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馳援中國抗疫物資上的古詩詞“火”了。這八個字不是詩詞,而是偈語,出自公元八世紀奈良時代的日本皇族長屋王,他在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繡上了十六字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據說,鑑真和尚正是被此偈感動,才東渡日本。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順便一提,長屋王后來被人誣告謀反,邸宅被圍,偕妻自殺,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冤案。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從奈良時代到江戶時代,日本人寫漢詩的水平一直不賴,出了很多優秀的漢詩名家,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句。比如風哥很喜歡的一首漢詩,高野真齋的《冬日閒居》: “水縈山抱是吾家,獨木成橋一徑斜。酒熟三冬不出戶,寒禽啄盡枇杷花。”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唐代是中國人對日本最有好感的黃金歲月,這依賴於日本一批一批恭恭敬敬的遣唐使,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舉止溫雅表情謙恭,和唐朝的一流詩人吟和詩詞,留下了中日史上最纏綿的一頁。比如李白那首著名的《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到了宋代,官方雖沒有使者互通,民間的僧侶和客商卻頻繁來往,日本人的形象在中國人眼裡依舊沒有改變,歐陽修在《日本刀歌》裡吟道:“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

  可見,與中國和平相處的日本,在宋人眼裡,完全是一派世外桃源。

  但是,到了明代,一首日本人寫的漢詩卻差點惹出戰禍。

  那一次,太祖朱元璋接見來華的日本使者答裡麻,當面出了一件讓他火冒三丈的事。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明初來朝貢的外國使者很多,一般使者來華先被禮部官員接到京師的會同館住下,第二天到奉天殿接受皇帝的接見。接見時,朱元璋先問:“爾國王安否?”再問:“爾使者遠來勤勞?”然後使者磕頭,貢獻方物,完畢。

  這天接見答裡麻,朱元璋一時起了興致,多問了第三句:“爾國風俗如何?”答裡麻早有準備,直著脖子吟了一首詩作答:“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銀甕儲清酒,金刀膾素鱗。年年二三月,桃李自陽春。”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這首詩被收入了《明詩綜》,名為《答大明高皇帝問日本風俗》。其實,單看這首詩的詩意,就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五律版。但是,朱元璋卻勃然大怒,《明史》載:“帝惡其不恭,絕其貢獻,示欲徵之意。”不過,因為元朝兩次徵日失利的前車之鑑,最終朱元璋還是忍了,沒有發兵征伐,但“怒日本特甚”,從此與日本老死不相往來。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這首日本人的漢詩為什麼觸了朱元璋的龍鱗?因為倭寇。

  明初,日本乘中國未定,寇掠沿海。遼寧、山東、福建、浙江、廣東,“濱海之地,無歲不受其害。”於是,當年“風俗好、工詞藻”的世外桃源日本,突然變成了明朝人人痛恨的“海盜之國”。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朱元璋痛恨“不恭不臣”的日本入骨,自己還寫過一首《倭扇行》的詩,痛罵日本“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君臣跣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在朱皇帝眼裡,日本就是個未開化的海盜國——君臣平時光著腳,說話像青蛙叫。難怪日本使者“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的自我讚美詩,會招來他的嚴重反感。

日本人的一首“異域同天”漢詩,曾激怒過中國皇帝,差點引發戰爭

  從過去的“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激怒中國皇帝,到今天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感動全體中國人,鄰國之間的友好親和與否,向來是靠真誠務實的行動,絕不是靠一兩首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