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一線“戰疫人”——在戰“疫”第一線系列報道之四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大通縣回族土族自治縣長寧鎮東村第一書記安偉強在村口勸返點為村民測量體溫。攝影:鄭思哲 楊七姐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巴州鎮祁家村村委會主任王全民給村民發口罩。攝影:李興發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祁連縣野牛溝鄉達玉村黨支部書記多多帶領馬背巡邏宣傳隊向牧區深處進發,為牧區群眾宣傳政策理論、疫情防控和自我防範等知識。攝影:過佳歡 尹耀增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凌晨六時,在德令哈市柯魯柯鎮民樂村的卡點,基層民警和黨員幹部對來往的行人進行登記。攝影:蘇烽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烏蘭縣基層工作人員及時整理上報疫情防控的排查信息。攝影:蘇烽

平日裡,他們,是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是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基層幹部,是為美好生活奔波忙碌的農牧民群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阻擊戰啟動以來,他們是堅守在勸返點的守望者,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宣傳員,是衝鋒在一線的疫情監測員……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同樣熱愛鄉村,同樣渴望平安,他們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擁有同樣的名字——鄉村“戰疫人”。他們將自己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愛,最堅定的擔當,化作滿腔熱血,化作對艱難困苦藐視的勇氣,情灑鄉村寄平安,堅守一方築防線。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口罩雖遮擋了“戰疫人”臉上的疲憊,眼眸卻訴說著他們必勝的信心。這些平日裡的普通人,夜以繼日的守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只為當春回大地時,美麗鄉村風景依舊在,國泰民安享太平……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夜已深,韓慶春(左一)和同事們總結一天的工作。圖由本人提供

第一書記的“紙短情長”

“才項俄日,今天量體溫了嗎?有沒有咳嗽?身體上有啥不舒服及時告訴我啊!”電話這頭,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關加村第一書記韓慶春細心地叮囑村民。

“秦順菊,您從外地回來,現在處於隔離觀察階段,需要什麼生活用品就及時給我打電話……”韓慶春接著又撥通了另一家村民的電話。

打電話問候、瞭解他們的生活需要,是韓慶春每天必做的工作。除此之外,他還要將村民反饋的點滴記錄到本子上。

自從2016年4月被“孃家”海南州環境保護局派到尕讓鄉關加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這樣的本子就沒有與他有片刻的“分離”。貧困戶如何脫貧、村子裡的產業怎麼做大做強以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小本子上記滿了他的所感所悟。而現在,他的本子上又多了與疫情防控相關的內容,裡面裝有那些湧現出來讓他鼻頭一酸的好人好事,也盛滿了對妻兒的虧欠和怎麼也寫不完的思念。

1月25日24時省上啟動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隨之貴德縣以及尕讓鄉開會安排部署了疫情防控工作以後,韓慶春、駐村隊友趙有年、包村幹部王英全、村“兩委”班子以及村裡的黨員就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韓慶春說:“從大年初三開始,我們就全員到崗了。”“首先,採取包戶到人的方式,通過網格化管理、地毯式摸排,嚴密排查外來人員以及與其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村裡還設置了執勤點,為外來人員登記信息、測量體溫並對身份信息不明的人進行勸返等。另外,每天我還會在微信群裡轉發通過官方渠道發佈的健康小知識。”說起現在的工作,韓慶春也是門兒清。

筆記本彷彿就是韓慶春的“工作寶典”。作為村裡的第一書記,韓慶春是這個村子成長的“見證人”。原來關加村是有名的“後進村”。群眾觀念落後、黨支部軟弱渙散等問題制約著村子的發展。但隨著村“兩委”班子的換屆選舉以及韓慶春們的到來,村裡漸漸有了變化。通過種植大黃等中藏藥材、發展鄉村旅遊等,2018年,關加村29戶貧困戶共96人全部脫貧。

“疫情期間,我們發動村裡的黨員捐款。22名黨員捐款3050元,這裡還包括6名脫貧戶黨員。除此之外,16戶脫貧戶共捐款1900元。我們的倡議才發出一會兒,捐款就紛至沓來……”韓慶春看著本子上的記錄感動地說。

翻看韓慶春的筆記本,上面還記錄著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新年裡拋下剛出院父親的村委會主任蘭克加;記錄著到縣上為執勤點採購菜品,幾經家門而不入的村警姚宏憲;記錄著平日裡羞於啟齒向家人表達的愛意……是的,本子上的記錄是有限的,但韓慶春對村民、對家人的愛意是無限的!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索它在防控卡點堅守。

硬仗!硬漢!硬核!

冰雪掛在睫毛上,臉被凍得發紫,皴裂的皮膚和一雙堅毅的眼神,宛如衛士一般。最近,這樣一張醫務人員的照片在玉樹微信朋友圈“火”了。尋求得知,此人乃稱多縣清水河鎮扎麻村衛生室的黨員村醫索它。

巴顏喀拉山腳下的清水河鎮,海拔4700米,氣候惡劣。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本該過年與家人團圓的索它,率先請戰,堅守崗位,與夥伴們一道為牧民群眾的安全築起第一道“防護牆”。

以嚴寒為背景,在清水河簡單的防疫檢查站,索它和其他黨員先鋒小分隊的同志重溫入黨誓詞,踐行為人民服務的使命。

“風雪雖然凍住了索它的臉龐,卻凍不住像索它一樣為黨和人民做貢獻的一顆顆熾熱的心。這裡,人人都是‘防線’,個個都是‘尖兵’。”稱多縣委書記尼瑪才仁這樣說。

索它的工作是給清水河鎮來往的車輛及人員進行全面消毒和體溫檢測,同時對返鄉人員進行篩查,給來往車輛司機宣傳疫情防護知識。但置身於溫度為零下31攝氏度的路口,除了體溫檢測,還要做好登記工作,哪有那麼容易。這是2月10日,記者來到這裡的深切感受。

“您好!給您測一下體溫吧。”說著,索它從懷裡掏出電子體溫測量儀。因為低溫極寒天氣對體溫測量儀有影響,擔心測試數據有誤,他們每個人都將工具放在自己懷裡,保持正常溫度。只要有偏差,還要進行水銀溫度測量,待到測試正常,核實相關出入手續證明才放行。而這樣的環境,這樣的重複程序,也沒讓索它離開崗位半步,即使是除夕夜,他依然奮鬥在一線。大家勸他多少休息一下,他卻笑著說:“我休息,病毒可不休息,疫情不消停,我就沒法放心地休息。”

一天夜裡,扎麻村一位牧民高燒不退,急忙撥通了索它的電話。“不要著急!我馬上就到!”索它換上白大褂、挎上藥箱,發動摩托車。雪花紛飛、寒風凜冽,索它騎著摩托車艱難地扭動前行,車輪打滑時捲起的積雪和泥水濺得很高,急停時的顛簸讓他猝不及防。搖搖擺擺到了牧民家中,索它的臉被凍得通紅,輕輕掀開蓋在病人身上的羊毛毯,仔細診斷,從藥箱裡取出兩隻藥瓶,用雙手來回搓了搓,囑咐按時吃藥就無大礙,那一刻,病人和家人的心放寬了。

在稱多縣,為防控來勢洶洶的疫情,每個人都拿出“拼了”的姿態,有拿著大喇叭從早喊到晚的基層幹部;有慷慨解囊捐款的黨員、貧困戶;有發揮自己才能創作刷屏網絡的宣傳標語的志願者;更有言語直接、不講情面的防疫卡點“守門人”。而正是這些通民心的宣傳標語,苦口婆心、好言相勸的舉措,成為了防止病毒擴散最基本的科學路徑和最真切的真情實感。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趙永龍為村民發居家隔離通知書。

披星戴月守護村莊

2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寒風凜冽,深夜裡的小村莊顯得格外寂靜,烏蘭縣茶卡鎮巴音村村委會辦公樓內依然燈火通明。

80後村委會主任趙永龍正在整理村裡春播備耕的資料,一旁的手機亮著燈光,微信視頻中,玩累的兩個孩子已經熟睡……

“注意身體,母親的喪事已經全部辦好,我和孩子你儘管放心。”視頻那頭的妻子叮囑道。

趙永龍的回覆情深意長:“媳婦,謝謝你的支持和理解。現在白天要忙著抓疫情,但是別的工作又不能落下,只能晚上多幹點,等忙完這陣我就去接你和孩子回家。”

1988年出生的趙永龍,比同齡人多出不少成熟穩重。2017年他就擔起巴音村村委會主任的擔子。三年的基層工作已經把這個80後的年輕村幹部磨鍊得無比堅韌。

大年初一,電話那頭傳來岳母病危的消息,放下電話,趙永龍帶著媳婦孩子馬不停蹄來到湟源縣岳母家中。大年初二晚,趙永龍的岳母就離開了人世。就在一家人還沉浸在親人離世的悲痛中時,他又接到了幹部全員在崗、抗擊疫情的電話通知。

通情達理的妻子明白此時一位守土有責的村委會主任的心思,她支持丈夫投入工作狀態,投入到為全村群眾築起第一道堅強壁壘的戰役中。

巴音村地處茶卡鎮,地理位置特殊,為方便村子經濟發展,修建了多個出入口。可面對疫情,這些出入口卻成了大隱患。

為了堵住這些出入口,趙永龍想辦法只預留一個出口,設置勸返點。

“先測量體溫,再登記……”在勸返點,趙永龍帶領村幹部24小時防疫檢查,對過往人員實行體溫監測、車輛進行登記,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築牢疫情監管防護網。

“阿姨,出門必須佩戴好口罩、手套等,沒什麼事還是儘量不出門的好……”戰“疫”工作兩頭抓,趙永龍又領著村幹部入戶排查、宣傳。

趙永龍說:“村裡不少人文化水平有限,對疫情認識不夠深,只有挨家挨戶宣傳到位我才放心。同時,還可以摸排一下省外、州外回村的人員信息,建立起相應的臺賬,確保萬無一失。”

“各村請到鎮政府領取宣傳資料!請大家統計上報今天的數據!”……回到家趙永龍的手機不停地響起來。他說:“茶卡鎮便民服務微信群可以說是最忙碌的微信群,每天有上百條信息,我要抓緊時間一個個看過,把有用的消息及時發下去。”

隨時接收、隨時傳達。趙永龍說:“每天半夜醒來,我都要習慣性地看看手機,看看群裡有沒有新的消息和任務,這已經成了本能,成了特殊時期生活的一部分。”

乡村一线“战疫人”——在战“疫”第一线系列报道之四

守在防控卡點上的沙爾東正在為返鄉的鄉親做登記。

百姓支持工作好乾

一頂帳篷、一套舊桌椅、一輛安裝著高音喇叭的“蹦蹦車”……從村委會搬到村口,這便成為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崖彎村支部書記沙爾東和村“兩委”在“疫”線日夜奮戰的所有“裝備”。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平日裡溫文爾雅的沙爾東變得異常嚴厲。全村700人,有一半以上的鄉親在從事拉麵經濟,而他們或回村不久,在家隔離,或依然身在外地,將在近期返鄉。為此,他語重心長告誡大家:“這時候,村幹部一定要有擔當,現在疫情防控是頭等大事,一點都不能麻痺大意,村幹部幹工作要硬氣點,發動全村群眾來防控,才能渡過難關,只要防疫工作做好了,回頭大家會感謝你的。如果怕惹人,當好人,就別當村幹部,也當不好。”

在村裡四處布好“防線”後,沙爾東囑咐村委會主任嚴守登記卡點,自己則衝在康楊橋頭卡點第一線,掌握本村返鄉人員的詳細信息。他四處聯繫,購買了50個防護口罩,送到了守在卡點上的村兩委人員手中,以安撫他們懸著的心。

截至2月6日,村裡已經有65名鄉親相繼從外地歸來,進行居家隔離觀察,沙爾東便成了他們的“保姆”——安撫他們的情緒,囑咐做好防護,安排聯絡員配合村醫每天測體溫,每天按照隔離人員需求清單,到指定商鋪代購,組織相關人員發放宣傳單、做好防聚集規勸,監督村規民約的執行……戰“疫”頭緒繁多,作為支部書記,他只有事無鉅細,才能保護好全村的安寧。

“把剛剛返鄉的村民安頓好了,還得去趟超市買點幹炒瓜子、幹炒花生和蘋果給她們送過去,我就順便回趟家看看。”沙爾東的妻子在鎮上經營一家民族服裝店,疫情襲來,她關門回到家裡,卻為成天身在村口而不著家的沙爾東提心吊膽,對他頗有怨言。對此,沙爾東半開玩笑說:“這幾天特別忙,為了防控疫情沒顧上家,家裡的媳婦娃娃都提出抗議了。”

站在村口,空曠的村巷裡傳來大喇叭的聲音。沙爾東說:“為了把疫情防控宣傳到位,我們按照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在節前就挨家挨戶去宣傳,這兩天村上安排一輛小型三輪電動車掛便攜音響作為宣傳車,不間斷進行流動廣播,派發傳單和宣傳手冊,號召大家相信黨和政府,堅定信心,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面對突然的佈防戰“疫”,村民們從開始的不配合到理解,再到心生感激,幾天來,村民自發慰問卡點一線工作人員的情景已屢見不鮮。他們送來手抓肉、麻花饊子、飲料、口罩等,表達自己的一番心意。“現在是我們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關鍵時刻,為老百姓幹事,只要用心,他們肯定會理解和支持我們。”沙爾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