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韓國電影《寄生蟲》創造歷史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

似沐夕梓


《寄生蟲》是藉由講述來自底層社會的一家四口如何費盡心機“寄生”進富人別墅、最終引發悲劇的荒誕故事,書寫階級的對立,呈現現實社會中被擠壓的底層人物心理異化過程,探討“寄生”的人性隱喻。 從這部影片的視聽風格來看,奉導的構圖啊、鏡頭調度啊、景深運用啊作用的出神入化,毫無痕跡。隨便聊聊影片中暴雨之夜的那場戲,鏡頭隨著在主人公在暴雨中奔跑回家,完整的呈現出居住在「半地下室」,如蟑螂一般生活著的主人公一家的樣貌。家已經被淹大半,為了堵住水管破裂汙水噴湧的馬桶,女主角坐在馬桶蓋上抽菸,對比蒙太奇呈現透過大落地窗欣賞壯觀的雨景的富人家。鏡頭語言上的切換和對比的建立,帶給觀眾的撼動是極有力量的。

回到中國電影,我們輝煌過,驚天動地過,無人能敵過。希望中國電影有更加美好繽紛的明天。




龍兒愛剪輯


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憑藉《寄生蟲》一戰封神,一舉拿下9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原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創造了韓國電影在奧斯卡零的突破。奧斯卡歷史上也第一次將最佳影片的小金人頒給了一部非英語電影。

《寄生蟲》講述宋康昊所飾演的金司機一個貧困的四口之家,長年居住在半地下室;一家人都失業,靠給快餐店折披薩盒、打各種零工為生。一次偶然機會,金家長子基宇偽造學歷應聘到富人樸社長家裡給其大女兒當家教;然後一家人通過手段隱瞞關係和身份陸續全部搬進了樸家豪宅,各自都混上了從司機到保姆等不錯的差事。但他們沐浴在地面陽光下的好日子沒過太久,另一家藏得更深,寄生在豪宅不見天日的地下室裡的一對夫婦,徹底打破了他們的“寄生計劃”。

《寄生蟲》告訴我們:如果中產一夜之間淪為赤貧;如果窮人失去對未來翻身的憧憬,那麼最後遭殃的就是社會上的所有人。

「如何評價今年奧斯卡的獎項結果」

《寄生蟲》成奧斯卡最大贏家是因為導演的思考是世界頂級的思考,對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這種思考,貫穿在電影史發展的不同重要環節裡。就是電影不僅是講故事,還要反思故事的意義,現實和虛構,以及觀看的意義。《小丑》的思考跟他顯然同步,不過《小丑》反體制色彩強烈,而奧斯卡基本上屬於主流社會的獎項。不可能給它獎,不過為了肯定小丑的努力,一定給他個小獎。至於《1917》為什麼沒獲大獎。因為之前關於一鏡到底的《鳥人》已經獲過獎,不是說多好,而是說這種努力需要鼓勵,僅此而已,至於入圍的其他電影,基本上屬於中規中矩,不太有超常表現,所以《寄生蟲》勝出理所當然。



泡影芭


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該片橫掃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刷新多項紀錄。

《寄生蟲》由韓國著名導演奉俊昊執導,以黑色幽默演繹了社會底層一家人寄居上流家庭的荒誕悲喜劇,揭露了韓國社會貧富階層懸殊的殘酷現實。時而詼諧輕鬆,時而驚悚苦澀,讓人身臨其境,更具真實感。

衝突不斷,結局殘酷而震撼,引人沉思。有影評說,“事實上,我們對於弱者的憤怒,已超出了感知的能力。強者對弱者的漠視,遲早會被暴力反噬”。《寄生蟲》的深刻在於此,藝術高度也在於此。





鶴仙柴


《寄生蟲》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的故事 是一部關於社會地位、抱負、物質主義和父權制家庭,以及那些接受擁僕人階層的想法的人的怪異黑色喜劇,將社會貧富階層的關係呈現得如同一碗清水般透徹。採用了一種更接近社會現實主義的風格,儘管加入了黑色諷刺和黑色驚悚元素。不管這個雙刃標題的恐怖電影內涵是什麼,道德上有缺陷的怪物完全是人類.

導演奉俊昊在影片中對準的,是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在那裡有錢人越來越富,而窮人則被留下掙扎著生存。很顯然地他達到了目標,電影毫無疑問是有趣的,但卻也充滿了憤怒,以及感受到的強烈不公正感。

2019年6月,《寄生蟲》在法國上映後至今已動員68萬1122名觀眾,成為了迄今在法國最賣座的韓國電影。

2019年6月23日,《寄生蟲》在韓國上映後累計觀影人次已突破900萬。2019年7月8日,《寄生蟲》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達到977萬。2019年7月16日,《寄生蟲》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達到991萬。2019年7月22日,《寄生蟲》在韓國累計觀影人次達到1000萬249人次,正式突破千萬大關.


貝唄愛德華剪影


 寄生蟲競爭奧斯卡評價如何 寄生蟲劇情講了什麼好看嗎

  近日,寄生蟲競爭奧斯卡受到很多網友關注,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將代表韓國競爭新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這屆開始改名最佳國際影片),來看看具體是什麼情況?

  寄生蟲競爭奧斯卡

  21日,寄生蟲競爭奧斯卡登上熱搜,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宣佈: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將代表韓國競爭新一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這屆開始改名最佳國際影片)。

  今年5月,《寄生蟲》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併成為首次拿到該獎的韓國電影。其後《寄生蟲》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並將會在北美上映。

  此前,自韓國電影開始選送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年來,從未曾入圍,去年大熱的《燃燒》也落選了。今年5月,《寄生蟲》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併成為首次拿到該獎的韓國電影。其後《寄生蟲》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並將會在北美上映。截至目前,該片在韓國本土已達到一千多萬的觀影人次。

  寄生蟲電影講了什麼

  電影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崔宇植、樸素丹、李善均、趙汝貞等主演,講述金錢導致的一切,由此探討韓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貧富巨大差距、社會階層不公和難以逾越的鴻溝。




一起看電影大家


題主你好,我是二十點影娛,很高興能為你解答。

當地時間2020年2月9日(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頒獎典禮,《寄生蟲》獲獎如下。

最佳影片:《寄生蟲》

最佳導演:奉俊昊《寄生蟲》

最佳原創劇本:奉俊昊、韓進元《寄生蟲》

最佳國際影片:《寄生蟲》(韓國)

《寄生蟲》成為歷史上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的歷史記錄,同時,還包攬了“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國際影片”其餘三個大獎,導演奉俊昊更是一人包攬四座小金人,創造單屆奧斯卡獲獎個人之最。

《寄生蟲》也成為第二部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戛納金棕櫚的影片。(第一部是1956年的《君子好逑》)。

《寄生蟲》的獲獎消息就連韓國總統文在寅和青瓦臺的政府官員都為其喝彩,韓國網民更是在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

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對《寄生蟲》的祝賀聲明中說:感謝《寄生蟲》劇組給予韓國國民的自豪和勇氣。《寄生蟲》的奧斯卡四冠王是過去一百年裡所有韓國電影人不斷努力的結果,今後政府將進一步為廣大電影人提供能夠盡情發揮想象力並放心大膽製作電影的環境。

《寄生蟲》在斬獲戛納金棕櫚大獎之後,網友對於它是否美過其名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

而在小編看來,或許,它不是那部最好的電影,也許,與《愛爾蘭人》或《1917》比較,沒有那些史詩的氣質;和《燃燒》對比,少了些硬劈生鑿,虛實相生,多義曖昧;甚至,和導演自己的電影《殺人回憶》相比,少了些那種抓不到、還被調戲的無力感。

可是,是否美不其名,寄生蟲都站到了最高獎臺上,這是對寄生蟲和奉俊昊無聲的肯定。

《寄生蟲》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沒有壞人的世界,但是依舊有悲劇的影視,

即便網友對《寄生蟲》獲獎不屑一顧,也不能阻止奉俊昊以影片《寄生蟲》成為了歷史第一人的事實。

以上就是小編對影片《寄生蟲》獲獎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對題主有幫助。




二十點影娛


你如果有心去抓取,《寄生蟲》有大量影射社會的金句。但是很難想象,這樣一部同樣諷刺發達國家和上流社會偽善的電影,會在國內連放映的機會都無法取到。沒能在電影院支持一下奉俊昊導演的作品票房,不得不說是一種小小的遺憾。

《寄生蟲》的故事線,其實有一些類似上半年美國驚悚電影《US》。一個半地下室的四口之家,以謊言和騙局希望攀附到上層社會,去體驗和侵入他們的生活。而一個,同樣是一個四口之家,他們不甘於成為複製品,過著茹毛飲血,被遺棄的生活。

“地下室”,是一個技巧巧妙的隱喻。這裡不僅僅是這個四口騙局之家的寄生之地,也象徵了他們的社會層級。他們要忍受醉漢隨地的小便,要時常在尋找WiFi,以便在手機停費後通過網絡查找工作信息。那個小小的可以迎接些許陽光的窗戶,和豪宅別墅的落地大窗,也是一個極其形象的對比

電影在高潮戲後迎來午夜豪雨,三人在大雨滂沱裡逃離回家,而此時的家已經一片汪洋,那個住著蟑螂和灰塵的地下室,也自此淪陷。這一段的畫面對比尤其強烈。富人的孩子在雨夜的草坪上,可以安枕無憂,因為帳篷是“美國製造”,著實安全。而下坡,下樓梯,再下坡之後的窮人的屋舍,則是狼藉不堪,只能去體育場暫居。

這不得不讓人感慨:對於富人來說,雨是浪漫的景緻:對於窮人來講,雨是滅頂之災。

實際上,電影並沒有刻意強調富人的“為富不仁”,相反,他們有相對的仁慈,善良,和慷慨。但是他們會因為司機的疑似越軌行為,炒掉他,會因為憂慮女管家有肺結核,而解僱她,雖然,她是前房主再三推薦有保障的存在,是在這個房間居住更久的人。

正如母親所言:“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很善良”。金錢,給了我們選擇冷酷和善良的權利。當那些窮人,或者其他階層的人,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幫助的時候,我們是可以善良,可以慷慨的。

階級的可怕,有時候不是富人的不仁,而恰恰是窮人對於優越生活的病態嚮往,和對貧窘生活的恐懼,選擇的病態的攫取。

我們見過富人自我保護遠離窮人區,但是更多的時候,也看到他們的佈施,他們的捐贈,他們承擔的一定的社會責任,也看到著如此多新聞裡記錄的窮人對於富人毫無原因的傷害,報復。

就好像富人爸爸對於窮人爸爸體位的嫌棄,換來的,卻是被捅殺的悲慘。阻隔他們的,不是體位,也不是前座後座的僱傭關係,而是階級之間敏感的感觀。

這種敏感,既有富人的虛偽,精緻的客套,更多的,還有窮人強烈自卑的自我保護。

正因為《寄生蟲》既有多類型電影的特徵,又沒有拘泥在某種類型裡固定,它才可以呈現如此多可以解讀的角度,它可以在荒誕裡感受行騙的趣味,也可以在驚悚看到神經質的人物關係。好的電影,它甚至沒有給一個完整的中心思想,在這種象徵性的拍攝手法,已經多寓意的鏡頭暗示裡,它流露出來的,既不是對富人的鞭笞,也不是對窮人的諷刺,批判。因為,造就這兩個社會形態出現的,並不是某一個人,某一群人的原因,這是整個國家,和所有國家都呈現的社會形態。





科科影視集結號


這部黑色喜劇圍繞收入平等對兩個家庭的影響展開,是奧斯卡金像獎92年曆史上第一部獲得最高獎項的外語片。“寫劇本總是一個孤獨的過程。我們從來不會代表國家去寫自己的電影劇本,但這是韓國的第一座奧斯卡。他說:“我並不認為將電影分為英語電影和非英語電影是公平的。”“我認為,只要作品足夠美麗,它就是好電影。”


未末年代


一個良性的市場機制能夠催生出優質的影視資源,開放的創作環境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參與者的能力,雙方的相輔相成是塑造好電影的先決條件,再加上導演的紮實功底以及出眾的風格特質(這個特質與國際接納性也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離不開為一部電影共同默默付出的幕後人員,總之,要製作被國際接納的影片,並且能出類拔萃獲得獎項,是多方面共同結合的產物。


飛魚亦非魚


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到的東西才真正是自己的,可惜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人願意自己奮鬥呢?[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