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遇到問題會很焦慮,然後說沒有辦法。有的人遇到問題會很焦慮,然後想辦法?

清新小豹紋


我是精神科醫生,日常接觸焦慮的人很多,我覺得你說的問題主要在以下幾點,可以對照一下看一看,有不同意見大家討論一下。

第一點焦慮的程度不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焦慮,焦慮情緒同時也是我們最常見的負面情緒之一,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老朋友,但不是所有的焦慮情緒都能達到焦慮症的程度,每一個人感受到的焦慮情緒只是短暫存在,而且還能讓我們的精神更集中,更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所以說不見得就一定是負面的。

比如在考試之前人都會緊張,但考試開始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可以將注意力專注到答題中去,很少有人會因為緊張而手足無措。所以,大部分人在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還是有辦法面對的。

那什麼又是焦慮症?一定是長時間存在(一般至少六個月),沒有必要,過分的緊張和擔心,以及對沒有發生事情預期的焦慮。焦慮症的焦慮程度會明顯大於普通人的焦慮情緒,一般不僅僅限於緊張,而是持續的,讓人不能接受的焦慮,常常會因此影響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焦慮症患者應該是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焦慮的。

第二點性格特點

即使同樣達不到焦慮症的程度,同樣的焦慮情緒,但每個人應對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人,會一直比別人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稍微有一點事情,甚至大部分人明明覺得沒必要緊張焦慮的事情都會使其焦慮。這樣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們的性格因素。性格即人格,我們說焦慮型人格,指的就是這一類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人的人格特性。

這樣的人不但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相比較普通人,一定更容易罹患焦慮症。當然,這樣的人在焦慮的時候是很難平靜思考的,也就不會在焦慮的時候冷靜的思考解決辦法。

第三點父母和家庭對其的影響

這裡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原生家庭,父母和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就是他成長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我們每一個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父母和成長環境的影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也影響了孩子的性格養成,處事方式,核心價值觀等等,重要的,賴以生存的因素。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會是獨立存在的,更不會是短時間存在,但也不是不能改變,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有成員焦慮,那麼你焦慮的可能會大的多,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所有成員都很焦慮,那麼你不焦慮的可能性真的很小了。而且,一個遇事就只會緊張擔心,不去想解決辦法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概率受其影響也會如此。

比如我之前一個焦慮症老患者,住院期間女兒在院陪護,但我明顯感受到她的女兒有時候比身為患者的母親更焦慮,對於治療總是存在很多疑問,反覆的追問,但反覆的解釋也不能打消她的緊張和擔心,直到老人病情出現明顯緩解後,她的焦慮才逐漸消失。她對我說,她也知道自己焦慮,可上來那個勁兒就是沒辦法控制。

希望我的介紹讓你對焦慮又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有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我說精神


遭遇疫情很焦慮,

不懂醫學沒辦法。

鍾南山也很焦慮,

他替大家想辦法。


饒強711


遇事不亂,這是有過閱歷的人,才有的表現。不經世事,人,難以成大器!只有經過不斷的磨練,總結經驗,沉穩心境,才會面對任何事,都可以淡定處置。世上所有的事,都不難解決,唯有你的人生格局,才決定處理事情輕重緩急的勝敗。



杜彩萍


遇上問題焦慮,很正常。如不焦慮,那遇到的也就不稱是問題了。

關健是如何對待問題。

一,有人遇到問題很焦慮,然後說沒辦法。這類人應從2方面考量:

1,是能力不足,遇到問題驚慌失措,不知如何下手解決。這類人一是,應加強在實踐中磨練,向身邊人學習,在書本中學習,等等,提升自身能力。二是,向身邊高人請教,包括家人,同事,朋友,本著“三人行必有我師也”,不恥下問。

2,是能力可以,稍微抬腳努力就能夠解決問題,卻有惰性,習慣性遇到問題說沒辦法。

二,有的人遇到問題會很焦慮,然後想辦法。

這類人不管能力高否,始終保持積極心態,遇到問題,積極尋找辦法,一個方法不行,換另一個方法,並善於學習,不斷努力,堅信隨著不斷嘗試和時間推移,問題總會迎刃而解。

你是哪類人和你要成為哪類人呢?


海邊讀書


我覺得這與一個人的能力有關。


桃子HB


您好,我是Ming姐。焦慮是一種毫無根據的恐懼和缺少客觀原因的不安情緒,是人遇到挑戰,或者一些事情的困難,對未知的危險的一種正常情緒。

遇到問題焦慮去想辦法的人和遇到問題沒有辦法的人,這就是消極的人和積極的人的區別。說焦慮但是沒有辦法的人,其實並不想花時間改變,就是懶得行動。其實就是找個藉口,掩蓋自己不想想辦法解決。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謝謝!


Ming姐愛生活


焦慮感覺是現在人普遍存在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起來近了,微信加了有幾百甚至幾千人,碰到問題心情煩悶時卻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一是怕打擾別人,二怕成為一個負能量的人。考量的東西越來越多,到最後自己消化!這個過程是焦慮的甚至是焦躁的,雖然儘量讓自己保持平靜,各種心裡建設,自我肯定!到走出迷霧,豁然開朗!書上說這就是成長的過程!感覺自己偏離了問題,但就是我對焦慮的認識!


喜歡喝茶的女孩


成長和學習的環境不一樣。

【如果一個人,飽經挫折,閱人無數,知道社會的冷暖,遇到任何問題時,鬱悶和焦慮、沮喪的感覺會充斥,但這只是一時的痛苦,生活不允許他停下來,只能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之後,會有成就感,慢慢變成了自信,慢慢可以處理任何事情。 】

【如果一個人,他遇到事就崩潰,就做出很大的反應。那他可能是一個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他也沒有因為任何事情而發愁過,他的家庭個能給他處理這些事情,家裡也沒有交給他處理事情的方法。等有一個沒有給他幫助的時候,他就會崩潰,處理不了。】




室內設計姚夜君


第一點焦慮的程度不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焦慮,焦慮情緒同時也是我們最常見的負面情緒之一,可以說是我們人類的老朋友,但不是所有的焦慮情緒都能達到焦慮症的程度,每一個人感受到的焦慮情緒只是短暫存在,而且還能讓我們的精神更集中,更專注的去做一件事,所以說不見得就一定是負面的。

比如在考試之前人都會緊張,但考試開始的時候大部分人還是可以將注意力專注到答題中去,很少有人會因為緊張而手足無措。所以,大部分人在出現焦慮情緒的時候還是有辦法面對的。

那什麼又是焦慮症?一定是長時間存在(一般至少六個月),沒有必要,過分的緊張和擔心,以及對沒有發生事情預期的焦慮。焦慮症的焦慮程度會明顯大於普通人的焦慮情緒,一般不僅僅限於緊張,而是持續的,讓人不能接受的焦慮,常常會因此影響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焦慮症患者應該是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焦慮的。

第二點性格特點

即使同樣達不到焦慮症的程度,同樣的焦慮情緒,但每個人應對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而且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人,會一直比別人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稍微有一點事情,甚至大部分人明明覺得沒必要緊張焦慮的事情都會使其焦慮。這樣的原因主要就是我們的性格因素。性格即人格,我們說焦慮型人格,指的就是這一類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的人的人格特性。

這樣的人不但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相比較普通人,一定更容易罹患焦慮症。當然,這樣的人在焦慮的時候是很難平靜思考的,也就不會在焦慮的時候冷靜的思考解決辦法。

第三點父母和家庭對其的影響

這裡有一個很時髦的詞,原生家庭,父母和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也就是他成長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我們每一個人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父母和成長環境的影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也影響了孩子的性格養成,處事方式,核心價值觀等等,重要的,賴以生存的因素。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不會是獨立存在的,更不會是短時間存在,但也不是不能改變,只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有成員焦慮,那麼你焦慮的可能會大的多,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所有成員都很焦慮,那麼你不焦慮的可能性真的很小了。而且,一個遇事就只會緊張擔心,不去想解決辦法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概率受其影響也會如此。


博博館


生活就如走路,在路途會有不同的環境。順境中消除人堅毅的意志,逆境卻磨練人的意志。順境中的人遇到困難,往往迷感而無以適從,焦慮而茫然,得過且過。逆境中的人遇到困難,可能會焦慮,卻能面對現實,知難而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