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房地產最佳的投資時期已經過去,你不必再為了盈利或者為了賺到更多的錢,而採取舉債的方式進行投資,這種方式已經落伍了。對於樓市而言,現在最傻的事就是舉債投資,拿明天的錢來做今天的投資,不僅傻而且很危險。最現實的做法就是"現金為王",現金為王並不是說你手裡握著現金就是王道,而是你所投資的資產,應該具有較高的變現能力,同時具有較短的變現週期。而這兩點,顯然近年來的房地產已經越來越不具備了。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01

說到房地產投資,如果是在2015年之前,只要手頭上有現金,或敢把錢砸進去,能夠把槓桿做高,也許都有賺翻的機會,很多炒房者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火中取栗,最後在樓市中掘到了一桶金。

但是隨著存量房市場越來越大,房價居高不下,而且各種炒房的渠道漏洞全部被填補,炒房的路徑越來越難走了,現今再利用高槓杆舉債投資的方式,已經變得不可行。有些人收入不菲,現金流也很好,一個月可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收入,所以他們炒房投資時也心狠,每月銀行月供也要有一二十萬甚至更高,這種情況就是一種極風險投資,因為你不敢保證自己的現金流一直沒問題,只要經營、收入中的任何環節出問題,投資就變得不可持續,由於房產的變現能力差,崩盤情況極有可能發生。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對投資來說,許多時候"未來"是不可預測的。從這次疫情來看,就能感受保持手頭上充足的現金流是何等重要。資產和資金是兩回事,很多大佬出事,並非沒有資產,而是擁有龐大的資產卻沒有了變現能力,最後導致資金鍊斷裂,紅頂商人胡雪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的近代當代都不乏由此而倒下的商界"巨人"。

02

出於謹慎投資的考慮,手頭具備足夠的現金流或變現能力非常重要,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哪怕沒有了任何收入,至少要能保持6個月的資金運轉週期,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利用這段時間進行資金組織,財產變現等。如果手頭上沒有足夠的變現能力,卻又把債務舉得很高,那麼碰到一些突發情況,出現危機就在所難免。企業生命力的本質區別就在於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對能力。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企業面對經營,有時舉債做杆槓或現金流短缺是迫於無奈,但是作為個人投資者,這方面其實是可以避免冒險,做到謹慎投資的。以前有一部分炒房者利用"以房養房"的方式來進行房地產操作,也就是說當資金銜接不上時,把其中的一座房子賣出去,然後利用回籠的資金繼續供房。但是,隨著近年二手房掛牌量劇增,銷售難,銷售週期變長等特點,現在"以房養房"的方式也變得不再可行。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富貴險中求",這句話也常常被一些投資人作為金科玉律,還有一句俗話說,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說得也是同樣的道理。但是,隨著市場越來越精細化,資本逐利越來越謹慎,靠大膽求"富貴"的思維逐步過時,而以知識與"智力"為底蘊的技術流派開始走紅。以往多數人作投資,往往都帶有一種賭性在裡面,這就要靠每個人的眼光和運氣,有些人可能賺了一輩子,但一次失手就會萬劫不復。富貴險中求的成功案例是有的,但幾率很小,如果真要做好投資,穩中取勝才是最好的方式。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03

如此說來,如果現在再做樓市方面的投資,該怎麼做?用什麼樣的方式最好?這裡分成兩種情況來說。

第1種就是高淨值人群,在購買房子時,基本上不用考慮銀行按揭,可以用全款購買的。高淨值人群在投資時只要瞄準目標投資的好城市、好地段、好樓盤,考慮好投資回報以及樓盤的發展潛力就可以下手。由於全部自有資金,不考慮銀行還貸的風險,不存在後顧之憂,目前進行房產投資依然是比較好的投資選項。

投資時最好進行不同產品的搭配,諸如住宅,寫字樓,商鋪等資產合理配置,分散風險,形成對沖,增強抗週期性,這樣最好。高淨值人群中,還有一種投資方式,就是大部分用自有資金,小部分用銀行按揭,但是購買的物業通過租賃所獲得的收益,能夠衝抵銀行按揭,這種方式也算是比較穩妥的。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從這次疫情中我們可以看到,"租金"收益是非常穩妥的一種渠道收入,即便整個經濟踩了急剎車,所有的生意都停頓的情況下,租金還是照收不誤,房產,尤其是商業房產具有很強的抗週期性,從這一點就可見一斑。

第2種,就是現金流不足,需要依靠銀行按揭來完成購房的人群。如果需要通過銀行按揭來完成購房,除了剛需買房沒有辦法以外,第2套第3套房子的投資就要非常小心,如果想通過銀行槓桿來放大自己的財富,玩資本遊戲,現金流情況要擺在第一位考慮。源源不斷的銀行月供的錢從哪裡來?有沒有穩定的收入渠道?這種渠道哪怕碰到突發性事件時,也能夠挺得過去?這些應該成為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最忌諱的就是寅吃卯糧,透支明天。大肆舉債進行房產投資的時代已經過去,儘管不能說百分百不能這麼做,至少針對現今的房地產總體環境,舉債投資會給自己埋下很大的資金安全隱患,如果你繼續持有"富貴險中求"也無可厚非,但是勝算會越來越小,普通人不建議如此作為,沒必要把未來放置在高風險的環境中。

結語

從目前老百姓財產配置情況看,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官方統計數據,中國老百姓的房地產資產佔比在總資產配比中已經高達77%,接近八成。未來老百姓資產配置中,適當增加一些股票、證券、黃金等多渠道的投資將會逐步成為主流。房產之外的這些投資,除了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的考量外,還有個重要因素,這些資產配置大都有較強的變現能力和較短的變現週期,當急需資金時,這些資產就能夠起到關鍵作用。

疫情給房地產投資帶來什麼思考?“大膽”的投資思路該轉變了

一份《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9》的資料顯示,中國老百姓理財渠道中,知識層次越高的人,所持有的房產資產佔比越低。這說明理財觀念在不同層次人群中的觀念變化趨勢,而在西方發達國家,房產在總資產中的佔比基本上都控制在30~40%之間,甚至更低,預計這也將成為國內家庭投資理財的大方向。因此,如果在2020年之後,還有人進行高舉債、高槓杆式進行房地產投資,這可能就會成為最笨最冒風險的投資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