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戰疫中,最先撐不住的會是農民工嗎?

馬句馬句


不會,最先撐不住的是中產階級,因為很多中產階級人士,因為他們有房貸,車貸,及各種社會開支,但是他們一旦失去工作,房貸還不上,房租付不了,最終的結果是,這群人首先撐不住,農民工在老家,不用付房租房貸,還有土地可以耕種,說白了,實在到了某一天,經濟很不景氣的時候,還可以自給自足,但是城市裡的中產階級,沒有這些了,很多都失去了土地了,這就危險了,還不上錢,銀行拍賣房子,沒房住,還不上房租,房東跟你說拜拜,現實就是如此。


清水曉明月


我是千河,我來回答。

在這場戰疫中,最先撐不住的會是農民工嗎?

我覺得不會是農民工。

農民工還是小有積蓄。

首先來看,目前國內貧富差距特別的大。有的人可以揮霍千金,有的人連飯都吃不飽。

此文不說這個,先來說說。最先撐不住的會是哪個群體,

1.房貸供養者。

從目前家庭儲蓄能力來看,基本上能夠全款買房的家庭或者個人十不存一,一般即便能夠全款買也不會有人全款,除非是個傻子。考慮到每年的膨脹率,貸款買房是最經濟的方式。不說放貸覆蓋到99%覆蓋95%都是少的。20%的人是買得起不付全款,留著資金週轉。而80%的人是隻能貸款買。

2.創業者

對於剛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或者說已事業小有成就的人來說。資金尤其短缺,只要稍微沒有入賬即可奔潰的!

3.90後負債者(我覺得這類人才是最早撐不住的)

根據數據統計,90後總負債近22萬億,是收入的18.5倍。

現如今他們的負債率已經高達1850%,什麼概念呢?就是每個月的負債是收入的18.5倍,可怕不!

很多人痛心疾首,痛斥90後的消費觀念,甚至在微博以及抖音上都有一些話題“畢業XXX年,你有多少存款”的話題,結果沒想到兩極分化特別嚴重,有的人衣食無憂,生活順遂美好,但是有的人則就是苦痛自知,即便揹著很大的負債,也不敢說與他人聽,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只能是自己一個人硬挺著。

而且除了信用卡負債以外,在負債的形式上,90後也有多種形式,比如說讓大家深惡痛絕的網貸都佔據了至少是30%,而且還是以卡倒卡、以貸還貸的一個主力。甚至是還有一些人因為被誘騙,加入到了網賭的這個行列,從一開始的“小賭”變成了“剁手”一族,可是在這其中所賠進去的錢是否能數的清呢?網貸+網賭的這個組合,正伸出了魔爪,一點點將90後抓進無邊的黑洞之中。無論哪一種都能把人拖入到無邊的絕望之中,為什麼要在大好的年華中,承擔這樣不屬於自己的苦痛呢?心疼……

希望各位小夥伴能善自珍重,努力撐過這段時間,畢竟負債的痛苦太難捱,不論是從身體上還是心裡面,都能不斷消耗人的能量,特別痛苦!

我是千河。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區評論。



小主千河


我家有二十萬斤蓮藕,十幾畝魚塘,兩萬多斤稻穀!我媽說二十年也餓不死!頓頓吃魚肉,吃到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b6d805b9790e4ebfb6b67d8763f4a743\

大笑滿山


我家無外債,有些存款,過年時候剛好從城市回到了農村!當我們村開始封村、禁行的時候問了一下父母,家裡糧食能撐多久?!老爺子說,家中有糧3000斤左右,油料500斤,菜地裡各種菜很多,雞鴨共有26只,魚塘裡有草魚、紅鯉魚、鰱魚等70多條。家中有糧心不慌啊!老爺子說,在特殊情況下,農村還是個好地方!





太多的發現


在這場“戰疫”中,最先撐不住的一定不是農民工。那麼,是哪個群體呢?說不好,但其中一定有線下個體戶?。。。為什麼這樣說呢?首先,個體戶日暮西山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如近些年天天都有人在高喊去除中間商,而中間商是些什麼人?不就是6000萬個體戶嗎?其二,個體戶現在是個什麼現狀?別說有瘟疫,就是沒有冠狀病毒突襲,全國實體店也是門可羅雀,破產倒閉成為常態。很多步行街,商場,市場,儼然“空城”“鬼城。”三,19年有人統計,如今的實體店的虧損比例已達5成,3成多左右持平,1成左右贏利。甚至坊間將開實體店列為最敗家兩大行業,另一個是炒股。風險係數大過傳統四大敗家行業:吃喝嫖賭。。。繼續拿個體戶和農民工做比較。為什麼不拿個體戶與公務員對比?是因為差距太大,不在一個級別上。繼續談農民工,這兩年,只要肯幹,就沒有賠的。乾的好的,有人一年賺十幾萬二十餘萬,乾的差,其碼三五萬元。但是,個體戶卻不是這樣,如夫妻倆開一片飯店,年底賺10萬。看似好多,但兩人一平均,夫妻倆人每個人一年僅5萬,且要投本擔風險,沒日沒夜。而這算好的,因為賠本不賺錢的佔多數。當然,這裡我們不討論大生意人。。。事實上,在這場瘟疫沒來之前的19年,線下個體已處於低位運行,整體舉步維艱。而疫情來臨之後,瞬間如雪上加霜。那不是生意好生意不好說話,而是街道直接令其關門。說不好聽的話,農民工不上班,大不了不賺錢,而線下實體店業主,門關了,還要掏房費甚至員工工薪。並且,日常生活還要開銷。。。另外,對於許多售賣季節性商品的商家而論。關門一兩個月,就意味著全店商品徹底過季,如服裝。若拖至三月初,即意味著春裝全部過季,成為庫存。話再說回來,以現在形勢,即便允許你店門大開。又有幾人去商場,櫃檯,店鋪消費?估計也就柴米油鹽蔬菜菸酒等生意還行。。。而農民工雖然也有影響,遠沒有這麼大。個人看法。。。


大力牛魔王之龍在天涯


這個你們城裡人放心,我們農村人基本餓不死滴,哪怕常年在外不種地的也餓不死,沒菜上別人家摘一點,這個別人都不會說滴,欠的錢基本都是年尾還的,所以,你們城裡人還是想想房貸和信用卡吧


孤淚4


今天已經到了2020年2月13日,農曆正月二十,可以說往年這種時候很多人都已經努力掙錢了,而且心裡面還特別懷念春節放假那幾天可以睡覺睡到自然醒,不過今年這種情況恰恰相反了,到現在農村外出打工的基本上都還在家裡面“蝸居”,這幾天天天睡覺睡到渾身發軟,而且天天做夢都想村子解封到外面去打工。

現在村子裡面很多人都開始著急,因為天天在家裡面躺著也不是一個事兒,孩子馬上就要開學報名了,這需要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有的家裡都是在外面打工的打工,上學的上學,家裡面現在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今天新聞說湖北2月12日一天新增確診病例14840人,似乎是疫情越來越嚴重了,那麼假如這場疫情繼續蔓延下去,鄉村道路繼續封鎖,最先撐不下去的會是農民工嗎?今天老張就這個有趣的話題,來說說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假如這場疫情繼續持續下去,農民工們沒有辦法外出打工,那麼很明顯接下來很多人就要“吃老本”,因為農民工的工資最沒有保障的,可以說是幹一天活就有一天的錢,因此如果疫情繼續這樣下去,很明顯農民工沒有辦法外出務工,對於農民工會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這些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農民工兄弟不僅僅是工人,還是農民,因此如果疫情真的嚴重到長時間沒法到城市裡面去打工的話,農民工還是可以在家裡種地,相對來說只是收入大幅度的縮水,但是自己的溫飽生活還是可以保留。

說到最先不能支撐下去的,我覺得應該是農民工的兒子們,這群實際意義上的“農二代”,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很簡單,農二代往往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但是後來因為學習和工作原因漸漸的在城市裡買房、買車、娶妻生子,向著城裡人慢慢的靠攏。但是大多數農二代本身拼爹就拼不過“城二代”,為了在城市紮根,都貸款買房、買車,身上揹負的債務都不小,因此如果疫情繼續下去,農二代就容易斷貸,可以說壓力巨大。

如果疫情繼續下去,還有一類人會撐不下去,那就是餐飲業的老闆。我們都知道餐飲業是一個資金迴流特別快的行業,同時投入成本也很高,而且所有東西都需要提前墊資,某種性質來說和農民工兄弟一樣,只有開業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但是和農民工兄弟不一樣的是,餐飲業每天還要面臨著高昂的房租,這些都是寫進合同的。所謂的萬達給所有的商家免租金,那也僅僅是萬達,更是極少數的存在。

當然了,到最後還有一類人可能會身子吃不消,那就是我們奮鬥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我知道因為以前的存在他們每一天不光承擔著很高的感染風險,而且每天的工作量也非常的繁重,如果疫情長時間持續下去,很擔心他們這種高風險、吃不好、睡不好、工作繁重的狀態還能持續多久?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有疫情快點過去,大家的好日子才都會到來。


老張談三農


你沒在農村待過,只要國家不強制農民像以前一樣 交公糧 農村完全可以自產自銷 一年四季有菜吃 糧食也比較多 其實一個國家工業在發達 只要工人造不出糧食,農業永遠是國家的根基


野風198186573


我是農民,四十多歲,上有老下有小,村裡有幾畝地,家有幾間房(八間帶個二百多平米的院子),手機裡還有少銀兩。

在這二十多天裡我們都大門緊閉,足不出戶,年前我買了兩袋面(50斤一袋),大米少於(四五十斤吧),豬肉,驢肉,羊肉,牛肉各一百塊錢的,院子裡有自家種的白菜,大蔥,廚房裡還有十幾個土豆,調料等也都足夠用,天然氣,電,自來水24小時不停。

各種水果年前買了不少準備走親戚用,現在也都出口轉內銷了,再缺什麼東西村裡超市隨時能買到。

電視電腦手機都隨看隨開。

電視看煩了看電腦,電腦看煩了玩手機,手機玩夠了可以在院子裡打打羽毛球。 現在倆孩子都在網上上課呢,一個高中,一個大學。

那我還有什麼熬不住的呢?


大廣水暖


我不知道其他人,說說我身邊的,湖北棗陽環城地區,我一親戚,家裡看起來不怎麼樣也種地,很少,更多的還是在外地打工,兒子要結婚,買房58萬全款,買車18萬全款,然後還給孩子留了15萬裝修款,在說說我們村,雖然都有地,但基本都荒了,但是家裡基本都重新蓋了房,也有不少在襄陽,武漢買的房,現在的農村除了教育還不完善,基本其它的醫療,娛樂等,都開始發展起來了,我們這很多人在外面買房都是為了結婚,但是之後還是住在農村的三層小樓裡,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