲10,殲11,殲16,殲15,無人機在前面打頭陣,殲20在某個位置靜默,充當信息節點、後備軍和刺客的角色,預警機坐鎮中央,當指揮部。

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意義有多大?

超機動,就是它的機動能力特別牛,可以做出各種高難動作,什麼情況需要這種能力?狗鬥,就是兩架飛機面對面的格鬥。就像現在比較流行的梗,f35的教官問飛行員:你為什麼狗鬥?飛行員:我的飛機性能好。教官:不對,因為你傻。如果發生殲20與F22狗鬥,中美兩國的空軍司令都該槍斃。

五代機最重要的是:隱身和信息能力。F35演習中暴打F15、F16靠的就是這兩點。而這兩點,殲20應該是極強的,我認為超過F22。原因很簡單,晚服役十多年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判斷。

所以,殲20對發動機的要求,並不高。

不過央視幾次提及,戰區司令親口說:殲20用的就是國產發動機,並且可以超音速巡航。

中國這些年,在材料,工藝上有著巨大的進步,所以殲20自身的質量應該是比較輕的。加上機身外形。可以判斷,既是是一般性能的發動機,仍然會讓殲20有著很好的飛行,機動能力。

平心而論,近期,殲20在發動機的參數上,確實要稍遜於美俄,但對於中國空軍整體作戰能力的影響等於:零。

第七:座艙顯示器,殲20勝

這是F22座艙

這是殲20座艙,一整塊顯示器,可以語音發射導彈!

第八:雷達,殲20勝

F22的相控陣雷達1900個發射/接收模塊,功率16.4KW

殲20的相控陣雷達2000-2400個發射/接收模塊,功率24KW。

殲20雷達探測距離超過F22百分之五十,這既有中國雷達方面的進步,又得益於殲20龐大的機身。

第九:是不是該到F22帥氣的發動機噴口了?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先明白一個概念:綜合衡量。比方說現在有兩把手槍,一把比較先進,它有12個零件,一把稍微差些,但它有10個零件,而在軍方採購中,絕對會採購這把1個零件的槍。因為多一個零件,就需要多一套設備甚至工廠去生產它,在生產中多了一個環節,就增加了一個出現問題的風險。而在使用中,多一個零件,就增加了一個出現故障的風險。在武器的設計中,“複雜”是一種罪。

所以,某些技術光看局部的參數沒意義,要看它為整體的性能做出了多大貢獻,而這個貢獻是否跟它的技術含量和製造成本成正比。

F22的尾部噴口看著科幻,但它的弊端就:太複雜。

設計複雜,製造複雜,增加了整機的成本,也增加了飛機的死重,它這尾部噴口設計,基本上就等於你車後備箱裡每天都裝著兩箱礦泉水。F22也服役20年了,它那科幻的尾部噴口為它帶來了多少作戰效能?零!

我認為最好的發動機尾部設計是F35。不但我這麼認為,美國人也這麼認為。因為在十幾年之後的F35上面,已經取消了F22的方案。為什麼取消,因為不值得。增加了成本、增加了難度、增加了風險,帶來的好處幾乎就是零。也就是說隱身戰鬥機尾部發動機噴口的設計,還是F35上的鋸齒形的方案在綜合衡量上要優於F22的設計。明白了這個道理,殲20的發動機尾部,鋸齒形隱身設計也自然就是與F35並列第一。這個設計的優點就是:簡單!考量一個武器的性能,最先看的不是他的性能指標,而是:簡單還是複雜!

然後我們再考慮一個詞:體系作戰。還是我上面提到的,未來的空戰,中國空中集群殲10、殲11、無人機部署在前方打頭陣,殲20靜默隱藏在周圍,後方是預警機坐鎮,這種局面下,就算殲20尾部隱身稍差,又有什麼關係?

別忘了,裡面還有一個比同等重量的金子還貴的飛行員呢:我是不會讓你看見我的尾部的!

第十:回過頭來再看看F22

F22本身是存在著致命的缺陷,而且是不可逆轉,沒辦法解決的。美國禁止出口F22,就是為了保守住這個秘密!

首先就是F22不對外出售。美國人給的理由很充分:F22太先進,為了保密,只能對外出售差一些的F35。然而這絕對是說不通的!

說F22比F35先進是不嚴謹的,確切的應該說F22的空戰能力比F35強。

在科技水平上,F35的發動機是比F22的發動機先進的,F22之所以比F35空戰指標高,是因為它裝了兩臺發動機。但是談到保密,F35的發動機和F22的發動機哪個更需要保密?是F35!F35的發動機才是世界第一的發動機。

同樣的道理,F35上面的雷達比F22的雷達先進一代,只不過由於成本原因,F35雷達的發射模塊少於F22,功率小於F22,導致了F22的探測距離更遠。但在技術水平上,應該保密的仍然是F35。

F35比F22晚服役十幾年,這十幾年科技進步多少?F35裡面的機身材料,製作工藝,雷達,電子設備,通信,數據鏈這些真正需要保密的東西,樣樣都比F22先進。2017年的產品不需要保密,可以賣,1997年的產品卻需要保密?說得通嗎?

但作為空中信息節點,智能水平,對地攻擊這些方面F35明顯是強於F22的。從保密角度看,F35才更需要保密。

如果進行傳統空戰,F22應該能幹過F35。但它的優勢在於裝了兩臺發動機和更大功率的雷達,說簡單點F22就是比F35多了一膀子力氣,根本談不上有什麼可保密的。真正需要保密的恰恰應該是F35。

而美國的議會甚至立法禁止F22出口,這戲演的就有點假了。F22在1998年確實先進,到了2008年呢?2018年呢?還先進?還不出口?

F22另一個破綻就是:不升級直接停產。

當今世界的主流戰機,哪有不升級的F15、F16、F18、蘇27、殲10……就像我上面說的,F35的雷達比F22先進一代,如果F22升級雷達,探測距離能增加50%,這誘惑不能說小吧,但人家就是不升。現在咱們小老百姓攢臺電腦都得考慮升級的問題,美國空軍、軍火商、工程師、科學家這些最強大腦能把這事兒給忘了?

我們的殲20到2018年已經有4條生產線,勻速運轉每年也得生產出48架,也就是說到2019年底,中國的殲20要達到100架。而F22總共只有180多架,去掉墜毀和損耗,留下一部分保衛本土,歐洲再部署幾十架防備俄羅斯,其實他能拿到中國方向的頂天60架。也就是說最晚2019年底,美國會在關島、韓國、日本、菲律賓方向,這麼大的一片區域內,有喪失制空權的危險。

但即便是這樣,老美卻不著急不上火,偶爾炒一下重開F22生產線,然後就又沒下文了。在戰鬥機領域,能放任別的國家追趕上來,這是美國人性格嗎?

然後我看評論裡有人說美國停產F22是因為太貴,裝備不起,這就更扯了。

美國總共裝備180多架F22,停產前的報價是1.5億美金,如果美軍按原計劃購買不到800架,也就1億出點頭。跟F35價格差不多。F22價格貴的主要原因就是買的太少!裸機成本才8000萬美元。

美軍打算裝備2000多架F35,花2000億美金不嫌貴,原計劃裝備不到800架F22,也就900億美金,嫌貴?說得通嗎?

砍掉1000架F35能換來950架F22,如果F22像宣傳的那樣厲害,為什麼不換?用差不多的價格非得買性能差一截的F35,死活不買世界第一,天下無敵的F22!

而且美國要是真心想要更多的F22,這筆錢是不需要他自己出的,中國、日本、沙特就把錢掏了。美元是什麼?美國銀行印刷廠的產品而已,印刷機多轉兩圈,國債、外匯一個波動,F22這點小錢兒就出來了。美國人買武器啥時候差過錢啊?

所以,美國不升級F22,直接停產,必然是F22自身有致命的缺陷,而且這個缺陷是不能彌補的,也是不可逆轉的,禁止出口就是要保住這個秘密!

現在可以總結了吧,在我的心目中殲20:世界第一!


銳度何老師


關於殲20戰鬥機,全網最冷靜,最理智,最客觀的評價,也不過就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3款現役五代隱身戰鬥機之一,全球最拔尖的兩款頂級戰鬥機之一。如果稍稍帶點個人色彩,那就是全球最牛戰鬥機,沒有之一。

第五代飛機總共就那麼多,殲20能差到哪去?


殲20戰鬥機,確實夠牛,本來嘛,這個世界上就沒有幾個第五代戰鬥機,眼睛看得見真飛機的,無外乎就是美國的F22、F35,俄羅斯人的蘇57,我國的殲20、殲31這麼5款機型,考慮到蘇57今年才交付第一架量產型,還未服役,以及殲31的外貿戰鬥機身份,這個世界上目前能夠進入空軍部隊服役的五代機滿打滿算也就是F22、F35和殲20三款,你要說這都不算牛,那什麼算牛?

作為第五代戰鬥機裡的重型飛機,他還是比中型的F35強了不少。


殲20在現役3款五代機裡面,還是個厲害角色,咱們看看分類,F22和殲20這都是實打實的雙發重型五代機,F35卻是個大雜燴,屬於單發中型飛機不說,這飛機還融合了海軍陸戰隊的需求、空軍的需求以及多國合作的需求,性能這邊照顧一點,那邊照顧一些,搞了個四不像,對地打擊能力那是沒的說,奈何空戰能力很差,被美國官方冠名為:JSF,翻譯出來就是聯合攻擊戰鬥機,成了攻擊機了!

殲20的彈倉在五代機裡算是大的,而且還有側彈倉,要知道F35連側彈倉都沒有,沒法格鬥。


所以,殲20又成了世界上絕世高手一般存在的最厲害的兩款戰鬥機之一了,眼見著能和他媲美的只有F22這一個了,但是這還沒算完。F22是1995年就出現的飛機,多年以來也沒有對其電子系統進行什麼升級,座艙的格局也還是一瓶三下,分了好幾塊液晶屏,戰場上的信息節點能力不強,沒有聯合接站作戰能力,更沒有什麼側陣列雷達、EOST、EODAS等新型探測器,反隱身作戰能力很差,在數字化和電子科技上還不如F35呢。

圖為殲20的EOTS的特寫和外貿型產品的展示。


殲20卻不一樣,使用了三陣面式的雷達,不但有前向的雷達,還有側陣列雷達,更在機翼外緣上增加了雷達天線副陣列,同時還有光電/紅外一體化瞄準器,什麼EOST、EODAS等新型探測系統一應俱全,座艙一塊大屏亮亮堂堂,操作方便,信息顯示清晰準確,現代化作戰能力比F22強出N個檔次,這樣一對比,殲20都成了最強大的戰鬥機了。

殲20現在已經量產服役。


海事先鋒曾經多少次想要勸自己冷靜一點,可惜奈何這個世界上就這麼幾個五代機,我也是在沒辦法把殲20排在後面啊。


海事先鋒



在回答前,先對比下之前中外戰機的幾個研發進度。1990年美國進行第五代戰鬥機的對比測試,YF-22和YF-23兩款驗證機先後下線。同時期,我們剛從美國接回“和平珍珠”計劃取消後的殲-8II戰機,利用美國沒拆掉的1553B數據總線等進行一點點飛控、航電等領域研究。當年最大成果是殲-7E進行了首飛,成為空軍這段時期最重要的過渡機型。

1991年,YF-22勝出,並且把4S標準牢牢的刻印在第五代戰鬥機上。同年,殲-10剛完成全金屬模型,但配套渦噴-15發動機研製困難重重,正思考是否用蘇-27配套的AL-31發動機 與此同時,進行殲-8III項目作為備份。



1995年,第一架F-22原型機交付,同一年我國殲-8III項目連續兩架原型機墜毀,最終取消,退回發展殲-8II使用國產208A雷達和意大利進口的阿斯派德半主動雷達中距彈,進行了我國首次超視距攻擊試驗,而且開火時距離僅有區區的15公里。

1996年F-22A原型機開始首飛測試,恰好同年,殲-10原型機進行了首飛,這是我國航空史上里程碑的一頁,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整整落後了一代。經常比較的對手F-16的首飛時間是1976年,整整20年。


2005年,F-22A正式服役,第一個F-22A飛行中隊成立並擁有初始作戰能力。到第二年2006年,殲-10正式服役,其正式服役時間比F-16服役的1979年晚了27年,而且使用的發動機還是俄羅斯的AL-31F。

所以當殲-20原型機在2011年突然間橫空出世,進行公開首飛,並且在2017年開始小批量服役。這本身就有極大含義,我們航空技術與世界頂尖相比,在第四代戰鬥機時代,以F-16為參考對象,差距27年,如果以F-14為對比對象更是達到32年,這還是排除發動機因素情況下。而在第五代戰鬥機方面,殲-20與F-22對比,進度差距成功的縮短到12年,相當於經過這些年中國航天人的努力和艱苦奮鬥,與世界頂尖水平成功的縮短了15-20年的差距,這就是評價殲-20最大的意義,也是最客觀的評價。



另一方面這標誌著研發能力的提升,殲-10是我們擺脫蘇式戰鬥機影響,開始走上獨立研發的開始。其從1982年開始立項,到2006年服役,總共用了24年,可以說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一步步從無到有苦攻下來。殲-20從2004年左右開始,到2017年服役,縮短到13年,已經非常接近F-22的1991-2005年的14年。更重要的是研發團隊建設,殲-10服役時總設計師宋老已經73歲高齡,而殲-20服役時總設計師楊偉54歲,殲-20團隊平均年齡更是隻有28歲。
楊偉與宋老,傳承和接替才是殲-10和殲-20最大的成果


實際上,美國情報部門之前有過推測,其認為中國第五代戰鬥機不會在2015年首飛。結果殲-20不慎在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訪華當天進行首飛,以至於其在回憶錄《責任》中稱這是對他“最大的侮辱”。

所以對於殲-20,最貼切的評價個人認為就是“收穫信心”。雖然殲-20絕非十全十美,後部處理較為粗糙,對於下方雷達隱身能力較差,設計上過於偏向高速,低速性能存疑等,配套渦扇-15發動機更是到現在還沒有正式露面。


發動機還是永遠的痛,目前渦扇-10G只能滿足基本需求

但這已經足夠可以收穫信心了,30年左右時間已經縮短了15年左右差距,雷達和航電更是已經趕上世界頂尖水平。研發團隊完成新老接替後,年輕人更加銳意進取,也更加值得期待。畢竟當年指望殲-8II槍挑F-22的年代都過來了,還有什麼沒有信心的?


五嶽掩赤城


近日,一段7架殲20戰鬥機編隊飛行的視頻引爆了網絡,引起了關於殲20戰鬥機的裝備數量、戰鬥力的又一輪熱烈的討論。此次網絡上出現的殲207機編隊是目前公開的最大編隊,比之前出現的雙機編隊、5機編隊更具震撼效果,這表明殲20的裝備規模正在穩步提升,大編隊也預示著殲20戰鬥機的整體作戰能力也日趨成熟!作為全球第二款批量裝備並形成戰鬥力的雙發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戰鬥機至少已經處於全球前兩位,而具體誰才是現役第一,這還要看雙方指揮體系和飛行員的個人素質!


殲20戰鬥機7機編隊,陣容空前(拍攝殲要是殲20的話,那就是8架殲20編隊)

殲20戰鬥機是我國第一款達到世界頂級水平的先進戰鬥機,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採用全動前鴨翼氣動佈局的隱身戰鬥機。關於殲20的具體系統配置、性能參數尚沒有官方報道,但基於網絡上披露的信息,可以肯定的是殲20戰鬥機在雷達隱身性能方面已與全球最先進水平接近,而鑑於研發時間上的後發優勢,殲20在信息化作戰能力方面這具有明顯優勢,而修長豐滿的機身則賦予了殲20出眾的遠程作戰能力,整體上來說殲20戰鬥機的性能已經達到了全球最頂級的水平。


外形科幻的殲20戰鬥機

掛載4具大型隱身副油箱的殲20,打擊範圍可涉及關島一帶


要說殲20還有那些不足,個人認為主要是動力系統和機載武器數量上。殲20戰鬥機配套的渦扇-15航發此前有報道稱已經開始裝備,但是即便是渦扇-15已經應用,其10.5噸的推力與美國F22戰鬥機上的F119-PW-100接近,但是由於尚未裝備矢量噴管,機動性上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殲20戰鬥機機腹內置彈倉可以攜帶4枚PL-15中遠程空空導彈和2枚PL-10近程格鬥導彈,雖然導彈性能優異但是“4中2近”的載彈量相對於其他同級別戰鬥機“6中2近”的載彈量仍略顯不足。
國產渦扇-15發動機,希望它真的已經批量裝備

殲20戰鬥機展示“4中2近”掛彈配置

正如文章開頭所述,客觀的講殲20戰鬥機至少可具全球第二,雖然裝備規模、機動性以及載彈量上與美國F22相比還有不足,但是殲20的設計理念和後續改進空間要遠優於F22,在未來空中對抗中誰勝誰負還就要看雙方體系和飛行員的臨場發揮了。人民空軍經過70餘年的不斷髮展,在先進戰鬥機技術水平和規模上已經從長期落後狀態提升到全球第二,而未來隨著矢量發動機和新型號機載武器逐步裝備後,殲20的綜合性能還將會持續提升,當務之急是儘快提升殲20的規模,以應對在周邊地區不斷增加的F35戰鬥機的威脅,即便是目前狀態的殲20也有信心應對任何來自空中的挑戰。


F22戰鬥機在規模、隱身性、機動性方面仍優勢明顯我國空軍正在逐步過渡至“20時代”,繼續向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