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疫情的出現後,大年初四開始很多經銷商都開始坐立不安了

有的伊利經銷商給我打電話,產品賣不掉,快過期,庫存大......等等很多問題

經銷商的發展該何去何從呢?

有的經銷商認為:經銷商多年的積累,客情關係牢不可破,生意好著呢!中國地大物博,區域完全不同,傳統渠道異常複雜,電商也永遠無法取代實體店。這幾年經銷商雖然生意難一點,但都是大環境所致,沒那麼可怕。說經銷商會陸續倒閉,不是危言聳聽。

但是進入2020年以後,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大部分食品經銷商來說,絕對是一場生死考驗。

新聞報道:

假期延遲到2.2

預計2.10號上班

預計2.17號結束

預計2.25號復工

...........


都是在未知中等待,有些已經開始在抖音上直播探討經銷商年後該如何做了。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可以關注我的抖音:1252171792

在春節前的幾個月,各位經銷商老闆爭分奪秒備戰春節,氣氛熱烈的訂貨會上,人聲鼎沸的批發市場上,一車車的春節產品被分銷到各個縣市的批發檔口,進而又被老闆們鋪到各個鄉鎮上,他們期待的是,在這個春節,為2020年的生意開個好頭,打個底子。


不僅如此,春節前的一週,各大賣場的大型促銷做得如火如荼,節前的第一批年貨銷售正旺,經銷商正忙活著做好賣場內的庫存儲備和落實通路上分銷鋪貨進度和陳列氛圍,準備迎接第二波春節拜年期間的產品銷售高峰。畢竟第二波銷售才是主流。


但是經銷商一切的美好願望都在疫情到來後戛然而止!為了應對疫情,各省紛紛封城封路,居民也都待在家中,整個快消品市場一片蕭條。

沒有動小的門店、龐大的庫存

是經銷商無盡的絕望


隨著疫情的發展,重點城市採取各種防控措施,無論是封路、封城還是公共交通縮減,都將限制消費者出行,直接掐斷了購買群體。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不僅如此,受疫情影響很多經銷商都在老家,除了坐等靠,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而自己一倉庫的貨基本上都壓在了倉庫,最慘的是很大一部分經銷商在節前備貨,基本上都動用了金融手段,或貸款、或抵押,而這次疫情的到來,帶來的問題將會是生死考驗,資金鍊斷裂將成為壓垮經銷商的最後一根稻草,後面的二批商也會產生連鎖反應,這次疫情對該類產品的渠道體系的打擊,很多經銷商表示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危機從何而來?巨頭們正在奪走你的終端客戶。

疫情之後,經銷商面臨倒閉原因除了以上的內因之外,經銷商賴以生存的渠道網點,商超終端,或許會被奪走!

此次疫情也加劇了團購的快速發展,很多地方都有團購,服務由原來的到店——到家。全程無接觸的服務。安全,省心,便捷。

菜品豐富、價格合適,即時送達,這些往日裡被生鮮APP強調的賣點在近期一度成了奢望。很多用戶需要“5點半起來搶菜”、“每天0點搶快遞小哥配送”。曾經,這三點是多家生鮮平臺的標配,甚至有些平臺不僅30分鐘內能送到,還進一步縮減成29分鐘、20分鐘。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需求,各家買菜APP也在拼盡全力保障供應、價格和配送。

而這只是這個時期線上電商的現狀之一,近年來電商發展迅猛,瘋狂搶奪終端市場份額。而這次疫情的到來也充分印證了這點,在許多傳統經銷商都束手無策的時候,線上電商卻發展的如火如荼!

事實上,電商平臺搶奪傳統終端的市場份額,只是巨頭競爭的冰山一角。乾死你沒理由,奪走你的客戶,才是乾死經銷商的殺手鐧。京東、阿里巴巴、騰訊正在借勢強大的資本實力,對傳渠道狂轟濫炸,挖你的根,翹你的人。


阿里2016年提出新零售戰略,並指出2017年是其新零售元年,加快線下零售擴張的步伐。2017年,阿里巴巴先後參股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線下超市龍頭,增加新零售業態如盒馬鮮生、閃電購、易果生鮮等佈局。此外,阿里還擁有銀泰商業、蘇寧、三江購物、東方股份的部分股權。騰訊是京東幕後的巨頭,擁有京東股份,之前騰訊就通過京東來佈局新零售,比如京東與沃爾瑪就1號店達成交易,投資社區生鮮連鎖“錢大媽”。另外,騰訊又在加碼美團、每日優鮮。收購永輝超市股份,投資家樂福中國業務,拿下了紅旗連鎖,入股萬達商業、海瀾之家、步步高。


僅僅一年時間,中國商超連鎖巨頭,紛紛被京東、阿里巴巴、騰訊收入囊中。中國零售行業的整合速度驚人,騰訊與阿里巴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彎道超車,抄底經銷商的市場根本。假以時日,核心終端渠道都被巨頭拿走,經銷商的未來堪憂!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2017年4月,劉強東喊出幹出100萬家京東便利店的口號,沒想到不到一年就已經形成燎原勢頭,2017年雙十一當天1111家京東便利店開業,擴張速度驚人。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在這場疫情之前,很多都覺得電商在搶奪實體店的生意這個事情沒有那麼悲觀,但是經過這個特殊時期之後,傳統經銷商你的思路是否有所改變呢?


碾壓經銷商的物流配送優勢,

京東配送和菜鳥物流蠶食經銷商最後一塊肥肉!


很多媒體勸導經銷商轉型做物流配送商,不過,經銷商做不好,配送商就一定能做好?我看未必吧。事實上,配送這塊肥肉巨頭們早已盯上,經銷商轉型做配送商,只不過是剛從虎口逃走,又入獅口而已。2018年2月,京東到家宣佈與全家便利店達成合作,後者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的212家核心地段門店入駐京東到家。在全家之前,7-11、羅森等國際便利店巨頭的近1000家核心地段門店早已入駐京東到家。

電商與線下便利店的合作成為大勢所趨,當消費者在家裡享受京東到家的便利,直接在互聯網下單,你的渠道淪為配送網點,拓客網點,哪還有經銷商配送的機會?賣貨的機會?京東的物流與經銷商的配送競爭,已經不是簡單的理論戰,而是赤裸裸的白刃戰。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與傳統經銷商的商業競爭,已經從終端網點的爭奪,上升為直接消費者的搶奪。隨著伊利、娃哈哈、康師傅、億滋、養元等品牌廠家與京東、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經銷商又將失去上游代理優勢,未來的生存將更加艱難。今年開始,傳統經銷商在資金優勢、互聯網技術優勢、資源優勢、渠道優勢、品牌產品優勢、營銷優勢等多方面佔據劣勢。隨著資本巨頭不斷在品牌、資金、互聯網、電商、網絡、團隊等方面形成優勢,合力包抄,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經銷商丟掉飯碗,踏上倒閉的征程,絕非危言聳聽!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疫情之後,快消品經銷商該何去何從呢?


不過,經銷商不必悲觀,萬事萬物,陰陽相合,長短相較,難易相行,有利有弊,任何困難都有解決的方法,任何危機都有化解的手段。


比如在百惟新營銷的經銷群中有一位滄州的經銷商褚總就成功從商貿公司轉型做成了線上線下一體的新模式,目前這位經銷商的用戶已經拓展到鄉鎮村莊渠道,用戶數量已經高達上萬人,褚總不但沒有損失,還能保持可觀的銷量增長,這就是一例成功的經銷商轉型案例!


最後如果你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請在文底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