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Liu丨“公轉鐵”戰略下的西寧區域發展機遇與格局

Mr.Liu丨“公轉鐵”戰略下的西寧區域發展機遇與格局

今天講一下“公轉鐵”的話題。

很多人可能對“公轉鐵”比較陌生,“公轉鐵”什麼意思呢?就是“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貨運量,增加鐵路貨運量”。

從運輸方式的本質上講,鐵路天然適合長途運輸,公路天然適合短途運輸。

我們國家的現狀是什麼?公路運輸比例超過鐵路運輸比例。以青海為例,2019年青海公路貨運量16102.08萬噸,鐵路貨運量3223.09萬噸,公路貨運量是鐵路貨運量的近5倍,如果從全國範圍看則更高。

為什麼會如此?眾所周知,大貨車的超載、改裝屢禁不止,前段時間無錫高架橋側翻的原因之一就是超載。而鐵路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情況,所以導致了公路運輸在長途貨運中的突出地位。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公轉鐵”有什麼好處?從環保角度講,鐵路運輸相比公路更加環保,據研究,鐵路單位貨物週轉量的能耗和汙染物排放僅為公路的1/7和1/13,有利於保障“綠水青山”,對能源結構轉變也有幫助;從安全角度講,鐵路運輸也更加安全。從此次疫情也可以看出,鐵路運輸受的影響比公路運輸要小很多。

所以,2018年國務院提出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2019年青海省也出臺了《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但是青海“公轉鐵”發展也存在不小壓力,根據青海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2020年青海年度貨運量較2018年增加30萬噸,但是2019年只比2018年增加了3.03萬噸。也就是說,2020年青海省“公轉鐵”壓力不小,特別是今年突發新冠肺炎的背景下。

但這並不影響大的趨勢,政府強力推進之下,“公轉鐵”是大勢所趨。

那麼問題來了,在“公轉鐵”的大背景下會產生什麼影響呢?首先收益最大的肯定是“鐵總”,如果再考慮高鐵發展對於航空客運的影響,“鐵總”還是頗有潛力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騰訊、阿里巴巴、吉利都在積極參與鐵總混改。

那對於西寧的城區發展呢?首先要尋找鐵路物流園在哪裡。根據《西寧市“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提出構築形成“一城四園三基地九中心”的西寧現代物流業發展大格局。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考慮到青海全省90%的調入商品和80%的調出商品均需經西寧中轉,西寧是青海絕對的物流運輸中心。同時,根據《全國流通節點城市佈局規劃(2015-2020年)》確定西寧為37個國家級流通節點城市之一。

那麼,西寧未來的鐵路貨運中心在哪裡?多巴新城

多巴新城定位為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其中核心的便是依託雙寨鐵路貨運中心的“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也就是“一城四園三基地九中心”中的“一城”。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依託京藏鐵路、南環高速、北環高速等交通網絡和甘河工業園區的貨運需求,“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建築規模72萬平方米,年設計貨物轉運量1000萬噸,建成後將成為承接西寧、服務青藏、融入絲路、面向國際的大型商貿物流集散基地。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看圖也可以發現,北川也有物流園區,但與多巴存在本質差異。北川的物流園區主要依託高新區的生產需求和家居建材市場、醫藥市場的商貿需求而出現的,多巴的物流園區則主要依託貨運服務和甘河工業園的生產需求而出現,也就決定了未來不同的發展模式。

那麼多巴的“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將對城區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呢?首先,在城市副中心大力發展物流園區,可以有效改善主城區的環境和交通,這是對於主城區的價值。

Mr.Liu丨“公转铁”战略下的西宁区域发展机遇与格局

就多巴新城而言,物流中心對於城區直接的貢獻並不大,比如GDP、稅收方面。但是物流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帶動區域的城市功能和產業集聚,從而為城區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會帶來新興的高端服務業,從而帶動區域居住價值的提升。

同時,隨著“新零售”的發展,物流中心不再像以前一樣因“產業”需求,開始轉轉向圍繞“市民需求”,也就為多巴新城的商業服務提供更多便利。

可以說,未來“產城一體”的多巴新城將面臨重大考驗:產業定位要站在全市旅遊的高度和景區良性互動;區域定位則要從過去城市郊區轉變為市中心的城市新區。

如果說多巴是“陸港”,青海還有一個“空港”,就在河湟新區,未來“一陸一空”兩大商貿物流中心也會成為西寧兩翼,“大西寧”戰略的實施,西寧也將強化青海的中心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