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斯特恩拿著錄像帶苦求免費轉播到如今,NBA一年能從中國賺到多少錢?

喜歡風的雲


現在nba在中國可以說是發展的特別火熱,成千上萬的球迷們每天通過電視、網絡去收看大洋彼岸所進行的一場場籃球盛宴。但是要說nba和中國的不解之緣,還得從上個世紀說起,而這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就是nba德前總裁斯特恩。



不得不說,斯特恩還是非常有遠見卓識的,他早早的就盯上了中國這塊市場。但是,讓nba走近中國,他還是廢了不少心思。

1989年,那時的斯特恩還只有47歲,他隻身來到中國,來到央視尋求轉播nba。但是因為沒有預約,斯特恩只能在外忍受刺骨的寒冷,長達一個小時。不過,他的付出還是得到了回報,在給相關人員進行了相關事宜的傳達之後,央視也是答應了斯特恩的請求。


從央視為nba提供免費轉播到今天騰訊需要主動和nba洽談轉播事宜,已經過去了30個年頭。nba每年到底能夠在中國賺多少錢,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會公開。

但是光從轉播權來看,騰訊今年用5年15億美元獲得了nba德獨家網絡轉播權,每年,nba光從這一塊就可以獲得德錢高達3億美元!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方面,nba每年獲得的來自中國贊助不計其數,廣告甚至接到手軟,再加上一些周邊產品的販賣,這一年的總收入真的不可估量。

我們希望nba在獲得我們這些忠實觀眾的同時,能夠好好的珍惜。


豬蹄體育


80年代,我們的經濟並沒有那嘛的出色,但是還是很多人意識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比如說NBA總裁斯特恩。那時候的NBA並不像如今,富得流油,多支球隊的經濟並不樂觀,NBA急需一個為他未來發展帶來巨大助力的夥伴,於是,斯特恩隻身來到國內,拿著錄像等,苦等“央媽”的領導,最終,斯特恩的免費政策讓NBA在午夜時分有了放錄像的機會,NBA也在中國種下了種子。

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NBA一年在中國賺多少錢呢?我們來看看直接收入和間接收入的總和。先來說說直接收入,這塊最大的收入還是轉播權,比如企鵝用5年15億美元買下的獨家網絡轉播權,就能讓NBA每年收入3億,再加上傳統的電視媒體,NBA在轉播權這塊的收入達到了3.2-3.5億美元左右。

直接收入還有另外一項就是中國賽以及NBA周邊商品的售賣,鑑於我們擁有如此大數量的球迷,這塊的收益每年應該不會低於一個億(08年,NBA周邊的收益就已經達到了5800萬美元)。第三是贊助商,NBA有著太多的中國商業合作伙伴,估摸著目前有聯繫的不下百家,單單這塊的營收也至少有2億美元左右,所以NBA在中國市場的直接收入達到至少6-7億美元的水平。

我們再來說說間接的收益。間接受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針對球隊的贊助,這一部分的收入雖然數字不是天價,但擱不住參與的人多,所以30支球隊加起來達到1億美元不成問題。另外一部分針對球員的就是大頭了,比如中國廠家和NBA球員的各種代言合同,球鞋、旅遊、汽車等等,這一部分產生的代言費每年至少需要2-3億美元的水準。

綜上所述,就我們所能瞭解到的,NBA每年能夠從中國市場至今賺取到10億美元,或許實際的數字還要比這個大。對於當下的NBA來說,如球迷所說,他們該做個決定了,這每年的10億美元和品牌的升值要不要了,反正對於球迷來說,看不看NBA,也不影響咱每天吃飯、上班,不是嗎?


東球弟


從斯特恩拿著錄像帶苦求免費轉播到如今,NBA一年大概能從中國賺走10億美金。

騰訊天價買斷費,各種贊助合同不斷


騰訊用5年15億美金的天價買斷費,買斷了NBA在中國5年的NBA轉播權。這算下來,一年就有3億美金。當然,這還只是網絡轉播權。還有著電視轉播權,NBA也會從中國撈取一定的收益。


中國在NBA的贊助商,更是數不勝數。外加上一系列球衣、NBA周邊等商品,10億美金還只是保守估計。在NBA海外市場來看,中國無疑是除了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市場。

最初,斯特恩拿著錄像帶苦求央視免費轉播,彼時的傳媒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中國球迷對於NBA也不甚瞭解。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到現如今,NBA在中國的普及度以及受觀眾喜愛程度,都是其他國外聯賽比不了的。中國有數以億計的NBA球迷,所以,NBA每一年都會有NBA中國賽。

每一年夏天,NBA也有中國行。中國的球迷市場就像一塊蛋糕,顯然,就目前來看,NBA一家獨大。NBA作為全世界最頂級的體育賽事,擁有著眾多超級球星。這些球星,在中國也有著很多的代言合同,比如,安踏、李寧、匹克等等。當然,這些不含在NBA總體收益之內。


總的來說,隨著經濟的多元化,市場越來越開放,NBA在中國的形勢,只會越來越好。

這是小編個人的觀點,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小徐侃球


從斯特恩手持錄像苦求免費轉播至今,NBA每年能從中國賺多少錢?

還記得曾經在2004年,NBA季前賽首次登陸中國,當時舉辦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及上海,姚明率領的火箭隊與劉煒加盟的國王隊打了兩場比賽。從那刻開始後,斯特恩才知曉原來中國市場有如此巨大的潛力。斯特恩曾經表示:“從那時起,帶兩支NBA球隊來中國打季前賽,成了我的使命。”斯特恩生涯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是其將NBA帶入中國,也正因為姚明的加入讓做更多的中國球迷熟知NBA聯盟,讓NBA在中國變得家喻戶曉。

也正是因為斯特恩獨自一人來到中國,手持錄像苦等“央視”,最終斯特恩用自己的行動博得NBA免費轉播至今(曾經在央視大門口苦等央視領導40分鐘)。而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那中國粉絲到底也多少呢?NBA一年從中國賺多少錢呢?曾經斯特恩也透露:“曾經匿名登陸過社交媒體,當時他希望看到中國粉絲達到1.25億人”,結果觀看NBA的人數每年都在不斷的增加,也正是因為中國商業這塊大蛋糕,據2013年的報道,正因為中國的球迷讓NBA的商業化從1984年1.92億美元,提升到至少50億美元,如今NBA在中國市場每年收入約1.5億美元,然而下來看看如今每年NBA的收入。

然而三十多年過去了,NBA每年能在中國賺多少錢呢?當然要計算中國誰拿到轉播權(獨家),最大的當屬騰訊體育吧,騰訊曾以5年15億買下獨家網絡轉播權,NBA在6年前每年收入達到1.5億美元,6年後的今天如果按每年收入達到3億美元,加上電視媒體的直播,NBA轉播權在中國收入每年能達到3-4億美元。

當然NBA的收入不止僅有這些,每年的中國賽及NBA各種的商品,也會是一筆不菲的收入,畢竟我們有大量的粉絲,這方面每年或許能達到1億左右美元。最後就是贊助商,NBA與中國的贊助商多有合作,粗略統計1.5-2億美元,每年NBA可以在中國賺到至少6-7億美元,看來這塊大蛋糕著實可以養起整個NBA。

當然,也會有中國的廠家與NBA直接進行合作,明星代言、各種友誼賽等,這一部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如果按代言費每年至少收入2-3億美元,所以NBA每年從中國市場至少能賺10億美元吧,這只是最小統計,NBA能走到今日需要感謝斯特恩,肖華你怎麼看?



如果球迷有不同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雙擊關注老王,老王感謝球迷們的支持!


隔壁老王侃球


在1989年斯特恩隻身拿著錄像找到央視,希望得到轉播的機會,並且是免費轉播,這時大家喜歡上了籃球,慢慢的開始了簽約轉播權,在此前企鵝和NBA簽下了一份5年15億美金的轉播合同,單單一年就能掙到3億的轉播費,而且中國還有很多贊助商,很多球迷也會去買NBA周邊的商品,比如籃球、球衣球鞋等等,估計一年怎麼也有10億美金。

不得不說NBA在中國每年會得到太多的收益,而斯特恩當年更是注重粉絲,現在的蕭華一味的用自己所謂的原則帶領NBA,對於某雷的事仍舊置之不理,讓人看著氣憤,吃著別人的不說別人好也就罷了,還反咬一口,大家怎麼看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討論,我是急停跳投打鐵,每天分享精彩的籃球問答,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急停跳投打鐵


火箭隊和NBA的大好“錢”景,現在都被莫雷的一張圖給毀了。NBA一年在中國可以看得見的收入估計在8-10億美金左右。我們以火箭為例,具體來看看有多少收入損失。從目前各方的最新反饋來看,火箭損失不可謂不大!

從姚明2002年以狀元身份加入火箭隊以來,火箭隊就成了中國球迷的主隊,哪怕姚明退役後依然有非常多的球迷以火箭紅為傲。根據統計,在姚明效力火箭期間,火箭隊升值幅度達到100%,遠高於聯盟平均63%的水平。

根據福布斯公佈的NBA球隊年度價值排行,在姚明加入火箭隊後的第一年球隊價值只有2.55億美金,在聯盟三十支球隊裡排在22位,處在下游水平。但是在2019年年度排行榜上,火箭隊球隊價值已經上升到了23億美金,上漲了整整20億美金還多,排位也由原來的第22位猛漲到了第7位,進入了NBA球隊第一方陣。

火箭隊的CEO布朗直言“中國市場對於火箭球隊的發展貢獻非常大。”為此還成立了一支專門面向中國市場進行業務開發和拓展的團隊,在所有球隊中屬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見中國市場對火箭的重要性。之後簽約林書豪、周琦等人,也都是希望能夠複製姚明在火箭時為球隊帶來的商業價值。

球隊CEO布朗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說:“現在我們在中國的贊助收入大概是總收入(除去轉播費用和特許商品收入)的8-10%,希望明年(2018年)年底這個比例可以達到20%。”在2017年之前火箭隊裡的中國贊助大概維持在4-8個,包括騰訊、中普車房網、水性科天、中興手機都曾是火箭贊助商,2002年6年600萬簽約成為火箭贊助商的燕京啤酒是第一個嚐鮮的品牌。

從目前已經聲明的李寧、你我貸、浦發銀行等來看,來自中國的收入達到20%是很可能的,根據統計2018年火箭隊收入2.96億美金,按20%來說,火箭隊因為莫雷要損失差不多6000萬美金,也就是約4.2億人民幣。

可不要小看了這1年4.2億,要知道火箭整個球隊才值144億。而且這還只是能夠從明面上能看到的,轉播費用和特許商品收入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但從NBA官方和火箭隊的反應來看,他們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有多嚴重,這個時候咱們該用腳投票了,讓他們知道我們的態度。


老胡彈球


上世紀80年代,NBA對於我們中國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聯賽,但商業眼光敏銳的斯特恩察覺到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帶著一卷NBA的錄像帶來到中國,並承諾中國球迷免費觀看,自此NBA第一次敲開了中國的大門。


時至今日,NBA早已經家喻戶曉,與中國的多方面合作也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首先是賽事轉播權這一塊,企鵝用5年15億美元買下了NBA全網獨家轉播權,只要NBA能不斷製造出新的明星,比賽能一直吸引人,那麼未來轉播權的收入還將越來越高;

其次是社交媒體和短視頻。除了比賽直播,NBA還將視頻播放權賣給了頭條、微博,價格都在千萬級別以上。

然後就是與中國企業的商業合作。NBA在中國有27個合作伙伴,這些贊助商會為各支球隊提供贊助,聯盟中30支球隊,雖然吸金能力有強有弱,但是總贊助費達到1億美元應該問題不大;除了贊助球隊,贊助球員的價格更高。各個贊助商都會與球星們簽下代言合同,這些合同的金額少則千萬級,多則上億,一年加起來3億美元應該是有的。

最後就是周邊商品和線下活動。只要球星有號召力,那麼NBA壓根不會擔心球衣和運動裝備等周邊的售賣;再加上每年NBA每年都會舉行中國賽,這兩塊的收入加起來保守估計也得有1-2億美元。
所以總體算起來,每年NBA從中國賺的錢怎麼說也得有10億美元了。中國市場如此龐大,相信NBA也得好好斟酌下,這每年的10億美元還要不要了。畢竟對於我們球迷而言,不看NBA只不過是少了一項愛好,但NBA的損失,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心靈丶震撼


80年代斯特恩一卷錄像帶外加免費轉播的策略敲開中國的市場,現如今每年7億美元的直接收入和3億美元的間接收入!斯特恩精明的商業頭腦帶動了NBA在中國的紅火,卻無法帶動中國籃球的騰飛!

80年代急於開拓NBA市場的大衛斯特恩發現了中國市場下隱藏的巨大商機,隻身帶著NBA球員的球技專輯錄像帶在央視大門外苦苦守候,尋求合作機會。最後以免費轉播的條件換來了凌晨直播的機會!30年過去了NBA在中國遍地開花,擁有最多的球迷,最龐大的直播,實力最雄厚的贊助商,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一商業合作伙伴。每年從中國市場獲取高達10億美元的收入。

最直接的收入來源於轉播權,企鵝5年15億的網絡獨家轉播權每年帶給NBA聯盟3億美元的收入,傳統電視媒體的轉播權的轉讓費也是一筆天價,整體能達到2億美元以上。轉播權的收入一年能達到5億美元以上。

NBA聯賽周邊產品在中國也大受歡迎,火箭、湖人、騎士、勇士、馬刺等擁有巨星和出眾的戰績球隊,在中國擁有超高人氣,和眾多的粉絲。擁有自己喜歡的球星的球衣,球鞋,比賽用球是夢寐以求的事情,為了達成目標,不惜省吃儉用,也要置辦全套裝備,NBA在中國擁有的粉絲數量不記期數,詹姆斯的粉絲數量高達1300萬,庫裡的粉絲數量也毫不示弱,哈登的數量更是高達2000萬,間接的收入是個天文數字。NBA中國賽場場爆滿,門票350-12888不等,一場比賽的門票收入也是筆不小的數字。

NBA在中國的紅火,尤其是姚明在NBA的成功吸引了國內眾多贊助商贊助NBA,曾經的火箭隊滿場的中國元素,信用卡、運動品牌等各種行業都把目光投向了NBA的廣告效應,紛紛出手贊助NBA球隊,每年的廣告合同至少在1億以上。

NBA著名球星在國內擁有超高的人氣,也成為廣告代言的寵兒,他們經常拿著天價的代言費,出現在熒屏和網絡之中,甚至親自到中國來參加商業活動,每年的廣告代言也是筆不小的收入,綜合以上分析NBA每年在中國轉到的錢不低於10億美元。


但NBA在中國的紅火併沒有帶動中國籃球水平的發展,世界盃無援小組出線,中國隊面臨著無緣東京奧運會的尷尬。中國男籃與世界強隊的差距越拉越大。享受著中國市場帶來的巨大利潤,NBA卻並不在意中國球迷的感受,反倒是對不合理的言論採取言論自由,包庇的態度。自己自己種下的苦果自己吞,如今NBA在中國的前景恐怕要涼涼了!


櫻木花道615


中國一直是NBA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看足球,南美和非洲也是足球至上,而印度本身籃球能力有限,其國內籃球市場遠不如中國,日韓籃球氛圍一般,唯有中國,因為足球太差,以至於對於籃球老老少少都非常關注,而NBA作為世界籃球的TOP1,因此其在中國的球迷基數是巨大的。



NBA前總裁大衛•斯特恩和中國央視,為了宣傳NBA,斯特恩苦苦等待!

1984年,新上任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臺,首次主持了1984年NBA選秀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念出了奧拉朱旺、喬丹、巴克利和斯托克頓的名字。

19861,斯特恩為了宣傳NBA,在中國央視門口,頂著寒風苦等30分鐘,只為把手中NBA的資料交給央視相關人員,可是等來的確定淡漠,直到1988年,央視才首次通過錄像帶的方式播放了NBA的決賽,而這些,都是免費的(不免費當時央視根本沒人鳥NBA)。

1989年,為了能全面的打開中國市場的大門,大衛•斯特恩再次來到中國,但遺憾的是,因為沒有提前預約,因此這位當時的NBA總裁斯不得不在傳達室等了一個小時。不過幸好堅持換來了回報,在與央視的有關負責人見面後,整個會談只持續了30分鐘,雙方就完成了簽約。

NBA在中國的發展,難道要毀在亞當•肖華手中嗎?

從斯特恩來中國,到大姚前往休斯敦火箭隊,中國市場對NBA可謂已經打開到極致了,雖然遠隔重洋,可火箭隊甚至被一些球迷當成自己的半個主隊了,即便是大姚退役後都是如此。可從這次火箭總經理事件,以及NBA的官方回應來看,他們簡直就是罪不可恕、罪大惡極。在事件後,我看到了國家、人民和球迷堅決的站在了一起,堅決抵制火箭這條“吃裡扒外”的老狗,從當初的市值聯盟倒數到後來的市值聯盟前幾,中國球迷給予火箭這麼多投入,換來的確實這樣一個結果,著實讓人心寒。

我不知道NBA這幾年每年都要在中國手中賺多少錢?也沒有人知道(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上面回答的人說的全是錯的),這個價值是不可量估的,想想光騰訊新簽約的合同就是5年15個億美元,而其中帶動的周邊、市值、廣告、活動等等根本就是不計其數。


堅決抵制火箭,只有讓火箭、讓NBA知道痛了,他們才懂的什麼叫做尊重,一個NBA就敢高高在上,真是可笑,在名族大義面前,你火箭隊算個屁。


籃球專區


斯特恩89年辛辛苦苦求來的中國央視轉播NBA賽事,三十多年過去,NBA在中國市場普及度很廣,受眾人群超多,有了極其好的生存土壤後,NBA的吸金能力體現出來。

NBA在中國市場的重要營收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轉播權:央視目前依舊是免費轉播NBA賽季,早期是有新浪獲得轉播權,後來由騰訊體育接手,騰訊體育將NBA轉播做到了極致,專業的解說團隊,美女陪看團隊,衍生出的騰訊旗下企鵝名人賽等等,看似是騰訊從中獲得了很多的會員費,贊助費,實質是再幫NBA打工,幫NBA滲透中國市場。騰訊第一期的合作得到很大的收益,第二合作期以5年15億的大合同拿下NBA轉播權。

廣告贊助:中國企業看到NBA這個大的流量主,波及人群年齡段很廣,小到幾歲的孩子,老到七八十歲的老爺爺,80後中生代也是社會有經濟實力的群體,他們也是NBA最終夯實的粉絲群體,也是具有超強購買力群體,就吸引了不限於體育用品的廣告贊助商!

代言合同:與國內代言不同的是,NBA球員可以自己選擇代言合作的企業和品牌,中國品牌簽約了NBA超多的代言球員,比如韋德、帕克、克萊等。包括世界盃期間科比作為形象大使來到中國,這一趟中國行科比就與中國企業簽了不少的代言合同。可想而知,中國市場對於NBA資金的支持有多麼的深厚。

附屬產品:NBA衍生了超多的體育用品,球衣、球鞋、體育狀態,訓練營,邀請賽,等等,無不在從中國市場吸金。

從如今的市場來看,山哥不是做這一行,而大致粗略計算,每年少說得10億美元以上,甚至更多。

而在當前時間節點,該NBA做出抉擇的時候了,否則,可能會被中國市場將其下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