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一鍋燉”,讓“不停學”真正有所學

嚴防“一鍋燉”,讓“不停學”真正有所學

“家長不想當網管,老師不想當主播,學生不想被增負”,什麼才是真正的“停課不停學”?

撰 文丨祁 青

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倡議下,2月10日首批在線教培課程正式上線,包括武漢在內全國十餘省市的“空中課堂”正式開通授課,當日即實現過億學生的線上學習。

然而,隨著疫情時期在線教學的推進,也有大量的用戶反饋出現:投影儀、打印機、課本等在家上課硬件資源如何配齊讓家長憂心,加重的作業及一天多次打卡惹學生抱怨,無法統一且經常卡頓的平臺與線上教學的不適應性令老師困惑。

“家長不想當網管,老師不想當主播,學生不想被增負”。在線教育於如此短的時間內成為了“剛需”,但為何又問題頻發?什麼才是真正的“停課不停學”?如何才能使在線教育發揮真正的普惠作用?藍鯨教育彙總各方聲音,淺析上述問題的答案。

在線教培成“一出鬧劇”?

“停課不停學”的本義,是為了保障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學習進程不被中斷,有效防控疫情在大中小學、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傳播,誰料實行至今卻頻惹爭議?

首先憂心忡忡的就是家長。“在家辦公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還要監督孩子上課,並不想當網管。”有家長在社交平臺上發佈這樣的評論。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應該因延遲開學、在家線上學習而消減的文具書本等新學期用品採買熱,竟然在當前的特殊時期悄然而至。“2月10日,網課就要開學了,由於返校被延期,課本也沒有按時發放。家長需要自行採買課本、配套習題冊,同時還要配齊電腦和平板,甚至還有打印機、投影儀,各地的書店因此排起了長隊”,眾多家長抱怨不斷。

嚴防“一鍋燉”,讓“不停學”真正有所學

聚集排隊隱藏的病毒傳播可能性令人擔憂,令更多家長不滿的還是輔助打卡所佔用的時間。據微博、知乎等各大社交平臺上家長的反饋,很多網課為了保證學生學習質量和效果,要求家長監督上課。或者需要家長輔助打印筆記、習題等教學資料,課後還需要家長提交學生作業來完成打卡。

“有這些反饋的,更多是之前偏好為孩子報線下課的家長,他們比較缺乏線上輔助孩子學習的經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被要求全面配合線上教學,而表現得有些力不從心。”一位受訪的在線教育一線工作者對藍鯨教育表示。

除了憂心忡忡的家長,很多一線教師也在社交平臺上發聲“求救”。在他們口中,疫情期間的線上課經常出現狀況。“最主要的就是太卡了”,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楊柳中學的物理教師張老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各個直播平臺由於短時間內人數激增,經常出現卡頓現象。

這一情況並非個例。2月10日網課陸續開學,當天在一線教師的微信群中,有平臺服務人員提醒:“今天線上上課人數超兩億,導致阿里、華為、騰訊雲服務器全面壓力過載,

現在全國的直播平臺幾乎全部因為上述三家平臺服務器原因,導致暫時無法正常運行。請各位老師稍等片刻。”

嚴防“一鍋燉”,讓“不停學”真正有所學

更令老師和學生頭疼的是,有時因為尋求課程流暢性和穩定性、或是學校要求,會出現不同科目乃至一天中不同時段的課程分佈在不同的直播平臺,“老師們手機、平板、電腦齊上陣,同學們在各個平臺間跳轉騰挪,家長們還要充當網管時刻提供技術支持”

學生們更是因為網課裹挾著寒假作業齊來,壓力備增而怨聲載道,出現了紛紛在各大應用商店APP評價中打一星差評的鬧劇。有相關報道指出,“釘釘的APP評分從4.9跌到1.6,而後學生們聽說一個APP評分低於1分就會被強制下架,於是大量的差評加速湧現”。

甚至剛剛交出了助力學校“停課不停學”成績單,一躍登上AppStore教育類排行榜第一位的騰訊課堂,也難逃差評纏身的尷尬境地

嚴防“一鍋燉”,讓“不停學”真正有所學

“停課不停學”不是“線上滿堂灌”

在線教育於如此短的時間內成為了“剛需”,卻引得老師、家長、學生三方怨聲載道,難道教育信息化的“一臺好戲”就此生生唱成了“一出鬧劇”?什麼才是真正的“停課不停學”?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於2月11日就中小學延期開學“停課不停學”相關問題答記者問,對上述問題作出官方解答。

相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要提出“停課不停學”,是因疫情期間,學生不能在正常開學時間到校上課學習。因此,廣大家長十分關心延期開學期間孩子的居家學習問題,有的家長甚至產生了焦慮。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認真做好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工作,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同時他也明確指出:“目前採取的網上學習是一項臨時應急措施”。

另外,該負責人也強調,“停課不停學”不是指單純意義上的網上上課,也不只是學校課程的學習,只要有助於學生成長進步的內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學習的方式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一些地方開通網上教學,只是“停課不停學”的方式之一。

同時他也明確指出,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錄播課程的行為必須制止。“各地要針對網上學習特點和學科特點,認真研究明確適合線上學習的課程,防止照搬套用正常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如果強行要求所有教師進行錄播,不僅質量上難以保障,而且也會增加教師負擔,並且造成資源浪費。”

至於飽受詬病的網課卡頓現象,教育部回應稱,各地要加大與工信部門及網絡運行企業的協調力度,根據當地網絡情況、服務能力、學生分佈等做好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指導“錯峰”登錄上網。

為做好開學後教學與現在居家學習的銜接,教育部提議對已經居家在網上學習過的學生,有重點地對已學內容進行講解和複習,加大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確保每名學生較好地掌握已學知識內容,然後再進行新的課程教學;對小學低年級沒有參加過網上課程學習的要從頭開始。

教育部還提醒:對小學低年級上網學習不作統一硬性要求,由家長和學生自願選擇,對其他學段學生作出限時限量的具體規定,避免學生網上學習時間過長。同時,不得強行要求學生每天上網“打卡”、上傳學習視頻等,防止增加學生不必要的負擔。要規範線上培訓行為,對超標超前、應試導向、虛假宣傳、製造焦慮等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嚴肅查處。

在疫情特殊時期,在線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首次得到了大規模測試和檢驗,那麼經此一“疫”,在線教育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

藍象資本對此作出預測,“2025年,線上培訓會全面超越線下培訓。公立校的教育信息化進入深水區,會在拐點後深化落地。”

在線教育將迎來高速發展的觀點,也得到了教育一線從業者的肯定。多位受訪的線上機構輔導老師紛紛對藍鯨教育表示,未來在線教育將成為趨勢,線上教育與線下相結合的OMO模式,將得到進一步的下沉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