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防疫“鐵律”是為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趙繼承

我市疫情防控“十二條”措施,被市民稱為“鐵律”。2月10日夜,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調整了疫情防控“十二條”措施,引發熱議。看大家在寧波發佈、甬派客戶端上的留言,有三種觀點佔比較高。一是認為疫情向好的方向發展,出現了盲目樂觀的心態;二是害怕防控“降級”,對措施調整表示擔憂;三是建議企業復工復產還可以等一等。對這些觀點,有必要辨析一番。

持前兩種觀點者,恐怕對我市疫情防控形勢的認識不夠清醒。果斷及時,防控有力,我市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連續下降,患者治癒率提高,來甬和在甬人員防控工作呈現穩定態勢,防控形勢出現了積極變化。但接下來,返工、返崗漸入高峰,疫情傳播風險增大。防控工作如若不慎,或出現不可估量的變數,必然造成外防內控工作的二次壓力。也就是說,我市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容不得半點馬虎、絲毫放鬆,防輸入、防集聚、防蔓延必須持續發力。

持第三種觀點者,恐怕對“因時因地、分類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必要性缺乏理性認識。當下,疫情防控是大局,但經濟發展也不能遲滯。尤其是一些事關民生供給、勞動就業、防疫保障、重大項目和對外出口的行業,在確保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儘可能為復工復產“搶時間”,就能減少疫情對生產經營的衝擊。從這個角度看,有力有序地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是保證經濟平穩運行的內在要求,也是穩定勞動者就業、保障人民生活的緊迫需要。

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必要性、疫情防控面臨新的風險兩個因素疊加,導致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係發生變化。前段時間,防疫形勢艱鉅複雜,發展變化趨勢不明,防控工作是頭等大事,民生保障和企業發展做出犧牲情有可原。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必須找準平衡點、算好平衡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努力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準確把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係,是準確應變、科學應變、主動應變的前提,自然導致應對策略調整。在疫情防控形勢出現積極變化的情況下,適當改變群眾的受限狀況是應有之義。企業復工復產勢在必行,拿出更加科學精準、嚴密高效的措施予以應對,確屬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