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可能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

當你看到這個標題點進來,也許是因為你想珍惜生命中重要的人,你希望彼此都會越來越好,也許此時你們的溝通開始出現問題,對話越來越難進行下去,你擔心這段關係會漸行漸遠。當然也有可能你的人際關係都很不錯,你只是希望可以繼續這樣保持下去。

有效溝通,可能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

1,善良—是效溝通的潤滑劑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教育成一個和和氣氣,不要和人爭吵人。

平和友善固然很好,可是當自己陷入衝突時,一味地平和友善,當老好人,情緒就會得到壓抑,長期下去,對自己健康有害,更不利於健康人際關係的長期發展,沒有情緒的解放,變沒有問題的解決。

老是當老好人,通常是出於某種需要,而不是出自信心和力量。

成為一個善良的人,而不是做老好人

老好人總想著討好別人,而善良待人則是出於關愛他人,即使做了一些過分的事情;

老好人總想著在乎別人怎麼想自己,而善良待人往往只是在乎他人本身;

老好人總想著息事寧人來忽視事實,而善良待人則是在關愛中實話實說。

老好人總想著避免衝突,甚至不免犧牲自己;而善良待人往往會在必要的時劃出界限;

當出現溝通困難的時候,善良當然消除不了根本的衝突,解決不了所有矛盾。

但善良會不斷提醒另對方:我們關心他們,我們重視這段關係。善良,是有效溝通的潤滑劑。


有效溝通,可能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

2, 面對面——有效溝通的最直接方式

記得我小時候,每到吃飯的時候,媽媽大喊“吃飯了”,我們就會出來吃飯,當時我們還沒有手機,最多就是用磁帶收音機放音樂。但是現在的小孩,帶著無損耳機,玩著網絡遊戲,要叫他們吃飯必須要強勢把耳機摘了。

科技給我們帶來了進步,卻讓我們的溝通越來越少。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要利用它幫我們建立有效溝通。

人們越來越少說話,更喜歡在電腦面前打字,用微信語音聊天也是可以的,但是僅僅靠發信息的方式來進行一場艱難對話是遠遠不夠的。人們隨時隨地盯著手機發現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

科學研究表明,一個有效的信息傳遞,其中7%是通過語言,38%是通過語音語調,而有55%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完成的。

當我們面臨溝通困難時,如果我們只通過打電話、發微信,那麼我們就失去肢體語言,也就是我們失去了55%的機會進行有效的溝通。

面對面交流是解決困難對話最直接的方式。


有效溝通,可能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

3,消除畏懼—保持有效溝通的平衡

當有人在談話中直視你的眼睛,他想表達的是自信,可如果他個性有比較要強的話,很多人就容易新生畏懼,會不自覺的把自己和他做比較,結果就是往往是自己甘拜下風,其實就把談話的平衡打破了,拱手送出優勢給對方。

我們常常會被一個人的外在震懾,但是在外表之下,我們都是一樣的—一個人而已。

我們畏懼某個人,往往並不是他說了什麼或是做了什麼,而是因為我們對他言行的理解。我們會假設對方是怎麼樣感受,但不去思考自己假設的真實性。

心理學家丹尼爾·亞蒙建議,當我們感到緊張或者失控的時候,應該做兩件事:

第一,把這消極的想法寫下來,第二,捫心自問,這些都是真的嗎。

當你無法質疑別人對你的看法的時候,畏懼就隨之而來。當我們在高難度對話中感到被對方威脅的時候,我們可以捫心自問,到底什麼才是真的:

1,我是被“他們所說的”嚇到了?還是被我“自己以為的”嚇到了?

2,我無需和他們攀比,我只需要做我自己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掉入畏懼?把注意力從“我覺得”轉移到“事實上”。




以上是幾點是有助於實現有效溝通。此外,有效溝通必須要給這段人際關係設定目標,我們是當初開始這段關係的目標是什麼?是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還是廝守一生的伴侶?或是隻是擦肩而過的路人?不同的目標決定了採取不同的溝通,有效溝通以親疏有別為基礎,做好自己的本分,從善意出發,便能解決衝突,我們儘可能減少對他人的期望,最大限度地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發生驚人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