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取消職稱,拿什麼來評價教師的能力與業績?

用戶100586451911


說說我的個人經歷吧,希望對你的決定有幫助。我是2014年大學畢業,2014年到2015年一直沒有工作,處於待業的狀態,那時候我的夢想就是有一份工作,哪怕是一個臨時性的工作也可以。

因為每天待在屋裡面,幫著家裡面做一些小生意。鄰居家都有一種異樣的眼光看我,覺得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真的丟人。

2015年,我和弟弟一起去了一個化工廠,當勞務派遣工,其實也就是一個臨時工。因為同工不同酬比較嚴重。很多正式工乾的活比我們臨時工少的多,而且他們還愛指手畫腳,那時候就感覺自己受不了這個氣,然後就一定要考一個比較正式的工作。

2015開始準備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社區。大概參加了十幾次考試。在2016年12月份的時候。被錄取到一個鄉鎮當公務員。那個鄉鎮離我有1000多公里。但是我無怨無悔,至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工作剛開始參與了脫貧攻堅。感覺每一天都很忙。貧困縣退出以後就感覺沒有什麼事。2018年的時候又考了在非全日制研究生。2019年一直邊上學邊工作。目前在寫論文的階段。

2020年的目標就是好好準備複習遴選考試。希望早日脫離鄉鎮,因為在鄉鎮你會覺得沒有任何上升的機會,每天都是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沒有任何的挑戰性和激情,

所以我的現在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考到市直或者是省直機關。我個人不建議你辭職,尤其是現在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很多工廠都已經倒閉。如果你覺得當地不好,可以考到其他地方去。希望我的經歷能夠幫助到你。


公考遴選寫作大講堂


老師們在以前不按職稱發工資時,幹得也挺好的,我是八○年參加工作的老民辦教師,剛開始每月是十三塊五。我們老師幹勁也大得很,早晨五點以前到校上早操,晚上上夜自習到九點,真是兩頭見星星。老師也沒怨言,而現在按職稱發工資老師幹勁卻沒有了,這是為什麼?職稱不但不能調動老師積極性,而且讓老師不痛快,因為職稱評審弄虛作假的太多了,兢兢業業工作,不會來事的你累死也進不上,所以很多人想我進不上不進。但我也不好好幹!


一切隨緣


職稱制度,嚴重打擊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使投機取巧者名利雙收。


房增華128


為什麼要那麼重視評價這些呢?明顯的專家思維。多重視師德和教學工作量,不就行了?你能力再高,不上課,有毛用?不要那麼太重考核,考核和學生減負是互相矛盾的,你太重視業績考核,就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給學生減負。你應該轉換思維,多勞多得,從教育課時上去計算績效。大學畢業生,去教加減法,去教認字“你我他”,你還要考核什麼能力?有教師資格證的都可以勝任這份工作,教育專家你不要整天吃飽沒事幹,整天研究這種問題,誤導教育。取消職稱勢在必行,因為職稱根本不適合教育事業。職稱就像學生考試一樣,你一次考的好,年年順利升年級;如果考不好,年年留級。關鍵還有比例,這就註定大部分的“學生”年年留級。你能說,學生如果升年級不用看期末考試成績,學生平時就不努力學習了嗎?顯然不是。學生就算沒有年級升學考試,學生還是會好好學習的。所以類似,就算沒有職稱,教師還是一樣會上好教師自己的課。職稱,取消了也罷!


150638594


難道職稱是評價教師的唯一方法?沒有職稱的時候照樣搞教育!大家幹勁大無怨言!現在推行的職稱制度為什麼怨聲載道?!!!


用戶8635624386829


職稱終身制不好,應五年一評,能上能下,只作為選拔幹部的條件,退休作廢,但不與工資掛鉤。當官也應廢除終身制,不能一當上官就只升不降,


上善若水127436101


如果取消職稱,用什麼來評價教師·····?言下之意,職稱是用來評價教師工作的。個人覺得,這個題目本身有點問題,職稱是用來每學期或每學年評價教師教學經歷、能力和業績的嗎?即使有,也是對職稱評定前的若干年工作而言的,平時根本就沒用它做尺度去衡量教師工作的。

思想政治素質、學歷、教學經歷、能力、業績和科研成果,這些都是評定職稱的條件,符合相應職稱條件的,就可以被評審委員會定為相應的職稱。職稱只在評定和取得的過程中有短暫的評價功能。

對工作的評價,主要根據是工作量、出勤率、教育教學成果、有無違紀違規違法行為等。而不能用已有的職稱來進行評價,如果每年都用職稱來評價教師工作的話,就要一年一評,每個職稱證書有效期只有一年。而事實上,從來就沒用職稱去每年評價教師的工作。

那麼,某位教師被定為某職稱後,是否可以用職稱來評價他以後的實際工作呢?當然不可以。誰敢保證高級職稱的教師就一定做出高級的工作業績來?又有誰敢說低級職稱的教師就一定做不出好的業績來?教師的工作具有多變性或不確定性,有很大的伸縮空間。不像工廠裡的流水線,每個工人必須堅守自己的固定崗位,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整個流水線將無法運轉,每個人都必須將自己的技術、能力發揮出來,否則產品質量就要出問題。如果他們有職稱的話,而且職稱所代表的技術又與生產勞動是緊密結合的,那麼此種情況下,職稱可以在評價工作業績時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目前的職稱終身制下,教師的工作是不能用職稱評價的,有什麼樣的職稱,並不等於就自然有什麼樣的工作(頂多只能評價職稱評定前的3年5年的工作情況)。

如果每學年對教師工作有一個嚴格的對應職稱等級的評價標準或體系,那麼有些人的職稱就要經常變動了。稱職的(做出與自己職稱相應的工作業績來),則維持原級或升一級,不合格的,則降級。在這樣的機制下,根據統一的標準,經過專門機構根據標準審核一下並換髮證書。不過,這鐘機制能操作嗎?能制定出讓人滿意的評價標準嗎?這也許就是有人提出的"一年一評,一年一證“。

教育有必要被職稱折騰來折騰去嗎?為什麼有些國外的教育,沒有評比、評優,教育教學也沒什麼轟轟烈烈的競爭,教學任務也不重,教育卻是公認的世界一流水平?比如德國的教育靜悄悄,一般下午都不上課,沒有高考。再比如日本,雖有教師職稱,但相同學段的工資沒懸殊,小學段的教師基本一樣,大學教師工資最少,越往下教師工資越高,幼兒園工資最高。可是日本的教育也是世界一流的。

我就弄不明白,離開職稱,地球就不轉嗎?教育就不轉嗎?如果取消職稱,還需要想出別的什麼評價工具或管理工具嗎?而事實上,職稱作為日常的教師工作的評價工具的現象,也並不存在,又何談取消呢?

這裡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光臨。讓我們一邊飲茶,一邊暢談教育,暢談人生。


百姓茶館話人生


上崗補貼(一節課補多少)、平均分數名次獎勵、班主任補貼、家長意見實證扣分等。


惠舒旅社老闆


教師的職稱不能夠代表他的經歷與能力,特別是在腐敗的磁場裡,沒多大能力的部分人靠走人情關係撿到了高級職稱。而一些從教多年的老師教書育人成績相當好,但無法爭取到高級,這事實是客觀的。要衡量教師的業績個人觀點:一評價師德(由家長學生相當人數代表參與),二評價教育教學成果(以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文明道德,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掌握所學基本知識程度為依據)。其次,,,,,,


老吉老吉


孔子有職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